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歷史,影響,
歷史
從公元第一世紀開始,羅馬人就已經知道他們居住在多瑙河(DanubeRiver)流域。也有人說他們其實是從波羅的海的哥特蘭島(Gotland,現今瑞典境內)南渡至中歐的移民。在公元四世紀,哥特民族從內部分裂了。一部分成為了後來的維斯哥特(Visigoths),也就是西哥特(WestGoths),他們居住在現今的羅馬尼亞境內。另一部落則成為奧托哥特(Ostrogoths),也就是東哥特(EastGoths),他們向東面遷移,一直到達多瑙河下游區域,在臨近黑海處(BlackSea)建立了城鎮。當匈人出現之後,公元375年匈人對東哥特人發起了猛烈的進攻,東哥特人開始向西遷移,壓迫西哥特人也西遷。
西哥特人到達多瑙河下游北岸地區的瓦拉幾亞平原。而後匈人也追擊至此,在匈人的壓迫下,西哥特人於376年申請南渡多瑙河進入帝國境內居住,向羅馬帝國要求避難。羅馬帝國皇帝亞倫斯以解決帝國勞動力不足以及擴充帝國軍隊為目的,同意了西哥特人遷入的要求,允許他們渡過多瑙河,進入帝國北部的默西亞和色雷斯一帶。東羅馬人對西哥特人的統治是殘酷的,他們對西哥特人徵收重稅,隨意欺壓,一些蠻族甚至只能通過賣兒賣女來交稅。入境的西哥特人不堪忍受羅馬官兵的虐待和壓榨,終於在一次羅馬士兵虐待毆打西哥特人的事件後,於公元378年在弗里蒂格恩領導下掀起了全民族的起義。起義的西哥特人得到東哥特人、羅馬境內奴隸及部分匈人和阿蘭人支持,迅速控制了色雷斯地區,並推進到東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堡)附近的阿德里安堡(今土耳其埃迪爾內)。
378年8月,心高氣傲的瓦倫斯由於害怕被其他軍官搶功,未等待軍隊集結齊就親率6萬羅馬軍隊(步兵為主)進抵阿德里安堡,企圖一舉擊敗哥特人。此戰羅馬軍大敗,瓦倫斯皇帝本人及其許多部將陣亡,羅馬軍損失約4萬人,元氣大傷;阿德里安堡之戰顯示了騎兵在會戰中的巨大突擊威力,傳統的步兵方陣和軍團戰術日趨沒落。哥特人牢固控制了羅馬帝國的色雷斯地區,為進一步擴張勢力建立了基地。
隨後登基的狄奧多西大帝對哥特人採取了游擊戰術:引誘哥特人出戰,然後一支部隊伏擊,另一支部隊掃蕩敵後方的婦女兒童,此計導致哥特人於382年投降,被狄奧多西編為輔軍。西哥特人內部的三位領袖去世已群龍無首,曾經跟隨狄奧多西大帝西征的、羅馬化程度較深的阿拉里克被推舉為首腦。
395年狄奧多西死後,東帝國境內蠻族遭受政府排擠,阿拉里克只好率領輔軍西去。
與此同時,東哥特人的命運也在演繹著一段盛衰興亡史。他們在匈人的統治下生活了數十年,453年匈人帝國在阿提拉大帝去世後陷入內戰,454年匈人帝國滅亡。東哥特人擺脫了匈人幾十年的統治,建立了版圖大概在羅馬的潘諾尼亞行省的新王國。新王國與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一直有著糾纏不清的外交關係,曾經幾度開戰,又幾度復於和平。493年狄奧多里克稱義大利王,在公元489年,東哥特人越過了阿爾卑斯山脈開始了對義大利的入侵,這就如同他們的兄弟在半個世紀前所做的一樣。這項入侵行動乃是受到東羅馬皇帝芝諾的慫恿,他任命東哥特族領袖狄奧多里克為帝國官員去驅逐西部篡位的皇帝奧多亞塞。狄奧多里克圍困拉文納,久攻不克;遂和當時義大利半島的統治者奧多亞克訂約,共同治理義大利。493 年狄奧多里克在宴請奧多亞塞時背信地殺死了他,收編其餘部,在493年完全征服了義大利建立了東哥特王國,以拉文納為首都。其領土包括義大利半島、西西里島、普羅旺斯、伊利里亞、下日耳曼與老家潘諾尼亞。
然而,當東哥特人傑出的領袖-狄奧多里克(Theodoric)逝世後的不久,公元535年,拜占庭帝國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出兵義大利,並在554年徹底打敗了東哥特王國,最終,拜占庭帝國恢復了古羅馬帝國在西方的領土,東哥特王國滅亡。在公元六世紀的後期,當義大利被新來的蠻族倫巴底人入侵後,東哥特人就被消滅,幸免於難者崩散為小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