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木船製造技藝(洪澤湖木船)

傳統木船製造技藝(洪澤湖木船),蘇州市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技藝類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傳統木船製造技藝(洪澤湖木船)
  • 類別:傳統技藝
歷史淵源,工藝流程,

歷史淵源

洪澤湖地區有著悠久的漁業史與造船史,目前最早發現是盱眙縣范家崗新石器遺址中遺存的獨木舟。據《洪澤湖志》382頁載:“舊有溝通淮,今在治南,隆慶(1163年)以來,淮水貫其中,漁船大小百餘只……。”據明嘉靖時《漕運通志》的各衛所船糧載:“淮安衛旗軍人數2225人,船數223隻,泗州衛旗軍人數3041人,船數304隻”(“運河之都淮安”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6頁)。民國時有船3000多條,抗日戰爭時期,湖區的捕撈船隻已發展到4000餘條。到1985年底,全湖區共有船隻10754條,其中洪澤縣9895條、盱眙縣207條、泗洪縣450條、泗陽縣202條,總噸位達5.3萬多噸。據《洪澤湖志》383頁第一、二節記載,這些船舶均為洪澤湖周邊的木工製造。

工藝流程

洪澤湖木船製造技藝工序複雜。首先選用油性耐腐的柏木、沙木、松木等作船板材,選結實耐用的桑、槐、榆樹等雜木作船梁材。其次為製造,基本工序為:(1)釘船底。底板釘好後殺公雞取血澆中線,以求平安;(2)上船梁。分前中後三道梁;(3)上站和大拉。即三塊船幫主機板,底層稱腳站,中間稱大站,上面稱大拉,大站、大拉與腳站連線,用扦釘固定到船梁,內側用巴釘固定;(4)上骨口和壓板。骨口是大拉上面一塊較窄的船幫板,上法和上站、大拉相同。壓板是一根較船幫板厚且窄的板子。壓板上好後,船基本成形;(5)上附屬檔案。有架槳支座、船舵、帆座等;(6)捻船。用油泥堵塞船縫,以防滲水;(7)油船。避免船體受湖水侵蝕。(8)下水。舉行下水儀式,要“掛紅”(在船頭釘紅布)並說喜話:“上天金雞叫,地上鳳凰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