鄭耀南(1908~1946),男,字盛宸,號耀南,山東省掖縣平里店鎮鄭家村人,生前為戰士。
1946年2月病故。掖縣籍革命先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鄭耀南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山東省掖縣平里店鎮鄭家村
- 出生日期:1908年
- 逝世日期:1946年
- 職業:革命者
- 信仰:中國共產黨
- 主要成就:膠東革命根據地奠基人
- 性別:男
人物生平
人物事跡
1928年6月,在中國革命處於低潮時,鄭耀南毅然決然加入中國共產黨,以教學為掩護,積極發展黨員,從事黨的地下活動。1930年秋,中共掖縣縣委在其家南屋秘密成立,他當選為掖縣縣委第一任書記。為了擴大黨的影響,傳播革命理論,鄭耀南主持創辦了掖縣最早的黨刊《紅星》,他親自負責編稿。由於條件簡陋,他自己用針尖在鐵銼上刻寫蠟紙,油印傳單,經常徹夜不眠。當時,國民黨掖縣縣黨部籌備成立全縣農民協會,鄭耀南敏銳地認識到,這是共產黨把農民組織起來、利用合法形式進行革命鬥爭的有利時機,因而帶頭成立鄭家村農民協會,並動員共產黨員積極參與農民協會組織創建工作。1931年3月,掖縣農民協會第一次代表大會召開,選舉產生了五名縣農民協會領導人,其中共產黨員占三名,從而使縣委掌握了縣農民協會的領導權。為保衛掖縣黨組織,鎮壓敵對分子,解決活動經費,1932年4月,掖縣縣委決定秘密成立特務隊,鄭耀南任特務隊隊長。鄭耀南在《紅星》上發表文章,號召每一個共產黨員都要積極搞槍做一名黨的特務隊員。鄭耀南帶頭動員養母賣掉家裡僅有的2畝好地買了一支手槍。在鄭耀南的領導下,特務隊很快發展到二三十人槍。
1933年7月,中共山東省委組織部部長宋鳴時叛變。鄭耀南等遭國民黨省黨部通輯,被迫離開掖縣,轉移到北平,投奔在弘達中學的共產黨員郭欣農,並成立了黨小組,在生活艱難的情況下,堅持開展革命活動。後經郭欣農介紹,與北平地下黨員陳義山取得聯繫。時值馮玉祥、吉洪昌等組織抗日同盟軍,鄭耀南前往察哈爾參加。察北起義失敗後,鄭耀南轉移到龍口,趁年底潛回掖縣,交接完工作後,又轉移到東北,於1934年夏與當地黨組織取得聯繫,在吉林延吉縣開展革命工作。同年秋,根據黨組織的指示,鄭耀南到吉林省拉法以上山區,爭取“三江好”土匪部隊抗日。1935年,鄭耀南在奉天被日軍逮捕,被有力商號保釋,後又以黨的特派員身份,到撫順煤礦組織發動工人進行勞資鬥爭,最終迫使資本家給礦工增加了工資,期間曾被押七天。1936年秋,回到煙臺擔任膠東特委教育宣傳委員,負責黨刊《戰鬥》的編輯工作。12月,膠東特委遭破壞,鄭耀南化裝轉移到青島繼續堅持地下鬥爭。在外顛沛流離的歲月里,鄭耀南先後輾轉北平、察哈爾、山東、吉林、黑龍江、奉天等多個省份、十幾個城市,雖歷盡磨難,但一直與掖縣縣委保持著密切的聯繫,以教學、算命、行醫等為掩護,堅持開展黨的地下工作。
七七事變後,全民族抗戰興起。1937年秋,鄭耀南由青島返回掖縣。在與上級組織還未取得直接聯繫、沒有得到上級黨組織直接指導的情況下,鄭耀南為核心的掖縣縣委,不猶豫、不等待,也不依靠任何外援,積極籌備建立抗日武裝。10月,張加洛帶回中央北方局關於《共產黨員脫下長衫到游擊隊中去》的決議和山東省委關於發動抗日武裝起義的精神。鄭耀南主持召開溝東、諸馮會議,自覺按照上級黨組織的抗戰方針和政策,作出了依靠黨、發展黨、積極發展抗日武裝組織的決定。會後,縣委恢復黨刊,定期出版《民聲》,加強抗日宣傳,鄭耀南親自擔任主編,並負責刻印工作。經過短短一個多月的努力,在掖縣建立起6支由共產黨人領導的抗日武裝,其中鄭耀南等人在平里店一帶組建了“人民抗日義勇隊”。
在掖縣縣委發動組織抗日武裝的同時,掖縣國民黨人也在籌建“掖縣民眾抗敵前進隊”(簡稱“民抗”)。鄭耀南認為,能否團結掖縣的國民黨員一起抗戰,是能否結成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關鍵。為此,縣委特意安排縣委委員王仁齋參與“民抗”籌建,並成為領導成員。1937年12月,在濟南失守的前夕,韓復榘軍隊撤走,國民黨掖縣縣長劉國斌倉皇出逃,國民黨掖縣政權垮台。鄭耀南為核心的掖縣縣委審勢度勢,當機立斷,於12月底,召開縣委會議,決定由共產黨公開出面,以共產黨領導的武裝為主,吸收“民抗”,組建“掖縣民眾抗敵動員委員會”(簡稱“民動”),擔負起領導全縣人民進行抗日的任務。會後,經過與“民抗”的談判,成立了由5人組成的“民動”領導機構,其中共產黨人占4人,縣委掌握了對“民動”的領導權,掖縣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
1938年2月1日,日軍侵占掖縣城並建立偽政權,剛上台的偽縣長劉子容,下令取締抗日組織。針對形勢的變化,掖縣縣委作出舉行武裝起義,消滅偽政權,建立抗日民主政權的決定。起義前,鄭耀南為核心的縣委作出了起義勝利與失敗的兩種準備:安排了兩套班子,鄭耀南等領導起義;張加洛等潛伏下來,準備秘密開展工作。
3月8日,鄭耀南指揮起義軍,包圍整個掖城,切斷偽政權外援,在不放棄軍事進攻的同時,開展強大政治攻勢,起義軍一槍未發,開進了掖縣城。隨後,以“民動”為主體成立了“膠東抗日游擊隊第三支隊”,鄭耀南任支隊長,並向全縣發布了反映人民民眾意願的《三支隊抗日除奸宣傳大綱》。為加強共產黨對三支隊的領導,4月成立三支隊特支,鄭耀南任書記,並在三支隊基層設立黨支部,分設政治委員、政治指導員。在短短的兩三個月時間裡,三支隊就發展到三千七百多人槍,成為抗戰初期膠東地區共產黨領導的最大的一支抗日武裝。
與之同時,建立起山東第一個縣級抗日民主政權——掖縣縣政府。時值國民黨、日軍發行的各種貨幣充斥掖縣市場,物價飛漲,民眾苦不堪言。為鞏固新生政權,保證軍政供應,改善人民生活,鄭耀南聘請社會賢達人士孫康厚任三支隊財經委員會主任,出台了一整套經濟制度和政策,恢復和發展了生產。三支隊軍需處辦起了兵工廠、被服廠,保障了三支隊的軍需。4月,八路軍魯東第七、第八支隊東上黃縣路經掖縣,三支隊贈送給其兩千多套嶄新的軍裝及部分款項和通過掖境時路上所需的糧秣。鄭耀南又聘請原青島中魯銀行經理張玉田籌建了北海銀行,穩定了金融秩序。1948年12月,北海銀行成為中國人民銀行三大前身之一。鄭耀南還團結安排了一大批知識分子,興辦了文化教育事業。
以鄭耀南為核心的掖縣黨組織,堅持黨對抗日民主政權的領導,正確執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善於團結、識別、運用黨外抗日人士,與他們實行廣泛合作;對破壞統一戰線的言行,堅決進行鬥爭。正當三支隊大發展的時候,盤踞平度的國民黨頑固派張金銘派人給鄭耀南下委任狀,鄭耀南當場拒絕。事後,鄭耀南對李佐長說:“我們是黨的武裝,只接受黨的領導,黨的任命。他們有什麼資格下委,真是豈有此理!”張金銘下委不成,勾結招遠的焦盛卿、棲霞的秦毓堂、萊陽的劉東陽,於1938年5月,分四路對掖縣抗日根據地發動軍事進攻。鄭耀南親臨一線,沉著指揮作戰,在三軍、八支隊的援助下,持續一個多月,三支隊擊敗了頑軍的進攻,保衛了掖縣抗日根據地。在三支隊內部,以參謀處參謀長趙森堂為首的一小撮國民黨右派分子,陰謀在抗戰一周年紀念日發動反革命暴亂,企圖纂奪三支隊和縣政府的領導權。以鄭耀南為核心的中共掖縣黨組織,從一開始就對趙森堂等保持警醒,得知趙森堂欲策劃叛亂的準確訊息後,鄭耀南召集特支領導成員緊急磋商,火速報膠東特委,並果斷採取措施將其剷除,純潔和鞏固了革命隊伍。
1938年8月,膠東抗日游擊第三支隊與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在掖縣城合編,三支隊編為三軍六十二團及五十五團的兩個營,鄭耀南任六十二團團長。鄭耀南不居功,不自傲,服從黨組織安排。但合編在三支隊內部引起強烈反響:“我們三支隊有三千多人槍,三軍還不足兩千!”,“我們有銀行、兵工廠、被服廠、報社,月收入不下三十萬,三軍有什麼?”,“在三軍機關的領導成員中,掖縣人一個也不安排,也太不公平了!”對這些反響,三支隊特支特別是鄭耀南顧全大局,做了大量耐心細緻的說服教育工作。他說,掖縣的黨,掖縣的部隊所以有今天,都是黨領導的結果。過去,我們時刻盼著上級黨的領導,到處尋找黨的關係。今天我們把部隊交給上級黨來領導,這不正是我們長期以來的希望嗎?黨的武裝,就應該交給黨來統一領導,現在就是時候了。正是在三支隊特支和鄭耀南的教育和努力下,順利地完成了合編。膠東特委書記王文感慨地說:“老鄭真是一個好同志!”
1939年3月,鄭耀南奉中央電令及直屬首長批准赴中央報告工作,從沂水王莊出發,越高山,涉大水,越垣曲,過黃河,達澠池,乘隴海路車過潼關至西安,又乘汽車至延安,穿越數道封鎖線,行程六七千里,10月到達延安。1940年1月,進入中央馬列學院學習。由於長期艱苦轉戰和長途跋涉,鄭耀南脊椎出現疾病,同志們多次勸他進院治療,他總是說:“學習機會難得,革命需要知識,我可以堅持”。1941年4月,鄭耀南的病情更加嚴重,不得不入院治療,在療養期間,他熱情為病員服務,被評為模範休養員。在中央工作期間,鄭耀南負責的工作量相當艱巨繁重,常常工作到晚上十一二點鐘;延安開展大生產運動,鄭耀南還帶病堅持參加生產勞動。1943年冬,鄭耀南脊椎出現異常,經確診為腰椎結核,再也不能堅持工作。1946年2月,病逝於延安。是年清明節,中共掖縣縣委、縣政府在平里店召開鄭耀南追悼大會,膠東、西海區和掖縣黨、政、軍代表和民眾兩萬多人參加。會後,在鄭耀南的家鄉西障鄭家村為其樹立紀念碑。鄭耀南烈士逝世五十周年,中央軍委副主席遲浩田為其題詞“崢嶸歲月渤海灣,忠魂千秋留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