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生態創新

企業生態創新

企業生態創新作為一種環境責任行為,關注企業與社會之間的相互關係,強調企業應該為其行為對社會造成的負面結果負責以及為增進社會福利做出貢獻。企業生態創新是一種環保戰略,關注企業如何通過產品工藝管理等方面的創新將環境問題整合到公司戰略中以獲取競爭優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企業生態創新
  • 類型:管理創新
發展,特徵,測量,

發展

生態創新的概念起源於 20 世紀 70 年代出現的可持續發展理念,Fussler 和 James 在 1996 年出版的《驅動生態創新:創新突破和可持續》一書中首次對其進行了理論定義,而後關於企業生態創新的研究快速發展,並逐漸進入主流戰略管理的視野。企業生態創新可以看成是企業社會責任理論、環境管理理論與創新理論的交叉領域。
企業社會責任理論
企業生態創新是環境責任行為。企業社會責任的基本思想是企業與社會是相互交織而非獨立的實體存在,社會對企業行為與結果有某種期許,一方面,所有企業必須符合其所嵌入環境的制度要求,以獲得制度合法性;另一方面,每個企業應該為其行為對社會造成的負面結果負責,以履行公共責任。因此,企業社會責任要求企業儘可能最小化負外部性(少做壞事)、最大化正外部性(多做好事)。 生態創新作為企業環境責任行為的一種,是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組成部分。
首先,生態創新明確強調企業提供的產品,相對於現有其他產品或方法,在整個生命周期使用最少的自然資源和釋放最少的有毒物質,即具有更低的環境負外部性,這就使得企業必須與產業上下游企業合作。 其次,生態創新是一種戰略性企業環境責任,將環境責任與企業核心業務(創新)整合,既能顯著降低環境影響,又能創造商業價值,即追求企業和環境的“雙贏冶,試圖破解“企業賺錢和從善如何兩不誤冶的經典難題。 但這樣就出現一個問題,企業生態創新的動機很難判斷,即生態創新的環境收益可能是企業出於生態保護的“有意為之冶,也可能是企業逐利過程中的“無心插柳”。
環境管理理論
生態創新是一種環保戰略。 環境管理理論關注自然環境中的組織管理,強調企業如何選擇環保戰略以應對來自利益相關者的環保壓力,因此許多環境管理文獻探討了環保戰略的分類。這些分類都或多或少借鑑了 Miles 等4種基本應變戰略(反應者、防禦者、分析者、開拓者)的分類邏輯,不同環保戰略從被動到主動形成了一個連續譜。通常研究者在討論時,將4種戰略簡化為兩種: 積極主動 ( proactive )戰略和被動反應(reactive)戰略。
在環保戰略管理學派看來,不同的環保戰略對應不同的生態創新類型:一種觀點認為主動環保戰略對應主動式生態創新(如清潔生產技術),強調污染防治而不是污染控制;另一種觀點指出採取主動環保戰略的企業既有主動式生態創新,也有反應式生態創新(如末端治理技術)。由此延伸出生態創新的範圍問題:狹義的生態創新特指主動式生態創新,而廣義的生態創新則包括主動式和反應式生態創新。
創新管理理論
生態創新是一種新的創新類型。20世紀90年代開始,一部分學者(如 Green,Kemp,Rennings)從傳統創新研究領域細分出來去研究生態創新,他們將生態創新視為一種新的創新類型,主要關注如何管理高生態效能(生態效能的理念是以儘可能少的資源和環境污染創造儘可能多的產品和服務)的創新。
總體而言,創新管理理論視角下的生態創新又可以分為3個支流:
第1個支流關注生態創新的概念框架,以分析引入環境維度而發生改變的業務流程。該支流多關注如何改變運營銷售物流等核心業務以提高企業的生態效能,強調規制對綠色技術創新的促進作用。
第2個支流關注綠色產品設計的工具和方法(如產品環境影響的生命周期評估LCA、生態標籤等),這些工具和方法特別適合迫切需要採取措施以降低環境影響的企業,但其往往不考慮生態創新的經濟回報。
第3個支流致力於識別綠色解決方案或設計準則,旨在為產品計畫和工程人員定義最具生態效能產品標準和類型提供指南。該支流雖然為設計者提供了綠色設計原則,但是他們卻未考慮這些設計原則如何根據企業不同的環保戰略進行改變,其隱含的假設是存在一個最佳生態創新方案。

特徵

(1)生態創新的目標具有二元性
生態創新追求企業與環境的“雙贏冶,同時兼顧企業經濟目標和環保目標,因為企業是生態圈的重要組成部分,生態創新遵循的既不是人類中心主義也不是環境中心主義的邏輯,而是一種折中的科學研究範式,力求在環境利益與人類利益之間達到平衡。具體體現,與傳統的企業社會責任相比,生態創新是一種戰略性企業社會責任,強調社會責任與核心業務整合以為企業帶來經濟回報,與傳統的創新相比,生態創新將環保納入到創新價值的評價中,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2)生態創新的內容具有動態性和多樣性
生態創新是一個高度情境化的構念,其內容會隨著時間和空間的變化而變化。具體而言,一是生態創新的“生態冶是相對企業所嵌入制度情境中的其他替代方法具有更低的環境影響,隨著綠色化的內涵發生變化,生態創新的內容也會發生變化,二是生態創新的“新冶是相對企業而不是整個行業,因此不同企業的生態創新涉及內容具有多樣性和動態性,三是生態創新不僅包括產品工藝等技術創新,還包括服務、管理、制度等非技術創新。
(3)生態創新的過程具有複雜性和系統性
由於生態創新涉及多元化的知識且需要對產品整個生命周期進行環境影響評估,因此其研發對外需要供應商、客戶的參與和合作,對內需要跨職能(如研發部和社會責任部)的合作。
(4)生態創新的結果具有“雙重正外部性冶———知識溢出和高生態效能
這是傳統企業社會責任與創新所不具有的優點。與傳統的企業社會責任相比,生態創新不僅強調了企業的環境責任,還給出了企業提升環境績效以履行環境責任的方式———創新,因此會有知識溢出;與傳統的創新相比,生態創新不單以經濟績效來衡量創新績效,還將環境績效納入到創新績效的評價體系中,這樣經濟行為對環境產生的負外部性會更低。

測量

(1)從投入的視角來測量生態創新,使用的具體指標有研發投入(包括人員、設備、資金等)或環保投入
以投入指標測量生態創新的優點在於數據容易獲取,而缺點在於反映的是正式的技術研發行為,而不能反映非正式的非技術生態創新行為。
(2)從產出的視角來測量生態創新,包括生態創新的直接產出、間接產出和影響。
具體而言,首先,生態創新的直接產出指標有生態創新的數量、生態創新產品等。以直接產出測量生態創新的優點在於能測量到實際的生態創新情況,並且能洞察到生態創新的程度,其缺點在於需要足夠的信息源,很難識別生態組織和工藝創新,生態創新的價值也很難衡量。
其次,生態創新的間接產出指標有授權的環保專利(如沒有獨立的環保專利庫,則可以通過對一般專利的環保內容分析來識別出環保專利)或出版的科技成果,以間接產出測量生態創新的優點在於可以對生態技術進行分類、對各種技術的新聞報導和細節進行關聯,缺點在於測量的是生態發明而非生態創新,很難識別出生態組織和工藝創新。
最後,生態創新的間接影響測量指標有資源效率和生產率的變化,以間接影響測量生態創新的優點在於產品價值與環境影響能關聯,可以對數據在多個層次累加和描述環境影響的不同維度,缺點在於很難覆蓋整個價值鏈的環境影響,且生態創新與生態效能之間不存在簡單的因果關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