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三結集

佛教三結集是指佛祖釋迦牟尼圓寂後,他的弟子及信徒們為整理其教言,先後舉行過的三次集會。佛教史上稱之為“三結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佛教三結集
  • 定義:佛祖釋迦牟尼圓寂後,他的弟子及信徒們為整理其教言,先後舉行過的三次集會
  • 釋義:佛教集會活動
釋迦牟尼圓寂之第二年,其第一大弟子慶喜修成阿羅漢,在王舍城請阿閣世王作施主,由他召集那些能記憶有佛祖以往教法且獲得不忘總持的羅漢,讓他們背誦,當眾記錄,去其偽說,保留真法,形成文字,以流傳千古。首先在佛之全部弟子阿羅漢聚會上,由聲聞飲光尊者等阿羅漢提名並決定,主要由慶喜結集結藏、聖者近侍結集律藏,飲光尊者結集記藏,之後,與會的500阿羅漢用自己身上的重複衣壘成講經台,依次請慶喜、近侍和飲光尊者坐之上,分別將自己記憶中的佛法說與公眾,完成了第一次結集。當佛祖圓寂110年時,印度廣嚴城的眾比丘認為作非法事口呼“負負”等lu種行為可不作犯戒處理,而名稱尊者認為彼等“十事非法”,藉此聚斂財物、鬆弛戒律,與佛祖的正法不容,決心清除違犯戒律者,捍衛佛法的純潔件。廣嚴城的眾比丘得知後恐懼異常,遂將祖衣和法衣送給名稱尊者的弟子,托他們從中說情,請求寬恕。名稱尊者則排除阻力,由阿育工作施主,召集700阿羅漢,反覆講說“十事非法”屬於犯戒行為,重申佛祖之法,並驅逐犯事者。此為第二次結集,亦稱“七百正說”。在英雄軍王之子喜慶王執政時期,有個名叫龍軍的比丘大力宣揚大天邪說,引起僧眾紛爭,佛教徒內部分為4大派18小派,歷時近百年。克什米爾國王迦膩迦為平息紛爭迎請500阿羅漢和獲成果者500菩薩,以及數千未獲成果的三藏法師,集會上承認18派別都與佛祖的教義相符,從此僧爭平息,同時,還將三藏中尚未寫成文字的部分全部寫成文字,已經形成文字的重新校正,將佛說總集於一處。此為第三次結集。至印度阿育王曾孫英雄軍執政時期,巨商之子大天殺害父母親和阿羅漢,畏罪至克什米爾,隱匿惡跡成為比丘,他絕頂聰明,精通佛法,為洗淨罪孽,在寺院修定,因得邪魔加持,散布諸多邪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