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鹿省三
- 別名:原名鹿效曾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萊蕪西牛泉村
- 出生日期:1905年3月
- 逝世日期:1938年
- 職業:革命者
- 畢業院校:濟南正誼中學
- 信仰:中國共產黨
- 性別:男
人物生平,主要事跡,籌備起義,高舉義旗,會師合編,不幸遇害,
人物生平
出生於萊蕪西牛泉村(今屬萊蕪市萊城區)。天資聰穎,學習勤奮。讀國小期間,考試常名列榜首。1929年秋考入濟南正誼中學。1930年初經張子健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九一八”事變後,鹿省三與程銘漢等同學根據山東省委的指示,組織赴南京請願團,鹿省三被選為濟南市學生請願團主席團成員。濟南學生臥軌3晝夜,衝破國民黨山東省政府阻撓,乘火車奔赴南京向國民政府請願抗日。在蔣介石不答覆學生要求後,又帶領同學參加示威遊行。返校後鹿省三繼續領導反對校方控制的鬥爭,揭露校長跟蹤去南京破壞學生請願的罪行,被開除學籍,列入當局通緝名單。隨後,回到萊蕪開展工作,後任縣委委員。1933年春,任省委巡視員,去淄博、益都、壽光、昌濰等地組織工人運動,重建黨的組織。中共山東省委遭到破壞後,冒著生命危險奔走於濟南、泰安、萊蕪等地,並去北平、上海尋找上級黨組織。1935年冬,與劉仲瑩、趙健民等組建中共山東省工作委員會,任宣傳部長。1936年6月,到淄博、益都、昌濰一帶組織抗日武裝,籌建魯東工委。1937年10月魯東工委成立,鹿省三任書記。12月,與王培漢等人在濰縣組建八路軍魯東遊擊隊第七支隊並任政治委員。1938年4月,鹿省三主張將第七支隊與第八支隊合併整訓,以擴大和鞏固抗日武裝。竊取七支隊領導權的張洪禮不滿合併,對他懷恨在心。1938年4月4日部隊撤離昌邑時,暫留瓦城鎮處理善後。7日,被張洪禮指使的內奸金炎殺害於孫臏廟內。
主要事跡
鹿省三(1905-1938),原名鹿效曾,山東省萊蕪市西牛王泉村人。中共萊蕪縣黨組織的早期領導人之一。1930年在濟南讀書時加入中國共產黨。1933年後,鹿省三先後擔任山東省委巡視員、中共山東省臨時工作委員會宣傳部長,經常到淄博、益都、壽光等地進行黨的宣傳和組織工作。1937年初夏,鹿省三以省委巡視員的身份到昌濰聯繫黨員,領導抗日救亡運動。自這時起,昌邑、濰縣的抗日活動,便在省委的領導下有組織地開展起來。抗日戰爭爆發後,特別是鹿省三任書記的中共魯東工委成立後,昌濰人民的抗日救亡活動進入了一個籌集武器、建立武裝的新時期。
籌備起義
1937年10月,中共山東省委副書記兼宣傳部長林浩在博山召開會議,主持成立了中共魯東地區工作委員會(以下簡稱魯東工委),並宣布鹿省三任魯東工委書記,張文通任組織委員,楊滌生任宣傳委員。博山會議一結束,鹿省三按照省委指示和魯東工委的分工,立即回到濰縣北部,向當地的共產黨員和抗日積極分子傳達了省委關於分區發動抗日武裝起義的決定,指出今後的工作重點要從宣傳抗日轉移到積極籌備槍枝,聯絡抗日青年,建立秘密抗日游擊組織上來,一旦日寇到來,濰縣、昌邑兩縣便同時舉行武裝起義,建立黨領導下的人民抗日軍隊。部署完工作,他又火速趕到昌邑縣瓦城、集東一帶,向昌邑縣委書記張智忠和從延安來山東後受省委派遣回鄉工作的李福澤等人作了傳達。同時,指示昌邑縣委召開全縣黨員會議,傳達貫徹上級指示。
為了做好起義的準備工作,鹿省三頻繁穿梭於昌北和濰北之間。在他的組織領導下,昌邑、濰縣兩縣共產黨員和抗日積極分子迅速行動起來,向民眾大力宣傳抗日主張,動員民眾“有錢的出錢,有人的出人,有槍的出槍”。經過一個月的組織發動,兩縣動員起一大批抗日青年,濰北的牟家溫莊、華疃、耿家小官莊、高里、清池和昌邑的瓦城、白塔、東冢、逄翟等地都建立了起義的秘密組織。
高舉義旗
1937年12月底,日軍南渡黃河後,繼續東犯,很快逼近昌濰。這時,昌濰兩縣的黨員和武裝起義的籌備者已組織聯絡了500多人,掌握了100多支槍。根據以上情況,鹿省三在濰北華疃村秘密主持召開起義預備會議。會議決定,起義於1938年1月9日在濰北固堤鎮舉行。會後不久,鹿省三發現還有不少具體的準備工作沒有做好,便決定取消原來的計畫,起義推遲舉行。
1938年1月8日,國民黨濰縣縣長厲文禮聞日軍已過彌河,便倉皇棄城連夜逃往安丘。次日,日軍侵占了濰縣城。濰縣的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1月24日,鹿省三指示昌邑縣委,迅速組織昌邑的起義人員在昌北集結,公開打起“八路軍魯東遊擊隊第七支隊”的旗號,與濰縣方面的起義配合。然後,鹿省三從昌北趕到濰北,於當晚在華疃再次主持召開起義預備會議。經與會者充分研究,決定武裝起義於1月27日拂曉在濰北蔡家欄子村舉行;起義後,王培漢任七支隊支隊長,鹿省三任政委,王一之任政治部主任。接著,鹿省三宣讀了起義宣言,展示了七支隊的軍旗,分發了起義時佩帶的紅臂章,還約定了集合時的口令和聯絡信號。
1月26日夜,濰縣各路起義人員按預定地點集合,然後奔赴蔡家欄子村。天還沒亮,參加起義的300多人基本到齊。當天下午,起義指揮部貼出布告,闡明七支隊的性質和任務。第二天,部隊在學校大門口召開軍民大會,鹿省三主持會議。會後,部隊進行編隊,起義戰士共編為三個中隊,同時確定了各中隊的幹部。此後,七支隊在濰北、昌邑一帶開展鬥爭,經歷了南陽村、肖家營等戰鬥,遭受了重大挫折。鹿省三等人認真分析了部隊受挫的原因和教訓後,決定去壽光調八支隊前來昌濰,幫助七支隊打開局面。會後,鹿省三便只身前去壽光。
會師合編
鹿省三在作出調作八支隊援助七支隊的決定後,分別同七、八支隊的負責人交換了意見,意見雖不完全一致,但都表示服從工委決定,也都覺得合在一起符合形勢的需要。
1938年3月25日,八支隊與七支隊在瓦城會師。會師以後,隊伍擴大,力量強壯,但所處的環境和部隊的成分也複雜了。為加強黨對部隊的領導,保證部隊的政治素質,使部隊能統一指揮,統一行動。中共魯東工委決定鹿省三、張文通分別擔任七、八支隊政委,強化部隊的思想政治工作;並決定把兩個支隊合編,成立聯合指揮部,統一調動指揮部隊。1938年4月5日,魯東工委在龍池召集兩個支隊大隊長以上幹部會議,決定成立八路軍魯東遊擊隊指揮部,馬保三任指揮,韓明柱任副指揮,鹿省三兼任政委,張文通任副政委;部隊立即東進平度、掖縣、黃縣地區。
不幸遇害
就在部隊開始東移時,鹿省三回到瓦城,一方面安置戰鬥中犧牲的烈士並撫恤其家屬,一方面布置部隊留守人員,成立後方工作委員會,做好留守工作。同時,組織昌濰兩縣堅持地方工作的黨員成立聯合縣委。
1938年4月7日,就在鹿省三緊張布置工作時,混入七支隊的壞分子金炎由七支隊駐地騎馬返回瓦城,向鹿省三無理取鬧,並乘鹿不備,將其槍殺。作為一個優秀的共產黨員和領導幹部,鹿省三就要帶領部隊開闢新的鬥爭天地時,卻不幸被殺害,這是昌濰大地抗日鬥爭的巨大損失,全體指戰員無不悲痛萬分。大家在處決了兇手金炎後,化悲痛為力量,按照鹿省三生前的指示,繼續落實合編決定,並於1938年4月10日離開昌邑,浩浩蕩蕩向東進發。七、八支隊幹部戰士繼承鹿省三的遺志,高舉武裝抗日的大旗,在膠東的平度、黃縣、掖縣,在周村、長山、桓台等地,同日偽軍及破壞抗日的反動勢力進行了殊死的鬥爭,創立了光輝的業績。後幾經整編,於1938年底進入魯中山區,編入山東縱隊,成為開闢山東抗日根據地的一支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