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全國大學生工程訓練綜合能力競賽是公益性的大學生科技創新競技活動,是有較大影響力的國家級大學生科技創新競賽,是
教育部、
財政部資助的大學生競賽項目,目的是加強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提高本科教育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為開辦此項競賽,經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批准,專門成立了全國大學生工程訓練綜合能力競賽組織委員會和
專家委員會。競賽組委會秘書處設在
大連理工大學。
每兩年一屆。經組委會研究,並報教育部高教司批准,決定啟動第三屆全國大學生工程訓練綜合能力競賽活動。
全國大學生工程訓練綜合能力競賽秉承“競賽為人才培養服務,競賽為教育質量助力,競賽為創新教育引路”的宗旨。競賽活動面向全國各類本科院校在校大學生,實行校、省(或多省聯合形成的區域)、全國三級競賽制度。
省級競賽或區域競賽的優勝者,經省或區域教育廳核准,報名推薦參加全國決賽。
英語名稱
National Undergraduate Engineering Training Integration Ability Competition
競賽目的
開展大學生工程訓練綜合能力競賽旨在促進各高校提高工程實踐和工程訓練教學改革和
教學水平,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設計意識、綜合工程套用能力與
團隊協作精神,促進學生基礎知識與綜合能力的培養、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養成良好的學風,為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創造條件。
歷屆競賽
第一屆(2009)
首屆全國大學生工程訓練綜合能力競賽全國總決賽於2009年10月17日至19日在大連理工大學隆重舉行,分別來自全國58所高校的代表隊參加了首屆競賽。
第二屆(2011)
第二屆全國大學生工程訓練綜合能力競賽全國總決賽於2011年6月舉行,大賽的主題為
“無碳小車”,共有來自全國25個省份地區的79隻大學代表隊參加了全國總決賽,產生了20個一等獎。
第三屆(2013)
第三屆全國大學生工程訓練綜合能力競賽全國總決賽於2013年6月舉行,大賽的主題為
“無碳小車越障競賽”。6月8日上午,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全國大學生工程訓練綜合能力競賽組委會主辦,大連理工大學承辦的第三屆全國大學生工程訓練綜合能力競賽在我校
劉長春體育館隆重開幕。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長
劉桔,遼寧省教育廳副廳長
張建華,大連理工大學校長
申長雨,競賽組委會主任、大連理工大學常務副校長
郭東明,教育部高教司實驗處處長
李平,競賽組委會委員、合肥工業大學副校長
朱大勇,競賽組委會委員、專家委員會委員、裁判員以及來自全國25個省區77所高校的101支參賽隊伍歡聚一堂,參與了開幕式。開幕式由競賽組織委員會副主任、大連理工大學副校長
李志義主持。
6月9日,第三屆全國大學生工程訓練綜合能力競賽決賽在大連理工大學閉幕。
哈爾濱工業大學2隊等30支隊伍獲一等獎。本屆比賽共有來自25個省區的101支隊伍參加。此項競賽的特點是競賽過程與企業生產實際和管理模式相符合,首次將現場製造成型過程和產品實現等融入比賽,學生完成從產品的構思、設計、實現直到運行的整個過程,強調對多學科知識融會貫通、綜合套用的“大工程”觀念。
競賽性質
這是一項面向全國在校本科生開展科技創新工程實踐活動的全國性大賽。
指導思想
大賽的指導思想是“重在實踐,鼓勵創新,突出綜合,強調能力”,以提高大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科技創新能力和團隊精神。
競賽宗旨
競賽為人才培養服務,競賽為教育質量助力,競賽為創業就業引路。
競賽方針
基於理論、注重創新,突出能力,強化實踐。
第三屆競賽
一,競賽規程
1.項目名稱:
第三屆全國大學生工程訓練綜合能力競賽
2.目的與意義:
第三屆全國大學生工程訓練綜合能力競賽是面向在校大學生的一項綜合性工程能力競賽,內容上與高校工程訓練教學相銜接,綜合體現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能力、製造工藝能力、實際動手能力、工程管理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競賽的目的在於激發大學生進行科學研究與探索的興趣,加強大學生工程實踐能力、
創新意識和合作精神的培養。
3.對象與要求:
本屆競賽的參賽對象是全國高校在校全日制本科學生,無專業限制。要求以組隊的形式通過所在學校報名參賽;參賽隊的領隊和指導教師總數不超過2人,參賽學生不超過3人。參賽作品的設計及製作統一按照本競賽秘書處發布的命題及其規則進行。
4.競賽主題:
本屆競賽的主題為“
無碳小車越障競賽”。命題的詳細內容見“第三屆全國大學生工程訓練綜合能力競賽命題”。
二,競賽組織:
1.組織機構:
第三屆全國大學生工程訓練綜合能力競賽由教育部高教司主辦,大連理工大學承辦。秘書處辦公室設在大連理工大學,成立“第三屆全國大學生工程訓練綜合能力競賽評審委員會”(以下簡稱“評審會”,該“評審會”與“競賽組委會”並稱為“兩委會”)。
2.組織形式: 本競賽實行三級競賽制度。
(1)、自本方案公布之日起,各學校根據競賽組委會發布的競賽命題和競賽規則自主組織本校的大學生工程訓練綜合能力競賽,並根據校賽成績排名向省級或區域級競賽組委會推薦。
(2)、各省級或區域級
教育行政部門自收到本屆競賽通知之日起,應積極組織轄區內的高等院校,籌備進行省級競賽,並依據省賽結果向第三屆全國大學生工程訓練綜合能力競賽(2013年)秘書處報名推薦。本屆國賽設有2個競賽項目,各省級或區域賽區,根據省級或區域競賽的成績,按照擇優原則,對應每個競賽項目可推薦不超過2支參賽隊。每校參加同一個競賽項目的參賽隊只能有1支。
(3)、競賽評審會負責制定競賽規則和成績評定標準,組委會負責對各項競賽規則和標準的審定和發布或發布授權。在競賽規則中,將詳細規定競賽的參賽資格、參賽要求、報名辦法、獎項設定、評審原則等項目。
秘書處負責處理競賽的日常工作和具體的競賽組織籌備工作。秘書處設秘書長一人,副秘書長及秘書若干人。
3.時間與日程:2013年6月7日(周五): 全天報到;裁判工作會議;兩委會工作會議;領隊會議
2013年6月8日(周六): 開幕式;第一階段競賽(場上車賽);報告評審
2013年6月9日(周日): 第二階段競賽(加工製作、裝調,場上賽車);閉幕式;報退。
4.環境與設施:
競賽設施:主場地一為車賽場地,2300平米,地面為國際室內球類競賽用標準
複合木地板:主場地二為加工製作裝調競賽場地,配有普車、普銑、數車、數銑和
快速成型等比賽用工具機,配有
鉗工工作檯和
鑽床等設施設備。加工競賽需要的通用工卡量具由參賽隊自帶。
接待條件:參賽人員集中入住
大連理工大學國際會議中心及理工賓館,集體用餐,評賽分開。小型工作會議使用大連理工大學國際會議中心的標準小型會議室。
三,競賽規則
1.競賽規則: 全部競賽過程都以公平公正和公開為首要原則。在統一命題的基礎上做到:(1)賽前公布各項競賽過程的評分標準及計算方法。(2)賽前所有參賽隊統一參與參賽順序及賽道的公開抽籤。(3)賽場之上實時公布各隊在競賽各項中的得分數據。(4)設立由專家組成的競賽仲裁組,負責及時處理參賽各方提出的訴求。(5)競賽結束後,向全體參賽人員,公布各隊的每項得分及成績計算的最終結果。(6)對各隊提交的方案報告進行統一的密封裝訂,實行盲測盲評。(7)評審裁判人員的人選實行迴避制度。
2.抽籤辦法:所有參賽隊的參賽順序及賽道等都由公開抽籤產生。
3.領隊與選手:
各參賽隊的領隊應做好本隊人員的參賽報名工作,包括網上報名表的填寫和紙質報名表的填寫與提交;及時瀏覽競賽網站的最新通知與訊息,保持與組委會秘書處聯繫暢通。參賽選手需填寫報名表(附有照片,報名表可從競賽網站下載),報名表須加蓋所在學校的公章。參賽者的資格確認由其所在學校學籍管理部門負責。
領隊可以由指導教師擔任。
4.評審原則:(1)本屆競賽設立評審工作組。評審工作組由評審會成員和經評審會選聘的裁判員組成。評審工作組設組長1名、副組長2名、組員若干名。
(2)評審工作組在競賽和評審規則範圍內遵循“公平、公正、公開、科學、規範”原則獨立進行評審工作。
(3)評審工作組成員名單在在競賽開始時公布,賽前保密。評審工作組中來自同一學校的專家原則上不超過1名。
(4)評審工作組對參賽作品的綜合分析能力、創新設計能力、工藝綜合設計能力、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和工程管理綜合套用能力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
(5)評審工作組依據比賽成績評定標準對參賽作品進行評分。每個作品的得分由各評審組給出的分數綜合得出。按照得分高低,確定作品的獲獎等級。
(6)評審工作實行迴避制度和保密制度。參賽隊的署名指導教師一律不得參加全國競賽的評審與裁判工作。在評審結束之前任何評審不得以任何方式對外宣布、泄露評審情況和結果。
(7)反對任何形式的競賽舞弊行為。對違反競賽規則的單位或個人,一經發現即取消競賽成績,並視情節輕重對所在院校予以通報,警告、直至取消該校下一屆參賽資格的處分。
5.獎項設定:
全國競賽設一、二、三等獎及優秀獎、優秀組織獎、優秀指導教師等獎項;一、二等獎比例分別為25%和35%,由競賽組委會向獲獎的參賽隊和參賽選手、指導教師頒發獲獎證書。省級競賽的獎項設定由省級競賽組委會參照全國競賽獎項設定方式自行決定。
6.申訴與仲裁:
全國本屆競賽設立
仲裁組。參賽選手在競賽過程中對競賽的評判有異議,可向競賽仲裁組提出申訴,申請仲裁,仲裁結果為終審結果。
第四屆競賽
一、競賽主題
要求經過一定的前期準備後,在比賽現場完成一台符合本命題要求的可運行的機械裝置,並進行現場競爭性運行考核。每個參賽作品需要提交相關的設計、工藝、
成本分析和工程管理4個檔案及長度為3分鐘的關於參賽作品設計及製作過程的匯報視頻。
二、組織單位及時間
本次競賽實行校、省和國家三級賽制,國家級競賽將於2015年5月在合肥工業大學舉辦。
三、競賽項目
1.參賽小車拆裝調試
2.3D列印設計及製作
3.“S”型賽道場地常規賽
4.“8”字型賽道場地常規賽
5.場地挑戰賽
本項比賽為最小障礙物間距挑戰賽,分為“S”型賽道和“8”字型賽道兩項進行。“S” 型賽道,要求完成連續10個障礙物成功繞行,“8”字型賽道,要求完成連續10個完整“8”字繞行。
每個參賽隊可以報名參加一項挑戰賽,挑戰賽需提前報名,並提交挑戰的最小障礙物間距和按報名最小障礙物間距成功運行的視頻記錄資料。根據報名成績排序,按“S”賽項和“8”賽項分別選出10個隊進入挑戰賽。
挑戰賽可以使用與常規賽不同的小車,但所用小車應符合本命題要求。
完成10個障礙或10個完整“8”字繞行的參賽隊,按障礙物最小間距的數值,計算成績,數值相同時,按完成時間的長短,計算成績。間距越小,時間越短,成績越高。
6.現場問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