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賞燈》是明代張弼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元宵賞燈
- 作者:張弼
- 創作年代:明代
- 作品體裁:七言絕句
《元宵賞燈》是明代張弼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元宵賞燈》是明代張弼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作品原文 元宵燈火宴西園,舊酒新詩障夜寒。縱飲不妨連日醉,白頭林下一閒官。作者簡介 張弼,明松江府華亭人,字汝弼,號東海。成化二年進士。久任兵部郎,議論無所顧忌。出為南安知府,律己愛物,大得民和。少善草書,工詩文,自言吾書不如詩,詩不如文。有《...
元宵節(興寧上燈習俗),也稱興寧賞燈習俗,廣東省興寧市民俗, 廣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興寧上燈習俗起於元代,盛於明、清,歷經600多年,世代相傳。上燈時間亦因姓氏、村落不同,從正月初九開始到正月十八,各宗族以圍龍屋為單位,擇其中一天,過一個名為“賞燈”的節日,多數家族集中在正月十二、十三、和...
中國的元宵節是漢民族的一個重要節日,由元霄而孕萌的元霄燈節和燈會是中國遍及漢民族居住地的重大年節活動。正月十五元宵節,也是中國情人節之一。這天晚上,中國人不僅要吃元宵、放煙花,還要趁著出門賞花燈(彩燈)的機會,為自己物色對象,這是屬於中國人的傳統浪漫。2006年5月20日,江蘇省南京市申報的秦淮燈會...
*赤* 賞燈詩 清代詩人姚元之在《詠元宵節》中寫道“花間蜂蝶趁喜狂,寶馬香車夜正長。十二樓前燈似火,四平街外月如霜。”詩中描繪的是一片燈紅酒綠中青年男女徹夜狂歡的喧譁場景,寶馬香車,燈影搖紅,置身其中,只見衣香鬢影,觥籌交錯,又有誰還會去留意天邊那一輪寂靜清幽的圓月呢?*橙* 唐代詩人蘇味道...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的一項傳統活動,燈謎最早是由謎語發展而來的,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謎語懸之於燈,供人猜射,開始於南宋。南宋周密《武林舊事-燈品》記載:“以絹燈剪寫詩詞,時寓譏笑,及畫人物,藏頭隱語,及舊京諢語,戲弄行人。”元宵佳節,帝城不夜,春宵賞燈之會,百姓雜陳,詩謎書於燈,...
元宵節也是一個浪漫的節日,元宵燈會在封建的傳統社會中,也給未婚男女相識提供了一個機會,傳統社會的年輕女孩不允許出外自由活動,但是過節卻可以結伴出來遊玩,元宵節賞花燈正好是一個交誼的機會,未婚男女借著賞花燈也順便可以為自己物色對象。元宵燈節期間,又是男女青年與情人相會的時機。在台灣,還有未婚女性在...
元宵節傾注著勞動人民的樸素情感並以其獨特的藝術氣息,煥發出現代民俗藝術的獨特光彩。潮汕元宵習俗 賞燈 潮汕俗語曰:“一年一度元宵明。”這一天,明月皎潔,高懸碧空, 而人間萬家燈火、金碧輝煌,真可謂天上人間,懼成燈火世界了。元宵節在潮汕人眼裡,地位只稍亞於春節。敵此,從十三日起;便已經開始準備過節...
海寧元宵燈會是浙江省海寧市每年元宵節舉辦賞燈活動。元宵燈會時展出的彩燈造型各異,花色多樣,有些燈籠上還有謎語。海寧硤石燈彩源於秦代,盛於唐宋。自南宋以來,以燈彩之針工精細,迎燈數量多而聞名江南,被譽為“江南第一燈會”。海寧硤石燈彩早在宋代就被列為貢品。2002年9月22日,文化部授予海寧市為“中國...
1979年,九曲黃河燈俗活動恢復,由於“八大戶”無人負責,便改由水磨灣、七里店、馬家台、李家莊4個生產隊聯合舉辦。過程中以前所有燈均為白色,1979年後,燈改為紅、黃、綠三色,在許多燈上貼紙花,插塑膠花作為裝飾。近現代以來,各地元宵節活動中又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
有認為元宵節的燈市,也是起源於春天祭祀。燈最早是火把,原始人舉著火把上山、到河邊祭祀神靈。人們通過擺燈、掛燈來與神靈溝通。從祭祀逐漸轉變為賞玩,得益於隋唐時期佛教在中國的興盛。對眾多宗教來說,“燈”不僅代表了光明,同時也象徵了“法”的存在。到了宋代,城市繁榮,觀燈逐漸脫離宗教,成為一件娛樂...
而成,稱為燈板。燈板由各戶自扎,每戶各置一長條形板凳,長約2m,寬12~20cm,厚3~4cm,其上托彩色燈籠數盞或同樣由竹骨彩紙紮成倒U型龍身,其下垂擎手木柄兩根。每塊燈板由木楔、圓孔與相鄰燈板相連。龍身內點蠟燭。元宵之夜,穿行於村鎮小道,燈光映天,如巨龍遊走。引來萬人空巷,場面非常壯觀。婺源...
賞花燈 賞花燈,是延續千年的傳統民俗。具有代表性的是自貢燈會。賞花燈,是從春節到元宵節必不可少的年俗活動。
紅市花燈是永登八景之一,是一種古老的民俗文化活動。正月十五元宵節,民間有觀賞花燈的習俗。燈會始於漢,興於唐,盛於宋。舊時,紅城中心的鐘鼓樓和南、北、西三面城樓上,都設有橫柵欄式的高大燈架,農曆正月十三這天,各家心靈手巧的婦女們,都要獻上她們精巧的技藝,捏出造型生動的面燈,這些面燈,有帶有...
採用放熱少的日光燈,利用電工知識將燈光的顏色、大小,在藝術品內的位置、角度等進行布置。這是冰燈最後的形成階段。有關古詩 唐順之的《元夕詠冰燈》詩中,對元宵之夜的冰燈盛況作了生動地描寫:正憐火樹斗春妍,忽見清輝映夜闌。出海鮫珠猶帶水,滿堂羅袖欲生寒。燭花不礙空中影,暈氣疑從月里看。為語東風...
燈會(自貢燈會),四川省自貢市地方傳統民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自貢元宵燈彩主要包括工藝燈、座燈、組燈等幾種。多表現民間傳統、古典名著、神話故事等題材內容,具有大型、群體、聯動的特點。自貢燈會自唐宋時期便開始逐漸興起。早在唐宋年間,自貢地區就有了新年賞燈的習俗,至清代有“獅燈場市”“燈竿...
元宵節又稱燈節,中國各地都有以燈為主要道具的民俗文化活動。主要有兩類,一類是掛燈,如燈展、猜燈謎等比較靜態的活動,另一類是耍燈,即頂燈、跑燈、舞燈等以燈為道具進行舞蹈、雜技表演。但民眾口中的“耍燈”不僅僅是指以燈為道具的表演,大家把自己賞花燈、猜燈謎、看錶演等參與燈節的整個活動過程都叫...
兩宋時期國勢雖然積弱,此項文化因得到皇室的大力倡行而益加發揚光大,使宋朝成為花燈發展的另一重要歷史階段。明清兩朝賞燈熱潮未減,坊間更出現燈市,販售各種花燈,式樣繁多,爭相競秀。中國人元宵節迎花燈的習俗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全國各地種類繁多,燈式不一,各有流行。台灣花燈,俗稱“鼓仔燈”,因早期...
大花燈主要用於元宵迎燈活動,早在清末民國初就以“高、大、精”而名聞台州六縣。王氏大花燈製作歷史悠久,據傳始於康熙二十年。現存石碑《兩保碑文》有“嘉慶十六年”“迎燈”等字樣。王氏大花燈分為龍、鳳兩盞寶塔式的大花燈,形似寶塔,塔身有七層,每一層的蚤檐上下和燈壁四周都貼有各色各樣的鑿紙作品和...
其中制燈時,男燈頂部六角形寶蓋,尚白,寓意為“白花貴子”。女燈尚紅,多用方口或圓口,中間凸肚,玲瓏纖巧,為粵西元宵花燈製作的主要特色。活動期間,村里各家各戶踴躍參與,遠近遊客也引為奇觀,家家戶戶各自把花燈挑到村中廣場集合,各式花燈匯聚,供親朋和遊客進行賞燈、品燈。花燈巡遊時,男女老少挑燈繞...
煙臺燈會是一種古老的民俗文化活動。每年正月元宵節期間,民間有觀賞花燈的習俗。燈會始於漢,興於唐,盛於宋。煙臺城鄉各地各種花燈匯集在燈棚、路旁、門前、廣場等處,夜幕降臨時華燈齊明,色彩斑斕,以供人們觀賞。這就是俗稱的正月十五花燈會。特色 花燈的製作題材很多,常見的有“一元復始”、“二龍戲珠”、“...
我國的花燈相傳起源於漢代,興於唐宋,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客家的花燈是中國元宵花燈的一個分支,忠信花燈是這一分支上的閃亮明珠。忠信花燈,是傳統元宵賞燈習俗中的一種獨具特色的民間造型藝術。據忠信當地一些有名望的古稀老人口述,忠信花燈的歷史已有600多年,但真正有文字記載的是...
十五夜觀燈 錦里開芳宴,蘭缸艷早年。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⑴十五:指農曆正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的元宵節。元宵之夜有賞燈的習俗。⑵錦里:原指四川成都錦官城一帶,後人用作成都的別稱。東晉常璩《華陽國志·蜀志》:“州奪郡文學為州...
“文革”期間,兩隻大燈燈架被毀壞,“迎大燈”活動遂在歲月里沉默了。2003年元宵節前,上王村里幾位老者憑著記憶,一點一滴地復原了大燈的祖傳樣式,用數月時間,重新製作了兩盞龍鳳大燈。闊別村民近50年的大燈,重放光芒。2006年元宵,村民們又集資製作了兩盞高達16.38米的巨型塔燈,這比北京朝陽公園2006春節...
延祥花燈會是流行於福建省三明市寧化縣泉上鎮延祥村的一項傳統元宵賞燈活動,福建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延祥花燈會起源於明代正德年間。花燈的製作從蓄材、破蔑、做燈骨、糊紙蓋面到繪畫、寫字、刻花、刷油、貼花共十餘道工序。花燈會由延祥村委會和宗族理事會共同組織。活動分三天舉行,活動內容分為白天迎社神...
玩燈由來 武漢市黃陂區玩燈歷史悠久,民間傳統活動豐富多彩,源遠流長,歷經千餘年不衰。元宵節玩龍燈舞獅子是黃陂一大民俗。全區270個行政村976個自然灣,共有龍燈525條、獅子970個、彩船45隻。每年過年,黃陂出動200多名民警,深入各村灣執勤,為龍燈“護駕”。黃陂素有年小月半大,所以玩燈是黃陂地區過年期間元宵...
從“燈”的製作來看,客家“上燈”所用的燈與元宵節所制的燈有很大相似之處,元宵節的燈具有觀賞性和藝術性,客家“上燈”所用的燈同樣具有觀賞性和藝術性。結合“上燈”的由來與元宵節“燈”的意蘊,日期,製作來看,“上燈”節很可能是客家祖先繼承了元宵節賞燈的習俗,同時又結合宗族的實際情況,將“燈”的...
中國燈彩在民間又叫花燈,是一種古老的漢族傳統手工藝品。多於傳統節日、婚壽吉慶之時懸掛,以烘托喜慶氣氛。它與流傳民間的元宵節賞燈習俗密切相連。據考證元宵賞燈始於西漢,漢代“元宵不禁夜”,宮廷、民間張燈結彩,以示萬民同樂,以後相沿成司。由來起源 作為一種古老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唐詩曰:“紫禁菸花一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