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己復禮,孔子表述為仁的途徑和方法,仁與禮結合形成儒家的仁禮統一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克己復禮
- 定義:孔子表述為仁的途徑和方法
克己復禮,孔子表述為仁的途徑和方法,仁與禮結合形成儒家的仁禮統一觀。
克己復禮(拼音:kè jǐ fù lǐ)是一則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於《論語·顏淵》。“克己復禮”指克制自己的私慾,使言行舉止合乎禮節;在句子中可充當謂語、定語。成語出處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
”(《荀子·勸學》)禮是起法紀的作用。克己復禮在荀子學說中沒有得到重視。宋儒重新解釋孔子的克己復禮,程、朱的注釋將克己解作克盡己私,即去人慾;而將禮比附為天理之節文,復禮即復歸天理。存天理滅人慾,成為宋明理學的一個基本命題,而克己復禮經過新的解釋後在社會功能方面繼續發生作用。
克己說,中國古代關於情慾的思想。孔子提出。《論語·顏淵》中有“克己復禮為仁”。“克己”是約束自己,主要指調控自己的情慾和行為;“復禮”是把自己的言行、情慾納入“禮”的規範,以做到非禮勿視、勿聽、勿言、勿行。孔子強調“自省”、“自訟”、“每日三省吾身”,以使自己的喜、怒、哀、樂、愛、惡、...
《克己復禮為仁研究與爭鳴》是2018年6月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朱漢民、向世陵。內容簡介 《克己復禮為仁研究與爭鳴/嶽麓書院國學文庫》系統地蒐集了1976年以來國內外眾多學者關於孔子“克己復禮為仁”這一命題的論述文章,目的是集中展示四十年來學界對該命題及孔子相關思想再認識的成果。全書分為上下兩編,共...
克己是一個漢語辭彙,讀音為kè jǐ,意思是克制和約束自己;嚴格要求自己。也指舊時商店自稱價錢公道,不多賺錢。解釋 1. 謂克制私慾,嚴以律己。2. 指要價低。3. 克制自己,嚴格要求自己。4.約束自己。出處 《漢書·王嘉傳》:“孝文皇帝欲起露台,重百金之費,克己不作。”唐·韓愈《賀太陽不虧狀》:“...
孔丘的教育思想與“克己復禮”《孔丘的教育思想與“克己復禮”》是1974年遼寧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遼寧人民出版社。
復禮,讀音為fù lǐ,漢語詞語,意思是恢復禮儀。解釋 1.恢復禮儀。2.因襲禮制。3.答謝,回禮。出處 《左傳·昭公十二年》:“ 仲尼 曰:‘古也有志:“克己復禮,仁也。”信善哉!’”《論語·顏淵》:“克己復禮,為仁。”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國 曰:“復,反也。” 朱熹 集註:“禮,天理之節文也...
顏淵問仁來源於《論語》的第十二篇。篇名取自開篇第一句:“顏淵問仁”。來源 顏淵篇是《論語》的第十二篇。篇名取自開篇第一句:“顏淵問仁”。原文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
論語·顏淵出自《論語》,總計24章。本篇中,孔子的幾位弟子向他問怎樣才是仁。這幾段,是研究者們經常引用的。孔子還談到怎樣算是君子等問題。引語 本篇總計二十四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又“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又《衛靈公》:“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莊子.在宥》:“親而不可不廣者,仁也。”清譚嗣同《仁學.界說》:“仁為天地萬物之源,故虛心,故虛識。”義 本指公正、合理而應當做的。孔子最早提出了“義”。孟子則進一步闡...
禮承千年 做那君子 克己復禮 正色正言 香傳天下 攜這臻禮 珠飄醬香 揚名華夏 禮承千年 恪守儒道 君子不爭 但黑白明辨 香傳天下 效仿儒聖 君子不器 但尊禮文化 當掙扎著交鋒著博弈著 指尖飄飄裊裊的芬芳牽動著 君子之仁如日出緩緩升起了 有始有終貫徹傳統文化的美德 當清醒著孤獨著思考著 肺腑仙氣縈繞的芳香...
《論語.顏淵》:“樊遲問仁。子曰:‘愛人’。”又“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清譚嗣同《仁學界說》:“仁為天地萬物之源,故虛心,故虛識。”《大學 . 中庸》:“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敬人者,人恆敬之,愛人者,人恆愛之。義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孟子·離婁下...
3.孔子主張維護等級制度的正名思想。他主張“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種合乎“禮”的等級制度。孔子說:“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論語·子路》)4.孔子主張克己復禮。《論語·顏淵》記載:“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
中國古代用以維護社會等級制度的禮節儀式與行為規範。在孔子思想體系中,仁是主觀修養,屬內心自覺;禮是客觀規範,屬外在約束。孔子說:“人而不仁,如禮何。”(《論語·八佾》)又說:“克己復禮為仁。”(《論語·顏淵》)可見兩者是互相依存的。起源及其功能 禮的起源很早,孔子說:“殷因於夏禮,所損益,...
宋元學案 第016卷 卷十六 伊川學案(下) 伊川學案(下) (黃宗羲原本 黃百家纂輯 全祖望修定) 四箴並序 顏氳問克己復禮之目,孔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四者,身之用也,由乎中而應乎外,制乎外所以養其中也。顏淵事斯語,所以進於聖人。後之學聖人者,宜服膺而...
後來,朱熹說:“孔子所謂‘克己復禮’,《中庸》所謂‘致中和’,‘尊德性’,‘道問學’,《大學》所謂‘明明德’,《書》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聖賢千言萬語,只是教人明天理、滅人慾。”朱熹說:“聖人千言萬語只是教人存天理,滅人慾”,“學者須是革盡人慾,復盡天理,方始為學”...
■視箴:心兮本虛,應物無跡;操之有要,視為之則。蔽交於前,其中則遷;制之於外,以安其內。克己復禮,久而誠矣。譯為:人心本來清淨空虛,順應事物變化而不留痕跡;守心之要以看為原則。事物若看不清楚,內心就會遷移,蒙蔽。不合禮的不要看,將其遏制心外,以使自心安寧。克制自己的欲望再履行禮數...
程子曰“克己復禮,則事事皆仁。仲弓在邦無怨,在家無怨”。程子亦只就仲弓自說“如求仁得仁,何怨”之意,不乾別人事。朱子則曰“一日克己復禮,則天下皆與其仁”。又曰“在家無怨,是一家歸仁。在邦無怨,是一邦歸仁”。至顏子,則天下歸仁。人以呂與叔“八荒洞然,皆入我闥”為非,乃又自載程子...
而夫子則不然也,顏淵問仁,告之以“克己復禮,而其目在視聽言動”;仲弓問仁,告之以“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樊遲問仁,告之以“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司馬牛問仁,告之以“其言也訒而已”。顏子所問者,仲弓不得而與聞也;仲弓所問者,樊遲不得而與聞也;至樊遲...
克己復禮,久而誠矣。聽箴:人有秉彝,本子天性,知誘物化,遂亡其正,卓彼先覺,知止有定,閑邪存誠,非禮勿聽。各頁鈐“沈度之印”。“四箴”是宋代理學大師程頤根據孔子《論語·顏淵第十二》中“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發展而成的道德戒律。朱熹《近思錄》卷五《克治》載:“伊川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