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池

風池,出《靈樞·熱病》。屬足少陽膽經。足少陽、陽維之會。在項部,當枕骨之下,與風府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布有枕小神經分支和枕動、靜脈分支。主治頭痛,頭暈,傷風感冒,鼻淵,鼻衄,目赤腫痛,迎風流淚,夜盲症,耳鳴,耳聾,頸項強痛,落枕,蕁麻疹,丹毒,及神經衰弱,癲癇,高血壓,甲狀腺腫,電光性眼炎,視神經萎縮等。向鼻尖方向直刺0.8—1.2寸。

基本介紹

  • 出處: 《靈樞·熱病》
  • 隸屬經絡: 足少陽膽經
  • 功能: 平肝熄風,祛風解毒
  • 操作: 向鼻尖方向直刺0.8—1.2寸
  • 主治: 頭痛,頭暈,傷風感冒等
  • 特殊主治: 足少陽、陽維之會
  • 主要配伍: 配大椎、後溪主治頸項強痛
名稱釋義,功能作用,治法,定位,解剖,主治,操作,臨床運用,配伍,功效,

名稱釋義

(1)風池。風,指穴內物質為天部的風氣。池,屯居水液之器也,指穴內物質富含水濕。受外部之熱,水濕之氣脹散並化為陽熱風氣輸散於頭頸各部,故名風池。風池名意指有經氣血在此化為陽熱風氣。本穴物質為腦空穴傳來的水濕之氣,至本穴後,因
(2)熱府。熱,指本穴氣血性熱溫高。府,府宅也。熱府名意指本穴氣血的變化為受熱膨脹。理同風池名解。
(3)足少陽陽維之會。本穴吸熱脹散的陽熱風氣不光傳輸膽經,同時亦輸向陽維脈所在的天部層次,故為足少陽陽維之會。

功能作用

壯陽益氣。

治法

寒則點刺出血或先瀉後補或灸之,熱則瀉針出氣。

定位

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中,平風府穴。

解剖

在斜方肌和胸鎖乳突肌之間;淺層布有枕小神經和枕動、靜脈的分支或屬支;深層有枕大神經。

主治

1. 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鼻淵、耳鳴等頭面五官病證;
2. 中風、不寐、癲癇等神志病證;
3. 頸項強痛。

操作

針尖微下,向鼻尖方向斜刺0.8—1.2寸,或平刺透風府穴。

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於治療高血壓、腦動脈硬化、神經衰弱、癲癇、感冒、視神經萎縮、鼻炎、頸椎病等。針刺風池穴對視神經萎縮患者療效較好。

配伍

配大椎、後溪主治頸項強痛;
配睛明、太陽、太沖主治目赤腫痛;
配上天柱{天柱穴上5分)、足三里、三陰交對突眼症有一定的療效;

功效

平肝熄風,祛風解毒,通利官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