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介紹
2014年,第二屆《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宣布啟動“全民焐熱冰封漢字行動”。活動每周精選推出一個節目中出現的“
冰封辭彙”,通過電視、報紙和網路廣泛傳播,激發億萬人學習和分享,讓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真正活起來。全國多家主流媒體紛紛加入這一文化傳承的升溫活動。
行動優勢
眾人拾柴升溫冰封漢字
第二屆《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主宣傳語“讓書寫在古籍中的文字活起來”引用的是
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句話。總導演
關正文介紹說:“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有很多具有傳承價值和在今天依然鮮活的使用價值。之所以需要‘活’起來,是因為其中有很多被冰封了,處於冬眠狀態。焐熱這些漢字,是我們今天的中國人送給自己母語的溫暖禮物。它的參與方式非常簡單,我們通過電視、報紙發布,你只要仔細閱讀了,就是在焐熱。我們通過微博、微信發布,你只要轉發了,就是在升溫。我們通過輸入法發布,你只要敲擊了,就是在激活。你可以用它造句,讓它更廣泛地流傳。每個人的舉手之勞,一個冰封在古籍里的文字就會重新擁有生命的體溫。”
《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的創意初衷來自鍵盤時代更容易發生的提筆忘字現象。這個節目在2013年播出後引起極大反響。但是在
關正文看來,如果僅僅限於對提筆忘字現象的提醒,那么節目的價值就是有限的。2014年,這個節目的目標直接指向了復活那些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希望大家通過增加文字和語詞知識,更加接近傳統經典,並從中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國的價值觀。
知難而進強過妄自菲薄
《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從第一季開始就始終受到關於字詞難度的質疑。很多言論指出這樣的聽寫節目是應試教育的產物,即便有價值,也應該限定在常用易錯字的範圍里,而不該用冷僻字詞為難學生。
“問題是誰在說難。”關正文說:“很多字詞僅有14歲的學生選手寫起來很輕鬆,成人卻已經難到崩潰。這只能說明我們成人的母語知識結構有缺陷。我們的母語價值觀長期被局限在簡單、常用、講求效率的單一層面上,忽略了表意的細緻、語詞的豐富和美感營造的價值取向。”
社科院語言所所長
劉丹青先生說:“語言分為有限語碼和細分語碼。過於強調了常用有限語碼,就會讓體現生動表意功能的細分語碼萎縮,語言的生命力也會因此衰微。”
隨時隨地輕鬆參與
全民焐熱冰封漢字行動的目標是完成一次參與人數龐大的集體狂歡。據主辦方介紹,參與這個活動幾乎是零門檻,哪怕你只是看一眼這些辭彙,都是在參與焐熱。在中央電視台播出的活動宣傳片中,各種書寫工具在書寫同一個辭彙“
葳蕤”,甚至用花瓣組字也在其中,顯示了隨時隨地輕鬆參與的特性,而包裹文字的冰塊隨著溫度升高逐漸融化。
焐熱辭彙
第一季
第一期——葳蕤
草木茂盛,枝葉下垂的樣子。形容枝葉繁盛。
羽毛繁複華美的樣子。
華美、艷麗的樣子。
>4500萬人次
≥91℃
第五期——哂納
笑納。客套話,用於贈送禮品,請人收下的謙詞。
譏諷侵吞他人財物的行為。
錢鐘書《
圍城》:禮券一張,是結婚的賀儀,尚乞哂納。
吳晗《給士兵以“人”的待遇》:新兵有規定之
行糧,三餐則剋扣兩餐,醫藥茶水費用則全部
哂納。
我爸媽總是
哂納我的零花錢和壓歲錢!(第10959134處熱源用戶提交)
>4300萬人次
≥87℃
第六期——顢頇
最初指臉大,所以可以表示面積大。後來的意思是糊塗而又馬虎。
《
官場現形記》:信上隱隱間責他辦事顢頇,幫著上司,不替百姓伸冤。
《
紅樓夢》第八一回:“如今儒老太爺雖學問也只中平,但還彈壓的住這些小孩子們,不至以顢頇了事。”
長得顢頇不是問題,可做事這么顢頇就是你的問題了!(第3330944處熱源用戶提交)
做題總是顢頇,考試就考不好。(第2956809處熱源用戶提交)
>4800萬人次
≥96℃
第七期——藜藿
藜和藿,兩種多年生草本植物,藜蘆和藿香。藜藿泛指粗劣的飯菜。劉良注
曹植詩:“藜藿,賤菜,布衣之所食。”
引申指貧賤的人,布衣,平民百姓。
聞一多《
奇蹟》詩:“這心是真餓得慌,我不能不節省點,把藜藿權當作膏粱。”
雖品藜藿之羹,而
昃食宵衣,立志識遍方塊字;雖享
糲粢之食,而
宵衣旰食,發奮讀遍天下書。(第6294820處熱源用戶提交)
雖品藜藿之羹,而胸無城府面無愁容;雖享糲粢之食,而胸有激雷面如平靜。(第2764332處熱源用戶提交)
>4200萬人次
≥85℃
第八期——憚煩
“憚”是怕、畏懼的意思。“憚煩”就是怕麻煩的意思。
≥91℃
第二季
第一期——躓仆
跌倒。
柳宗元《
蝜蝂傳》:蝜蝂者,善負小蟲也。行遇物,輒持取,卬其首負之。背愈重,雖困劇不止也。其背甚澀,物積因不散,卒躓仆不能起。
>3100萬人次
≥63℃
第二期——飆塵
飆塵(biāo chén)
●釋義:
比喻行止無常。
●例句:
《古詩十九首》之四:“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飆塵。”
●參加人數:
>2900萬人次
●熱度:
≥58℃
第三期——璀錯
璀錯(cuǐ cuò)
●釋義:
繁盛,勝美。
●例句:
張載《敘行賦》:“舍予車以步趾,玩卉木之璀錯。”
李白《擬古》詩之七:“人非崑山玉,安得長璀錯。”
●參加人數:
>4100萬人次
●熱度:
≥82℃
漢字爭鋒
支持方
文化學者
酈波撰文表示,當今的漢字正在經歷百年來的第四次危機,即由漢字手筆書寫向漢字鍵盤或語音錄入的巨變所引發的母語情感的淡化。他說,百年以來,漢字經受著“百年孤獨”,經受了至少三次
漢字危機:一是
新文化運動中的“廢滅漢字”危機,一是建國後的
世界語衝擊,一是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計算機技術衝擊。站在民族文化的立場上,呼喚並激發國民的漢字書寫與母語情懷實在是一件迫在眉睫、刻不容緩的事情。如果再沒有民族文化根本的倡導與弘揚,百年而後,國民丟失的將不僅僅是母語情感,還有民族文化的認同,以及實現“中國夢”的希望。
人民日報刊文:專家認為,我們所追求的傳統文化其實就在我們身邊,它滲透在我們身邊的每個細節,更滲透在我們時時接觸的文字中。焐熱漢字行動通過文化與科技的結合,
彌合歷史和文化的割裂,拉近了現代與傳統的距離。每一個漢字都是祖先智慧的結晶,值得深思。字詞雖小,意蘊無限。它以簡單凝練的形象表達著微妙複雜的意味,它以稜角分明的外形包裹著波詭雲譎的內涵,它以樸素直觀的形式詮釋著豐富深厚的文化。珍視文字即是感知、傳承文化的捷徑。“焐熱”漢字,其實是在“焐熱”我們文化的根脈。
湖南師範大學語言學副教授
丁加勇認為:“漢語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活語言,是世界上僅存的
象形文字,尤其古代漢語中有很多豐富的辭彙,如今越來越多的人熱衷於學習、使用這些具有豐富意境、書寫複雜的詞語,不僅漢語的生命力逐漸旺盛,也是傳統文化的一種復興和回歸。”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程榮認為,其實質疑者跟漢字聽寫大會節目組的出發點和願望是一致的。“在不用‘死字’這一點上雙方的意見沒有分歧。從已經播放的五場複賽題目看,用到的字沒有超出去年國務院公布的《
通用規範漢字表》8105字的範圍。”
一些網友認為,如果把漢字的文化傳承限定在3500個
常用字上,對於文化而言,是倒退;對於母語來講,是災難。
質疑方
《
工人日報》2014年8月11日“文化周刊”載文對節目以及活動提出疑問,認為當下最需要呼喚的是3500個常用漢字的運用,而不是去復活“
冰封漢字”。
南開大學漢語言文化學院副教授
冉啟斌:
冰封辭彙有熱用的可能,如“
槑”、“囧”等字,但從歷史發展的總體趨勢來看,這種可能性並不大。“焐熱冰封漢字行動”的意義主要在於弘揚傳統文化,而生僻漢字想要真正“解凍”,重新回歸到人們的日常語言使用中是很難的。
《
咬文嚼字》主編
郝銘鑒在接受《
新民晚報》記者採訪時委婉地指出:“新生的詞語不斷湧現,有些詞語則逐漸淡出,以致成為語言化石。”他認為詞語的冷熱是有其自身規律的。“有些冷詞一旦有了現實需要,便可能枯木逢春,比如前幾年的‘
守望相助’。但人為地焐冷為熱,既無必要也不可能。”
活動影響
2014年7月20日,《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發動的“全民焐熱漢字行動”正式啟動,活動在並未進行任何宣傳的情況下,網路反響強烈、網友呼聲高漲。
首期焐熱辭彙“
葳蕤”上線24個小時後,參與者達到120萬。隨著活動不斷的開展和深入,參與人數呈爆炸性增長。第二期辭彙“
搴芳”,僅半天參與者就突破百萬,發布不到72小時,參與焐熱人數突破千萬。正第九期辭彙“
香醪”,突破千萬人次僅僅用了8個小時——成為最快破千萬的焐熱辭彙。
2014年8月13日,參與焐熱漢字行動的人次破億。全程下來,大會發布了“葳蕤”、“搴芳”、“翊贊”、“剴切”、“哂納”、“顢頇”、“藜藿”、“憚煩”、“香醪”、“駘蕩”、“乖剌”、“駑駘“、“蝟集”共十三個焐熱辭彙,每個辭彙的首周參與人次穩定在3000萬人次以上,參與總人次超5億。
如該節目總導演
關正文說:“這是《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的另一種呈現方式,更具有互動性和網路特徵,更能體現當代中國人傳承祖先文明成果的普遍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