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三結集是指佛祖釋迦牟尼圓寂後,他的弟子及信徒們為整理其教言,先後舉行過的三次集會。佛教史上稱之為“三結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佛教三結集
- 定義:佛祖釋迦牟尼圓寂後,他的弟子及信徒們為整理其教言,先後舉行過的三次集會
- 釋義:佛教集會活動
佛教三結集是指佛祖釋迦牟尼圓寂後,他的弟子及信徒們為整理其教言,先後舉行過的三次集會。佛教史上稱之為“三結集”。
佛教三結集是指佛祖釋迦牟尼圓寂後,他的弟子及信徒們為整理其教言,先後舉行過的三次集會。佛教史上稱之為“三結集”。釋迦牟尼圓寂之第二年,其第一大弟子慶喜修成阿羅漢,在王舍城請阿閣世王作施主,由他召集那些能記憶有佛祖以往教法...
印度佛教結集 印度佛教結集是一件佛教史事。結集(梵文Sangiti)即釋迦滅度後,弟子們舉行集會,對口傳的佛教經、律進行會誦、甄別、審定,最後用文字確定下來,成為經典。綜合南傳和北傳佛教史料,可以認為,印度佛教史上先後共有四次結集。詳見“第一次結集”、“第二次結集”、“第三次結集”、“第四次結集”。
。基本主張有:過去法與未來法沒有實體,只承認現在法為實有。並非一切法皆為實有。四諦可以藉由現觀而頓悟證得。不承認“中有”的存在。證得阿羅漢果位,必能不退轉。不承認有真實的補特伽羅(梵 pudgala,包括個人、自我等義)存在。佛與二乘的修道有所不同。由此看出,此書是研究部派佛教的重要典籍。
此次結集又稱為‘毗舍離結集’,由於參加者多為佛教長老,故又稱為‘上座部結集’。然而,當時毗舍離的比丘不服上座部的決定,於是另召集約萬人之集會,定十事為合法。由於參與者眾多,故被稱為‘大眾部結集’。第三結集 相傳繫於佛滅二三六年舉行。當時曾得阿育王之護持,一千比丘會集於摩揭陀國波吒厘子城...
中國佛教史是指中國佛教發展的歷史。佛教的傳入和發展大約在兩漢之際,佛教開始傳入漢地(約在公元紀元前後)。據文獻記載,佛像可能與此同時傳入。中國佛教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漢朝。佛教傳入 印度佛教傳入中國漢地年代,學術界已有定論。據《善見律毗婆沙》記述,在阿育王時代,佛教第三次結集後,曾派大德摩訶勒棄多至...
在早期佛教中一般梗概的稱有十八個部派或二十個部派。下面列出來自不同來源的部派列表。南傳記載 下表取自斯里蘭卡《島史》和《大史》關於第三次結集前情況的記載。因赤銅鍱部《善見律毗婆沙》記載第三次結集前僧伽不合是混入的“外道”引起的,而在此前後佛陀弟子本身是一味和合的,此部派分裂說法的更確切來源...
佛家三寶是指佛、法、僧,也就是覺、正、淨。注音:fó jiā sān bǎo 定義 三寶真正的意思知道的人不多,所以我們看到許許多多人皈依三寶,他是不是真的皈依?沒有皈依,做那一個儀式,那個儀式是空的、是假的,是形式沒有實質。為什麼?他不明三寶、不解三寶,所以他也不得三寶。受過戒的人都...
《大藏經》是在佛教發展的漫長歷史中逐漸積累而成的,在釋迦牟尼佛有生之年,他的學說只是口頭傳承,並未書於文字,佛陀涅槃後其弟子為了繼承其傳教事業,開始以集體憶誦和討論的方法收集整理他的言論(即結集),經過四次結集,形成了佛經。其內容博大精深,除佛教教義外,也包含了政治、倫理、哲學、文學、藝術、...
”大迦葉聽到這樣的話,心中異常難過,惟恐僧團中出現更多的破戒比丘,破壞戒律,造成佛教的衰敗。為防患未然,大迦葉尊者下定決心,要推動經典的結集,讓正法流傳下來。結集之前,大迦葉尊者在提名的五百大阿羅漢中,將多聞第一的阿難摒除在外。因為阿難當時尚未證得阿羅漢果位,不被允許參與結集,尤其大迦葉一直不能...
第二次結集,佛教史事。據南傳史料載,佛滅百年左右,古印度東部跋耆族比丘提出十條新戒律,以耶舍為首的諸長老比丘為此在毗舍離城召集700比丘,重新審定戒律,確定十事非法,此為第二次結集,又名七百結集。十事即:1、角鹽淨,食鹽可以貯在角器中,供日後食用;2、二指淨,比丘原定正午前進食,但如日影偏...
佛教三寶是指佛寶、法寶、僧寶,是佛教的教法和證法的核心。佛寶,是指已經成就圓滿佛道佛教三寶的一切諸佛。法寶,即諸佛的教法。僧寶,即依諸佛教法如實修行的出家沙門。釋義 (1)佛——成就圓滿佛道,是為佛寶之條件,換言之,佛寶為佛陀從覺悟中發展的心靈力量和圓滿智慧的德行。具足佛身、佛德的一切諸佛,...
)百萬頌。二者比較,前者較為可信。2、南傳佛教據《大史》等載,公元前1世紀在斯里蘭卡阿盧寺舉行500比丘結集,共同審校了律、經、論三藏的巴利原文及其經傳,並將其全部刻寫在貝葉上,歷3年又3個月而成。這次活動被認為是繼印度佛教三次三藏結集之後的第四次結集活動,保存和推動了巴利語佛教的發展。
釋迦牟尼在世宣佛法時,只是口授身傳,並沒有文字記錄的經典,弟子奉持佛法也是各稟師說。釋迦牟尼去世後,他的弟子們為了避免佛教教義日久散失,也為了防止其他“外道”異說滲入佛法,使後世佛門弟子永遠有所遵循,於是有結集佛典之舉,其儀式是,先召集眾比丘依戒律法組織大會,會上選出最有威望的比丘一人為上座,...
第一次佛教結集時,由優婆離誦出律藏。其後因佛教各派對戒律的理解不盡一致,所傳戒律也有所不同。據《僧史》記載,中國漢地翻譯戒律和實行受戒,始於三國魏嘉平(249~254)中。時中印度曇柯迦羅來洛陽,見中國僧人只落髮而未受戒,即譯出《摩訶僧祗部戒本》,以為持戒的準繩。又請印度僧立羯磨法(受戒規則)...
原始佛教 (佛陀正覺後至佛滅當年「第一次結集」;B.C.432〜387)「第一次聖典結集」之集法因緣:佛陀於 29 歲出家修行,35 歲正覺,並於四聖諦之三轉、十二行自證得成三藐三菩提,解脫於生死輪迴的束縛。此後,在鹿野苑初轉法輪,度憍陳如等五位苦行者見法、解脫,人間僧團在此時成立。根據漢譯《根本...
1、我們所看到用玉琢、石刻、金鑄、泥塑、木雕、紙繪等的佛像--佛寶;2、我們所看到的佛陀弟子一脈相傳的出家眾弟子--僧寶;3、凡是佛弟子所結集的三藏經典,或古今大德的佛教著述--法寶,稱為住持三寶。有這些住持三寶,才能延續佛法的慧命,保持佛教的精神,傳布佛教的教義。而我們有因緣遇到,這是人間最...
三藏經典是結集了佛陀弘法四十五年的教義,以巴利文記錄的佛教經典。 其中包括:律藏、經藏和論藏。佛教的三藏經典是由親耳聽聞佛陀言說的阿羅漢們所結集的。歷史文化 佛陀雖然已經入滅,但是他生前的教誨卻一直流傳下來。佛陀雖然沒有著書立論,可是他的教義,卻由他的弟子們以超凡的記憶,一代一代的以口頭方式...
這件事給了阿育王心靈震撼,使他明白武力只能征服國土,並不能收服人心的道理,而且他在即位第四年就已皈依佛教並受灌頂之禮。遂以幡然醒悟的姿態下令休兵,並頒布詔令,表示懺悔。他宣布佛教為國教,在全國建起84000座寺塔,約在公元前253年在華氏城主持佛教史上第三次結集,編纂經、律、論三藏經典,統一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