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經歷
仲星火出生後不久就被過繼給當地一大戶人家做養子,後隨養父姓趙,名金聲。1938年,進入亳州懷恩中學(後改稱渦北中學)學習,並改名為趙俠生。
1946年,進入山東臨沂解放區軍官訓練團學習;5月4日,轉入山東大學文藝系,開始從事文藝工作;同年,更名“仲星火”,取意為“在民眾中當一顆‘火星’,發著自己的光和熱”。
1949年5月26日,隨華東軍區政治部文工團南下,進駐上海,先被分配到國棉一廠協助工作,後隨文工團一隊進入剛剛成立的國營上海電影製片廠,正式成為電影演員。
演藝經歷
1950年,參演個人首部電影《
農家樂》;同年,參演劇情電影《
勝利重逢》。1952年,出演由
成蔭、
湯曉丹聯合執導的戰爭電影《
南征北戰》;同年,跟隨上海電影製片廠同事一起前往朝鮮戰場體驗生活。
1959年,參演由
鄭君里執導的人物傳記電影《
聶耳》;同年,與
崔嵬合作主演劇情電影《
老兵新傳》,該片根據開發北大荒的歷史改編;此外,還主演了由
魯韌執導的喜劇電影《
今天我休息》,在片中飾演樸實憨厚、熱愛工作的派出所戶籍民警馬天民。
1961年,參演由
劉瓊執導的抗日電影《
51號兵站》,這是仲星火首次出演反派角色;同年,由其參演的劇情電影《
枯木逢春》上映。1962年,與
張瑞芳合作主演喜劇電影《
李雙雙》,在片中飾演勤勞憨厚、詼諧幽默的李雙雙丈夫孫喜旺,他憑藉該片獲得第2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配角獎。
1963年,與
魏鶴齡、秦怡聯合出演劇情電影《
北國江南》,飾演農業社副主任老鄭。影片上映後不久,因描寫“中間人物”和宣揚“資產階級人性論”,被打成“大毒草”。1964年,出演根據周而復同名作品改編的人物傳記電影《
白求恩大夫》;同年,出演由
沈浮執導的劇情電影《
豐收之後》。
1965年,參演由天然、
趙煥章聯合執導的劇情電影《
他們在成長》。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期間仲星火受到衝擊。1969年11月,到上海奉賢“電影五七幹校”參加勞動改造和“斗、批、改”運動。1970年3月,從幹校回到上海電影譯製廠參加電影配音工作。
1980年,由其出演的劇情電影《
雪花和栗子球》上映;同年,與
李志輿、
張瑜聯合主演劇情電影《
巴山夜雨》,在片中飾演善良正直而富於幽默感的民警老王,他憑藉該片獲得第1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女配角集體獎;此外,還與
徐敏、
嚴翔聯袂主演了犯罪電影《
405謀殺案》,在片中飾演東海市公安局偵察員陳明輝。
1981年,與
張雁合作主演喜劇電影《
月亮灣的笑聲》,在片中飾演純樸而又膽小怕事的慶亮;11月,由其出演的劇情電影《
天雲山傳奇》上映,在片中飾演不喜歡獨立思考的地委副書記吳遙;同年,與
張甲田合作主演當代電影《
當代人》。
1982年,與盧青、張瑜聯合主演劇情電影《
小金魚》,飾演工讀學校的鐘老師。1983年,與陳燕華、凌雲聯合出演劇情電影《
浪花細沙》。1984年,與曹會渠、秦怡聯袂出演劇情電影《
青山夕照》;同年,與
張雁共同主演劇情電影《
月亮灣的風波》;6月4日,從上海電影製片廠正式離休。
1988年,由其出演的劇情電影《
男女有別》上映。1989年,與尤麗華、
周志清共同主演劇情電影《
神貓與鐵蜘蛛》。1990年,與
奚美娟合作主演劇情電影《
假女真情》,在片中飾演闊別大陸40年之久的國民黨老兵王福壽。1991年,與李鐵、
趙靜聯合主演愛情喜劇電影《
有情人》,飾演服裝廠的老工會主席阿琪師傅。
2002年,出演改編自梁鳳儀同名小說的家庭倫理劇《
豪門驚夢》。2003年,與
陶虹、
黃磊聯袂出演愛情電影《
38度》,在片中飾演非典時期關愛生命的人民警察。2005年,仲星火獲得國家人事部和國家廣電總局頒發的“國家有突出貢獻的電影藝術家”榮譽稱號。
2009年,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的獻禮電影《
建國大業》中飾演民主人士黃紹竑。2011年,參演由
江平執導的人物傳記電影《少年鄧銘恩》。2012年,與
許還山、
吳天明等聯合出演喜劇電影《
飛越老人院》。2014年,參演毛澤東誕辰120周年獻禮電影《
毛澤東在上海1924》,飾演95歲的毛澤東故居義務講解員,這是他一生中出演的最後一部影片。
個人生活
感情
1940年,仲星火奉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娶陳倩為妻。婚後不久,三個女兒相繼出生。1979年6月4日,妻子陳倩因突發腦溢血逝世。1982年初,仲星火與祝芸儀登記結婚。
逝世
2014年12月25日中午11點52分,仲星火因病在上海黃浦中心醫院逝世,享年91歲。
主要作品
參演電視劇
共12部
2002
豪門驚夢
2001
2001
權力界
2001
1999
1997
1996
飾 楊老頭
1993
1993
1992
1987
1986
聊齋之《八大王》
人物評價
在電影《李雙雙》中,仲星火用一個下意識的動作對人物性格、人物關係拿捏十分傳神,又絲毫不露痕跡,生動自然,渾然天成。仲星火的表演在靦腆中帶著誠樸可親的氣質。他扮演的普通人,經過電影的敘事,不僅轉變成熱愛團隊精神生活的公民,而且提供了一個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服從於共產主義理想的模範。他的角色是要教育觀眾,引導他們通過社會主義勞動的實踐去追求更好的生活。同時,他是一個“多演主義者”,“正面、反面、喜劇、悲劇”,各類角色,他都有敢於去嘗試的渴望。他的藝術人生軌跡,也從一個側面體現出上海都市文化、電影文化的某種流動和變遷(《當代電影》、蔡楚生綜合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