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生態系統

企業生態系統是指企業與企業生態環境形成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系統,在一定區域內,和生物一樣,沒有一個企業個體或單個組織是能夠長期單獨生存的。企業像生物一樣,直接或間接地依賴別的企業或組織而存在,並形成一種有規律的組合,即經濟共同體。在這個共同體中,相對於每一個企業個體來說,生活在它周圍的其他企業個體或組織連同社會經濟環境構成了其生存的外部環境,企業個體與其外部環境通過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交換,構成一個相互作用、相互依賴、共同發展的整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企業生態系統
  • 外文名:Enterprise Ecosystem
特點,組成,複雜性分析,

特點

(1)整體性。
企業生態系統的整體性包括三層含義:一是它具有隻有企業生態系統本身才具有的整體結構和整體性,企業生態系統的整體性是組成它的要素或部分所不具有的,其具有不可還原性;二是企業生態系統的整體性是基於系統內部聯繫的有機性和統一性、組織性,這種有機性(相干性)是通過企業生態系統各組成部分之間的物質、能量、信息的流通而實現的,“聯繫”的本質是在物質與信息的流通中所發生的相互作用;三是企業生態系統的功能體現系統的整體性,即企業生態系統的整體性是在系統與環境的交換中(輸入—輸出關係中)通過整體之能的實現而體現出來的。總之,企業生態系統的整體性是由其內外部聯繫的性質所決定的,並表現為系統的“個性”及其所在更大的系統中所具有的特殊作用力和自身的存在價值。
(2)層次性。
現代著名理論生物學家、一般系統論的創始人路德維希·馮·貝塔朗菲(Ludeig Von Bertalanffy)認為:“等級層次的一般理論顯然是一般系統論的一個重要支柱。”企業生態系統是由大量的處於不同層次的組分相互作用構成的。企業生態系統的層次性有兩層含義:首先企業生態系統是更高層次系統的子系統,即它首先是社會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其次企業生態系統本身就是一個複雜系統,它包含有多層次的子系統。比如,企業生態系統包含了各行業企業子系統、消費者子系統、環境子系統等;企業之間可以建立企業聯盟、企業的上下游可以構成企業生態鏈,相同性質的企業可以構成行業群落、同一地域的所有企業構成企業群落企業群落與環境相互作用又構成區域企業生態系統,各個區域企業生態系統在其環境中相互作用又構成完整的企業生態系統;環境子系統中又包含了社會政治、法律子系統,社會文化子系統等。

組成

與自然生態系統相似,企業生態系統可分為企業生物成分和企業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是由消費者代理商供應商以及同質企業群所構成。非生物成分就是企業生態環境,主要是經濟生態、社會生態、自然生態。
組成企業生態環境的因素稱為企業生態因子。生態因子對企業的發展起著推動或制約的作用。
(1)經濟生態因子。
經濟生態因子是指影響企業產品服務生產流通消費等相關因素。它包括:消費市場因子、物資市場因子、資金市場因子、勞動力市場因子、產業與產業結構因子、交通因子、通信因子、國際經濟因子。
消費市場因子:在市場經濟下,消費市場掌握企業生存與發展的最終審判權。“企業競爭,市場選擇”,是市場競爭中鐵的法則。消費市場主要包括消費能力以及消費者價值取向是評判企業好壞的最終標準,企業要在競爭中獲得生存與發展,關鍵是能在消費者在同一的支付的條件下,能為消費者提供更多滿足消費者主觀價值的產品服務
物資市場因子:企業的活動是建立在物資的供應水平和企業可獲得所需要的物資能力基礎之上的。物資市場中貨源供給的充裕度、貨源數量與競爭、價格水平與穩定性、供貨的快捷性都將影響企業的發展。
資金市場因子:資金始終是制約企業發展的主要因素。現代企業僅憑自己積累的資金來謀求發展幾乎是不可能的。企業必須具有能從資金市場獲得其發展所需要的資金的能力。資金市場的發育程度對整個社會的企業發展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
勞動力市場因子:企業的一切活動均是依靠人進行的,人是企業之本。當今的企業競爭,得人才善用者勝。勞動力市場的勞動力供應、勞動者素質、勞動力價格和勞動者價值取向等都強烈影響著企業的各項經營管理行為。可以說企業管理的發展史實際上是勞動力市場的發展史。從古典管理到現代管理的每一階段都標誌著勞動力勢態的變遷。
產業與產業結構因子:是指特定地區不同產業種類的數量、它們之間的配比及相互作用關係。如果一個地區產業結構的配比合理,將有助於該地區的企業發展,反之,則阻礙企業的發展。
交通因子:沒有便利的交通環境,就沒有商品流通,人才、技術的交流。經濟發達的國家和地區是建立在“通達”基礎上的,尤其是跨國公司的發展更需要交通的有力支持。現代跨國公司中,一件完整產品所包含的各個部件可能是在世界各地生產山宋的,如果沒有方便、發達的交通,這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
通信因子:企業的經營管理實質是信息收集、存儲、產生和發布的過程,這一過程需有方便與快捷的通信手段來支持。當今社會所取得的發展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從20世紀末開始的通信技術的革命,並不斷創造出一代比一代先進的通信工具。企業只有在完善,便利的通信環境下才能迅速獲得環境與企業內部的信息,對迅速變化的狀態及時反應做出決策,並協調內外各方面關係。
國際經濟因子:在國際經濟中,關稅、貨幣匯率、區域性的經濟同盟國際金融經濟法規都對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發展起著制約或推動的作用。關稅與貨幣匯率對企業的進出口貿易國際投資有很大的影響。
(2)社會生態因子。
社會生態因子包括:文化因子、教育因子,社會制度與政策因子、國際政治因子,科學技術因子。
文化因子:是指企業所在地區以及企業經營所涉及地區人群的文化。文化特徵的主體是道德觀念、價值觀念,宗教與非宗教信仰等。一個地區的文化形態對企業產品品種、形態的可接受程度、企業經營管理的模式起著很大的作用。
教育因子:教育不僅決定了勞動力的素質,而且決定了整個地區的文化觀念、道德水平,甚至影響著社會的穩定性。
社會制度與政策因子:一個國家與地區的社會制度和政策對企業的發展往往起著決定性的影響。它左右著一個國家的經濟制度、產業結構、市場結構、行業與企業的屬性與行為、投資環境進出口貿易
國際政治因子: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國際關係在企業的發展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國際關係的緩和與對抗會左右著企業是否向全球化發展。
科學技術因子:科技決定了產品形態、產品更新發展速度、產業形態、市場競爭形態以及經營管理可能利用的技術形態,並強烈影響著人類生活方式、文化觀念。科技將改變國家、地區的力量對比,從而改變地區與國家之間的關係。每一次重大的科學技術革命都必將引起生產力的巨大提高,新產品爆炸性的增長、新產業的不斷湧現,引起企業和企業生態的突變。
(3)自然生態因子。自然生態是指企業所處的地域地緣與自然資源
地域地緣因子:地緣環境是指相鄰地區的經濟、政治、文化狀態和可能構成的交通、通信條件。合適的地域地緣環境對企業的成功起著很大的推動作用。很顯然,沿海地區較內陸地區有優勢,靠近發達地區較遠離發達地區有優勢。
自然資源因子:自然資源包括水資源、生物資源、礦物資源、土地資源、氣候資源、大氣資源。充足的自然資源使企業的經營順利進行,良好的自然環境能吸引大量的資金投入。

複雜性分析

(一)複雜性科學的興起與發展
20世紀70年代末期、80年代中期,國際上興起較為規模化的對複雜性科學(complexity science)的研究。複雜性科學的出現,使人類對客觀世界的認識由線性上升到非線性,由簡單均衡上升到非均衡,由簡單還原論上升到複雜整體論。
(二)企業生態系統的複雜性特徵
企業生態系統是一個典型的複雜系統,它的複雜性主要表現在企業內環境的複雜性和企業外環境的複雜性,以及兩者相互作用的複雜性上。
企業生態系統複雜性的基本特徵主要歸結為以下方面。
1.非線性與整體性
企業生態系統本質上是非線性的,它包含著無限多個經濟、社會和自然因素,這些因素不是相互獨立的,而是相關的,並且大多不是簡單的因果關係或線性的依賴關係,而是十分複雜的依存與制約的非線性關係,系統各要素之間及其與環境間的強耦合作用便形成了一個多目標、多變數、多層次的非線性系統。
非線性說明了系統的整體大於各個組分之和,即系統的各個組分不能代替整體,各層次的局部不能說明整體,低層次的規律不能說明高層次的規律,各層次間、各組分問相互關聯、相互制約,並伴有複雜的非線性相互作用。組分之間的非線性相互作用會使許多新的特性湧現出來,湧現就是指高層次有而低層次沒有的特性,一旦還原到低層次這些特性就不存在。隨著時間的變化,經過系統內部和系統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不斷適應、調節,通過自組織作用,在向更高組織形態進化的過程中,湧現出獨特的整體行為與特徵。
因此,企業生態系統的整體性包括三層含義:
一是企業生態系統整體所具有的性質、結構和功能及其運動規律,已經不同於各要素在獨立狀態下所具有的性質、結構和功能及其運動規律,而是有了新的屬性、新的結構和功能及其整體運動規律,該系統整體所起的作用,是單一要素或各要素簡單累加所無法比擬的,具有不可還原性。
二是企業生態系統的各要素是系統整體性的基礎,系統如果失去其中一些關鍵性要素,或者關鍵要素髮生問題,那么系統的整體性就難以發揮,“這是因為,各要素的性質和行為對系統整體性的影響是在其相互作用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而失去一些關鍵要素,‘相互作用’的性質就會發生變化。”
三是企業生態系統的整體性還體現在各要素之間的物質循環、能量流動和信息傳遞等能夠持續進行,將系統聯結成有機的統一體。系統的整體性是由其各要素相互聯繫的性質所決定的,並表現為系統的“個性”及其在更大系統中所具有的特殊作用力和自身的存在價值。
2.開放性與非平衡性
任何一種複雜系統,只有在開放的條件下才能形成,也只有在開放的條件下才能維持和生存。企業生態系統的開放性是指該系統與整個社會經濟生態複合系統存在著密切的聯繫,不斷地與外界進行物質、能量和信息等各種形式的交換,系統與外部環境是協調統一的;這一開放系統具有自組織能力,可以通過反饋進行自控和自調,以達到適應外界變化的目的;具有等穩定性能力,保證系統在一定範圍內的結構穩定和功能穩定,具有一定的抗干擾性;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具有不斷複雜化和完善化的演化能力。
企業生態系統非平衡性是指系統各要素問的相互作用、系統內外的各種交流,造成系統內各要素及其系統本身始終處於動態發展之中,從時間上看,其發展速度是非均衡的,有規則的波動和無規則的隨機擾動相疊加,造成企業生態系統演化過程中的波動和起落;從空間上看,企業與其他組織之間、產業之間、區域之間等的發展,從來都是不均衡的;由此引發系統原有格局的不斷變遷,系統在演化過程中不會重複原來的軌跡,時間路徑也不可能回歸到它們以前所經歷的任何一點。耗散結構論的創始人普里高津指出:“非平衡是有序之源”。企業生態系統是在非平衡演化中不斷形成自組織過程,並且這種自組織本身也是不斷進化的過程,通過系統的開放性,引入負熵流,抑制、減少系統內部的熵增,使系統向更加有序的時空結構演化,達到系統的發展與環境的有機協調,實現企業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3.不確定性和多樣性
企業生態系統是介於自然系統與人工系統之間的一類特殊系統,人雖然是整個系統眾多因素中的一個,或系統鏈條中的一環,但是卻與其他因素有著根本的區別;人不是被動的,而是積極主動的,人在企業生態系統中起著主導作用,成為系統的主體要素,人的思維、判斷、偏好、認識、需要和動機等各有差異,系統的演化發展是以人為中心的社會、經濟、生態的協同進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人的因素影響,這就使得該系統表現出明顯的不確定性。而且人類也只能在不確定性的條件下探索企業生態系統的演化規律,因為,從掌握信息的視角看,完全掌握系統的所有信息,由於該系統的複雜性而變得不可能或由於獲取信息代價太大而變得不可行。
多樣性是指個體之間的差別及其擴大化。系統內相互作用和不斷適應的過程,是造成個體向不同方向發展變化的原因。複雜系統是由大量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組分相互作用構成的,組分的多樣性以及組分之間廣泛而大量的聯繫是造成系統複雜性的根源,系統中每一個單元的變化都會受到其他單元的影響,同時也影響其他單元的變化。企業生態系統的多樣性主要表現在系統主體要素及其活動的多種類,主體間聯繫的多類型,這一系統的行為可能是跳躍的、非連續的,在一組有限或無限的可能解之間,迅速跳動變換,而不必然是連續的、循環的、漸變或可微分的。
此外,企業生態系統還具有一定的結構自相似性(分型性),即系統的部分以某種方式與整體相似,這種自相似性不僅體現在空間結構上,還體現在時間序列的自相似性中。企業生態系統的發展對初始條件也極為敏感,即具有初值敏感性,對系統中的任何一個企業來說,初始條件的任何細微差別都可能(但不一定)會導致企業發展的巨大差異,這種敏感性使得我們不可能對該系統做出精確的長期預測
(三)企業生態系統演化機制的複雜性分析
企業生態系統是在一定的區域範圍內,依託複雜的社會經濟生態複合系統,通過企業間的協調發展及其與環境間相互作用的生態機制,獲取生態效率的系統。這一複雜系統的演化過程更具複雜性。
1.非線性機制
非線性相互作用是任何系統產生複雜性的主要根源所在。正因為非線性作用,才不斷有新質被創造出來,才使得世界日益豐富多彩,越來越複雜化。而且,歷史表明,日益的多樣化、複雜化大大加速了進化的步伐,也使得持續發展得到了進一步的保障。正是由於非線性作用產生的新質逐漸增多,信息的含量不斷增大並積累下來,所以,進化過程才能持續進行;而且隨著物種的多樣化,物種也越來越複雜,所含信息量也被大大保存,消亡率大大降低,物種才真正從難以持續的發展中艱難地走過來,持續發展才有了穩定的保障。特別是當人類語言和文化產生後,信息的積累和涵蓋才發生了真正的革命,社會系統才真正複雜起來。
非線性意味著無窮的多樣性、差異性、可變性、非均勻性、奇異性、創新性。在非線性條件下,才有可能出現不同狀態引起相同的結果,或是相同的初始條件導致不同結果的複雜情況。複雜性只能出現於非線性系統。
企業生態系統在本質上是非線性的,它涉及各種複雜的社會經濟和自然因素,它們之間的非線性相互作用在巨觀上表現為企業生態系統各組分之間,不同層次之間相互關聯,相互制約,以某種或多種方式發生複雜的非線性相互作用,而且相互作用也是多種多樣的。對企業生態系統而言,要素之間、子系統之間的非線性相互作用是系統產生複雜性的根本內在機制。多因素、多目標和非線性分析方法乃是企業生態系統分析的主要手段。
2.反饋調節機制
系統的反饋調節機制是系統的複雜性演化機制,對系統的發展產生著重要的影響。正反饋在生態系統中表現為,某種要素的變化引起其他一系列的變化,反過來加速最初發生變化要素的變化;因此,正反饋的作用常常是使生態系統遠離穩態,這時,就會產生巨大的破壞作用。負反饋則是趨於平衡點的行為過程,這是生態系統中大量存在和被使用的一種調節機制,一般表現為是一種約束機制,運用得好,可以促進有利的正反饋機制,克服正反饋機制的破壞作用。所以,簡單地說,當系統由於某種原因偏離了平衡點後,正反饋機制使系統進一步偏離平衡點,趨於不穩定;負反饋機制使系統回到平衡點,趨於穩定。
對企業生態系統中的企業活動實施反饋調節是十分必要的。企業生態系統的負反饋調節可以定義為系統內企業活動的結果如果僅實現了經濟利益目標,而生態與環境目標和社會目標未能實現時,通過採取一定的調節手段,對企業的活動實施某種制約、進行一定的引導,避免造成該系統經濟成長與生態惡化、社會福利下降並存的局面。這種負反饋調節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企業通過自身的生產經營活動,為社會提供了日益豐富的產品和服務供應,創造了高度發展的物質文明;另一方面,企業的經濟利益驅動機制也帶來了嚴重的後果——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破壞了自然也就破壞了人類自身生存的基礎;而這種矛盾狀況是很難通過企業這一經濟主體自身來改變的,當企業側重於自身經濟效益最大化而非追求整個社會經濟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時,就必然會造成自身行為的外部不經濟,因此系統的負反饋調節是必不可少的。
企業生態系統的負反饋調節應當適時進行,這是因為正反饋的作用超出企業生態系統容量限制所引起的破壞往往是突發和毀滅性的,但積累過程是緩慢的,不易引起注意,而一旦暴發,就已經難以用負反饋機制進行有效的調節了。而負反饋調節機制的有效運行是靠系統內良好的信息反饋實現的;信息反饋是系統順利運行的必要條件,沒有良好的信息反饋系統,系統就無法對自身的各項活動進行有效的控制。對企業生態系統這樣一個複雜系統而言,它涉及生態與環境、經濟、科技、社會、政治等機理各不相同的複雜子系統,各子系統之間必須通過信息互動反饋,才能建立有效的調控機制。任何一個子系統的發展過程都受到某種或某些限制因子或負反饋機制的制約作用,也得到某種或某些利導因子或正反饋機制的促進作用;正反饋將系統中漲落因素放大,給系統提供前進的動力,但正反饋也會帶來不穩定因素,這就需要經過選擇,由負反饋將其去掉,使系統在新的狀態中保持穩定,系統就健康發展了。因此,在企業生態系統調控中,要特別關注那些利導因子和限制因子的動向,注意正反饋環和負反饋環的位置及其反饋強度。健全的企業生態系統就靠這種反饋機制實現自我調節以適應環境條件的變化。
3.協同共生機制
企業生態系統是一個涉及企業等各類經濟組織和政府部門、社會機構等非經濟公共組織、消費者與社會公眾以及自然生態與環境等諸多因素的複雜系統。從本質上講,這些因素在系統中的關係是一種協同共生的關係;共生現象應是系統的普遍現象而不是個別現象,社會進步與文明必須建立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之上,同時,它又推動經濟的發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既需要有豐富的物質和精神供給,也需要擁有生態平衡的自然環境條件,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人類將擁有更科學的技術方法和管理手段來維護生態平衡、可持續開發利用寶貴的自然資源。這表明企業生態系統必然是一個各因素協同共生的複合系統。
企業生態系統的協同共生機制,強調系統發展的整體性、演化發展中的各個因素之間的協調性等問題,強調要處理好企業發展與社會進步、經濟成長、自然生態平衡間的關係,既要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要滿足後代人的需要;既要考慮人類自身的發展,更要促進人類社會與自然生態的協同和諧發展。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該系統物質、能量供需的長期均衡和自身有序穩定地發展。
4.循環再生機制
生物圈中的物質和能量是有限的,各類資源、產品和廢棄物的多重利用及循環再生是企業生態系統持續生存並不斷發展的自組織機制。企業生產的一切產品最終都要成為廢棄物;而任一“廢棄物”必然成為該系統中某一組分的有用“投入”。比如,生態工業園區就是實踐中具有這種循環再生機制的企業生態系統,在這樣的工業園區內的各企業之間形成了類似自然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之間的關係,一家企業的廢物能夠作為另一家企業的原料,各企業相互合作,使各類資源得到最佳化利用,良性循環。
因此,在企業生態系統中,要求企業生產產品或提供服務時,要考慮到其“廢棄物”流通的全過程,對其進行處置時要注意其在系統中的作用,避免引發對系統有害的連鎖反應,發現、識別其潛在用途或影響,因勢利導,變廢為寶。要在掌握系統運行規律的基礎上,在系統內建立和完善循環再生機制,使物質和能量在其中循環流動和持續利用,這樣既可以提高資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還可以避免或減少環境污染、生態破壞,實現系統的生態效率目標。
企業生態系統循環再生的自組織過程需要物質、能量和信息的直接或間接補償,從外部汲取負熵流,以維持和勃發自身的生命力。從非平衡自組織理論角度看,只有不斷吸納維持系統自身進化的虧缺物質和能量,並輸出自身的盈餘物質和能量,才能保障自身有效的催化循環和自我更新,也才能在更大區域的開放系統的最佳化組合和機制協同中使其從低序的發展演化到一個又一個高序的耗散結構。然而,不僅不可再生的資源供給是有限的,再生資源在轉化過程中所能提供的有用盈餘物質和能量也客觀存在著閾值;企業活動的索取若超越這個閾值,則必然破壞企業生態系統物質、能量的有機循環及其固有的自組織機制,引起系統熵增,即無序度的增加。因此,企業對於自然生態系統的開發需要投入一定的資本用於保護措施的實施和對自然生態物質能量的補償,以利於自然生態系統形成新的物質、能量循環的有序穩定結構,保持自身內在的均衡演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