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創新網路的非正式治理研究》是依託四川大學,由王濤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企業創新網路的非正式治理研究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王濤
- 依託單位:四川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關係演化、知識互動、創新協同是企業創新網路非正式治理的邏輯基礎。本項目從關係演化的角度,探討企業創新網路非正式治理的動因及治理邊界。基於嵌入理論,從關係、結構、認知三個維度研究非正式治理的治理方式及其治理效應。基於社會網路理論,研究非正式治理方式對合作關係進行治理、促進組織間知識互動、實現協同創新的作用機理,並從巨觀和微觀探討非正式治理機制。在此基礎上,以非正式治理機製作為自變數,以知識互動作為中間變數,以創新績效作為因變數,利用結構方程模型對企業創新網路非正式治理績效進行實證。
結題摘要
無邊界開放創新3.0時代的到來,意味著企業創新網路逐漸成為企業開展創新活動的必然選擇,網路治理問題應運而生。基於法律、契約等的正式治理難以有效解決信息不對稱和機會主義風險,非正式治理作為正式治理的重要補充,能改善和加強網路成員間關係,提高網路中隱性知識的流動和共享,對企業創新網路具有重要作用。但非正式治理研究還處於理論黑箱狀態,影響了非正式治理機制效用的發揮。課題引入社會網路理論、共生理論、演化博弈論,對企業創新網路的非正式治理進行了系統研究,重點研究了:(1)企業創新網路中非正式治理的動因和邊界;(2)非正式治理的方式及其作用,利用演化博弈推演信任、聲譽的治理機理,利用共生理論推演聯合制裁、合作文化的治理機理,通過仿真對推演進行了檢驗。(3)企業創新網路非正式治理的作用機理及實證檢驗。關係演化、知識互動、創新協同是企業創新網路非正式治理的邏輯基礎。引入網路剩餘,分析了非正式治理的邏輯,在此基礎上提出非正式治理、知識流動和治理績效的關係模型,通過SEM(PLS-SEM)驗證了知識流動的中介作用,進一步,通過fsQCA發現了四種非正式治理方式與知識流動實現高治理績效的組合配置,探索了非正式治理的治理路徑。(4)從巨觀和微觀兩個層面構建了企業創新網路非正式治理機制框架,巨觀機制主要指信任、聲譽、聯合制裁和合作文化,微觀機制主要包括互動學習機制、激勵約束機制、衝突協調機制、反饋調節機制。本研究完成了預期研究目標,取得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將豐富網路治理研究,並有助於促進非正式治理機制發揮效用,解決創新網路治理難題,提升創新網路治理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