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戰略性企業社會責任
- 外文名:Strategic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內涵,研究,
內涵
戰略性企業社會責任這一概念的起源可以追溯到Baron(2001),他從行為動機的視角出發,以“戰略性企業社會責任”一詞指代企業承載社會責任同時以利潤最大化為目的的企業戰略行為。企業履行戰略性企業社會責任的目的不僅在於尋找能夠創造企業和社會共享價值的機會,在社會問題得以解決的同時獲取可持續競爭優勢,使利益相關者滿意,還包括充分發揮企業對社會的影響力,使企業更大程度融入社會,最終把企業發展為社會性企業Porter和Kramer(2006和2011)。
Husted和Allen(2007)將傳統企業社會責任、傳統企業戰略和戰略性企業社會責任進行了比較分析,認為戰略性企業社會責任有以下特點:使消費者與利益相關者對含企業社會責任價值的產品建立意識;管理利益相關者關係可以增加企業價值;積極參與法律要求之外的社會活動;與社會問題相關的產品、服務創新可以創造價值;從預期社會問題中尋求當前的市場機會。
關於戰略性企業社會責任的概念,國內學者楊東寧(2007)認為,戰略性企業社會責任是企業從戰略視角出發,主動承擔企業社會責任,並影響企業價值的戰略行為。基於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許正良、劉娜(2008)從分析、設計、執行和控制等方面構建了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戰略目標管理相融合的框架。
總之,戰略性企業社會責任是完全不同於傳統企業社會責任的新概念。戰略性企業社會責任是主動的戰略行為,並且把社會問題在企業中的地位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將其納入企業的內在核心價值。
研究
1970年弗里德曼古典經濟學代理理論提出引發了學者對CSR理論的探討,繼而利益相關者理論、組織經濟學理論、戰略領導理論等理論風涌雲起,學者們對CSR的研究視角也由最初單純的服務於社會“善行”的倫理學視角,向著與公司使命融合的戰略管理學視角演進。SCSR更加強調社會責任與公司戰略間的關係,側重於社會責任在構建公司核心競爭力中的作用,理論基礎主要分為交易成本經濟學理論、公司資源理論和戰略管理理論。
第一是交易成本經濟學理論。科斯定理指出企業存在的根本目的是節約交易成本,交易成本經濟學理論則認為,企業積極履行SCSR的實踐,在短期內會增加戰略決策過程中的交易成本而降低公司盈利,長期來看SCSR會提升企業形象,增加買賣雙方之間的信任感從而降低交易成本(Siegel和Vitaliano,2007;Waldman,2011等)。建立在利益相關者管理基礎上的交易成本經濟學理論假定企業的最終目標是增加利益相關者的滿意度,SCSR通過節約交易成本提高了企業和利益相關者的共同效用,進而從經濟學視角闡明了SCSR對企業與社會的積極影響。
第二是公司資源理論。國外學者McWilliams和Siegel(2001)、Abagail等(2006)通過構建“利潤最大化”社會責任模型,驗證了包括消費者在內的利益相關者都注重產品附加的“社會”屬性而願意為其支付額外的價格,SCSR成為企業獲取超額收益的獨特資源。SCSR模型假定管理層根據成本效益分析決定企業資源配置於社會活動的水平,因此,SCSR演變成了實現產品層面、業務層面和企業層面差異化戰略的資源。國內學者周祖城(2005)、方奕(2009)則認為SCSR是企業實現卓越道德和可持續發展的資源保證。現代企業契約理論將企業看做是不同資源與能力的契約集合體,企業稀缺的、不可模仿的、不可替代的資源是形成企業競爭優勢的源泉,SCSR通過卓越道德這一傳遞中介成為企業持續發展的保障,成為企業競爭優勢的源泉。
第三是戰略管理理論。戰略管理大師明茨伯格提出戰略的5P(Plan、Position、Pattern、Perspective、Plot)模型闡述企業的戰略定位問題,美國學者Moore(1996)在著作《競爭的衰亡》中引入“商業生態系統”闡釋戰略管理理論,該理論考慮企業生態系統的均衡,強調系統內的企業通過競爭將毫不相關的貢獻者聯繫起來創造一種嶄新的商業模式。國內王翔(2010)等認為正是由於企業社會責任的可見性、自願性、前瞻性、一致性和專用性五個與戰略相結合的本質特徵而具有戰略性。國內外學者透過戰略的全局視角,構建了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在這種模式下,SCSR通過服務社會搭建聯繫不同利益相關者的橋樑,突破傳統狹隘的以行業為基礎的戰略設計,發展新的價值鏈循環體系,進而實現價值鏈利潤池的利潤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