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大火中的一點火星
趁生命之火沒有熄滅
我投入火的隊伍、光的隊伍
把“一”和“無數”溶合在一起
進行為真理而鬥爭
和在鬥爭中前進的人民一同前進
我永遠歌頌光明
光明是屬於人民的
未來是屬於人民的
任何財富都是人民的
和光在一起前進
和光在一起勝利
勝利是屬於人民的
和人民在一起所向無敵
九、
我們的祖先是光榮的
他們為我們開闢了道路
沿途
下了深深的足跡
每個足跡里都有血跡
現在我們正開始新的長征
這個長征不只是二萬五千里的路程
我們要搶渡的是更多更險的流口
我們在攀登中將要遇到更大的風雪、更多的冰川……
但是光在召喚我們前進
光在鼓舞我們、激勵我們
光給我們送來了新時代的黎明
我們的人民從四面八方高歌猛進
讓信心和勇敢伴隨著我們
武裝我們的是最美好的理想
我們是和最先進的階級在一起
我們的心胸燃燒著希望
我們前進的道路鋪滿陽光
讓我們的每個日子
都象飛輪似的旋轉起來
讓我們的生命發出最大的能量
讓我們象從地核里釋放出來似的
極大地撐開光的翅膀
在無限廣闊的宇宙中飛翔
讓我們以最高的速度飛翔吧
讓我們以大無畏的精神飛翔吧
讓我們從今天出發飛向明天
讓我們把每個日子都當做新的起點
或許有一天,總有一天
我們這個古老的民族
我們最勇敢的階級
將接受光的邀請
卻叩開那些緊閉的大門
訪問我們所有的芳鄰
讓我們從地球出發
飛向太陽……
1978年8月—12日
作品賞析
太陽從大海上升起,以它的光告訴人們:新的一天又開始了……
在艾青的一生中,他從來沒有停止過對於光的追求。在他的詩歌創作中,光,成為他的重要的創作對象。我們縱觀他的創作道路,可以清晰地看見,光,在他創作中的位置。光,像一道七色的彩虹,在他的詩的山嶺上空照耀著……
在詩人最初的創作中,光的形象就已經明顯地出現,並占有了重要位置。如《
當黎明穿上了白衣》、《
陽光在遠處》等。後來,在監獄中一組力作中,光的形象更清晰地出現過。如《燈》、《黎明》等。而後,光的形明,在詩人的創作中占有了更重要的位置。如《太陽》、《
向太陽》、《光把》、《給太陽》、《
太陽的話》、《
黎明的通知》等等。在解放以後的創作中,光的形象同樣也在不斷地出現……
詩人與光這樣執著地結下了不解之緣,並不是偶然的。從創作上講,詩人很早就感覺到了光偉大。在他當初學畫的時候,他就開始認識了光。而後,在他創作詩的時候,進而認識了光。從人生道路上講,很早他就感受到,光對人生的偉大作用。特別是他在監牢的黑暗之中度過三年之後,對於光就有了更清醒的認識,感情也日趨熾烈。隨著閱歷的加深,隨著生活的坎坷顛簸,隨著對中華民族深重災難的進一步認識,對科學與民主的進一步理解,隨著對社會、人生、歷史的不斷深入的思考,詩人對於光的關係更深化更緊密了。可以說,光,已成為詩人的血肉,甚至可以說,光,已成為詩人的靈魂,已成為詩人的詩魂……
這樣說並不過分。在詩人的人生道路上,遇到過不少坎坷,甚至還有滅頂之災,正是詩人對於光的信念,才使他跨越了關口。在創作道路上,正是《向太陽》、《火把》等關於光的扛鼎之作,包括《光的讚歌》,使詩人登上了我國新詩創作的顯赫位置。
詩人為什麼這個時候,集中全力寫這樣一首詩呢?凡是了解詩人的人都會很清楚,這絕不是偶然的。
沉冤二十年,時間實在是太長了,在人的一生中,有幾個二十年?遭遇之痛苦,也實在是太深了,在人的一生中,還有比這更痛苦的么?
重新獲得生存、生存、創作權利之後,詩人不能不對社會、人生、歷史,以及自己的一生,作一全面的深入的思考。
《光的讚歌》,就是這一思考的結晶。光,再一次啟示了詩人,使詩人在光的指引照耀下,去思考,去觀察……可以這樣揣測:在詩人看來,此時此刻,只有光的形象能傳達自己的心緒,任何其他形象,都顯得太輕了,都在光的面前黯然失色。因而,詩人再一次選擇了光,來寄託自己的情思。
可以說,《光的讚歌》是詩人對自己生活和創作一次總結,同時也是一個新的中國。它在詩人的創作中占有重要位置。
詩人首先考慮的是光的重要作用。世界有了光,是怎樣一種景色?如果沒有光,世界將又是怎樣一種景色?進而,詩人揭示了光的誕生。
“ 誕生於撞擊和磨擦/來源於燃燒和消亡的過程/來源於火,來源於電/來源於永遠燃燒的太陽”
這是對於自然之光的科學理解,同時也具有著象徵意味——社會的發展,人類的進步,也依賴於光,而這“光”是要經過鬥爭才能得來的。
接著,詩人自然地由自然之光引向社會之“光”的思考。“光”,成為科學與民主的象徵,而對於“光”的追求和嚮往,引發起千百萬人一代又一代流血奮鬥。同時,對於害怕光,製造黑暗,維護黑暗的人和勢力進行了無情的抨擊。並對那些為“光”而戰鬥的人們進行了熱情的贊傾:
“光榮屬於奮不顧身的人/光榮屬於前赴後繼的人”
在追求“光”的鬥爭中,詩人並不忽略個人的作用,但更重要的是群體的力量。在對歷史進行剖析時,更注重對現實的剖析。不管社會上的現象多么複雜:
“甚至光中也有暗/甚至暗中也有光/不少醜惡與無恥/隱藏在光的下面/……/然而我們的信念/像光一樣堅強——”
在這首詩里,詩人還特別用一章的詩行來抒發個人的情懷和抱負。詩人在對自己的一生進行了精闢的概括之後,豪情滿懷地向世人宣布:
“我是大火中的一點火星/趁生命之火沒有熄滅/我投入火的隊伍,光的隊伍”
在談到這首詩時,詩人直率地毫不含糊地說:“這第八章是給自己寫的,這等於是我的宣言。”實際上,詩人早已投入了光的隊伍。此時,詩人這樣堅定而明確地公布自己的宣言,是要告訴世人,雖然自己經歷了二十年的磨難,但追求光的信念並沒有絲毫改變,反而更加增強了。他要和全國人民一道,和世界人民一道,為人類的新的光明的到來而高歌猛進。
“讓我們從地球出發/飛向太陽……”
第九章,在對祖國的現實與未來進行了熱情描繪之後,詩人在最後以上面兩句詩結束全詩,讓全詩更進入遼闊的詩化境界……
《光的讚歌》這首詩,篇幅宏大,氣勢磅礴,情緒深沉而熱烈。它以高屋建瓴之勢,在讀者面前展開了時間和空間的無比寬闊的領域,層出不窮的哲理性的詩句,在這寬闊的領域中熠熠閃光。
無論從篇幅上講,還是從思想的深刻性上講,以及藝術表現力上進,這首詩都堪稱詩人最傑出的詩作。
也許會有人說,詩人在他的創作中,有不少詩寫到了光,這是不是詩人在題材選擇上略顯狹窄了?
無疑,這是出於對詩人的關心和愛護。但這種看法是有些偏頗了。比如,詩人在寫光的時候,常常寫到太陽。雖然同是在寫太陽,但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在詩人不同的心境之下,太陽的形象具有著不同的風采。
在《
馬賽》中,詩人為了揭露和控訴這個畸形的社會,抒發自己的憤慨之情,他寫道:“午時的太陽/是中了酒毒的眼/放射著混沌的憤怒/和混沌的悲哀……”
在抗日戰爭前夕,詩人為了喚醒人們對現實的認識,趕快起來準備投入戰鬥,以血與火的抗爭精神去迎接勝利,他在《太陽》中寫道:
“從遠古的墓塋/從黑暗的年代/從人類死亡之流的那邊/震驚沉睡的山脈/若火輪飛旋於沙丘之上/太陽向我滾來……”
在全民奮起抗戰的日子裡,詩人感到興奮,感到歡欣鼓舞,他在《向太陽》中熱情地寫道:
“是的/太陽比一切都美麗/比處女/比含露的花朵/比白雪/比藍的海水/……”
一個詩人,一個作家,常常有自己最喜歡的題材和形象,並在作品中不斷地展現。這不僅不表明作者的困惑,而是更說明作者的明晰。因為作者是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在不同的心境和感情的情況下進行創作的,即會出現不同的風貌,高明的作者決不會雷同。而且,還會形成一種系列,加深人的印象,對藝術力量的加強和作者風格的形成都有好處。
這種創作現象,不論在我們中國,還是在世界上,都是顯而易見的。
作者簡介
艾青(1910-1996),原名
蔣海澄,出版的詩集有《
大堰河》(1936)、《北方》(1939)、《
向太陽》(1940)、《
黎明的通知》(1943)、《歸來的歌》(1980)、《雪蓮》(1983)等。
1928年中學畢業後考入國立
杭州西湖藝術院。1929年在
林風眠校長的鼓勵下到巴黎勤工儉學,在學習繪畫的同時,接觸歐洲
現代派詩歌。比利時詩人凡爾哈侖給他的影響最大。1932年創作第一首詩《會合》,此詩以筆名“莪伽”發表於同年七月出版的《北斗》第2卷第3、4期合刊。
1935年10月,經保釋出獄。1937年抗戰爆發後到武漢,寫下《
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1938年初到
西北地區,創作了《北方》等著名詩篇。同年到桂林,任《
廣西日報》副刊編輯,又與
戴望舒合辦詩刊《頂點》,此間較重要作品有《詩論》。
1940年到重慶任育才學校文學系主任,不久赴延安,在
陝甘寧邊區文化協會工作。此時代表作有《向太陽》等。1944年獲模範工作者獎狀,並加人中國共產黨。
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分子,1958年到
黑龍江農墾農場勞動,1959年轉到新疆
石河子墾區。1979年徹底乎反後,寫下《歸來的歌》、《光的讚歌》等大量詩歌。
從詩歌風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筆觸詛咒黑暗,謳歌光明;建國後,又一如既往地歌頌人民,禮讚光明,思考人生。他的“歸來”之歌,內容更為廣泛,思想更為渾厚,情感更為深沉,手法更為多樣,藝術更為圓熟。建國後出版的詩集有《歡呼集》、《
寶石的紅星》、《海岬上》、《
春天》、《歸來的歌》、《彩色的詩》、《域外集》、《雪蓮》、《
艾青詩選》等。艾青以其充滿藝術個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實踐著他“樸素、單純、集中、明快”的詩歌美學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