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木船製造技藝(餘杭水鄉木船製造技藝)

傳統木船製造技藝(餘杭水鄉木船製造技藝),中國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傳統技藝,浙江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基本介紹

  • 項目名稱:傳統木船製造技藝(餘杭水鄉木船製造技藝)
  • 主題詞:傳統技藝,傳統木船,製造技藝
  • 認證級別:省級
  • 項目分類:傳統技藝
  • 起源時間:元代
  • 認證時間:2007年
  • 認證批次:第二批
  • 申報地區或單位:中國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
  • 所屬國家:中國
簡介,歷史淵源,基本內容,主要價值,瀕危狀況,保護措施,

簡介

餘杭是運河邊的著名水鄉,境內湖泊眾多,水網密布。獨特的地理壞境,使得人們的生產和生活都離不開船隻。木船成了當地水鄉人們所依賴的主要生產和交通工具。餘杭水鄉木船製造技藝有著悠久的歷史,各運河沿線的鎮街都有會造船的工匠,在塘棲民間,造船被稱作“打船”,造船的師傅民間稱作“船匠”。船匠將原木拿來根據需要鋸成一塊塊大大小小的木板,再通過上船底、上欄板、上幫板、做船頭、做攔子等一道道工序,把那一塊塊的木板拼裝成一條木船。這木船製造技藝通過手藝人父傳子、師傅傳徒弟,一代代地傳了下來。餘杭水鄉木船製造技藝於2009年被列入了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

歷史淵源

餘杭造船有著悠久的歷史,各運河沿線的鄉鎮都有會造船的工匠,但整個造船的中心在塘棲和倉前。據記載,早在元代塘棲的丁山湖一帶就有人在造船,並且規模不小。民國時期,塘棲的手工業以造船業為大項。解放以後,塘棲丁河的造船匠於1954年自發組織起來,成立了“丁河造船生產合作社”。1961年,在合作社基礎上組建塘棲造船廠。進入70年代,造船廠開始造水泥船,木船製造也回返民間,一些退休的船匠和一些當時沒進廠的船匠擔任了民間所需的造船工作。

基本內容

原始的造船是在一根原木上挖一個孔,就變成了獨木舟。後來,人們開始把原木鋸成板,再用板拼裝成一艘船,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的造船技藝。在塘棲民間,造船被稱作“打船”,造船的師傅民間稱作“船匠”。船匠將原木拿來根據需要鋸成一塊塊大大小小的木板,再通過上船底、上欄板、上幫板、做船頭、做攔子等一道道工序,把那一塊塊的木板拼裝成一條木船。這木船製造技藝通過手藝人父傳子、師傅傳徒弟,一代代地傳了下來。

主要價值

水鄉木船製造技藝體現了人們戰勝自然的聰明才智,是人們適應運河並在運河邊生產生活的一種主要技藝。它對研究運河文化,以及大運河申遺都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水鄉木船製造技藝體現了人們克制自然的聰明才智,它對研究運河文明,以及大運河申遺都有著極端重要的意義。

瀕危狀況

近幾年來,隨著眾多橋樑的興建,交通工具有所改變,對船的需求越來越少,船匠這個行當沒有人來繼續學了,現存的船匠大約都是60以上的老人了。
木船製作工藝是車載斗量的精湛技藝,是勞動黎民長期積聚的珍奇財富。木船製作工藝較複雜,技術難度較大,習藝周期長,膂力消耗大,且年老人不願意學,有失傳的危機。愛戴這一技藝,已當務之急。

保護措施

餘杭區塘棲鎮宏畔村因為出現一群特殊的人群而受到關注,他們是來自上海電視台“絲路小鎮”攝製組的工作人員。他們對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餘杭水鄉木船製造技藝”進行了拍攝和採訪,詳細記錄了餘杭水鄉木船製作的工藝流程,還對傳承人進行了採訪和口錄。此次拍攝將製作成專題片在上海電視台相關頻道播出,為更好地宣傳餘杭水鄉木船製作技藝打開了視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