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哥特王國(東哥特)

東哥特王國

東哥特一般指本詞條

東哥特王國(The Ostrogothic Kingdom,493年—553年),是日耳曼民族的一支——東哥特人(Ostrogoths)建立的國家。隨著東哥特人在西羅馬帝國滅亡後遷入今義大利,東哥特王國的勢力約在義大利半島及附近的克羅地亞等地區,公元555年,東哥特王國全境被東羅馬帝國征服,東哥特王國滅亡。

基本介紹

背景,日耳曼民族大遷徙,西羅馬帝國的滅亡,簡史,歷史,狄奧多里克的統治,王國統治機制的問題,貝利薩留的進攻,維蒂吉斯的統治,之後的東哥特王國,王國貢獻,歷任國王,

背景

日耳曼民族大遷徙

考古學家及語言學家從北歐銅器時代文化的證據中推斷日耳曼民族的發源地應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南部、日德蘭半島及德國北部。日耳曼民族在西元前五世紀時已經從他們的發源地向外擴展了。
東哥特王國
剛開始靠近羅馬帝國邊境的日耳曼部族與羅馬帝國的接觸包括了貿易、移民,有些日耳曼人成了奴隸,有些日耳曼人則以個人或團體聯盟的方式加入羅馬帝國的軍隊,羅馬帝國也與一些日耳曼部族有過征戰。到了四世紀,羅馬帝國的軍隊其實常常是羅馬人指揮之下的日耳曼族軍隊,日耳曼人在羅馬軍隊里的地位也逐漸重要起來。
四世紀末,中亞地區來的匈人向西移動,住在羅馬帝國邊境的日耳曼人為求避難又再度大量湧入了羅馬帝國境內。五世紀時,移入羅馬帝國日耳曼人在羅馬帝國境內建立了數個王國,如北非的汪達爾王國、伊比利亞半島的西哥特王國高盧法蘭克王國等等。

西羅馬帝國的滅亡

如前所述,四世紀起,日耳曼人在羅馬軍隊里的地位日增。到了五世紀中,羅馬帝國的皇帝已經沒有權力了。456年到475年日耳曼人李希梅爾(Ricimer)統治義大利,這期間,在466年到476年之間的五位羅馬皇帝都只是他任意拔擢、罷黜的傀儡。繼里西梅爾之後掌權的是奧多亞塞(Odoacer)(又譯奧多亞克),他在476年罷黜了上述皇帝中的第五位皇帝,也就是西羅馬帝國的最後一位皇帝——羅慕路斯·奧古斯都盧斯(Romulus Augustulus)。至此,西羅馬帝國滅亡。
東哥特王國

簡史

374年東哥特部落聯盟被匈人擊潰後,隨匈人向西推進,居住在潘諾尼亞
東哥特王國
453年上帝之鞭阿提拉死後,東哥特人乘機擺脫匈人的統治。
454年,進入羅馬帝國境內多瑙河上游班諾尼亞(今匈牙利西部)。
488年東哥特王狄奧多里克(493~526在位)在拜占庭帝國皇帝芝諾的慫恿下出兵義大利,圍困拉文納,久攻不克,遂和當時義大利半島的統治者奧多亞克訂約,共同治理義大利。
493年狄奧多里克在宴請奧多亞克時背信地殺死了他,收編其餘部,建立東哥特王國,定都於臘萬納。領土包括今之義大利克羅地亞達爾馬提亞一帶。
535年,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乘機對東哥特王國發動戰爭,戰敗東哥特國王維蒂吉斯(536~540在位)。
536年占領羅馬,540年占領拉文納。東哥特新國王托提拉(541~552在位)具有軍事、政治才能。他把從羅馬貴族領地上逃跑的奴隸和隸農編入軍隊,沒收羅馬貴族的土地,減輕居民的賦稅,從而得到了國內人民的支持,多次在對拜占庭的戰爭中取得勝利,一度收復大半失地。
553年在塔金那一役托提拉戰敗身亡。
555年義大利全境被東羅馬帝國征服,東哥特王國滅亡。

歷史

狄奧多里克的統治

當時東羅馬帝國的皇帝芝諾(Zeno)任命東哥特族領袖狄奧多里克(Theodoric)為帝國官員去驅逐篡位的奧多亞塞。狄奧多里克率領東哥特人在489年越過阿爾卑斯山,打敗了奧多亞塞,並成為亞平寧半島的統治者。
狄奧多里克雖然是東哥特族領袖,但是是一個受過教育的人。他的童年在君士坦丁堡以人質的身分度過,並在當地接受了教育。488年,一方面是東哥特族國王一方面又有東羅馬帝國官員身分的狄奧多里克被東羅馬帝國皇帝芝諾派去重新征服義大利。493年,狄奧多里克征服了拉文納(Ravenna),並且殺了奧多亞塞。理論上,狄奧多里克只是君士坦丁堡管轄下的一個副王(viceroy)。然而,在實際上,東羅馬帝國對狄奧多里克並沒有約束的能力。
東哥特極盛的版圖東哥特極盛的版圖
當時西羅馬帝國雖然已經不存在了,在伊比利亞半島、高盧、義大利等地,西羅馬帝國的遺民人數還是遠遠多過他們的統治者——日耳曼人。在這些地方,法律的適用性通常是依據種族背景來分的。西羅馬帝國的遺民還是適用羅馬法,而日耳曼人則適用日耳曼人的法律。
狄奧多里克統治之下的義大利也是如此。西羅馬帝國的遺民的人數也遠遠多過東哥特人。西羅馬帝國的遺民適用羅馬法,而東哥特族人則可以說是獨立於西羅馬帝國遺民之外,保持自己的風俗習慣,受自己同族的貴族治理。大部分西羅馬帝國的社會制度在義大利保存了下來。
狄奧多里克是一位出色的統治者,在他的統治之下義大利比五世紀許多皇帝統治之下的情況還要好。可以說,西羅馬帝國的文明在狄奧多里克的統治之下在義大利延續下來了。在城市裡,古典時代的法律學校與修辭學校仍然興旺。狄奧多里克改變稅制,試著使賦稅更為公平。相較於五世紀的兵荒馬亂,狄奧多里克的統治給了義大利三十年的和平。
對外政策方面,狄奧多里克透過一系列的聯姻把一些其它日耳曼人建立的王國組成聯盟。狄奧多里克把自己的妹妹嫁給汪達爾王國的國王,一個女兒嫁給西哥特王國(Visigothic)的國王,另一個女兒嫁給了勃艮第王國(約在當代法國羅納河河谷一帶)的國王,狄奧多里克自己則是娶了法蘭克王國國王克洛維(Clovis)的妹妹。如此一來,東哥特王國成了日耳曼人建立的王國彼此之間因聯姻而建立的關係的中心。
狄奧多里克也成了西哥特王國的攝政王。當時的西哥特王國據有高盧西南部及大部分的伊比利亞半島。因此,狄奧多里克的影響力從當代的葡萄牙西班牙法國西南部一直延伸到義大利

王國統治機制的問題

古典文明要在狄奧多里克統治之下的義大利復興看起來似乎是有希望的。然而,東哥特王國的統制機制有很大的問題。
狄奧多里克統治之下的東哥特王國對西羅馬帝國的遺民跟東哥特人有雙重的制度。一方面,狄奧多里克是東哥特人的國王,另一方面,他是東羅馬帝國的官員,治理著為數眾多的西羅馬帝國的遺民,而東哥特人的角色像是他們的保護者。信仰方面,西羅馬帝國的遺民信奉的是正統派的基督教,而東哥特人信奉的是基督教里有爭議性的阿里烏派(Arianism)。
東哥特人要成功地統治義大利,必須要得到西羅馬帝國的遺民的合作。但是如前所述,這兩群人的社會在許多方面明顯不同。東哥特人西羅馬帝國遺民之間的互信基礎也不夠。可以說,東哥特王國在義大利成功的統治,靠的其實是狄奧多里克個人的能力。一但狄奧多里克不在位了,這樣的統制機制其實並不穩定。

貝利薩留的進攻

狄奧多里克在526年去世。繼位的是狄奧多里克未成年的外孫阿塔拉里克(Athalaric),而阿塔拉里克的母親,也就是狄奧多里克的女兒阿瑪拉遜莎(Amalasuntha)則為攝政王
527年,查士丁尼一世(Justinian I)成為東羅馬帝國的皇帝。查士丁尼一世是一位有野心的皇帝,進行了一系列復興羅馬帝國的戰爭。首先他派將軍貝利薩留(Belisarius)對汪達爾人出兵,在534年滅亡了汪達爾王國,汪達爾人從此在歷史舞台上消失。535年,又派貝利薩留攻打東哥特王國。
貝利薩留很快地在535年攻下了西西里島。536年,貝利薩留攻下了那不勒斯及羅馬。

維蒂吉斯的統治

貝利薩留的攻打之下,東哥特王國的王位從狄奧多里克的家族轉移到了另外一位領袖維蒂吉斯(Witigis)的手中。536年,維蒂吉斯在對抗貝利薩留的戰爭中即位為東哥特王國國王。維蒂吉斯是阿瑪拉遜莎(Amalasuntha)在當時惟一存活的小孩——瑪瑟遜莎(Mathesuentha)的丈夫。不過這樁婚姻只是支持維蒂吉斯的王位繼承的政治婚姻而已。
維蒂吉斯統治之下的東哥特王國還是無法抵擋東羅馬帝國的攻擊。貝利薩留繼續向北攻下了米蘭,並且在540年攻下了東哥特王國的首都拉文納。維蒂吉斯與瑪瑟遜莎都被俘擄。
這個時候,查士丁尼一世給了東哥特人一個“慷慨”的協定:東哥特人交出他們一半的財物給東羅馬帝國,則可在義大利西北部保有一個獨立的王國。貝利薩留將訊息告知東哥特人。東哥特人並不信任查士丁尼一世而比較信任貝利薩留,他們提出一個條件:只要貝利薩留背書,他們就接受協定。然而,這個條件卻使得協定陷入僵局。

之後的東哥特王國

540年,因為維蒂吉斯的失利,一群貴族認為他們需要一位新的領袖。這群貴族的首領艾拉里克(Eraric)支持貝薩利留。在徵得其它人的同意之後,他們決定要將王位讓給貝利薩留。貝利薩留還是對查士丁尼一世忠心的。他假裝同意這項提議,前往拉文納進行加冕,然後出其不意地逮捕東哥特人的領袖,並且將全部東哥特王國置於東羅馬帝國的統治之下——這次沒有“慷慨”的協定了。
接下來,被選為東哥特王國國王而在540年繼位的是伊狄巴德(Ildibad)(又寫為Hildebad或Heldebadus)。
一方面,東羅馬帝國的東邊正在與波斯帝國作戰,因此查士丁尼一世希望東羅馬帝國西邊能有一個緩衝國家把法蘭克王國與東羅馬帝國隔開。另一方面,東哥特人對貝利薩留的提議讓查士丁尼一世起了疑心。查士丁尼一世對貝利薩留之舉大為不滿,將他調往東邊對抗薩珊王朝,而將亞平寧半島置於東羅馬帝國另一位地方官員約翰(John)的管理之下。
伊狄巴德在位僅約一年(540年-541年)。接下來繼位東哥特王國國王的的是艾拉里克(541年),但是旋即被殺害。再接下來在541年被選為東哥特王國國王繼位的是托提拉(Totila)。托提拉與立場偏向東羅馬帝國的艾拉里克不同,是一個立場偏向東哥特人的國王,同時也是一位出色的領導者。他帶領東哥特人反抗東羅馬帝國
當貝利薩留在545年回到義大利的時候,他發現情勢已經改變了。艾拉里克已經被殺害,親東羅馬帝國的東哥特貴族也被推翻,整個義大利北部又被東哥特人占據,東哥特人甚至還將東羅馬帝國的軍隊逐出了羅馬城。
貝利薩留再度奪回羅馬,但是與貝利薩留已有嫌隙的查士丁尼一世沒有給貝利薩留足夠的支援與補給,使得貝利薩留只能採取守勢,並且失去了羅馬。548年,查士丁尼一世以他信任的納爾西斯(Narses)將軍代替貝利薩留。
納西斯沒有讓查士丁尼一世失望。在納西斯的征服行動中,托提拉於552年戰死(塔吉那會戰)。552年繼位為東哥特王國國王的德亞(Teia)也於553年戰死。德亞是最後一位東哥特王國國王。
歷史上有記載的東哥特人的抵抗一直持續到550年代末。被擊敗之後,東哥特人從此自歷史舞台上消失。

王國貢獻

對義大利人而言,東哥特人也許只是歷史上一群短暫的侵略者。但是狄奧多里克給了義大利三十年的和平,在狄奧多里克的統治之下,義大利的情況不比五世紀時動亂的時代來得差,古典文明和大多數羅馬的社會制度在亞平寧半島也保留下來了。
反而是東羅馬帝國擊潰東哥特王國之後,由於戰線過長以及查士丁尼瘟疫造成的打擊,繼位的皇帝查士丁二世(Justin II)卻又無力保衛義大利。於是,當另一批日耳曼人——倫巴底人(Lombards)從568年開始入侵亞平寧半島時,東羅馬帝國阻止不了倫巴底人對義大利施加的破壞。

歷任國王

狄奧多里克狄奧多里克大王/狄奧多里克大帝Theodoric)476年-526年
阿塔拉里克(Athalaric)526年-534年(阿瑪拉遜莎攝政)
狄奧達哈德(Theodahad)534年-536年
維蒂吉斯(Witiges)536年-540年,建立維蒂吉斯王朝取代阿馬立王朝
伊狄巴德(Ildibad)540年-541年
艾拉里克(Eraric)541年
托提拉(Totila)541年-552年
德亞(Teia)552年-553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