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札薩克蒙古或內札薩克,指歸附清朝較早的漠南蒙古各旗札薩克 ,地位在外札薩克之上,屬於外藩蒙古。乾隆以後,內札薩克分為二十四部,四十九旗,由理藩院旗籍清...
清朝蒙古又稱清代蒙古,指的是清代一朝時期蒙古的情況,包括清代的蒙古社會和政治體製法律等方面。清朝蒙古分為內屬蒙古與外藩蒙古,實行盟旗制與札薩克制。根據部落、...
外藩蒙古,指清代以世襲札薩克為旗長的蒙古各旗,與內屬蒙古相對。外藩蒙古又分為內札薩克蒙古和外札薩克蒙古。內札薩克蒙古又稱內札薩克或內蒙古,內札薩克各旗...
清廷根據其對蒙古地區統治政策的需要,將蒙古地區分為內屬蒙古和外藩蒙古。外藩蒙古指以世襲札薩克為旗長的蒙古各旗,與內屬蒙古相對。外藩蒙古又分為內札薩克蒙古和...
[9] 清代後期的官方文書中出現了“內蒙古”和“外蒙古”的概念。“內蒙古”指內札薩克蒙古49旗,“外蒙古”指外札薩克蒙古86旗,有時則只指喀爾喀蒙古。外...
在外札薩克蒙古等處還設有五個汗,地位高於親王(和碩親王),但不設塔布囊而只設台吉。汗以下各等爵位有在職和閒散兩種,在職者為扎薩克。一般封爵皆可世襲罔替。...
札薩克旗,清代所設遊牧旗之中的主要一種。清廷對蒙古的統治體制是:八旗蒙古、外藩蒙古和內屬蒙古。外藩蒙古實行王公(封爵)制度、札薩克制度和盟旗制度;內屬蒙古...
內扎薩克八部,或內札薩克,指歸附大清國較早的漠南蒙古各旗札薩克。乾隆之後將漠南蒙古的二十四部、四十九旗統稱為內札薩克蒙古。內扎薩克八部是成吉思汗長弟...
清代內札薩克蒙古六盟。其地域東至吉林、西至甘肅及賀蘭山、厄魯特界,南至盛京、直隸、察哈爾、山西、陝西界,北至黑龍江、外蒙古喀爾喀車臣汗部、土謝圖汗部、三音...
清代將較早內附的漠南蒙古各部稱為“內札薩克蒙古”,將後來陸續歸附的喀爾喀、厄魯特等部稱為外札薩克蒙古,不設札薩克的察哈爾、唐努烏梁海等部稱為內屬蒙古...
在對清以前的蒙古民族歷史做了大體的回顧後,以清代形成的外藩蒙古的內外札薩克各部以盟旗為單位,內屬蒙古以察哈爾八旗,歸化城土默特二旗,呼倫貝爾陳巴爾虎、新...
從此,內札薩克蒙古各盟、旗分布的地域,即稱為內蒙古。“內蒙古”這個地區稱謂,即自此時沿用至今。清朝時期,內蒙古(漠南)地區除了“外藩蒙古”中的“內札薩克蒙古...
內容簡介 內札薩克蒙古內札薩克蒙古:此指內蒙古。札薩克,亦作“扎薩克”,蒙古語音譯。官名,意為“藩封掌印”,即“一旗之長”。諸部落,壤地相錯,形勢相聯,...
藩部,清代指內外蒙古、新疆、青海、西藏等地,包括內札薩克蒙古49旗、外札薩克蒙古86旗、新疆回部(阿爾蒂沙爾)、青海環海39族和西藏噶廈轄區,由理藩院和清廷派遣...
外藩蒙古又按其歸附清朝的先後分為內札薩克蒙古與外札薩克蒙古。內札薩克蒙古又被稱為內蒙古,於天命至康熙初年陸續歸附清朝。乾隆以後定為二十四部,共四十九旗...
內蒙古:以內札薩克蒙古得名。(蒙古原分為內蒙和外蒙兩地,民國後期外蒙古獨立為蒙古國)。 寧夏:以西夏安寧得名。(西夏---李元昊創立的西夏國)。 青海:以青海湖...
陶克陶胡(1864年5月13日-1922年4月),又譯為“陶克陶”,孛兒只斤氏,蒙古族,哲里木盟郭爾羅斯前旗人,內札薩克蒙古下級貴族出身,清末蒙古族反清抗墾起義的...
15世紀中葉,元太祖成吉思汗第十五代孫巴圖孟克統一蒙古諸部、繼汗位。將喀爾喀萬戶分封予阿爾楚博羅特和格埒森札二子成兩部。阿爾楚博羅特領內五鄂托克喀爾喀地區,...
清順治九年(公元1652年),滿清政府招編克什克騰部為克什克騰旗,成為清朝時期內札薩克蒙古四十九旗中的昭烏達盟八部十二旗中的一旗。...
是年3月,詔封本塔爾為札薩克和碩達爾罕親王,統其眾,賜牧於大青山北部的塔爾渾河及艾不蓋河流域,與內札薩克蒙古諸部並列,詔世襲罔替,為喀爾喀右翼旗。札薩克駐地...
索諾木喇布坦,清代蒙古王公。阿巴噶部人。博爾濟吉特氏。元太祖成吉思汗異母弟...乾隆十九年(1754),奉命督內札薩克蒙古所購駝馬解赴翁吉軍營,並自獻馬助清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