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書名:走進藏傳佛教
- 類型:人文社科
- 出版日期:2013年3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101092325
- 作者:王堯
- 出版社:中華書局
- 頁數:285頁
- 開本:16
- 品牌:中華書局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走進藏傳佛教》由中國藏學大家王堯先生親自講解藏傳佛教,帶你探尋一個由活佛、精靈、藏王、大師和虔誠的藏民組成的神秘世界,這裡有《西藏生死書》中未涉及的其他重要教派,這裡有《藏地密碼》中傳奇故事的發生背景。只有了解藏傳佛教,才能了解西藏的傳統文化,才能理解藏民的言行和內心,否則只是霧裡看花。
作者簡介
王堯,1928年生於江蘇漣水,原就讀於南京大學中文系,1951年就讀於中央民族學院,師從著名語言學家于道泉先生,後留校任教至今。曾任奧地利維也那大學、德國波恩大學、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客座教授,現為中央民族大學藏學院教授、藏學家、民族史學家、中央文史館館員、北京大學兼職教授、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特邀研究員、波恩大學《藏文歷史文獻》刊編委(1981年起)。王堯先生畢生從事古藏文資料收集和研究工作,成就斐然,著有《宗喀巴評傳》、《西藏文史考信集》、《王堯藏學研究文集》(1—5卷)等,發表論文數百篇。
圖書目錄
引言
第一講全民信仰宗教
一、藏傳佛教與漢藏關係
中國人的佛緣:佛教的三大分支
藏傳佛教不能稱為“喇嘛教”,漢傳佛教不叫“和尚教”
“佛教占領舞台,上演苯教節目”
漢人的功利主義信仰
藏胞的虔誠:用額頭磨亮一圈牆
天下沒有純粹的漢族
俄語中為何稱中國為“契丹”(kidai)
滿蒙藏聯盟:“滿洲”與“文殊菩薩”是同一個詞
五世達賴進京
二、佛教在西藏的傳播(前弘期佛教)
七十三歲松贊乾布迎娶十八歲文成公主
觀音菩薩本是男的
《吐蕃僧諍記》:兩個流派的大辯論
佛教得到吐蕃王室的支持
建立了第一座寺廟桑耶寺
“七覺士”出家
三大譯場和三大譯師
世界上第一部梵藏雙語詞典
馬球的發明者是藏民
藏傳佛教三傑:“堪洛曲松”
三、佛教與苯教的衝突及滅佛運動
佛教和苯教的衝突
藏王世系
藏王名字的含義
松贊乾布的“贊”原來是一種惹不起的精靈
心愛的姑娘為何被比喻成“木頭碗”
藏民絕不隨地吐痰,怕招惹小精靈“帖布讓”
“亞洲最重要的一塊碑”
佛教和苯教的挫折
四、佛教的再復興(後弘期佛教)
藏區分裂成兩大派
思想界漠然無主
智光:為了尋求佛法,連王都不做了
象雄在哪裡
阿底峽入藏
大譯師仁欽桑波
菩提就是一盞燈:講戒律的《菩提道燈論》
阿底峽的塑像:名字叫“像我”
西藏有很多梵文寫本
第二講藏傳佛教各教派
一、噶當派:強調戒律
“第二佛陀”
“用鼻血畫的佛像”
二、薩迦派:帶來重大轉折,建立了和朝廷的新關係
薩迦人的佛教因緣
薩迦派“寶王”
卓彌大譯師和“道果教授”
“父親是大師,兒子也是大師”
薩迦五祖
蒙藏合作
薩迦人幹的三件大事
大靈岩寺的漢藏文碑
元朝薩迦人在北京的居住地
藏區無密宗,所有宗派都修密
為什麼先要介紹薩迦派
三、寧瑪派:家庭傳教/指導一個人的死亡
蓮花生大師的貢獻:增加了護法神系列
早期的苯教
《西藏的神靈與鬼怪》
寧瑪派獨傳:指導一個人的死亡
寧瑪派的寺廟和“大圓滿教法”
寧瑪派的幾位活佛
四、噶舉派:重視口頭傳承,修煉“大手印”
第一代祖師瑪爾巴
第二代祖師米拉日巴
藏族的骰子——“梟”
“聽見就高興”
米拉家的重大變故
為何米拉日巴的母親喪失了繼承權
母親讓米拉日巴學密咒
米拉日巴復仇
米拉日巴學習佛法
塔波拉傑建立噶舉派
“大寶法王”得銀協巴
第十七輩噶瑪巴
乾隆帝為何停止夏馬爾巴的轉世
修煉“大手印”
“四大八小”支派
五、格魯派:戒律嚴格,人數最多,影響最深,規模最大
宗喀巴大師
“不學成,一步也不往東走”
宗喀巴的團隊
學習藏文能更好地理解佛經
宗喀巴認為要顯密兼修
六字真言:嗡嘛呢叭咪吽
趙朴初和《佛學常識問答》
1409年第一次傳召大法會
“大慈法王”釋迦也失
宗喀巴著作的漢文譯本
關於宗喀巴的重要文字
達賴喇嘛的稱號是如何來的
班禪額爾德尼的稱號是如何來的
六世班禪圓寂
格魯派六大寺
第三講活佛轉世制度
一、活佛轉世
活佛的意思是“大寶貝”
漢族有活佛嗎
民族的和宗教的傳統
二、“再回來”——活佛轉世制度的興起與盛行
噶舉派確立了活佛轉世制度
不是死亡,而是假期滿了
噶舉派的帽子:黑帽和紅帽
兩位噶瑪巴
三、名人效應——活佛轉世的制度化
為什麼是格魯派加以制度化
如何指認轉世活佛
四、互為師徒——達賴、班禪兩大活佛轉世系統的形成
達賴、班禪互為師徒
活佛轉世制度的功用
五、王權高於教權——歷代中央政府對活佛轉世的支持
乾隆帝學習藏文
乾隆帝對藏傳佛教的兩種態度
金瓶掣籤制度
尋訪十世班禪的轉世靈童
七歲和七十歲的對話
附表:達賴喇嘛世系表
班禪額爾德尼世系表
第四講經院教育與嚴格的學階制度
一、寺廟即學校:經院教育
內地的文官選拔制度
藏區獨特的教學制度——佛教經院教育
經院教育的教學體系:扎倉—康村—米村
二、政教合一:經院教育建立的基礎1
地方官僧俗並用
封建農奴制
兄弟共妻制
擺脫貧困的唯一機會——進廟
寺院裡也有離經叛道的人
三、進廟學習:經院教育的教學方式
藏傳佛教的最高學位:格西
培訓年輕活佛和高級僧侶的學校
各地都有佛學院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堪布
立宗辯論
四、共同的教材:經院教育的教學內容
第一部教材講唯識
第二部教材講因明
第三部教材講“中庸之道”
第四部教材講戒律
第五部教材講宇宙觀
五、四級考試:經院教育的學位設定
四級學位
僧人的最高願望
第五講藏文《大藏經》
一、多語種、多譯本:佛經的翻譯
“你們用自己的語言來宣傳佛教”
多語種佛經
二、二分法:藏文《大藏經》
漢文《大藏經》和藏文《大藏經》的區別
經、律、論皆通的就是三藏法師
三、偉大的創舉:藏文的創造與佛經的藏譯
吞彌桑布扎創造了藏文
佛教的辯論
譯經目錄
四、和玄奘一樣了不起:大翻譯家管法成
《解深密經疏》的殊勝因緣
六、藏文《大藏經》的版本
藏文《大藏經》的第一個刻本
現在用的比較多的“方冊本”
第六講藏傳佛教的名寺、佛教大師及其名作介紹
一、藏傳佛教寺院裡的宗教人員
藏區的早期寺廟沒有出家人
誦經的領誦者:翁則
藏傳佛教里男女不平等
二、藏傳佛教寺院的發展經過及著名寺院
前弘期的寺廟:桑耶寺、昌珠寺、扎塘寺、大昭寺、小昭寺
拉薩之名與山羊有關
後弘期前期的寺廟:托林寺、傑拉康
後弘期中期的寺廟:薩迦寺、楚布寺、八蚌寺、止貢寺、彭措林寺、更慶寺、
白居寺
三、藏傳佛教寺院的功能
宣傳佛教教義
傳授佛教知識:大五明和小五明
解決地方性事務
本地的醫療中心
地方性的物資交流和經濟貿易中心
雪頓節:優酪乳節
四、佛學大師及其名作介紹
敦煌文獻中的吐蕃歷史文書
伯希和帶往巴黎的藏文寫卷
米拉日巴與《道歌集》:以自然入詩
歌頌瑜伽的詩歌
薩迦班智達與《薩迦格言》:以道德入詩
宗喀巴:以宗教的境界入詩
宗喀巴歌頌空行母
倉央嘉措:多產的詩人
第七講藏傳佛教的東傳運動
一、藏傳佛教向東傳播
蒙古人也宣傳藏傳佛教
一路向東,與中華主流文化融合
二、九宮八卦護身符與馬球:漢藏文化的雙向交流
三、宋以後藏傳佛教東傳的加速發展
西夏人成為藏傳佛教東傳的中介
元朝的宣政院在哪兒
大黑天神
南宋的末代皇帝向忽必烈投降,最終出家
明朝對西藏從未用兵:藏傳佛教更為活躍
清代修建的藏傳佛教寺廟
第八講藏傳佛教的社會化
一、爭取王室和貴族的支持:吐蕃時期佛教的本土化
桑耶寺最著名的一塊碑
通過各種渠道傳播佛教
出家人擔任宰相
二、譯經和佛教的社會化
翻譯的程式和經驗
工具書中的贊普詔書
三、佛苯之爭與頓漸之爭
佛苯之爭
頓漸之爭
藏醫藏藥取得很大進展
上路弘法與下路弘法會合
四、藏傳佛教藝術的社會化
喇嘛嘛呢
唐卡
擦擦
藏戲
五、莊園制的產生與選官制度
敦煌文獻中常見的“突”是什麼
寺院教育的缺點在哪裡
憤世嫉俗的更敦群培
第九講封建農奴制下政教合一與藏傳佛教
一、“政教合一”制度的源起
藏傳佛教中的關公
“反上之變”
二、莊園制度下的生產關係
農奴主和農奴
“家生子兒”
三、元以後政教合一制度的發展
僧俗合作
封建農奴制最風光的時代
後記
附錄
序言
關於王堯教授的《走近藏傳佛教》
從今天開始,我們將有一次很難得的機會,來聆聽我國著名藏學家、中央民族大學教授、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四川大學中國藏學研究所的學術委員會主席王堯先生帶給我們的系列學術講座——《走近藏傳佛教》。
從今天開始,我們將有一次很難得的機會,來聆聽我國著名藏學家、中央民族大學教授、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四川大學中國藏學研究所的學術委員會主席王堯先生帶給我們的系列學術講座——《走近藏傳佛教》。
藏族是一個全民信教的民族,西藏文化之所以讓許多人感到神秘,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藏傳佛教的存在。這片雪域高原上的寺院、佛塔、經幡,無處不在的“六字真言”和瑪尼堆,雄偉的布達拉宮和大昭寺、小昭寺,都是藏傳佛教的外部標誌,在高原的藍天白雲襯托之下形成獨特的文化景觀,吸引著海內外眾多人們的目光。實際上,藏傳佛教的豐富內涵遠遠不止這些,它的獨樹一幟的活佛轉世制度,顯、密兼修的修行次第,浩如煙海的經典文書以及壁畫、塑像、唐卡等佛教藝術,都蘊藏著巨大的知識含量,成為人類文化的一座“寶山”。但是,要真正走進這座“寶山”而不至於空手而返,就需要我們對藏傳佛教有一些最為基礎的認識和了解。
王堯先生是江蘇漣水人,他早年就讀於南京大學中文系,後來因為配合西藏和平解放後解放軍進藏,1951年被選入中央民族學院(現在的中央民族大學)學習藏語文,開始了新的學術生涯。王堯先生是我國著名的藏學家,學術著述十分豐碩,在海內外藏學界有著很大的影響和學術聲望,他先後被聘為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德國波恩大學、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等多所國際著名大學的客座教授,也是國內南京大學的兼職教授、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特約研究員、我們四川大學中國藏學研究所的客座教授和學術委員會主席、德國波恩大學《藏文歷史文獻》叢刊編委、四川大學中國藏學研究所主編的《藏學學刊》編輯委員會主席、西藏人民出版社《國外藏學譯叢》主編等。他的著作可能在座的不少老師和同學都比較熟悉甚至經常使用,比如《吐蕃金石錄》、《吐蕃簡牘綜錄》、《敦煌本吐蕃歷史文書》、《敦煌吐蕃文獻選》、《西藏故事集》、《賢者新宴》等等。
這次王堯先生是應我們四川大學中國藏學研究所的邀請,以客座教授的身份來到成都,為我們講授系列講座。來川大之前,王堯先生曾經與我商量,這次究竟講一個什麼題目好呢?最後,他提出,為了讓更多的同學認識和了解西藏、了解西藏的傳統文化,選定了《走近藏傳佛教》這個題目。他還特別給我交待,標題上的《走近藏傳佛教》是“走近”而不是“走進”,因為只有走近它,才能夠真正看清它、認識它、了解它,如果沒有走近它,就根本談不上登堂入室、進入其中了。
事實也正是如此。可能包括許多去過西藏、對西藏有一定感性認識的入,卻未必真正走近過藏傳佛教。作為藏民族傳統文化的核心內容,它的起源、發展的歷史脈絡,它的各個教派及其特點,它的活佛轉世、修行次第和讀經制度等等,如果沒有一定的較為系統的知識基礎,恐怕都是隔霧觀花、一知半解。所以,對王堯先生親自選定的這個系列講座題目我深表贊同。希望大家能夠珍惜這個機會,跟隨王先生的講座,一步步走近藏傳佛教,這樣就能夠找到一把打開西藏傳統文化“神秘之門”的鑰匙,更為深刻地理解和把握藏族文化最為核心層面的內容。
王堯先生的這個系列講座一共有九講,內容涉及到藏傳佛教的方方面面,他多年來研究藏族歷史文化以及藏傳佛教,有著深厚的積澱,將會深入淺出地引導大家科學、客觀地看待藏族文化和藏傳佛教,加深漢藏民族之間的相互理解與包容,建立更加和諧、理性的社會主義社會。
四川大學中國藏學研究所是教育部在全國高校中建立的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四川大學在藏學研究領域也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傳統,湧現出諸如李安宅、任乃強、聞宥等一批優秀的學者從事藏學、宗教學、人類學、歷史語言學等多方面的研究工作。由於我們地處西南,與西藏和其他藏區在地緣上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繫,成都更是今天進出西藏首府拉薩的重要門戶,所以我們這個研究所有責任擔負起向公眾普及藏學基礎知識、宣傳科學的宗教觀和唯物主義認識論的職責,透過藏傳佛教神秘的面紗,還其歷史的本來面目。今後類似這樣的藏學系列講座我們還將陸續舉辦下去,敬請老師和同學們關注。
四川大學中國藏學研究所所長 霍巍
王堯先生是江蘇漣水人,他早年就讀於南京大學中文系,後來因為配合西藏和平解放後解放軍進藏,1951年被選入中央民族學院(現在的中央民族大學)學習藏語文,開始了新的學術生涯。王堯先生是我國著名的藏學家,學術著述十分豐碩,在海內外藏學界有著很大的影響和學術聲望,他先後被聘為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德國波恩大學、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等多所國際著名大學的客座教授,也是國內南京大學的兼職教授、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特約研究員、我們四川大學中國藏學研究所的客座教授和學術委員會主席、德國波恩大學《藏文歷史文獻》叢刊編委、四川大學中國藏學研究所主編的《藏學學刊》編輯委員會主席、西藏人民出版社《國外藏學譯叢》主編等。他的著作可能在座的不少老師和同學都比較熟悉甚至經常使用,比如《吐蕃金石錄》、《吐蕃簡牘綜錄》、《敦煌本吐蕃歷史文書》、《敦煌吐蕃文獻選》、《西藏故事集》、《賢者新宴》等等。
這次王堯先生是應我們四川大學中國藏學研究所的邀請,以客座教授的身份來到成都,為我們講授系列講座。來川大之前,王堯先生曾經與我商量,這次究竟講一個什麼題目好呢?最後,他提出,為了讓更多的同學認識和了解西藏、了解西藏的傳統文化,選定了《走近藏傳佛教》這個題目。他還特別給我交待,標題上的《走近藏傳佛教》是“走近”而不是“走進”,因為只有走近它,才能夠真正看清它、認識它、了解它,如果沒有走近它,就根本談不上登堂入室、進入其中了。
事實也正是如此。可能包括許多去過西藏、對西藏有一定感性認識的入,卻未必真正走近過藏傳佛教。作為藏民族傳統文化的核心內容,它的起源、發展的歷史脈絡,它的各個教派及其特點,它的活佛轉世、修行次第和讀經制度等等,如果沒有一定的較為系統的知識基礎,恐怕都是隔霧觀花、一知半解。所以,對王堯先生親自選定的這個系列講座題目我深表贊同。希望大家能夠珍惜這個機會,跟隨王先生的講座,一步步走近藏傳佛教,這樣就能夠找到一把打開西藏傳統文化“神秘之門”的鑰匙,更為深刻地理解和把握藏族文化最為核心層面的內容。
王堯先生的這個系列講座一共有九講,內容涉及到藏傳佛教的方方面面,他多年來研究藏族歷史文化以及藏傳佛教,有著深厚的積澱,將會深入淺出地引導大家科學、客觀地看待藏族文化和藏傳佛教,加深漢藏民族之間的相互理解與包容,建立更加和諧、理性的社會主義社會。
四川大學中國藏學研究所是教育部在全國高校中建立的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四川大學在藏學研究領域也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傳統,湧現出諸如李安宅、任乃強、聞宥等一批優秀的學者從事藏學、宗教學、人類學、歷史語言學等多方面的研究工作。由於我們地處西南,與西藏和其他藏區在地緣上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繫,成都更是今天進出西藏首府拉薩的重要門戶,所以我們這個研究所有責任擔負起向公眾普及藏學基礎知識、宣傳科學的宗教觀和唯物主義認識論的職責,透過藏傳佛教神秘的面紗,還其歷史的本來面目。今後類似這樣的藏學系列講座我們還將陸續舉辦下去,敬請老師和同學們關注。
四川大學中國藏學研究所所長 霍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