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以斯拉,即
Ezra ,又稱文士以斯拉(希伯來文:עזראהסופר,拉哈索弗)在希伯來文中意為幫助,在Dr.eye譯典通字典中注釋為大祭司。以斯拉是位大祭司,來自具有影響力的耶路撒冷祭司家族,生活的年代約在公元前480–440年,是
希伯來聖經中的一個重要人物,精通摩西的律法書。他向波斯王亞達薛西王上書,請求返回猶大。他著有以斯拉記(
天主教譯名是厄斯德拉上),是聖經全書中第15本書,由以斯拉在公元前460年左右完成。在Chazal文獻中,將以斯拉稱為“文士以斯拉”,是
猶太教中一個德高望重的人物。
以斯拉記
概述
“以斯拉記的特色很簡單,幾乎不需要寫‘簡介’。……它清楚、直接地記述猶大歷史上一件最重要的事情--神的子民從被擄的巴比倫地歸回……裡面很少直接的說教。作者儘量清楚地描述故事,讓故事本身帶出教訓。”
——羅連信
以斯拉記描述猶太學士以斯拉如何領導大約1500名猶太流亡者住在
巴比倫回到家鄉
耶路撒冷(公元前458年), 在那裡他執行對
摩西五經的遵守,並且淨化異族通婚的社會。根據希伯萊聖經,他從巴比倫流亡返回耶路撒冷並重建律法(Ezra 7-10 and Neh 8)。在聖經的以斯拉記中,以斯拉以神的殿被毀和南國猶大人被擄到巴比倫為背景,講述了神的子民如何回歸、重建聖殿並恢復獻祭敬拜。
以斯拉記開場時,新
巴比倫帝國已經沒落,耶利米預言猶太人將歸回故土的話實現了(耶二九10~14)。
第一至六章記載由
所羅巴伯帶領的第一次歸回。被擄歸回的人第一件要做的事情,是建壇獻燔祭,然後是為神建殿。建殿受到神子民的敵人各方阻攔,但也得到先知哈該和撒迦利亞的鼓勵。
第六和七章之間相隔五十八年。在神聖的歷史中,這是以斯帖王后傳奇故事發生的時候;在世俗的歷史中,著名的馬拉松戰役、塞莫皮萊戰役和薩林
米斯戰役也在這時期發生。
第七至十章再記述主前四五八年,以斯拉得亞達薛西朗占米紐斯的詔命回到耶路撒冷的行程。這幾章詳細敘述以斯拉要改革以色列民的個人行動。
背景及真實性
以斯拉記一書的寫作背景,是在波斯帝國摧毀巴比倫帝國後,重建耶路撒冷的工作陸續完成,於公元前539年,居魯士在巴比倫作王第一年,便“下詔通告全國”,授權給猶太人返回耶路撒冷重建耶和華的殿。這個命令大約是在公元前538年末或537年初發出的。(公元前539年是個關鍵日期,意即世俗歷史與聖經歷史均完全一致的一個日期。)於是,一群忠心的余民及時返回耶路撒冷,在公元前537年“七月”(即提斯利月,相當於陽曆九、十月間),即尼布甲尼撒摧毀猶大和耶路撒冷之後剛好70年屆滿的月份,在故土重築祭壇,再次獻上祭牲。以斯拉帶領一批猶太人返回應許之地,以斯拉記就是記述這名猶太人在這段時期的經歷。
耶路撒冷按照聖經預言:巴比倫治下經歷荒涼的70年期限即將滿了。巴比倫一向都以不釋放俘虜著稱,但耶和華的話語必證明強於巴比倫的勢力。耶和華的百姓獲得釋放乃是指日可待的事。耶和華荒廢的聖殿必被重建,耶和華的祭壇也必有人在其上重新獻上贖罪祭。耶路撒冷會再次聽到耶和華真正敬拜者的歡聲和讚美。
耶利米曾預言荒涼時期的長度,以賽亞則預言被擄者會怎樣獲得釋放。以賽亞更指名宣告波斯的居魯士是‘耶和華的牧者’,他會使高傲狂妄的巴比倫從聖經歷史中第三個世界霸權的位置上傾倒。
巴比倫亡國的悲劇發生於
公元前539年10月5日(格雷果里歷)的晚上,當時巴比倫王
伯沙撒和群臣正開懷痛飲,向他們的鬼神致敬。為了加添他們的異教荒宴之樂,他們用耶和華的殿的聖潔器皿舉杯共醉!
居魯士當晚就在巴比倫的城牆外應驗了聖經的預言。
尼布甲尼撒在公元前562年駕崩,繼位者
軟弱無能,到公元前539年,在以斯拉記未展開序幕之前,巴比倫便被波斯殲滅。不論是巴比倫人或是
波斯人,都對俘虜採取懷柔政策,容許他們擁有土地和家園,過正常的生活。很多猶太人,如
但以理、
末底改和以斯帖,都能夠在那裡居顯要位置。波斯王塞魯士更準許不少離鄉背井者重返故國,當中也包括了猶太人。他希望藉此使人甘心效忠,在邊境周圍建立起緩衝區,為帝國阻擋外敵。這一政策對猶太人來說是一個希望,也是一個新開始。
寫作日期
主前五世紀,在
埃及尼羅河埃利芬丁的一個猶太社區,留下一些用亞蘭文寫在蒲草紙上的書,和我們的以斯拉記和尼希米記大致相同。這支持傳統說書卷在主前五世紀寫成的講法,而不是自由派的看法說是在
亞歷山大大帝的時代(約主前330年)。
一般相信,以斯拉在書中第十章的事情發生後(主前456年),和
尼希米來到
耶路撒冷之間(主前444年)動筆寫書。以下的年
分表能幫助大家了解以斯拉記、尼希米記和以斯帖記:
(大約日期)
主前536年 聖殿的根基立好。
主前535年 建殿的工作停止。
主前520年 哈該和撒迦利亞開始事奉。
主前520年 大利烏王下旨繼續建殿的工作。
主前516年 聖殿完成興建。
主前486年 亞哈隨魯王(薛西)開始統治。
主前479(8)年 以斯帖成為王后。
主前464年 亞達薛西王開始統治。
主前458年 以斯拉回歸耶路撒冷。
主前444年 尼希米到達耶路撒冷。
主前444年 耶路撒冷城牆完工。
主前420年 尼希米再到耶路撒冷
Book of Ezra-Nehemiah以斯拉記與尼希米記
在希伯來聖經中,以斯拉記和尼希米記,是以斯拉的活動最早來源,而許多其他書籍的歸因於以斯拉(First Esdras, 3-6 Ezra),是後來的文學作品依賴於以斯拉和尼希米的經典書籍。
以斯拉記和尼希米記原本同屬一卷,內容取材甚廣,包括
波斯官方檔案(如詔書),家譜,聖殿供職人士家族名單,以斯拉及尼希米親身的記錄。後來猶太人把這卷經書一分為二,稱為以斯拉記上、下,最後再將以斯拉記下稱為尼希米記。以斯拉記的結束和尼希米記的開始在時間上相隔了12年,
尼希米記所包含的時期是從公元前456年末至前443年之後。
現代的希伯來文聖經均把這兩本經書分別稱為以斯拉記和尼希米記,其它的現代聖經譯本亦然。以斯拉記有若干部分,第4章第8節至第6章第18節,及第7章第12節至第26節
(4:8 to 6:18 and 7:12-26),是用亞蘭文寫成,其餘的部分則全以
希伯來文寫成。這兩種文字以斯拉都同樣精通。
雖然本書作者沒有具名,但這由神默示而編匯的私人回憶錄(參看七27~九15)、家譜和檔案,應該出自以斯拉之手。正式的檔案很自然是用亞蘭文寫,那是外邦人的官式語言,在以斯拉和
尼希米時代是通用語。以斯拉記有四分之一用亞蘭文寫。我們稱為“
希伯來文”的漂亮字母形式,是從這個閃族姊妹語文借來的。從第7章第27節至第9章,執筆者在敘述時用第一人身的稱謂,從而表明執筆者便是以斯拉本人。以斯拉既是個“敏捷的文士,通達……摩西的律法書”,而且滿懷信心,“定志考究遵行耶和華的律法,又將律例典章教訓以色列人,” 他具備充分資格執筆寫成這項歷史記載,正如他寫下歷代志一般。(《以斯拉記》第7章第6節)以斯拉記分為二百八十節,是歷代志,屬靈的或宗教的歷史。這顯示出一卷包含很多世俗文獻的書,可以在聖靈的選擇和安排下,成為默示聖經的一部分。
既然以斯拉記是歷代志的延續,因此一般人均認為它是在同一時期內參看約公元前460年參看寫成的。它包含約70年的時期,從猶太人像“死亡之子”一般國破家亡,流離四散,到以斯拉返回耶路撒冷,完成聖殿的重建工程及重新潔淨祭司職任的安排為止。
以斯拉記是從公元前538年開始記載,那正是尼布甲尼撒毀滅耶路撒冷,打敗南國猶大,並把猶大人擄去巴比倫後的第四十八年。聖殿建成後五十八年,以斯拉由巴比倫動身返回耶路撒冷。為了回國將神的律法教導給以色列人,他甘心放棄自己的高位。以斯拉是一位偉大的文士祭司。他熟讀神的律法、一心遵行,不僅言傳,而且身教,凡他所作的盡都順利。以斯拉和百姓步行約一千四百多公里路,在歷時四個月的旅程中,經歷了重重險阻,回到了耶路撒冷。他為百姓禱告,承認以色列人所犯的罪。他悲哀痛哭,因罪感到羞愧,為罪的結局而惶恐,他渴望以色列人能看到自己的過犯而悔改。他的禱告感動了百姓,使之無不因此而痛哭。他一生遵行神的旨意,將神的律法教訓給以色列的百姓。
大綱
1.所羅巴伯率眾第一次回歸 (以斯拉記第1章第1節–第2章第70節)
2.恢復崇拜,重建殿基 (以斯拉記第3章第1節–第3章第13節)
3.
大流士時期聖殿重建 (以斯拉記第4章第1節–第6章第22節)
4.以斯拉率眾第二次回歸 (以斯拉記第7章第1節–第8章第36節)
5.
離婚問題 (以斯拉記第9章第1節–第10章第44節)
地位
關於以斯拉記的正典地位,奧爾布賴特(W. F. Albright)在他的論文《經過二十年考古研究的聖經》中寫道:“考古學的資料證據顯示耶利米書、以西結書、以斯拉記和尼希米記是聖經原本的正典,這是毋庸置疑的;這些資料證實了傳統所載的各歷史事件及其先後次序。” 在希伯來文
聖經中,以斯拉記和尼希米記曾經歸為一卷。但兩卷書(現代聖經)分開。無疑歷史更久,因為以斯拉記第二章和尼希米記第七章實質上是一樣的。在同一卷書里,總不會這樣重複的。
雖然以斯拉記的資料沒有被
基督教希臘文聖經的執筆者直接引用,但它是聖經正典的一部分是毫無疑問的。它敘述耶和華與猶太人交往的事跡,一直到希伯來文聖經的各書被編集成冊為止。根據猶太人的傳統見解,編集聖經各書的工作主要是由以斯拉負責完成。此外,以斯拉記也證實了與復興以色列有關的許多預言的真確性,從而證明此書與聖經其餘部分完全協調一致,確是聖經里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此外它倡導純真的崇拜,並且不遺餘力地使耶和華上帝的偉大名字成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