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拼音:bèi)是現代漢語常用字。備的古文𤰇(𤰈),最早見於商代甲骨文,本義指箭袋,引申指具備、完備。備(繁體)最早見於商代甲骨文,本意是謹慎。謹慎是有所戒備的表現,故引申指準備。備與“𤰇(𤰈)”整合後有完全、周遍的意思,如:完備,備受歡迎。又指具有,如具備;引申指配置,如裝備。
(基本信息欄主要參考資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備
- 拼音:bèi
- 注音:ㄅㄟˋ
- 部首:夂
- 繁體:備
- 異體:俻*、偹、僃等(見擴展圖冊)
- 古字:𤰇、𤰈
- 統一碼:5907
- 鄭碼:RSKI
- 四角碼:27604
- 平水韻:去聲四寘
- 字級:常用字;一級字
- 筆畫數:3+5
- 筆順:ノフ㇏丨㇕一丨一
- 倉頡:HEW
- 五筆:TLF
字源演變
詳細字義
詞性 | 釋義 | 英譯 | 例句 | 例詞 |
---|---|---|---|---|
形容詞 | 〈文言〉慎。 | cautious | 《漢書·史丹傳》:貌若儻盪不備,然心甚謹密。 | |
完備;齊全。 | complete | 《詩經·小雅·楚茨》:禮儀既備,鐘鼓既戒。 | 齊備;求全責備。 | |
〈文言〉滿;滿足。 | 《國語·楚語上》:是以其入也,四封不備一同。 | |||
〈文言〉富足。 | 《荀子·禮論》:故雖備家,必逾日然後能殯,三日而成服。 | |||
〈文言〉美好。 | 《荀子·解蔽》:故目視備色,耳聽備聲,口食備味,形居備宮,名受備號。 | |||
動詞 | 具備;具有。 | store | 儲備;配備;德才兼備 | |
事先籌劃。 | prepare | 《尚書·說命中》:惟事事乃其有備,有備無患。 | 備用;準備;預備;備課;有備無患 | |
為應付突發事變或災害做出的安排。 | guard against | 《左傳·昭公三年》:君若不棄敝邑,而辱使董振擇之,以備嬪嬙,寡人之望也。 | 防備;戒備 | |
〈文言〉充任;充當。常用作謙詞。 | simply fill the post;make up the number | 《孫子·計篇》: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 ||
〈文言〉周遍;周至。 | 《晏子春秋·內篇雜下六》:桓公義高諸侯,德備百姓。 | |||
〈文言〉賠償。 | 《後漢書·班超傳》:北虜遂遣責諸國,備其逋租。 | |||
〈文言〉調度。 | 《漢書·終軍傳》:今魯國之鼓,當先具其備。 | |||
〈文言〉用。 | 《淮南子.惰務》:貴其所欲達,遂為天下備。 | |||
名詞 | 設備(包括人力物力)。 | equipment | 《國語·吳語》:審備則可以戰乎?韋昭註:“備,守御之備。” | 裝備;軍備 |
〈文言〉長兵器。 | 《左傳·昭公二十一年》:用少莫如齊致死,齊致死莫如去備。杜預註:“備,長兵也。” | |||
〈文言〉後牆。 | 《淮南子·齊俗訓》:抽箕逾備之奸。高誘註:“備,後垣。” | |||
副詞 | 表示完全。皆;盡。 | completely;entirely | 備至 | |
〈文言〉更加。 | 王昌齡《宴南亭》:城樓空杳靄,猿鳥備清切。 | |||
以上參考資料 |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注
康熙字典
廣韻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書寫提示
書法欣賞
音韻匯集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韻目 | 韻部 | 聲調 | 等 | 四呼 | 韻系 | 韻攝 | |
---|---|---|---|---|---|---|---|---|---|---|---|
廣韻 | 備 | 平祕 | 並 | 脂B開 | 去六至 | 去聲 | 三等 | 開口 | 脂B | 止 | |
中原音韻 | 背 | 幫 | 齊微合 | 齊微 | 去聲 | 合口呼 | |||||
洪武正韻 | 裴 | 蒲枚 | 七灰 | 灰 | 平聲 | ||||||
避 | 毗意 | 二寘 | 支 | 去聲 | |||||||
旆 | 步昧 | 七隊 | 灰 | 去聲 | |||||||
分韻撮要 | 避 | 幫 | 幾 | 第三幾紀記 | 陽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