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華北文藝
- 主編:歐陽山
基本簡介,相關歷史,
基本簡介
這套《華北文藝》封面均蓋有“人民文藝工作團圖書室”的印章,第六期(終刊號)無章,卻有于是之的簽名。簽名在封面上,裡面還有密密麻麻的筆跡,修改的是獨幕話劇《老王的勝利》的文字劇本。有紅黑兩種筆跡,有添加、還有整段的用筆刪節。原頁面上不夠地方,于是之乾脆另貼紙修改,這樣的地方有好幾頁,繞來繞去,貼得很亂,估計只有于是之本人能夠連得上。這是一本以京津地方土話為主的劇本,有些土話現在人還真不準能看懂——“這是為嗎許的呢?”——“怎么一說話老是刺而各幾的?”——“這不結了嗎?”(原詞是:“那就對啦!”于是之給改了)——“露多大臉現多大眼。”
于是之在《龍鬚溝》里,在《青春之歌》里,最出名的是在《茶館》里,演技真叫一絕。前多少年,于是之最後一次登台演《茶館》,最後謝幕,底下有一位男觀眾高喊:“于是之,再見了!”令人感慨不已。這么出色的一位演員藝術家,晚年身體狀況特差。
相關歷史
《華北文藝》,月刊,1948年12月25日創刊於石家莊附近的冶河鎮,華北文藝界協會編輯部編輯,歐陽山主編。編輯部成員有康濯、陳企霞、秦北陽、王燎瑩等。華北文藝社出版、華北新華書店發行。第四期起(1949年5月1日),遷往北平出版,改由新華書店發行,同年7月1日出至第六期終刊。《華北文藝》的封面由著名美術家蔡若虹設計,另有李少言、牛文、王朝聞、滑田友、葉淺予、莫朴、顧群等人的美術作品。第四期至第六斯的封面及扉頁改由秦兆陽設計,秦兆陽和蔡若虹自行創造的美術體“華北文藝”4個字各具特點,工整穩健,都顯示著漢字的“方形”之美,讓人能琢磨一會兒。
該刊的出版背景:1948年8月,晉察冀邊區文聯和晉冀魯豫邊區文聯聯合召開華北文藝工作者會議,決定兩個邊區文聯合併,成立華北文藝界協會,並創辦《華北文藝》,刊物編輯部根據會議確定的“必須更多更好地反映人民解放戰爭,反映土地改革,反映生產建設”的精神,闡明了辦刊宗旨:表現人民爭取勝利的信心,開展文化宣傳普及工作,建立經常的文藝批評。同時根據進城前進城後不同的鬥爭環境,作品的體裁也相應發生改變。主要撰稿人除上述幾位編者外,還有楊朔、王亞平、蕭三、嚴辰、周巍峙、賀敬之、草明、胡可、董均倫、董彥夫等人。
今春,有機會參觀河北現代文學館,見到許多戰鬥在生活在河北的作家們那個火紅年代的圖片,很生感觸,其中有不少上述作家的年輕身影。可惜偌大的館內卻極缺少原版本的刊物,如果《華北文藝》放在那,一定會引起當年參與者的青春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