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性延髓麻痹

假性延髓麻痹

假性延髓麻痹又稱假性球麻痹,咽部感覺及咽反射存在,無舌肌萎縮和震顫,常有下頜反射,掌頦反射亢進和強哭、強笑等;為雙側大腦皮質上運動神經元皮質延髓束損害所致。系二側皮質延髓束損害所產生。其臨床表現為吞咽困難聲音嘶啞,講話不清,流涎,甚至強哭強笑等,嚴重者往往危及生命。

基本介紹

治療方法,治療,體針,電針,針灸加耳針,穴位注射,耳針,參考文獻,

治療方法

假性延髓麻痹的針灸治療,還是近十幾年的事。儘管時間還不長,但已經積累了相當多的病例,無論是套用電針還是體針,選經外奇穴還是經穴,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平均有效率在95%以上。表明針灸對於本病症來說,是一個頗有前途的療法。在具體治療上,由於假性延髓麻痹往往是急性腦血管病的嚴重併發症,部分病例還需配合其他中西藥物治療。另外,還有人用頭針結合體針治療延髓麻痹,也取得了初步效果[4]。

治療

體針

主穴:風池廉泉、啞門、翳風完骨天突
配穴:水溝、內關、豐隆、百會、太溪、照海、膈俞、金津、玉液、三陰交神門
治法
一般取主穴,配穴主要用於治療急性腦血管病所出現的其他症狀,如昏迷加水溝、內關,痰涎壅盛加豐隆,肝陽上亢加百會、太沖舌強紫暗加金津、玉液,精神障礙(如強哭強笑)配內關、神門、三陰交等。風池穴,進針方向朝喉結,深1~1.5寸;亦可刺向對側眼眶,直刺0.5~1.0寸。以捻轉手法,不提插,大幅度持續運針2分鐘。廉泉穴,向舌根方向深刺0.8~1.2寸,至得氣後,用提插結合捻轉手法,平補平瀉運針1~2分鐘,使針感向舌體放射;也可採用“合谷刺”,先向患側斜刺,然後退出淺層,再向舌根正中刺入,再退出淺層,然後向健側刺入,可不留針。啞門穴,宜對準口部與耳垂水平進針,直刺,緩緩送針至得氣(病人似有觸電樣感覺)即起針,不提插,不捻轉。人中,行重雀啄手法,有球濕潤或流淚為度。金津、玉液,用小號三棱針點剌,出血2~5ml.配穴採取提插結合捻轉平補平瀉之法。上述各穴,除啞門穴外,在症情穩定期留針15~20分鐘(急性期一律不留針)。留針期間每隔5~10分鐘運針1次。急性期每日針2次,穩定期可日針1次。
療效評價
療效標準:基本痊癒:吞咽功能正常;顯效:舌咽功能基本恢復正常,但偶有發嗆;有效:吞咽功能有所恢復但不能正常進食。
治療576例,其中部分病例按上述療效標準判斷,基本痊癒334例,顯效123例,有效94例,無效25例。總有效率95.7%。[1,2,6~9]。臨床發現,加用剌絡金津 、玉液較之單純針剌效果更佳[7]。

電針

主穴:耳枕切線、啞穴。
配穴:上廉泉、天容。
啞穴位置:風池上0.4分。
治法
二個主穴任選其一, 耳枕切線刺法:選用26號1.5寸毫針,先在枕外粗隆後正中處刺1針,然後在枕外粗隆與兩耳連線處各刺2針,針尖自切線向下,針身與頭皮呈15度角,刺入帽狀腱膜。啞穴刺法:以28號1.5寸毫針,選準穴位以45度角進針,兩側對刺,刺時要謹慎,宜緩慢進針,得氣為度,深度不能超過1寸;配穴均宜刺向舌根部。用G6805電針儀,將輸出線連線針柄,通電後選擇疏密波,也可用連續波,頻度為180次/分左右,強度以能耐受為度,通電刺激20分鐘,每日1次,10~14天為一療程。
療效評價
療效標準:顯效:臨床症狀明顯改善;有效:臨床症狀減輕;無效:症狀未見改善。
觀察86例(均為腦血栓反覆發作引起),顯效48例(50.0%),有效31例(43.75%),無效7例,總有效率91.86%[3,4]。

針灸加耳針

主穴:天突、豐隆、中魁。
配穴:神門、交感、皮質下、食道、賁門(均耳穴)。
中魁穴位置:中指背側近端指關節橫紋中點。
治法
組穴多配合使用。天突穴,用1.5寸毫針胸骨上窩正中直刺2~3分後,沿胸骨後緣氣管前緣向下進針1寸,施捻轉瀉法,使針感沿任脈下行至上腹部;豐隆穴,用2寸毫針,直刺進針1.5寸,得氣後提插捻轉強刺激,使針感上行到下腹部;中魁穴,只灸不針,用艾條施雀啄灸15~2分鐘。耳穴用探棒在穴區內尋找壓痛點,然後常規消毒,用0.5寸毫針針刺,留針30分鐘,中間每隔10分鐘捻轉2分鐘。上述療法,每日施行1次,10次為一療程。
療效評價
共治療23例,治癒16例,占69.6%,顯效4例,占17.4%;進步2例,占8.7%;無效1例,占4.3%。總有效率為95.7%。治療次數最少5次,最多20次,平均為8次[10]。

穴位注射

主穴:廉泉、天柱、啞門。
配穴:痰多、舌苔厚膩者配豐隆、足三里;胸部滿悶者配內關;腹部脹滿者足三里
治法
主穴每次必取,配穴根據病情使用。選用10ml注射器和5號注射針頭。藥物為維生素B1磷酸川芎嗪等量混合液。廉泉,如坐位則仰頭取之,仰臥位時則在肩背部放一扁枕,針尖向舌根方向刺入,針感至舌體後注藥。天柱、啞門均坐位頭前傾取之,針感放散至頸部及頭頂後注藥。內關、足三里、豐隆,坐位均可,針感向肢體上下方向放散後注藥。每穴注入藥液1ml,每日1次,7次為一療程。
療效評價
共治療30例,痊癒26例,占86.67%;顯效2例,占6.67%;好轉2例,占6.66%。總效率為100%[11]。

耳針

主穴:神門、交感、皮質下、食道、賁門。
治法
用探棒在穴區內尋找壓痛點,然後常規消毒,用5分毫針針刺,留針30分鐘,每隔10分鐘捻轉2分鐘。每次只取一側耳穴,兩耳交替針刺。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
療效評價
共治療120例,痊癒76例,顯效24例,好轉12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為93.3%。治療次數最少7次,最多20次,平均9次[12]。

參考文獻

[1]崔今才,等。針刺治療假性延髓麻痹48例臨床觀察。遼寧中醫雜誌 1984;(2):33。
[2]黃繼斗。針刺治療假性球麻痹綜合徵20例。陝西中醫 1986;7(2):75。
[3]馬鳳友,等 。針刺耳枕切線治療假性延髓麻痹54例。針灸學報 1992;8(6):2。
[4]吳義新。電針治療假性延髓麻痹32例。中國針灸 1984;4(1):10。
[5]李惠芳,等。頭針及針灸治療腦血管病球麻痹35例。北京醫學 1980;2(6):379。
[6]譚桂蘭,等。針刺治療假性球麻痹64例療效觀察。中國針灸 1992;12(1):19。
[7]任 艷,等。針剌治療假球麻痹的臨床研究 。 上海針灸雜誌 1996;15(2):3。
[8]鄭毓英,等。針刺治療假性球麻痹臨床體會。山西中醫 1996;12(1):40。
[9]張存生,等。針刺治療假性延髓麻痹325例臨床研究。中國醫藥學報 1995;10(2):18。
[10]黨讀華。體針配合耳針治療假性球麻痹23例。中國針灸 1995;15(5):22。
[11]程耀輝,等。穴位注射治療球麻痹30例臨床觀察。中國針灸 1996;16(2):3。
[12]黨讀華,等。耳針治療假性球麻痹120例。浙江中醫雜誌 1997;32(2):69。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