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嶺鎮

侍嶺鎮

宿豫區侍嶺鎮是馬陵山脈東延的一條山嶺,因嶺上居民侍姓較多而得名。清代屬北仁鄉,民國初年屬邵店市,後屬第六區,民國30年後屬宿遷縣邵店區。解放初屬來龍區侍嶺鄉,1957年撤區並鄉時,新組建了侍嶺鄉,1958年建立人民公社,1984年撤社建鄉,2000年撤鄉設鎮。現轄10個行政村,31116人(2017年),總面積58.15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4.5萬畝。

從駱馬湖沿沂河向東、在新沂河的南岸,鑲嵌著一 顆璀璨的明珠,這就是江蘇省宿遷市宿豫區侍嶺鎮。侍嶺鎮地處宿遷市市區的東北部30公里,為宿豫、沭陽、新沂三縣(市)交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侍嶺鎮
  • 外文名稱:Shi Ling Zhen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中國華東
  • 下轄地區:吳圩村等10村(莊)
  • 電話區號0527
  • 郵政區碼:223852
  • 地理位置:江蘇省宿遷市宿豫區
  • 面積:58.15平方千米(2017年)
  • 人口:31116人(2017年) 
  •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氣候
  • 機場徐州觀音機場宿遷通用機場
  • 火車站宿遷東站 
  • 車牌代碼:蘇N
  • 耕地面積:耕地4.5萬畝
地理交通,歷史文化,經濟發展,農業產業結構,品種改良,資源產業,資源豐富,工業基礎,歷史文化,後發優勢明顯,環境優越,

地理交通

侍嶺鎮地處宿遷市市區的東北部30公里,為宿豫沭陽新沂三縣(市
)交界。東距滬寧高速公路30公里,西距徐州觀音機場90公里,距宿(遷)新(沂)一級公路10公里,南距宿(遷)沭(陽)一級公路8公里,交通十分方便。
侍嶺鎮地理位置侍嶺鎮地理位置

歷史文化

侍嶺歷史文化悠久,境內古遺址、古墓民眾多,主要西周時期的斗墩遺址;東周時期的黃莊遺址;漢時期的漢城遺址、邱墩遺址、徐宅子遺址、烏鴉墩墓葬群、洪武墩墓葬群等。
其中,烏鴉墩墓葬群曾出土磚室墓、石槨墓及磚結構墓,1984年發掘出一座畫像石墓,石上刻有車、馬、 人物、禽畜等畫像;洪武墩墓葬群,分布有土坑木槨墓、磚室墓多座,出土文物有陶壺、陶瓿、銅鏡、銅弋、鐵劍、五株錢等。另外境內還有唐朝時期留下的古井一座。
侍嶺鎮侍嶺鎮
解放戰爭時期侍嶺還是蘇北大戰的主戰場。1946年12月13日-19日,華中野戰軍、山東野戰軍在地方人民民眾的支持下,於人和圩也就是現在的侍嶺鎮吳圩村境內,同來犯的國民黨69師進行了7晝夜的浴血奮戰,殲敵2.6萬人,擊斃敵軍師長戴之奇,陳毅司令員留下了“敵到運河曲,聚殲夫何疑?試看峰山下,埋了戴之奇”的光輝詩篇。
上個世紀90年代,鄉鎮企業的蓬勃發展,侍嶺一躍成為原淮陰市 的50強鄉鎮,2001年在宿遷市鄉鎮綜合實力排名中處111個鄉鎮的第30位,2004年又上升到了28位。近年來侍嶺年實現工業總產值超過5億元,財政收入達到800多萬元,侍嶺的發展駛上了快車道,工業經濟規模壯大,農業調整成效顯著,城鎮建設初具規模,文化教育、醫療衛生、廣播電視等社會事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為實現追趕型、跨越式發展夯實了基礎。
侍嶺鎮

經濟發展

侍嶺在20世紀90年代,因鄉鎮工業的蓬勃發展,成為原宿遷市的排頭兵,原
淮陰市的50強。2001年全市鄉鎮綜合實力排名在111個鄉鎮中處第30位,2003年升至28位,2004年升至26位。2005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47億元,財政總收入450萬元。經過歷屆黨委政府的共同努力,侍嶺的工業經濟規模壯大,農業調整成效顯著,城鎮建設初具規模,文化教育、醫療衛生、廣播電視等社會事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侍嶺鎮工業經濟形成以玖久絲綢有限公司為骨幹的眾星拱月之勢。創辦於1986年的繅絲廠,堅持不斷地加大技改投入和機制轉換,1998年5月成為新組建的省級“玖久集團”的核心企業,2002年6月28日28名股東募股408萬元,實施民營化改制,擁有繅絲、織綢、煉染、絲棉、福利廠5個分廠,集團資產2.9億元,年實現銷售2億多元,稅收1000多萬元,出口創匯1200萬美元。全鎮整體形成了繭絲綢、板材加工、糧食加工、黃砂採運、建築建材、電子電器、精密鑄造、家具生產、地毯編織等產業群體,年實現工業產值6億多元。
侍嶺鎮侍嶺鎮

農業產業結構

侍嶺的農業產業結構,經過多年來不斷調整,逐步得到了最佳化,形成了優質稻麥、蠶桑、水產、林業等主導產業。水稻種植面積2.4萬畝,年產水稻1.3萬噸,小麥面積2.65萬畝,產量在1.1萬噸,年糧食總產達2.4萬噸;優質蠶桑面積6000畝,年發種量1.2萬張,產繭450噸;水產上形成藕(稻)田套養面積2000多畝,林經(糧)套作面積3000多畝,蔬菜面積3000多畝。
侍嶺鎮侍嶺鎮
林業資源豐富,楊樹活木保有量達1200萬株以上。圍繞上述主導產業,著力培育產業化經營,初步形成了繭絲綢、糧食加工、板材加工等農業龍頭企業帶動的產業化經營,“侍嶺”牌白廠絲、“江鵬”牌大米、“三匯”牌荷藕暢銷市場。其它如花卉苗木、杞柳、食用菌等特色品種得到較快的發展。

品種改良

侍嶺的養殖業通過品種改良,擴大規模得到了穩步的發展,年飼養生豬1.5萬頭,山羊1.2萬隻,家禽15萬羽,肉牛200頭,形成了一批規模養殖大戶。侍嶺鎮內轉外輸勞力達6000多人,從事非農產業增加收入已成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

資源產業

侍嶺鎮
嶺鎮黨委政府堅持把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作為農民增收的主抓手,培育了蠶桑、水產、林業等主導產業。全鎮有桑園面積6000多畝,並以此為基地,形成了以省級玖久集團核心
企業江蘇玖久絲綢有限公司為龍頭的繭絲綢一條龍,貿工農一體化的產業化經營格局,成為全市蠶桑生產的重點鎮,被譽“繭絲綢之鄉”。全鎮有生態種養塘口2000多畝,實施藕(稻)魚套養的生態種養模式,為進一步擴大規模,並延伸產業鏈創造了成功的經驗。
侍嶺鎮侍嶺鎮
侍嶺鎮按照“綠色宿遷,生態家園”的整體規劃和要求,唱響激昂的生態戀曲,開展聲勢浩大“楊樹產業年”活動,連續五年栽植楊樹200多萬株,全鎮新植成片林近萬畝,綠色通道3000多畝,以及微型林網、特型林網、座台植樹等,楊樹活木總量達1200多萬株,營造了令人心曠神怡的大氧吧、農民增收的綠銀行、加工增值的大基地。
麥浪翻滾,稻花飄香。在糧食作物生產上,侍嶺人民緊緊跟隨著時代的步伐,瞄準人們崇尚綠色食品的心理,追求健康的理念,引進了無公害化、標準化生產,建成了2萬多畝無公害稻麥生產基地,2003年通過了省無公害產品認定機構的認定,為從事糧食深加工提供了優質的原料。
圍繞農業的產業化,侍嶺鎮以品牌經營的核心,實施品牌農業,“梅花”牌、“雪松”牌白廠絲、“三匯”牌荷藕、“江鵬”牌大米等一批市優產品暢銷市場,全面提升了農業產業的整體效益。
東西流向的新沂河,在境內有20多公里,蘊藏著大量的優質黃砂,每天采砂船采砂不停,運砂車車水馬龍,真可謂日出斗金,成為侍嶺鎮主要財源之一。侍嶺的養殖業通過多年的品種改良,已為傳統的養殖業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境內三元雜交豬、波爾山羊、良種家禽飼養,形成一大批規模養殖大戶,全鎮年飼養生豬2.5萬頭、山羊2.1萬隻、家禽150萬羽。
以其合理的價格、優良的品質,贏得了大市場。侍嶺還在花卉苗木、杞柳荷仁豆食用菌等特色品種下功夫,培育了一批特色品種種養大戶,在探索效益農業上邁出堅實的步伐。侍嶺有著豐富廉價的勞動力資源,有閒置的廠房、場地等資源優勢和三個集貿市場貿易流通優勢,成為經商的寶地,投資的熱土。

資源豐富

侍嶺鎮資源十分豐富
全鎮有桑園面積6000多畝,並以此為基地,形成了以省級玖久集團核心企業江蘇玖久絲綢有限公司為龍頭的繭絲綢一條龍,貿工農一體化的產業化經營格局,成為全市蠶桑生產的重點鎮,被譽“繭絲綢之鄉”。
全鎮有生態種養塘口2000多畝,實施藕(稻)魚套養的生態種養模式,為進一步擴大規模,並延伸產業鏈創造了成功的經驗。
侍嶺鎮按照“綠色宿遷,生態家園”的整體規劃和要求,唱響激昂的生態戀曲,開展聲勢浩大“楊樹產業年”活動,連續五年栽植楊樹200多萬株,全鎮新植成片林近萬畝,綠色通道3000多畝,以及微型林網、特型林網、座台植樹等,楊樹活木總量達1200多萬株,營造了令人心曠神怡的大氧吧、農民增收的綠銀行、加工增值的大基地。
麥浪翻滾,稻花飄香。在糧食作物生產上,侍嶺人民緊緊跟隨著時代的步伐,瞄準人們崇尚綠色食品的心理,追求健康的理念,引進了無公害化、標準化生產,建成了2萬多畝無公害稻麥生產基地,2003年通過了省無公害產品認定機構的認定,為從事糧食深加工提供了優質的原料。
圍繞農業的產業化,侍嶺鎮以品牌經營的核心,實施品牌農業,“梅花”牌、“雪松”牌白廠絲、“三匯”牌荷藕、“江鵬”牌大米等一批市優產品暢銷市場,全面提升了農業產業的整體效益。
東西流向的新沂河,在境內有20多公里,蘊藏著大量的優質黃砂,每天采砂船采砂不停,運砂車車水馬龍,真可謂日出斗金,成為侍嶺鎮主要財源之一。
侍嶺的養殖業通過多年的品種改良,已為傳統的養殖業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境內三元雜交豬、波爾山羊、良種家禽飼養,形成一大批規模養殖大戶,全鎮年飼養生豬2.5萬頭、山羊2.1萬隻、家禽150萬羽。以其合理的價格、優良的品質,贏得了大市場。
近年來,侍嶺還在花卉苗木、杞柳、荷仁豆、食用菌等特色品種下功夫,培育了一批特色品種種養大戶,在探索效益農業上邁出堅實的步伐。
侍嶺有著豐富廉價的勞動力資源,有閒置的廠房、場地等資源優勢和三個集貿市場貿易流通優勢,成為經商的寶地,投資的熱土。

工業基礎

侍嶺在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搶抓全省鄉鎮企業大發展的機遇,成功地創辦了侍嶺繅絲廠等一批鄉鎮企業,尤其是侍嶺絲廠,經過十幾年的風風雨雨,當年靠115萬元貸款創辦的小型繅絲廠,已經成長為國家重點農業龍頭企業—江蘇玖久集團,2002年6月的民營化改制,2004年8月的深化內部改革又為企業的進一步做大做優做強營造了良好的體制機制。集團總資產2.9億元,年實現銷售2億多元,稅收1000多萬元,出口創匯1200萬美元。
近年來,侍嶺鎮又瞄準膨大工業經濟總量,壯大工業經濟規模這一目標,實施工業突破戰略,鼓勵私營個體經濟發展,吸引外來客商投資興業,先後有60多個大小項目落戶鎮區和區工業園區,外來客商涉及浙江、廣東、上海、張家港、河北、山東以及台灣等省市,他們的落地生根、發展壯大的成功實踐,實現了“客商賺錢我發展”的“雙贏”。目前全鎮形成了繭絲綢、板材加工、糧食加工、黃砂採運、建築建材、電子電器、彩塑包裝、造紙染料、玻璃工藝、精密鑄造、家具生產、地毯編織、製鞋等產業群體,侍嶺人正大踏步地推進農村工業化進程。

歷史文化

侍嶺鎮
侍嶺是老革命區,歷史文化底蘊豐厚,全鎮在外地任職幹部有近百人,其中副處級以上的有10多人。當代名人有從事核聚變研究的中國核工業部西南物理研究院副研究員盛光昭,海洋動力學研究榮獲國家級獎勵的山東海洋學院侍茂崇,采色電視技術研究開發領先全國的江蘇電視台開發部主任姜漢莊,瀋陽軍區副司令員曹池成,合肥市委常委、軍分區政委鄒以香,榮獲全國優秀教師、“五一”勞動獎章的胡玉書等。
侍嶺境內古遺址、古墓民眾多,主要西周時期斗墩遺址,面積約2.5萬平方米。東周時期的黃莊遺址,面積約10萬平方米。
漢時期的漢城(土城)遺址,面積7萬平方米;邱墩遺址,面積3萬平方米;徐宅子遺址,面積4萬平方米;烏鴉墩墓葬群,墩高5米,底徑約70米,曾出土磚室墓、石槨墓及磚結構墓,1984年掘出一座畫像石墓,石上刻有車、馬、人、物、禽畜等畫像;洪武墩墓葬群,墩高5米,面積約1.5萬平方米,墩上分布有土坑木槨墓、磚室墓多座,出土文物有陶壺銅鏡、銅弋、銅鏃、鐵劍五株錢等,另外還有唐時期留下的古井一座(砂磚廠北院)。
侍嶺是解放戰爭初期蘇北大戰的主戰場,1946年12月13日至19日,華中野戰軍、山東野戰軍在地方人民民眾的支持下於人和圩(現吳圩村)同來犯的國民黨69師進行了7晝夜的浴血戰後,殲敵2.6萬人,擊斃敵軍長戴之奇,陳毅司令員留下“敵到運河曲,聚殲夫何疑?試看峰山下,埋了戴之奇”的光輝詩篇。解放後興建了吳圩烈士陵園,2001年全鎮黨員幹部捐款重修了陵園,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後發優勢明顯

侍嶺沿沂河東西分布,而沂河是國家批准的排污通道,因此,侍嶺就具有了發展輕污染化工產業得天獨厚的條件,市經濟開發區北區在境內的興建更加凸顯了這一優勢。
按照市總體規劃和要求,這一化工園區主要是引進醫藥、印染、造紙、化工等輕度污染項目,重點建成現代化高效生態化工製造業基地。
目前園區各項基礎設施建設正加緊實施,和友公司2億元的技改項目、流星工業園5000萬元的印染項目、柯林公司1800萬元醫療危險廢棄物處置項目、6000萬元常發化工項目、投資4億元的恆升紙業項目已經開工。這裡將成為醫藥、印染、造紙、化工等產業發展的黃金寶地。

環境優越

侍嶺鎮交通十分便利,南距宿(遷)沭(陽)一級公路8公里,東距滬寧高速公路30公里,西距宿(遷)新(沂)一級公路10公里,規劃的洋(河)新(沂)高速穿越境內,鎮內二級路、三級路、四級路四通八達,全部實現了灰黑化、等級化,交通條件實現了歷史性跨越。
侍嶺鎮城鎮建設初具規模,功能完善,配套齊全,環境優美,市場繁榮。侍嶺鎮認真落實兌現市、區有關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其中主要有進區工業園區的項目土地出讓金每畝1.5萬元,進鎮項目土地出讓金更加優惠。增值稅前5年按25%返獎,企業所得稅前5年全額返獎等,並全方位為客商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
同時,全面落實創建平安鄉鎮的各種措施,著力打造投資樂園,讓客商在寬鬆的環境中發展得更好、回報的更多、生活的更舒心。
堅強有力、具有開拓創新精神的侍嶺鎮領導班子,決心以貫徹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抓住全省加快蘇北振興、推進區域共同發展會議賦宿遷“更加靈活的政策措施、管理制度、改革舉措”和支持引導產業轉移的歷史性機遇。
進一步弘揚“淮北大寨”精神,樹立統籌發展的理念,堅持走農村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產業化的道路,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創造更加和諧輝煌的新侍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