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三里

足三里穴,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位於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淺層布有腓腸外側皮神經。深層有脛前動、靜脈的分支或屬支。主治胃腸病證,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虛勞諸證。操作方法為直刺1~2寸。

基本介紹

  • 出處: 《靈樞》
  • 隸屬經絡: 足陽明胃經
  • 功能: 生髮胃氣、燥化脾濕
  • 操作: 直刺1~2寸
  • 五行屬性: 土
  • 主治: 胃腸病證,下肢痿痹,神志病等
  • 特殊主治: 合穴,胃下合穴
功能作用,定位,解剖,主治,操作,臨床運用,配伍,功效,附註,相關論述,

功能作用

燥化脾濕,生髮胃氣。

定位

在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

解剖

淺層布有腓腸外側皮神經。深層有脛前動、靜脈的分支或屬支。

主治

1.胃痛,嘔吐,呃逆,腹脹,腹痛,腸鳴,消化不良,泄瀉,便秘,痢疾。
2.咳嗽氣喘,心悸氣短,乳癰。
3.失眠,癲狂,頭暈。
4.虛勞贏瘦,水腫。
5.膝痛,下肢痿痹,腳氣。

操作

直刺1~2寸。

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於治療急慢性胃腸炎、十二指腸潰瘍、胃下垂、痢疾、闌尾炎、腸梗阻、肝炎、高血壓、高脂血症、冠心病、心絞痛、風濕熱、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腎炎、腎絞痛、膀脹炎、陽痿、遺精、功能性子宮出血、盆腔炎、休克、失眠等。

配伍

配沖陽、仆參、飛揚、復溜、完骨,有補益肝腎、濡潤宗筋的作用,主治足痿失履不收;
配天樞、三陰交、腎俞、行間,有調理肝脾,補益氣血的作用,主治月經過多,心悸;
配曲池、豐隆、三陰交,有健脾化痰的作用,主治頭暈目眩;
配梁丘、期門、內關、肩井,有清瀉血熱,疏肝理氣,寬胸利氣的作用,主治乳癰;
配上巨虛、三陰交、切口兩旁俞穴,有良好的鎮痛作用,用於胃次全切除術;
配陽陵泉、行間,有理脾胃,化濕濁、疏肝膽,清濕熱的作用,主治急性中毒性肝炎;
配中脘、內關,有和胃降逆,寬中利氣的作用,主治胃脘痛;
配脾俞、氣海、腎俞,有溫陽散寒,調理脾胃的作用,主治脾虛慢性腹瀉。

功效

生髮胃氣、燥化脾濕。

附註

(1)足陽明經所入為“合”。
(2)本穴有強壯作用,為保健要穴。

相關論述

1.《靈樞》 邪在脾胃,則病肌肉痛,陽氣有餘,陰氣不足,則熱中善飢;陽氣不足,陰氣有餘,則寒中腸鳴腹痛。陰陽俱有餘,若俱不足,則有寒有熱。皆調於足三里。
2.《靈樞》 著痹不去,久寒不已,卒取其三里骨為乾。腸中不便,取三里……善嘔,嘔有苦,長太息,恐人將捕之,邪在膽,逆在胃,膽液泄則口苦,胃氣逆則嘔苦,故曰嘔膽,取三里以下胃氣逆。
3.《外台》 凡人年三十以上,苦不灸三里,令人氣上眼?以三里下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