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戰略業績評價研究

《企業戰略業績評價研究》是孟焰指導的論文,作者是李曉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企業戰略業績評價研究
  • 外文名:Research on business strategic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 作者:李曉梅
  • 導師:孟焰
基本信息,中文摘要,

基本信息

副題名
外文題名
Research on business strategic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論文作者
李曉梅著
導師
孟焰指導
學科專業
會計學
學位級別
博士論文
學位授予單位
中央財經大學
學位授予時間
2007
關鍵字
企業經濟 企業戰略 經濟評價
館藏號
F270.3
館藏目錄
2009\F270.3\1

中文摘要

20世紀70年代以來,企業之間的競爭日益激騙備烈,迫使企業不但要關注當前的生存,更要重視未來的發展,必須具有戰略眼光和長遠的戰略目標,這一切都促使了戰略管理由理論迅速走向實踐。決定現代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最根本因素是其戰略是否正確,以及企業的管理層是否出色地實施了這種戰略。戰略業績評價是企業戰略執行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評價所形成的反饋信息,可供企業管理層適時地修正和調整企業戰略。傳統的以財務指標為核心的業績評價體系已經無法適應現代企業戰略管理控制的要求,必須構建一種將企業的關鍵業績指標與戰略規划過程緊密結合的業績評價體系,並使業績評價體系與企業的戰略目標體系相配套,面向企業的未來少探祝和全局,為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目標和提升核心競爭力提供有效的支持。 西方國家業績評價理論與方法的沿革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即成本業績評價階段、財務業績評價階段和戰略業績評價階段。標準成本制度的產生和差異分析系統的建立是成本業績評價發展的高峰,業績評價首次將事後核算與事前預測和事中控制相結合,初步實現了對成本的控制,大大促進了勞動生產力的提高;財務業績評價階段最具代表性的評價體系是杜邦分析系統,這一階段的特點是以財務業績衡量作為業績評價的主導方向;戰略業績評價階段是多種創新業績評價模式層出不窮的時期,先後出現了業績金字塔、平衡記分卡、經濟增加值和業績稜鏡等頗有建樹的業績評價模式和方法,至今這些模式和葛整精方法在企業戰略業績評價實踐中仍具有相當的影響力,並在實踐中不斷理論界和實務界加以完善。 中國的企業業績評價實踐在由計畫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過程中,先後經歷了以產品產量和企業產值為核心的業績評價時期、以產值和利潤率為核心的業績評價時期、以經濟結構和經濟效益為核心的業績評價時期、以社會貢獻為核心的業績評價時期和和以企業整體績效為核心的業績評價時期。但是,在中國企業業績評價與管理實踐中仍存在一些尚未解決的問題,包括(1)企業的戰略制定與戰略執行相脫節。(2)企業各部門之間溝通不利,造成相互獨立、各自為政的狀況。(3)企業僅僅關注財務指標,注重短期效應,忽略了非財務指標的作用。(4)信息技術和量化指標的套用,並不能夠保障企業得到可靠的運營成果,企業文化的建設仍存在很大空缺。(5)企業信息不統一,缺乏分析環節和和整體性研究,難以從信息中得到需要的資料。 本文就戰略業績評價體系的構建問題展開了研究。通過研究,揭示規律,建立科學、實用的戰略業績評價體系,為轉型過程中的中國企業戰略制定者和戰略實施者提供信息,幫助企業更好地實施戰略導向的管理控制,使企業的戰略制定者、戰略實施者、內部組織單元和牛祖提企業員工的目標和行動最大限度地協調一致,以提升和保持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本研究要達到的根本目的。企業戰略業績評價是管理會計的一項內容,涉及經濟學、管理學、會計學、市場學、人力資源管理等學科。在研究中,本文利用文獻研究、比較與分類、分析與綜合、歸納與演繹、實證研究等方法,對企業戰略業績評價問題進行綜合性探討。本文的研究步驟、主要結論、特色與創新點可概括如下: 第一,戰略業績評價的概念界定和研究現狀。本文澄清和界定仔紙簽了企業戰略業績評價的相關概念,明確了戰略業績評價體系在戰略管理系統辯糠紙臘中的地位,探討了戰殃妹促跨略業績評價的產生背景,並對國內外戰略業績評價的相關研究文獻進行了系統的梳理、歸納和評述。 20世紀90年代以後,國外戰略業績評價的研究可以劃分為這樣幾個重要方面:(1)對業績評價信息作用或職能的研究;(2)以財務指標為主的業績評價模式——控制觀;(3)綜合套用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的戰略業績評價模式——整體觀。每一方面的研究都涉及到業績評價的作用、評價系統設計、業績評價系統模型和對組織的影響等內容。我國學術界對企業業績評價的理論研究在大量借鑑國外最新成果的基礎上,已經基本與國際同步。 第二,理論基礎研究。戰略業績評價體系是建立在一系列經濟學和管理學理論基礎之上的。委託代理理論明確了業績評價的目的;利益相關者理論確定了評價的出發點;控制理論表明,企業戰略業績評價系統既是戰略管理控制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本身又是一個完整的控制過程,是反饋控制、同期控制和前饋控制的有機結合;權變理論要求戰略業績評價體系突破傳統靜態業績評價模式的局限性;行為科學理論要求戰略業績評價將人的因素放更為重要的位置上:激勵理論對戰略業績評價體系的科學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戰略管理理論既是戰略業績評價的理論基礎,又能夠引導企業將業績評價系統納入戰略管理的過程當中,利用評價機制促成企業整體長遠戰略目標的實現。 第三,戰略業績評價主體、評價客體和評價目標。戰略業績評價體系由評價主體、評價客體、評價目標、評價指標、評價標準、評價方法和評價報告七個要素構成。在評價主體的定位方面,本文比較了以出資人為核心的單一主體觀和涉及眾多利益相關者的多元主體觀產生的背景和特點,指出將評價主體集中化的必要性。鑒於略戰業績評價以企業的戰略目標為核心,是一種基於企業內部經營管理活動的評價控制過程,因此,戰略業績評價的主體應定位為企業內部戰略制定者和實施者,是考慮其他利益相關者需要的內部評價主體。在評價客體定位方面,分析了企業整體業績、部門(或單位、團隊)業績和個人業績三層面之間的區別和聯繫,界定了本文對評價客體的研究重點——企業戰略在企業整體及企業戰略業務單元中運行的過程和結果,並著重分析了戰略業務單元作為企業戰略運行載體的特點。戰略業績評價的目標包括關鍵成功要素的確定、提供業績指標完成情況的比較信息和提供戰略控制與協調方面的信息。 第四,戰略業績評價指標體系總體框架的設計。戰略業績評價指標的質量特徵包括相關性、準確性、可理解性和及時性四個方面;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原則包括目標一致原則、權變原則、可操作性原則和均衡互補原則,它們是確保指標體系達到其質量要求的基本原則。本文提出的財務與非財務指標、定量指標和定性指標、先行指標和滯後指標、內部指標與外部指標的均衡互補是在前人研究基礎上的創新表述。戰略業績評價指標體系的總體框架應滿足可控性和完整性的要求,並根據企業的控制結構進行分層。本文設計了財務指標與非財務指標相結合的總體框架。財務指標以經濟增加值(EVA)為起點,結合傳統財務指標,總計22項;非財務指標分別反映了企業的客戶和市場能力、內部業務流程、員工及創新能力、公司治理能力、與政府、社區關係及供應商關係等六個層面,總計46項指標。這個指標體系總體框架為企業建立適合自身特點的業績評價指標體系提供了參考。本文進一步定義並說明了各項具體指標,並對重要指標在使用上的利弊進行了詮釋。 第五,戰略業績評價標準的確立。戰略業績評價標準設計的原則包括目標引導性、可接受性、激勵性、相對精確性和動態性。業績評價可用的標準包括歷史標準、預算/預測標準、經驗標準、行業標準和競爭標準。戰略業績評價標準的建立應以企業的戰略目標和戰略規劃為出發點,以評價指標體系的關鍵業績指標為框架,針對本企業的歷史數據、同行業相關數據和競爭對手關鍵資料的分析,結合對本企業內部組織背景及資源和能力的分析,對影響企業業績的關鍵業績標準進行預測,形成以戰略目標為導向、以預測方法為核心、根據企業競爭環境和自身背景的變化隨時進行調整的業績評價標準體系。 第六,戰略業績評價方法的選擇。戰略業績評價方法上的選擇是綜合評價方法,即以多元指標體系為基礎,在評價指標、評價標準和評價結果之間建立一定的函式關係,通過計算每個指標的實際值,根據函式關係得出評價結論。綜合評價方法對定量指標可採取綜合指數法或功效係數法進行計分,對定性指標可採取綜合分析判斷法(因子賦值法)計分。綜合評價方法的難點在於指標趨同化處理、指標無量綱化處理和指標權數的確定。本文嘗試建立一種基於粗糙集理論和熵權法的綜合評價模型。粗糙集法和熵權法的共同優點是它們克服了以前模糊評價中的評價人的主觀性,它們均無需進行專家打分,克服了主觀方法對指標篩選和權重確立的主觀隨意性,從而保證客觀地反映指標間的現實關係,提高綜合評價的有效性。粗糙集法在指標屬性約減方面具有較強的功能,但在指標賦權方面尚不夠成熟;熵權法的計算技術較為成熟,利用電子化的計算可以方便地得到客觀的評價結果,並容易估計出評價結果的準確程度及誤差大小,但它的缺陷在於對給出的指標沒有進行有效的刪減。本研究為了揚長避短,採取的評價模型首先利用粗糙集法對指標體系進行約減,將一些影響較小或者意義不大的指標予以刪減,以提高評價指標的可控性;然後再採用熵權法對篩選後的指標進行賦權。 第七,基於粗糙集和熵權法的綜合評價模型實證研究。本文選取了50家家電信息行業的上市公司2005年年報提供的公開信息,計算有關財務和非財務指標,先進行離散化,然後利用粗糙集進行指標的約減,再利用熵權法對各指標賦權,最後根據計算結果對這50家上市公司進行排名,以驗證評價模型的客觀性和有效性。通過模型的運算和對結果的分析,本文認為,該綜合評價模型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可行性。將粗糙集法和熵權法相結合,並將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共同納入該綜合評價模型進行計算和分析,是本文的創新點之一。 第八,中國企業套用戰略業績評價體系的環境研究。本文全面分析了中國企業戰略管理外部和內部環境的特點,對企業在變化的政策環境、不確定的市場環境和各種組織內部挑戰面前如何制定和實施戰略進行了綜合的論述。戰略制定的關鍵在於把握SWOT分析、品牌定位和價值定位三個關鍵因素,戰略實施的關鍵在於解決好組織構架的整合,消除組織壁壘、改進業務流程,並注重企業文化建設和員工技能的開發。研究的結論是,依據戰略業績評價體系整合戰略管理框架,能夠最佳化戰略制定過程,協助戰略的有效實施,並將戰略制定與戰略實施有效結合起來。 第九,戰略業績評價體系在中國企業套用的建議。本文對戰略業績評價體系在中國的套用提出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建議。(1)處於不同生命周期的、不同類型的中國企業,應根據自身生命周期的特點,選擇評價指標,並根據需要調整指標的權重:(2)公司治理結構對企業戰略業績的提高的影響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經理人的激勵問題和社會責任;二是如何構建合理的企業內部領導體系,確保關鍵人事安排和重大決策的正確性和有效性。企業應充分認識各公司治理主體對戰略經營業績的各種影響,力圖改善公司治理結構,利用激勵報酬機制,提升經理人業績;(3)新時期的組織結構設計更加重視增強組織對環境的適應性和應變能力,作為戰略管理系統中信息反饋機制的業績評價系統也必須由提供事後的財務信息為主轉向提供事前、事中和事後的財務與非財務綜合信息。運用戰略業績評價體系在企業內部建立協調的縱向和橫向聯繫,在不同的組織結構下都有獲得成功的機會;(4)企業文化的四大特徵——適應性、使命、參與性和一致性,對企業的業績影響重大。利用企業文化測評的結果可以達到很多有價值的目的,企業文化測評能夠揭示企業文化變革與企業戰略經營業績之間的聯繫,有助於企業建設以人為本、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因而成為一項重要的戰略管理工具。 本文對企業戰略業績評價系統進行了探索性研究,有許多問題還有待於進一步的研究和探討,包括:(1)對於評價結果的分析進行深入的研究,以提升戰略業績評價體系在企業的實用價值。(2)在運用粗糙集法和熵權法建立綜合評價模型並對模型進行驗證方面,應進一步擴大樣本公司指標的範圍,並通過對企業進行實地考察,以獲取更多的第一手資料,嘗試將客觀方法與主觀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爭取推出實用性更強、更具說服力的綜合評價模型。(3)鑒於知識經濟時代無形資產在企業價值創造中的作用正在日益增強,未來的研究應在將智力資本納入戰略業績評價體系的同時,考慮如何將其量化,並運用對智力資本的評價揭示價值創造的過程,體現以人的發展為主體的戰略管理思想。(4)對於如何將戰略業績評價與企業的激勵機制相結合,特別是如何解決特定評價標準下的激勵機制設計問題,仍存在著很大的研究空間。(5)對於建立以可持續發展為指導思想的業績評價體系的研究方興未艾。如何使企業戰略業績評價體系的設計符合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內涵,建立以可持續發展為導向的多目標評價體系,也將是一個前景廣闊的研究領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