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旅遊規劃要衝破傳統的、局限的旅遊資源觀,以全域旅遊思維重新定義和評價旅遊目的地的旅遊資源優勢。過去
業界往往存在這樣的慣性思維:
旅遊資源是旅遊產業發展的基礎,一個地方發展旅遊業,前提是要有一流的旅遊資源,所謂“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與此相對應,通行的旅遊規劃編制方法,總是從全面調查和評價一個旅遊目的地的旅遊資源開始,其依據是沿用多年的旅遊資源分類與評價國家標準,該標準聚焦的主要是自然山水和文化古蹟等傳統旅遊資源。這種固有的旅遊資源觀顯然已經不能適應旅遊業日新月異發展的要求。近年來,針對上海、深圳等傳統旅遊資源相對匱乏城市取得的旅遊業發展成績,圍繞“非傳統旅遊資源的旅遊目的地發展”這一命題,業內學者進行了系統、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批優秀的成果。“非傳統旅遊資源”概念的提出和逐步被業界認可,正是從理論上對傳統旅遊資源的揚棄,成為全域旅遊發展的理論基石之一。為此,全域旅遊規劃創新,要從旅遊資源重新定義、分類與評價等基礎性工作著手,儘快修訂和實施符合旅遊發展實際的旅遊資源分類與評價標準,依據新的標準,對旅遊資源進行再梳理、再認識、再評價。這是扭轉傳統的資源依賴性旅遊發展思路、樹立全域旅遊發展思維的基礎性工作。
其次,旅遊規劃的編制和實施機制必須跟上發展全域旅遊的戰略要求,打破由旅遊部門主導編制旅遊規劃、又難以實施的現狀。為發展旅遊業,各地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編制了海量旅遊規劃。遺憾的是,這些規劃成果多數因為難以實施而被束之高閣,不但造成了大量的規劃浪費,而且影響了旅遊規劃對於產業發展的科學指導作用。當前,遊客的活動空間正在向無所不至的“市民化”方向發展,每天穿梭在城市大街小巷的遊客數量與日俱增。由此,提升旅遊服務品質、保障遊客權益、科學指導旅遊業發展的任務對於旅遊目的地來說越來越複雜和艱巨,許多工作遠遠超出了旅遊部門的職能範圍。破解職權不對等的難題,需要在全域旅遊規劃編制中直面“小馬拉大車”的客觀現實,把旅遊規劃編制的組織、核心內容、批准發布和實施的主體上升到當地政府的層面。這樣就可避免過去由旅遊部門造車,自身單獨組織編制旅遊規劃而又難以落地實施的局面。按照由政府組織編制和發布實施的權威性強、執行約束力高的全域旅遊規劃,在基層全面探索和深化政府主導性旅遊發展戰略,爭取社會各部門、各行業積極融入旅遊業發展,使旅遊業發展在各地經濟社會總體發展中有必要的定位、話語權和工作機制,促進旅遊業發展具有實質性政策和資金支持,使城市的個性、品牌、文明建設都與旅遊發展有機融合。最近,在新一輪省級旅遊規劃修訂中,按照省政府要求,山東省正在探索由發改委等綜合部門牽頭,編制一部以旅遊發展為核心、統籌考慮與之相配套的城鄉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等多方面內容的綜合性旅遊規劃,這是旅遊規劃編制機制的有益探索,是服務於全域旅遊發展實際需求的規劃方法創新。
再次,要按照國家倡導的實施“
主體功能區”的國土空間開發思路,在各地規劃發展各類旅遊主體功能區,形成發揮各地資源優勢、各具特色的旅遊活動空間,使其成為探索全域旅遊發展的先行示範區。全域旅遊的理念提出後,在業內引起強烈反響,全空間、全要素、全產業、全過程、全功能等概念紛紛跟進。筆者認為,全域旅遊規劃切忌跟風式、片面地、狹隘地聚焦一個“全”字,試圖把全域旅遊規劃的範圍、內容和實施變成包羅萬象、凌駕於一切的“高大全”規劃,這樣的規劃注定因為無法實施而失去了指導全域旅遊科學發展的價值。全域旅遊作為一種可持續旅遊的發展理念,應當通過一種潛移默化、潤物無聲、多做少說的長期過程,審時度勢、把握時機,逐步在各個旅遊目的地規劃布局若干個有利於旅遊發展的特定空間,從而因勢利導、聚集資源,逐步形成若干個旅遊發展的主體功能區或者旅遊產業園區,這些空間是以旅遊核心項目為引領、旅遊產業要素和服務要素綜合配套為支撐,使“全域旅遊”從核心景區景點延伸、擴展到更大區域,通過逐步完善旅遊基礎服務設施,推進旅遊目的地的整體建設。各具特色的旅遊功能區在各個旅遊目的地迅速成長,就是對全域旅遊最好的階段性詮釋。試圖一開始就把旅遊業在一個城市全面規劃布局、形成全面開花的局面,既不符合任何產業發展都需尋求集聚效應的規律,也是對全域旅遊規劃的一種片面理解。
總之,服務於全域旅遊作為指導一個旅遊目的地建設的長期發展戰略,旅遊規劃工作需要以一種實事求是的精神、科學的態度和成熟的技術路線,從旅遊資源的全新解讀、規劃編制和實施的機制創新以及創新旅遊發展規劃布局等方面進行全新的探索,以便使旅遊規劃真正發揮功效,更好地服務於旅遊發展實踐,旅遊規劃自身的理論和技術方法也會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發展和完善。
如何做出一個好的“全域旅遊規劃”
在全域旅遊示範區驗收標準中,全域旅遊規劃是一項十分重要的驗收指標,相關數據顯示自全域旅遊概念2015年被官方確認以來,全國全域旅遊規劃的產值保守估計超過10個億,全域旅遊興起恰好是中國社會經濟轉型陣痛的最艱難時期,全域旅遊可以說是規劃設計行業的救命稻草。
各單位和部門對全域旅遊規劃給予極高期待,規劃設計單位對全域旅遊也是愛恨交織,走過這三四年,無論委託方和受託方都發現相當一部分規劃存在諸多問題,關於全域旅遊規劃如何做,個人提出了“十規合一”的全域旅遊規劃觀。
一.全域旅遊規劃要成為一個‘科學洗腦’的規劃
很多地方全域旅遊表現出“口頭會議很重視”,但實際操作落地另一番景象的狀態。一個成功的全域旅遊規劃首先要成為一個‘科學洗腦’的規劃。要通過規劃的過程和成果匯報,通過科學論證給書記和縣長等長官們洗腦,讓其真正認識到文化旅遊產業對於未來區域人居幸福生活、社會經濟發展、特色產業構建、歷史文化傳承、生態文明建設等發展的重要意義,只有長官重視了,有興趣了,看到希望了,區域的文化旅遊才能有大發展。
二.全域旅遊規劃要成為一個‘統一戰線’的規劃
全域旅遊追求全區域、全產業、全要素、全主題、全時空發展的特點和要求,從根源上決定其是一項區域特色系統集合發展戰略,緊靠單獨文旅部門做自然就會“小馬拉大車”。對於縣級全域旅遊就發區域來講,要通過規劃的過程,通過調動長官的重視,將局委、鄉鎮、村寨、企民聚合到全域旅遊發展統一戰線上,全方位調動其發展旅遊的積極性。
三,全域旅遊規劃要成為一個‘貼近市場’的規劃
全域旅遊規劃不只是做給政府看的,更是瞄準旅遊大眾消費市場和社會資本投資市場的,全域旅遊重點是要做給政府用的,用規劃來指導品牌構建、特色挖掘、空間構建、項目包裝、行銷推廣、基礎完善、產業搭建和任務分工,全域旅遊規劃該粗則粗,要細則細。
四.全域旅遊規劃要成為一個‘分工明確’的規劃
全域旅遊規劃從內容實施主體分為政府和市場兩方面,要關注政府要做的事情多一些,明確哪些是由縣級黨黨委政府、相關部門到鄉鎮政府要做的以及如何去做。明確哪些是社會資本市場要做,如何去招引激發社會資本進駐的興趣,但社會資本要做的內容重點是明確各項紅線,不必過細。
五.全域旅遊規劃要成為一個“戰略破題”的規劃
全域旅遊規劃發心於創建,同時要警惕“創建禁錮”,首先還是要立足於如何推動區域文旅產業實現新增長,新突破,新品牌,其次才是圍繞驗收創建驗收轉化具體項目,切忌只盯創建驗收的樹,不見文旅產業發展的森林,創建要求的內容是基礎不是全部。
六.全域旅遊規劃要成為一個‘分工明確’的規劃
全域旅遊規劃要將發展的任務指標細分成行動工程,納入相關部門的年度考核中,直接與評先評優,提職提拔相關聯,並建立起完善的考核督察制度,重獎重罰,避免規劃僅停留在口頭重視上。
七,全域旅遊規劃要成為一個‘開拓視野’的規劃
經過這幾年發展,全國已經誕生了相當一部分全域旅遊發展的典型區域。要結合區域實際情況及規劃,為區域提供外出學習考察取經的線路和目的地,通過親身感受體驗全域旅遊開發的魅力和成就,進一步激發全域旅遊發展的積極性。
八,全域旅遊規劃要成為一個‘多庫綜合’的規劃
全域旅遊發展不能單靠政府和本地企業,要在規劃中指導各種庫建設,包括項目政策資金爭取對接庫,精準招商引資對象庫,旅遊項目儲備庫,全域人才智庫,榮譽品牌爭取庫等,借勢借力促進發展。
九,全域旅遊規劃要成為一個‘平台視窗’的規劃
用旅遊來包裝推介地方特色產業產品,通過全域旅遊將其展示到全國市場,打造精特系列商品,把鄉土和本地產業玩大玩精。
十.全域旅遊規劃要成為一個‘細化指標’的規劃
全域旅遊規劃要圍繞創建驗收指標,細化創建驗收的指標,建立驗收工作項目庫,將項目庫歸類到相關部門,通過借力發展的方式推動驗收項目庫的落地建設。
全域旅遊驗收有既定的目標與任務,可以稱之為規定動作,但完成規定動作並不意味著就可獲得示範區稱謂。全域旅遊示範區重在“示範”,而可以稱得上“示範”的一般都要在綜合發展方面成績斐然。全域旅遊規劃沒有標準格式,要針對不同地理區域、經濟水平、旅遊成熟度和基礎配套制定針對性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