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部傑出的現實主義的長篇諷刺小說。作者吳敬梓以親身經歷為素材,在這部作品中塑造了封建社會末期知識分子群像,寄託了他看重文行出處、鄙視功名富貴的高尚情操。小說以生動形象的筆墨,逼真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是一幅活生生的世相圖。
基本介紹
- 書名:儒林外史/名師點評人生必讀書
- 出版社:山東美術出版社
- 頁數:180頁
- 開本:16
- 作者:吳敬梓
- 出版日期:2014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33044908
內容簡介
圖書目錄
商人助周進
范進中舉
兩根燈草
趙氏立嗣
枕箱事件
暢遊鶯腥湖
西湖之游
匡超人做官
名士西湖詩會
鮑文卿與鮑廷璽
湖亭大會
杜少卿平居豪舉
紹光辭爵
神聖臨凡的虞博士
郭孝子尋父
沈瓊枝解婚
湯家兄弟
余姓兄弟葬親
虞華軒買田
貞烈之女殉夫
鳳四老爹助人
聘娘燈花驚夢
文摘
第二天,母親帶他到鄰居秦老家。秦老留著母子兩人吃過早飯,牽出一頭水牛來交給王冕,指著門外說:“出了這個大門不遠,就是七柳湖,湖邊草好,又有幾十棵高大的楊柳樹,比較涼快。牛要渴了,就在湖邊上飲水,你就在這一帶放牛。我每天供你兩頓飯,再給你一些工錢,但是你必須勤快,不要偷懶。”他母親叮囑了幾句,含著眼淚走了,王冕一直把母親送到門口。
從此,王冕白天在人家家放牛,傍晚才回家。有時候秦家煮些醃魚、臘肉給他吃,他就拿荷葉包了帶回家,留給母親吃。每天的工錢,他捨不得花,積到一兩個月,就到學校買幾本舊書。每天一邊放牛,一邊看書。
轉眼間就過了三四年。一天,王冕正在放牛,忽然下起了大雨,王冕就坐在樹底下休息。不一會兒,雨便停了,烏雲漸漸散去,透出一縷日光來,照得滿湖通紅。湖邊上的山,一塊青,一塊紫,一塊綠。樹枝像被水洗過一樣,綠得可愛。湖裡有十來朵荷花,花瓣上水滴滑落,荷葉上水珠滾來滾去。看到這么美麗的景色,王冕心想:古人說“人在畫中”,果然不錯,我把這荷花畫下來,一定很有趣。
自此,王冕不再買書,而是托人到城裡買些紙和胭脂鉛粉之類,學畫荷花。開始的時候,畫得不好,畫到三個月之後,那荷花就像是湖裡長的,又像才從湖裡採下來貼在紙上,像極了。村里人見王冕畫得好,就來買他的畫。王冕得了錢,買各種好食品來孝敬母親。一傳兩,兩傳三,王冕成了他們縣有名的畫家。到了十七八歲,王冕不在秦家放生了,每天畫幾幅畫,讀一讀古人的詩文,從此不再為生活問題犯愁,母親也為他高興。
王冕生下來就聰明,還不到二十歲,就對天文、地理、經史等有很高的見解。但他與別的讀書人不同,既不考功名,也不結交朋友,終日閉門讀書。又模仿屈原的打扮,自做一頂極高的帽子和一件極寬大的衣服,在陽光明媚的時節,戴著高帽,穿著寬大的衣服,口裡唱著歌曲,用牛車載著母親到處遊玩。惹得鄉下的孩子們跟在後面笑他,他也毫不在意。只有鄰居秦老,因自小看著他長大,了解他,所以對他很是親熱,時常和他談天說地。
一天,王冕正和秦老在一起閒聊,只見外邊走進一個人來,頭上戴著瓦楞帽,身上穿著青布衣服。這人姓翟,是他們縣的一個差役,又是買辦。秦老的兒子秦大漢稱他為乾爺,所以他常常下鄉來看秦老。秦老見他來了,慌忙叫兒子烹茶、殺雞、煮肉來款待他,留王冕做陪客。彼此互道姓名後,翟買辦對王冕說:“本縣老爺要畫二十四幅花兒送給上司,讓我來辦理。我早就聽說過王相公的大名,因此一路問人尋找到這裡。今日有幸,請王相公畫一畫吧。半個月後,我來取畫,報酬也一起送來。”王冕本不樂意,看在秦老的面子上,就答應了。回家用心畫了二十四幅,並且在上面一一題詩。翟買辦將此事告訴知縣,知縣時仁交給他二十四兩銀子,翟買辦剋扣了十二兩,將剩下的十二兩銀子交給王冕,把畫取走。時知縣把畫送給老師危素,作為問候的禮物。
危素看過王冕的畫後,非常喜歡,不忍放手。但他想知道這畫是出自何人之手,就把時知縣請到家裡詢問。時知縣不敢隱瞞,便說:“這是本縣的一個農民畫的,他叫王冕,不過初學罷了。”危素聽後,感嘆不已:“我離家在外太久了,竟然不知故鄉有這樣的才子,真是慚愧。你能不能把他約來見見面呢?”時知縣滿口答應:“沒有問題,我立即派人去請,他一定會高興萬分的。”於是,他回到衙門,差翟買辦去請王冕。
翟買辦飛奔鄉下,把事情經過原原本本告訴了王冕。王冕笑道:“請你回去告訴你們老爺,說王冕乃一介農夫,不敢拜見大人。”翟買辦立刻翻了臉:“老爺請人,誰敢不去?何況這件事本來是我照顧你的,要不然老爺怎么知道你會畫荷花?按道理,你本該重重謝我才是!如今來請你,你卻推三阻四,不肯去見,叫我怎么回去稟告老爺!難道老爺作為一縣之主,還請不動一個平頭百姓嗎?”王冕毫不示弱:“如果我犯了法,老爺傳我,我怎敢不去?如今派你來請我,他的意思就不是逼迫我,所以我不去,他也會理解的。”翟買辦非常生氣,怒氣沖沖地說:“你這叫什麼話!用命令傳你才去,用名帖請你卻不去,真是不識抬舉!”秦老見二人相持不下,就在一旁勸道:“這真是一個麻煩的問題:王相公不肯去,親家又沒辦法回話。我倒有一個辦法,親家回縣裡交差時,不要說王相公不肯,只說他正在生病,不能來,病一好,馬上就到。”兩人又爭論了一番,秦老給翟買辦準備了晚飯,又暗叫王冕母親送了一些銀子給他做差錢,才把他打發走,回縣衙復命去了。
知縣得到報告,心想:這小子哪裡是生病!分明是翟家這奴才,狐假虎威地嚇了他一番,使他害怕,才不敢前來。老師讓我去請他,如果我不能叫他來見老師,難道不會被人笑話?還不如我親自下鄉去找他。老師知道後,一定會誇我會辦事。轉念又一想:一個堂堂縣令,放下架子去拜訪一個鄉下農民,會讓衙役們笑話的,不過,我如果放低姿態,一定會在史書上留名,那我就可以流芳百世了,也值得!於是,知縣決定親自去請王冕。
第二天早上,知縣帶著一群人馬浩浩蕩蕩地直奔鄉下。鄉里人聽見鳴鑼開道的聲響,紛紛出來看熱鬧。翟買辦搶先去敲王冕家的門,敲了好一會兒,才有一個老婆婆拄著拐杖出來說道:“王冕從清早牽牛出去飲水,直到現在還沒回來,不知道在哪裡。”說完,關上門,進去了。P1-3
序言
《儒林外史》是一部主角不斷變換的長篇小說,或者說是一部由無數短篇交替而成的長篇小說,基本上不可能通過詳細描寫人物的一生經歷,以及在曲折的故事情節中表現人物的性格特點和精神世界。所以,吳敬梓把重點集中在人的性格中最刺目的特徵上,從而深入細緻地表現一個相對靜止的人生相。這是勾畫諷刺人物的一個很出色的手法,它使人物形象色彩明淨,情節流動迅速,好像人物臉譜勾勒一成,這段故事便告結束,而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也正是這些精工提煉的精彩情節。
《儒林外史》對士林階級進行了無情的鞭撻、含淚的批判。魯迅先生曾經說過:“《儒林外史》秉持公心,指摘時弊。機鋒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諧,婉而多諷。”通過對種種不和諧、悖於人情、逆於常理的荒謬現象的揭露,描寫人物的自吹自擂、大言不慚、自作聰明、弄巧成拙、欺世盜名、自命清高、自相矛盾等等。
在浩若星海的中國古典小說中,被魯迅許以“偉大”二字的,只有兩部書,其中之一便是吳敬梓的《儒林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