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放線放線桿菌 (Actinobacillus actinomycetemcomitans,Aa)是一種革蘭陰性的球桿菌 ,嗜二氧化碳、微氧或厭氧環境生長[1] 。Aa可以引起一些嚴重的全身感染 ,如心內膜炎、心包炎、腦膿腫、腦膜炎、骨髓炎、甲狀腺膿腫及泌尿系感染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伴放線放線桿菌
- 拉丁學名:Actinobacillus actinomycetemcomitans,Aa
- 界:細菌界
- 危害:可以引起一些嚴重的全身感染
- 方法:免疫螢光顯微鏡技術、狹線印跡法
簡介,形態,生長規律,
簡介
伴放線放線桿菌(Aggregatibacter actinomycetemcomitans,Aa)血清型b菌株細胞中是否存在磷酸膽鹼。方法採用免疫螢光顯微鏡技術、狹線印跡法、十二烷硫酸鈉-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和免疫印跡法等方法,用磷酸膽鹼特異性單克隆抗體TEPC-15作為檢測抗體,檢測12株Aa血清型b菌株中的磷酸膽鹼。結果通過狹線印跡法在Aa中可以檢測到磷酸膽鹼,12個血清型b菌株中,5個菌株為磷酸膽鹼陽性,占總數的41.7%;免疫螢光顯微鏡觀察結果提示該結構位於Aa的表面,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免疫印跡法顯示,磷酸膽鹼附著的結構分子量大小約為9 kDa,免疫螢光顯微鏡和電泳免疫印跡法的陽性菌與狹線印跡法的陽性菌相同。
伴放線放線桿菌(Aggregatibacter actinomycetem-comitans,Aa)是一種革蘭陰性短桿菌,為有菌毛、無芽胞、無動力的兼性厭氧菌,近年來被公認為與牙周炎,特別是侵襲性牙周炎密切相關,成為牙周炎細菌病因學中研究最多的細菌之一。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Aa還可能引起其他疾病,如心內膜炎、心包炎、肺炎、菌血症、敗血症、骨髓炎、皮膚感染、尿路感染及各種膿腫等。Aa能產生如白細胞毒素、脂多糖、趨化抑制因子等多種毒力因子,這些毒力因子有利於細菌在宿主體內定植、破壞組織、抑制組織修復、干擾宿主免疫反應等
形態
在體外培養中,伴放線放線桿菌至少可以觀察到兩種主要形態。從齦下菌斑中新分離出的菌落形態為粗糙型,典型的表型特徵是菌落突起、灰白、半透明、內部呈星形結構;在體外長期傳 代培養的菌落則為光滑型、不粘附、內部無星形結構。菌落形態的差異一般伴隨細菌表面結構及成分的不同,進而可能影響到細菌致病性的變化。
生長規律
(1) 原代菌株:An從齦下菌斑中新分離出的細菌菌落灰白,半透明,突起,菌落一般比較小,比較緊密,內部呈星形結構。固體培養菌落緊緊粘附到培養基表面,液體傳代菌落粘附到管壁上生長,液體清亮。
(2) 液體培養菌株的轉變:最初的變化是菌落沉澱生長,隨著傳代次數的增加菌細胞量明顯增多,但液體仍保持清亮。大約經過7~8代,細胞開始均勻生長,沉澱的細胞量開始減少。一般經過10代左右細胞完全轉化成均勻生長,繼續傳代不再發生變化。不同菌株之間轉化快慢存在差異。
(3)液體傳代固體培養觀察菌落的變化過程:主要有兩步。第一步菌落突起變大,顏色加深,在固體培養基上的粘附性明顯降低, 內部星狀結構趨於簡單不典型至逐漸變小呈橄欖形或三角形或完全消失。第二步菌落邊緣逐漸擴散,菌落形態可以形成草帽狀,內部可能僅留一臍狀結構,最終臍狀結構會完全消失。完全擴散開後菌落呈扁平、濕潤、半透明或近乎透明狀。
(2) 液體培養菌株的轉變:最初的變化是菌落沉澱生長,隨著傳代次數的增加菌細胞量明顯增多,但液體仍保持清亮。大約經過7~8代,細胞開始均勻生長,沉澱的細胞量開始減少。一般經過10代左右細胞完全轉化成均勻生長,繼續傳代不再發生變化。不同菌株之間轉化快慢存在差異。
(3)液體傳代固體培養觀察菌落的變化過程:主要有兩步。第一步菌落突起變大,顏色加深,在固體培養基上的粘附性明顯降低, 內部星狀結構趨於簡單不典型至逐漸變小呈橄欖形或三角形或完全消失。第二步菌落邊緣逐漸擴散,菌落形態可以形成草帽狀,內部可能僅留一臍狀結構,最終臍狀結構會完全消失。完全擴散開後菌落呈扁平、濕潤、半透明或近乎透明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