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不怨君,智不重困,勇不逃死”,諺語,意思是仁愛的人不怨恨君主,聰明的人不受雙重困擾,勇敢的人不逃避死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仁不怨君,智不重困,勇不逃死
- 類別:諺語
“仁不怨君,智不重困,勇不逃死”,諺語,意思是仁愛的人不怨恨君主,聰明的人不受雙重困擾,勇敢的人不逃避死亡。
“仁不怨君,智不重困,勇不逃死”,諺語,意思是仁愛的人不怨恨君主,聰明的人不受雙重困擾,勇敢的人不逃避死亡。解釋是仁愛的人不怨恨君主,聰明的人不受雙重困擾,勇敢的人不逃避死亡。出處《國語·晉語二》:“內困於父母,外困於諸...
去而罪釋,必歸於君,是怨君也。章父之惡,取笑諸侯,吾誰鄉而入?內困於父母,外困於諸侯,是重困也。棄君去罪,是逃死也。吾聞之:‘仁不怨君,智不重困,勇不逃死。’若罪不釋,去而必重。去而罪重,不智。逃死而怨君,不仁。有罪不死,無勇。去而厚怨,惡不可重,死不可避,吾將伏以...
春秋時期社會上流行著種種關於“仁”的觀念,如“愛親之謂仁”(《國語·晉語一》)、“仁不怨君(《國語·晉語二》)等。這些流行觀念集中到一點,就是要求重新發揚宗法互助精神,加強貴族內部的團結以維繫搖搖欲墜的禮治局面。以此為契機,孔子首次將仁和禮結合在一起,通過納仁入禮的努力形成了作為儒家學說基石...
“柳下惠不羞污君,不辭小官。進不隱賢,必以其道。遺佚(3) 而不怨,厄窮而不憫。與鄉人處,由由然不忍去也。‘爾為爾,我為我,雖袒裼裸裎(4)於我側,爾焉能浼(5)我哉?’故聞柳下惠之風者, 鄙夫(6)寬,薄夫(7)敦。“孔子之去齊,接淅(8)而行;去魯,曰:‘遲遲吾行也,去父母 國...
子貢曰:“何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①人。下學而上達②,知我者其天乎!” 【注釋】 ①尤:責怪、怨恨。 ②下學上達:下學學人事,上達達天命。 【譯文】 孔子說:“沒有人了解我啊!”子貢說:“怎么能說沒有人了解您呢?”孔子說:“我不埋怨天,也不責備人,下學禮樂而上達天命,了解我的只有...
小人用其智,不用其拙。不測之人,高士也。內不避害,害止於內焉。外不就禍,禍拒於外哉。忍辱篇 卷七 至辱非辱,乃自害也。至忍非忍,乃自諒也。君子不怨人,怨天也。小人不畏君子,畏罰也。君子小人,辱之可鑑焉。強而無仁,天辱之。弱而不振,人辱之。辱不滅人,滅於縱怒。大辱加於智者,...
45.安貧不怨是一藥。(過著清貧艱苦的生活,卻能安然自在,毫無怨言。)[甘於身處下位。]46.不自尊大是一藥。(不妄自尊大,不自恃高傲。) [甘於處下。]47.好成人功是一藥。(助人為樂,成全別人之美事、好事。)48.不好陰私是一藥。(不打聽別人的隱私之事。)49.得失自歡是一藥。(得而不喜,失則...
不仁不智,無禮無義,人役也。人役而恥為役,由弓人而恥為弓,矢人而恥為矢也。如恥之,莫如為仁。 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後發,發而不中,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公孫丑上·第八章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過,則喜。禹聞善言,則拜。大舜有大焉:善與人同,捨己從人,樂取於人以為...
孔子曰:“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曰修身也,尊賢也,親親也,敬大臣也,體群臣也,子庶民⑥也,來百工也,柔遠人⑦也,懷諸侯也。夫修身則道立,尊賢則不惑,親親則諸父⑧兄弟不怨,敬大臣則不眩,體群臣則士之報禮重⑨,子庶民則百姓勸,來百工則財用足,柔遠人則四方歸之,懷諸侯則天下畏之。”公曰:“為...
而是為自己雖處貧、處窮、處逆,然卻不改志向而樂,而是提倡在居窮、處逆之時,仍須具有一種精神,仍然應當保持快樂的精神狀態。身處貧困而不怨,身處逆境而不改,這本身就是值得高興的事。君子修養 在儒家看來,人並不是一生下來就是一個完人,只有當一個人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並且切實做到為其所...
誅者不怨君,罪之所當也;賞者不德上,功之所致也。民知誅賞之來, 皆在於身也。故務功修業,不受贛於君。是故朝廷蕪而無跡,田野辟而無草。故 太上,下知有之。橋直植立而不動,俯仰取制焉;人主靜漠而不躁,百官得修焉。 譬而軍之持麾者,妄指則亂矣。慧不足以大寧,智不足以安危,與其譽...
更進一步則是“貧賤者不怨,富貴者不驕,愚弱者不懾,智勇者不陵”的“道行於世”的道家自然主義的均平思想。那已經是難以企及的最高理想社會了,然而,就是在這種最高的理想社會裡也依然存在著貧賤富貴的差別。尹文早年從學於宋鈃,接受了宋鈃那時已有很大社會影響的思想主張,尚未形成自己獨立的理論體系,在社會...
孔子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智?’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莫之御而不仁⑤,是不智也。不仁、不智,無禮、無義,人役也。人役而恥為役,由(6)弓人而恥為弓,矢人而恥為矢也。如恥之,莫如為仁。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後發;發而不中,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注釋 ①...
曰:“固哉,高叟之為詩也!有人於此,越人關弓而射之,則己談笑而道之,無他,疏之也。其兄關弓而射之,則己垂涕泣而道之,無他,戚之也。《小弁》之怨,親親也。親親,仁也。固矣夫,高叟之為詩也!”曰:“《凱風》何以不怨?”曰:“《凱風》,親之過小者也。《小弁》,親之過大者也。親之過大...
41.不怨天,不由人。——《論語"憲問》42.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孟子"告子下》43.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孟子"告子下》44.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45.以修身自強,則名配堯禹。——《荀子"修身》...
父母養子成人,恩深如似海,德高如泰山,一朝一夕一舉一動難言盡述,父母愛子無微不至,辛苦不辭冒險不退,始終不倦勞而不怨,愛子一生至死不變。為人子者須當知恩報本,欲子孝順,須先孝雙親,不孝先人,人逆你,為人子媳婦,為人父母翁姑;不孝父母翁姑,受子女媳婦不孝,理之所當然也。孝順還生孝順子,...
孟子說:“依據(讓百姓)安逸的原則去役使百姓,百姓即使勞累也不怨恨;依據(讓百姓)生存的原則去殺人,被殺的人雖死不怨殺他的人。” (十三)孟子曰:“霸者之民驩虞如也,王者之民皞皞如也。殺之而不怨,利之而不庸,民日遷善而不知為之者。夫君子所過者化,所存者神,上下與天地同流,豈曰小補之哉?” ...
在智則人與之訟,在力則人與之爭。未有使人無智者,有使人不能用其智於己者也;未有使人無力者,有使人不能施其力於己者也。此兩者常在久見。故君賢不見,諸侯不備;不肖不見,則百姓不怨。百姓不怨則民用可得,諸侯弗備則天下之時可承。事所與眾同也,功所與時成也,聖人無焉。故老子曰:“虎無...
其君必霸,逆王命敬,奉禮義成。敬王命,順之道也;成禮義,德之則也。則德以導諸侯,諸侯必歸之。且禮所以觀忠、信、仁、義也,忠所以分也,仁所以行也,信所以守也,義所以節也。忠分則均,仁行則報,信守則固,義節則度。分均無怨,行報無匱,守固不偷,節度不攜。若民不怨而財不匱,令不偷...
只要堅持忠恕之道,人們就會相安無事、和平共處,人們就會達到素其位而行、無入而不自得焉、上不怨天、下不尤人的思想境界。所以《中庸》說:“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鍬,行乎夷鍬。素患難,行乎患難。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
君子行德以全其身,小人行貪以亡其身,相勸以禮,相強以仁,得道於身,得譽於人。知命者不怨天,知己者不怨人;人而不愛則不能仁,佞而不巧則不能信;言善毋及身,言惡毋及人;上清而無欲,則下正而民朴。來事可追也,往事不可及。無思慮之心則不達,無談說之辭則不樂。善不可以偽來,惡不可以...
修身則道立;尊賢則不惑;親親則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則不眩;體群臣則士之報禮重;子庶民則百姓勸(15);來百工則財用足;柔遠人則四方歸之;懷諸侯則天下畏之。齊明盛服,非禮不動,所以修身也;去讒(16)遠色,賤貨而貴德,所以勸賢也;尊其位,重其祿,同其好惡,所以勸親親也;官盛任使,所以勸大臣...
69第〇六七章 為君解憂 70第〇六八章 海闊天高 71第〇六九章 大廈將傾 72天地一家春,萬象共和諧和諧番外集BY眾姨媽 卷三 永遇樂·望江南 73第〇七〇章 以和為貴 74第〇七一章 近之愈怯 75第〇七二章 爭如不見 76第〇七三章 有情俱苦 77第〇七四章 恩深不怨 78第〇七五章 焉得無悔 79第〇七...
感悟四十一:既不怨天,也不尤人/113 感悟四十二:被人輕視,泰然處之/116 感悟四十三:真才實學,立身之本/119 感悟四十四:欲善其事,先利其器/122 感悟四十五:博學多才,君子不器/125 感悟四十六:朝聞其道,夕死可矣/128 感悟四十七:做人第一,學問第二/131 感悟四十八:知之好之,不如樂之/134 感...
我們在《公孫丑上》里已聽孟子說過:“仁者如射:射者正己 而後發;發而不中,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意思都是一樣的。從個人品質說,是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凡 事多作自我批評。也就是孔子所說的“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 怨矣。”(《論語衛靈公》)從治理國家政治說,是正己以正人。“其...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貢曰:“何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公伯寮愬子路於季孫。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於公伯寮,吾力猶能肆諸市朝。”子曰:“道之將行也與,命也;道之將廢也與,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子曰:“賢者辟世,其次辟地...
是故人君先立仁於己,然後大夫忠而士信,民敦俗璞,男愨而女貞,六者,教之致也。布諸天下四方而不怨,納諸尋常之室而不塞,等之以禮,立之以義,行之以順,則民之棄惡,如湯之灌雪焉。”曾子曰:“道則至矣,弟子不足以明之。”孔子曰:“參以為姑止乎?又有焉。昔者明王之治民也,法必裂地以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