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欽桑波

仁欽桑波

西藏佛教後弘期的著名譯師。亦譯林親桑坡、仁欽桑波、仁欽藏卜,或稱‘寶賢譯師’。生於阿里古格的恰汪熱那(gu-ge'i-sa'i-char snyung-vam-ratna)。十三歲時依智賢出家,曾被也協沃選派至迦濕彌羅(今克什米爾)留學七年,學習一切顯密教義。其後又連續出國,親近拏熱巴等七十五位大論師。回國後,人們稱其為‘洛欽’(Lo-chen,即大譯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仁欽桑波
  • 出生日期:958
  • 逝世日期:1055
  • 職業:西藏佛教後弘期的著名譯師
西藏佛教後弘期的著名譯師,人物生平,歷史評價,西藏譯經僧,

西藏佛教後弘期的著名譯師

人物生平

【 仁欽桑布(藏Rin-chen-bzan%-po,958~1055) 】 《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

歷史評價

氏曾迎請許多印度、迦濕彌羅的佛教大師到西藏,翻譯顯密經論,尤其著力於翻譯瑜伽部和集密續,並廣事弘揚。後來又迎請法護、慧護兩位論師弘傳戒法。據統計,仁欽桑布一生共翻譯了十七種經,三十三種論,一0八種怛特羅(tantra密續),另外還有醫藥、文法、工藝等方面的一些書。此外,他還對赤松德贊時期一些舊的佛經譯本進行修訂。併到處建寺修塔,以至現今的阿里人,幾乎把所有重要的寺廟都說成是仁欽桑布所建。
仁欽桑布譯經的特點,第一是數量多,第二是以密宗為主。西藏佛教史上,把他和他以後所翻譯的密宗經典,稱為新譯密典,而將在他之前所譯出的,稱為舊譯密典。有人認為後弘期密法之盛,和仁欽桑布翻譯大量密宗經典有直接的關係。(西藏僧人一般把朗達瑪滅佛以前的佛教,稱為前弘期;把公巴饒賽和仁欽桑布以後的佛教,稱為後弘期。)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西藏國王拉德為了表示對仁欽桑布的尊敬,特別將普蘭協爾地區賜給他,這不僅是藏族歷史上第一次出現‘溪卡’(即莊園)的名詞,也是政府封贈土地給僧人的先例。
[參考資料]《中國佛教總論》;王森《西藏佛教發展史略》;多田等觀《チベット》;《西藏王統記》;G. N. Roerich《The Blue Annals》;E. Obermiller《Hi story of Buddhism by Bu-ston》;Giuseppe Tucci《Rin-c'en bzan-po e la Rinascita del Buddhismo nelTibet,Indo-Tibetica》。

西藏譯經僧

【 仁欽桑波 】 《 佛學大詞典 》
(958~1055)西藏譯經僧。意譯寶賢。系朗達瑪六世孫益希微之子、阿里王拉德之上師。生於阿里古格寧旺熱特那地方。十三歲出家,三度前往印度、迦濕彌羅(今克什米爾)學法,延請印僧至阿里,共譯顯密經論,其中顯教經十七部、論三十三部,密教怛特羅一百零八部。為後傳期中重新翻譯密咒之第一人,其後之譯品稱為‘新密’,故師被尊為‘洛欽’(大譯師),並譯有醫書多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