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早期歷史 尼西亞古城建城很早,相傳是歸於
酒神 或半神
赫拉克勒斯 的領地。一說是古馬其頓王國時期建立,當時的名字是
angore (Ἀνγκόρη)。
城市的第一批移民應該是邁西亞人,而後
安提柯一世 統治這一地區,與公元前315年重建了此城,當時稱為
antigoneia (Ἀντιγονεία)。
安提柯一世在
伊普蘇斯戰役 (公元前306年)失敗後失去了大片領土,並於公元前301年逝世。此後這一地區被
利西馬科斯 統治,為紀念早逝的妻子尼西亞而將此城命名為尼西亞。
羅馬時期 小普林尼重建的劇院遺址 公元前72年歸屬於羅馬共和國
比提尼亞 行省,後比提尼亞和
本都 合併為比提尼亞本都行省(Bithynia et Pontus),公元110年
小普林尼 擔任比提尼亞本都行省總督,重建了被燒毀的劇院。
公元123年,帝國皇帝
哈德良 視察地震後的尼西亞,並再次重建了尼西亞。新的尼西亞成城牆為長約5公里的多邊型。不過城牆直至3世紀才完成,但是新城牆並未能挽救尼西亞人,258年尼西亞被
哥特人 洗劫後再次焚毀。
拜占庭時期 尼西亞在拜占庭時期得到了比較大的發展,不僅經濟繁榮,並成為了當時的軍事和行政的中心之一。
716年和727年,尼西亞成功抵禦了
倭馬亞帝國 的兩次入侵。
740年,尼西亞再次遭遇地震。
公元9世紀,奧普希金軍區的首府從安卡拉遷移到了尼西亞。
由於臨近
君士坦丁堡 ,在10世紀和11世紀尼西亞一直被作為叛亂的基地(註:原文為Due to its proximity to Constantinople, the city was contested in the rebellions of the 10th and 11th centuries as a base from which to threaten the capital.機翻未必準確,請英文帝修改)。
1077年,蘇萊曼沙阿(Suleiman ibn Qutulmish)占領了小亞細亞大部,自稱塞爾柱蘇丹。史稱
羅姆蘇丹國 ,定都尼西亞。
1078年1月7日拜占庭皇帝
尼基弗魯斯三世 得到了蘇萊曼沙阿的支持在尼西亞稱帝,進軍君士坦丁堡,逼迫
米海爾七世 退位,同時還迎娶了比自己小50歲的瑪利亞皇后。
1097年6月
第一次十字軍東征 的軍隊攻陷了時為羅姆蘇丹國首都尼西亞,蘇萊曼沙阿的兒子基利傑阿爾斯蘭一世遷都
科尼亞 ,此後尼西亞才重新被拜占庭繼續統治。
1261年尼西亞帝國兵不血刃的奪取了
拉丁帝國 首都君士坦丁堡,
麥可八世 成為拜占庭帝國皇帝,尼西亞的重要性驟然下降。
1329年6月11日,皇帝
安德洛尼卡三世 在
貝勒卡儂 (Pelekanon)被奧斯曼軍隊擊敗(史稱
貝勒卡儂戰役 ),拜占庭自此再無力捍衛尼西亞,1331年3月2日,尼西亞在長期圍困後向奧斯曼軍隊投降。
奧斯曼時期 1331年,奧斯曼首領(
蘇丹 這個稱號直到1383年才開始使用)
奧爾汗一世 占領尼西亞,並暫時定都於此,1335年遷至
布爾薩 。此後尼西亞的被稱為伊茲尼克,1453年5月29日奧斯曼帝國蘇丹
穆罕默德二世 攻占了君士坦丁堡後,伊茲尼克就愈加失去了其重要性。
伊茲尼克於1560-70年出產之投壺現藏羅浮宮 在15-17世紀,由於得到奧斯曼皇室的支持,以及早期帝國大規模建設使需求上升,,伊茲尼克成為了土耳其重要的制磚、制陶中心。其中位於伊斯坦堡的魯斯坦帕夏清真寺和托卡比皇宮均大量的使用了源自伊茲尼克的瓷磚。在此時期,由於伊茲尼克陶瓷工業鼎盛,此處出產了無數優質的陶器,如碗碟、燭台、瓶子等。這些陶器的風格和花紋受到了當時來自中國元、明朝的瓷器所影響。
在16世紀末期,由於失去了皇室支持,加上於16世紀中期
奧斯曼帝國 進口的中國瓷器數量持續增加,都使伊茲尼克的陶器需求和質素逐步下降 。最後可追溯的伊茲尼克陶器為1678年的、刻有安色爾體希臘文的瓷碟。
知名人物 (約公元前190年-公元前125年,希臘語“ππαρχος”,英文“Hipparchus”)
(公元150年-公元235年,拉丁語“Lucius Claudius Cassius Dio Cocceianus”,英文“Cassius Dio”)古羅馬政治家和歷史學家。
尼西亞的斯伯德斯
(約公元240年-公元300年,希臘語“Σπόροςτης Νίκαιας”,英文“Sporusof Nicaea”,引沒有姓只有名字,所以加上出生地以示區別,單獨說斯伯德斯是指古羅馬自由民斯伯德斯,不是同一人。)
古羅馬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
喬治·帕奇梅雷斯
(公元1242年-公元1310年,希臘語“Γεώργιος Παχυμέρης”,英文“GeorgePachyme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