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音樂(魚山梵唄)

佛教音樂(魚山梵唄)

佛教音樂(魚山梵唄),山東省東阿縣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詳見梵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佛教音樂(魚山梵唄)
  • 遺產級別:國家級
  • 遺產類別:傳統音樂
  • 申報地區:山東省東阿縣
  • 代表性傳承人:釋永悟 
歷史淵源,文化特徵,保護措施,

歷史淵源

魚山梵唄發源於山東省東阿縣的魚山並在當地長期流傳,至今已有一千八百餘年的歷史。魏明帝太和三年(229),曹植受封為東阿王,在魚山登覽時聞聽岩洞內傳出梵音歌唱,遂擬寫曲調並將《太子瑞應本起經》的內容編撰為唱詞填入調中,後世傳唱不絕,稱為“魚山梵唄”。

文化特徵

魚山梵唄在佛教寺院的各種法事活動和節日慶典中演唱、演奏,主要用於講經儀式、六時行道、道場懺法三個方面,稱為“法集三科”。它以清淨和雅、韻味悠遠的詠唱風格來讚頌佛陀功德,演經說法,宣唱佛理,普度眾生。魚山梵唄按結構可分為單句式梵唄、齊句式梵唄、長短句式梵唄、套曲式梵唄等類型,其中單句式梵唄由一個句子重複構成,齊句式梵唄由句幅相等的樂句構成,長短句式梵唄由參差不齊、長短不等的樂句構成,套曲式梵唄則是一種聲樂套曲。如按表演性質分,魚山梵唄主要有聲樂和器樂兩大部分。由詞句形式著眼,它又可歸為贊、偈、咒、文四大類。贊包括五句贊、六句贊等;偈包括四言偈、五言偈、六言偈、七言偈等;咒包括咒語、真言、音譯念、吟誦等;文包括經文、白話文等。魚山梵唄套用的樂器又稱為“法器”,主要有鐘、鼓、大磬、引磬、木魚、鈸、鈴、鐺、鉿雲板、鈴鼓、如意、金剛杵、毗盧帽簫、笛、琴、笙、管、琵琶、胡琴、角貝、鐃鈸等,這些樂器隨腔伴奏,起到了襯托梵音唱誦的作用。魚山梵唄的代表作品有《釋加大讚》、《佛寶大讚》等。

保護措施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該項目原保護單位存在單位性質、機構等方面重大變化,不具備保護單位基本條件等情況,重新認定保護單位聊城市魚山梵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中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