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亞歷山卓港)

亞歷山大(埃及最大海港)

亞歷山卓港一般指本詞條

亞歷山大港(又譯為亞歷山卓、埃爾伊斯坎達里亞)是埃及第二大城市和最大港口,是埃及在地中海南岸的一個港口,也是埃及最重要的海港亞歷山大省的省會。其地理位置是北緯31°12',東經29°15',距離開羅西北208千米。尼羅河多支的、現已乾枯的入海口位於亞歷山大港東19千米處,古城卡諾珀斯的遺蹟就在那裡。 其港口性質為灣頸河口、設有自由工業區。

2019年12月26日,位列2019年全球城市500強榜單第375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亞歷山大港
  • 外文名:Alexandria
  • 別名:亞歷山卓、埃爾伊斯坎達里亞,亞歷山大
  • 行政區類別:亞歷山大港省的省會
  • 地理位置:北緯31°12,東經29°15
  • 氣候條件: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
  • 人口數量:334 萬
  • 著名景點:法羅島燈塔和亞歷山大圖書館等
  • 方言:阿拉伯語,科普特語
簡介,歷史,氣候,地理,布局,訪問,

簡介

亞歷山大港是埃及在地中海岸的一個港口,也是埃及最重要的海港,埃及的第二大城市。距離開羅西北208千米。尼羅河多支的、現已乾枯的入海口位於亞歷山大港東19千米處,古城卡諾珀斯的遺蹟就在那裡。亞歷山大港現有約334萬居民。 其港口性質為灣頸河口、設有自由工業區。歷史上曾被馬可波羅稱為與中國泉州刺桐港齊名的世界第一大港。
亞歷山大
亞歷山大港始建於公元前332年,是按其奠基人亞歷山大大帝命名的,作為當時馬其頓帝國埃及行省的總督所在地。亞歷山大大帝死後,埃及總督托勒密在這裡建立了托勒密王朝,加冕為托勒密一世(救星)。亞歷山大成為埃及王國的首都,並很快就成為古希臘文化中最大的城市。在西方古代史中其規模和財富僅次於羅馬。但埃及的伊斯蘭教統治者在奠定了開羅為埃及的新首都後亞歷山大港的地位不斷下降。奧斯曼帝國末期它幾乎已淪為一個小漁村。
它是古代歐洲與東方貿易的中心和文化交流的樞紐。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發展迅速,現為著名的棉花市場,也是埃及重要的紡織工業基地。此外,造船、化肥、煉油等工業亦很發達。港口的國際機場有定期航班飛往世界各地。

歷史

亞歷山大港的歷史可以分四個時期:
托勒密時代從城市奠基到羅馬人的到達。
●羅馬時期從前80年到641年阿拉伯人的到達。
●阿拉伯時期從641年到1798年拿破崙占領亞歷山大港。
●現代時期從1798年至今。
奠基
亞歷山大港是亞歷山大大帝約於前334年建立的,具體時間有爭議。其主建築師是狄諾克萊特斯。古代有許多不同的關於城市奠基的紀錄流傳下來,這些記錄往往受後來發展的影響而不客觀。最可靠的歷史學家之一是阿利安,他說亞歷山大大帝在想要畫下城市的規劃時手頭正好沒有粉筆,因此他藉助穀粒來規劃城市的大局。亞歷山大的占星術士將這當作為這座城市將會象穀物一樣繁華的預兆。其它作者則稱後來有一群鳥飛來將這些穀粒吃掉了,並將這個故事看作是後來亞歷山大港成為出口埃及的糧食、成為古希臘和古羅馬最重要的糧食供給地的徵兆。後來在其它亞歷山大傳說中還有許多更奇怪的故事流傳下來。阿拉伯歷史學家在中世紀接受了這些傳說,比如14世紀伊本·赫勒敦記載說海中的怪物阻撓亞歷山大在此建城,因此亞歷山大座一座玻璃鐘下到海底擊敗怪物。後來他又在海邊立金屬像來嚇怪物。
亞歷山大燈塔遺址亞歷山大燈塔遺址
亞歷山大在此建城的目的是在瑙克拉提斯邊在埃及建立一個希臘人的中心作為希臘與富饒的尼羅河谷之間的聯繫。當時在埃及只有一個地方提供建立這樣一座城市的條件:亞歷山大港位於法老島的後面,又不受尼羅河口淤泥的阻礙。當時當地已有一個埃及的小城,這座小城主要是漁人和海盜的居地。據歷史學家記載此後還有五個分散的小村。亞歷山大走後他的總督克里奧米尼繼續城市的建造,但今天的考古似乎證明城市主要是托勒密完成的。亞歷山大港取代被摧毀的泰爾成為歐洲與阿拉伯和印度之間貿易的中心。一個世紀後它的規模就已經超過了迦太基,在此後的數世紀中它僅小於羅馬市。在羅馬時代亞歷山大港名義上是一個自由的希臘城市,它擁有自己的元老院。奧古斯都廢除了這個元老院的司法權,但謝普提米烏斯·謝維路斯後來又恢復了其司法權。
浪漫的亞歷山大港浪漫的亞歷山大港
亞歷山大港不僅是一個古希臘文化的中心,它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猶太人城市。七十士譯本就是在那裡完成的。開始的托勒密統治者維護城市的發展,並使得其大學成為希臘最好的大學。同時這些統治者將其居民分為希臘人、猶太人和埃及人。亞歷山大港早期的居民之一是數學家歐幾里德。從托勒密四世開始城市內各個民族之間的矛盾開始加劇。
古代亞歷山大港著名的還有亞歷山大燈塔世界七大奇蹟之一)和亞歷山大圖書館。1994年開始在亞歷山大港的港口進行的海下考古漸漸地使人們重新認識到托勒密時期亞歷山大港的細節。
羅馬管轄
前80年亞歷山大港按托勒密十世的意願正式受羅馬管理。但此前一百多年中它已經受羅馬影響了。前47年愷撒與克利奧帕特拉七世在亞歷山大港相會。後來馬克·安東尼也在此與克利奧帕特拉相會。屋大維則在亞歷山大設立了一個皇家總督。
此時亞歷山大又重複了其過去的繁茂,它控制著羅馬帝國最重要的糧倉之一。這也是屋大維將它列入皇帝直接管理的城市的原因。215年羅馬皇帝卡拉卡拉訪問亞歷山大港。由於市民的一些諷刺激怒了皇帝,卡拉卡拉下令處死所有能夠佩戴武器的少年。他的命令造成了一場全面的大屠殺亞歷山大港也是新生的基督教的一個神學理論和管理中心。阿里烏教派是在亞歷山大港出現的,亞他那修在這裡設立了亞歷山大宗主教,在此後兩個世紀中這個宗主教成為基督教最有影響的人物。
亞歷山大港劇場遺址亞歷山大港劇場遺址
噹噹地人在尼羅河谷的影響越來越強時,亞歷山大港越來越脫離了它與埃及本土的關係。3世紀帝國內部的和平開始破裂時亞歷山大港的人口和繁華劇降。
4世紀晚期基督徒迫害其它教的信仰者達到定點,在羅馬帝國境內許多廟宇和神像被毀,異教儀式被禁,從事異教儀式甚至被處死刑。圖書館被關閉。391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下令摧毀所有神廟。亞歷山大港圖書館可能就是這個時候被毀的。另外據史料記載,亞歷山大在該世紀裡還遭受過一次海嘯災難。365年7月21日,由地中海沿岸地震引發的海嘯造成了這個港口數千人的死亡。(參見)
5世紀中猶太人區和許多中心大建築物被毀。
616年波斯國王科斯洛埃斯二世占領亞歷山大港。雖然數年後拜占庭皇帝赫拉克留重新占領亞歷山大港,但640年阿拉伯將軍阿姆魯·伊本·阿斯(Amr ibn al-As)在圍困亞歷山大港十四個月後占領亞歷山大港,在這十四個月中亞歷山大港沒有獲得任何來自君士坦丁堡的援助。赫拉克留剛死,而新繼任的君士坦丁三世才12歲。阿姆寫給他的主子哈里發奧馬爾·伊本·哈塔卜說他占領了一個“擁有4000宮殿、4000浴池、12000油商、12000花匠、40000納貢的猶太人和400劇院或其它娛樂場所。”
阿拉伯人統治
此後不久希臘人趁阿姆魯率他的大多數軍隊外出再次占領亞歷山大港。阿姆魯聞訊後立刻返回恢復了對亞歷山大港的統治。646年阿姆魯被新的哈里發奧斯曼·伊本·阿凡(Uthman ibn Affan)撤職。阿姆魯在埃及非常受歡迎,因此他的撤職在埃及導致了一場大暴動。拜占庭皇帝立刻利用這個機會再占領亞歷山大港。
哈里發發現他犯了一個大錯後立即恢復了阿姆魯的職務。阿姆魯回到埃及後再次圍攻亞歷山大港。他費了很大的勁才攻克亞歷山大港。這使他非常生氣,因此他下令拆毀亞歷山大港的城牆,但他似乎盡了所有的力量來保存市內的居民的生命。亞歷山大港的地位大降。969年開羅建城。1498年好望角航道的發現幾乎完全打垮了它的經濟。向它提供尼羅河水的運河被封。雖然它依然是埃及的一個重要港口,許多從歐洲到奧斯曼帝國的人在此登入,但直到19世紀對它的報導非常少。
亞歷山大港燈塔亞歷山大港燈塔
在1798年拿破崙的埃及遠征中亞歷山大港起了重要的軍事作用。1798年7月2日法軍攻占亞歷山大港,一直到1801年英國占領亞歷山大港為止受法國統治。當年英法兩軍之間於3月21日爆發的亞歷山大港戰役發生在尼科堡的廢墟附近。
19世紀
在奧斯曼帝國統治埃及的混亂時間內亞歷山大港縮小為一個僅有約4000居民的小城。當時的埃及總督希望在他的統轄地區建立一個深水港,由此亞歷山大港才有今天的恢復。港口與尼羅河之間的運河被重建並於1820年完工。亞歷山大港再復興繁,郊外向西沿海岸有一個很大的別墅區。
亞歷山大港是通往印度的陸路的起點。它吸引了許多歐洲人。不僅法國人在此定居,而且許多希臘人、猶太人和敘利亞人到這裡來居住。埃及總督與西方列強的大多數談判是在亞歷山大港進行的。從這裡奧斯曼帝國克里特島和敘利亞。1839年戰敗的奧斯曼艦隊重返亞歷山大港。1827年希臘艦隊、1828年英國、法國和俄羅斯的聯合艦隊威脅亞歷山大港。
1841年城市的要塞被加固,1882年再次被加固。1856年從亞歷山大港通往開羅的鐵路開通。
1861年亞歷山大港成為城市。1871年到1878年一個新港口被建。但同時埃及的政治中心再次移往開羅。
1882年的炮轟
1881年在亞歷山大港發生了一次兵變後1882年5月一支英法聯合艦隊到達亞歷山大港。6月11日市內爆發暴亂和屠殺,400名歐洲人喪身。
由於埃及戰爭部長拒絕懲罰兇手並下令加強要塞,英國海軍上將於7月10日下最後通牒並於次日對要塞開火。要塞被毀,但由於英軍沒有立刻登入市內再次爆發暴亂和屠殺。
由於埃及仍不投降,8月10日一支英軍在亞歷山大港登入,此後英國漸漸占領了整個埃及。
英國統治
此後亞歷山大港發展很快。1904年英國領事的報告說:“居住和其它目的的建築幾乎已狂熱的速度發展。生活費用幾乎增長了一倍,地價上漲迅速。”
更多的希臘人在此定居,他們建立了經濟和文化中心。希臘的同性戀詩人康斯坦丁·卡瓦菲就是在亞歷山大港出生和長大的。
英國在亞歷山大港建立了一個重要的軍港來控制蘇伊士運河。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決定性的阿拉曼戰役就在亞歷山大港西爆發。
1952年埃及軍變後埃及王室和英國的統治結束。加麥爾·阿卜杜勒·納賽爾上台。1954年英埃條約規定英國撤軍。亞歷山大港內的外國人越來越少。今天當地還有一個約800人的希臘人群,但它也已近絕跡。
今日亞歷山大港
今天的亞歷山大港建立在一條將馬雷奧蒂斯湖與地中海分隔開來的地帶上,以及一個T形的半島上,這個半島組成今天的東部和西部港口。這個半島本來是陸地與法洛斯島相連的大堤。通過泥沙的沉積它擴展到約半英里寬。今天城市的部分位於這個半島上。半島的西端被稱為Ras et-Tin(無花果角),東端被稱為法洛斯。城南有一條運河與西港向通。
穆罕默德阿里廣場是一個長形的大廣場,周圍樹木環繞,中心是總督穆罕默德阿里的塑像。廣場周圍的建築多為義大利式,其中重要的有法庭、交易所、銀行、教堂和劇院等。
大廣場與西港之間是比較窮的人的居住區。
在聯合國幫助下亞歷山大港又建立了一座新的圖書館和文化中心(新亞歷山大圖書館)。原來的圖書館保存著從克利奧帕特拉時期流傳下來的書,但它們都在大火中被毀了。
除當地人說的阿拉伯語外,市內還有希臘語、法語、英語和義大利語通行。
亞歷山大港內的有軌電車網路基本與海岸線平行。
古代遺蹟—“龐貝柱”
古城保留到今天的遺蹟很少。由於地震造成的地面降低,王宮和居民區的大部分地區下沉到今天的港口內,其它遺蹟被今天的建築覆蓋。“龐貝柱”是今天遺留下來的最著名的遺蹟。它本來立在亞歷山大的祭祀廟中,今天這是一座阿拉伯墓地附近的小丘。它有30米高,柱子由磨光的紅花崗岩組成,基部直徑約3米,頂部約2.5米。不過它與龐貝毫無關係,而是於293年由戴克里先樹立的。祭祀廟下是阿匹斯神廟的遺蹟,其雕刻的牆內的小空間可能被古代的圖書館用作貯藏室。亞歷山大港的地下墓室在龐貝柱西南不遠,是一座多層的迷宮,進口是一個巨大的旋轉樓梯。其中有十多個墓室,其中有雕刻的柱子、雕像和其它羅馬-埃及混合的宗教符號、墓空和棺材。還有一個大的用來供親屬進行紀念宴會的羅馬式的宴會廳。
龐貝柱龐貝柱
目前亞歷山大港最大的發掘區是古城保存良好的劇院和羅馬時代的浴池的遺蹟。
考古
亞歷山大港始終有發掘工作在進行。當地考古學會和個人捐款資助這些發掘工作。尤其希臘人對這座城市的希臘歷史非常驕傲。
亞歷山大港博物館館長始終藉機進行發掘工作。早在1895年就已有考古學家在此發掘。德國人從1898年到1899年再次發掘。亞歷山大港的發掘工作面臨兩重困難。 首先由於今天的城市大部分建立在古城之上,除非花費巨金髮掘的可能性非常小。其次城市的低處由於地表下沉被淹沒。
不幸的是至今還比較開闊的東北和西南部地區非常低,發掘到羅馬文化層幾乎不可能。
最重要的考古發現是在“龐貝柱”附近被發現的。那裡還有足夠空地。在那裡一座大建築或建築群的遺址被發現,它們可能是阿匹斯神廟的一部分。地下墓地被挖開,它可能也是神廟的附屬。其中有繪畫非常奇妙的浮雕。今天旅遊者可以在電燈光下觀看這些浮雕。
這些發掘的發現物都存放在博物館中。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頭火成岩的牛,可能是阿匹斯神廟中的物件。在城市的其它地方也有地下墓室和墳墓被發掘。
雖然亞歷山大港付巨大努力來保護其遺產,但在博物館外和除龐貝柱附近遺蹟很少。不時有當地的盜墓者、打井者、建造者會遇到有價值的古物。這些珍品往往走私進入私人收藏。

氣候

該港屬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年平均氣溫最高7月約26℃,最低1月約12℃。春、秋常有沙暴,可持續數小時至5天。冬季清晨常有霧。全年平均降雨量約300mm。

地理

古城的布局
古希臘的亞歷山大港分三個區:
●猶太區位於城市的東北部;
●埃及區(Rhacotis)位於城市的西部;
皇城和希臘區(Brucheum)是城市最大的部分。
羅馬時期希臘區被擴大,增加了一個官員區,因此形成了四個區。整個城市由平行的街道形成方格式,街道下有地下的下水道
兩條林蔭大街(據說每條有60米寬)在市中心,就在亞歷山大墓附近,交叉。今天這附近是內比·丹尼爾清真寺(mosque of Nebi Daniel)。東西向的大街與今天的羅賽塔大街(Boulevard de Rosette)的走向近似。古街的鋪蓋和下水道還可以在羅賽塔門(Rosetta Gate)附近看到。1899年德國人在要塞外東部發掘了保存比較好的古街遺址,這些遺址當時位於城市內。
最初亞歷山大港僅由法洛斯島組成。它與大陸通過一條被稱為Heptastadion的約一英里長的大堤相連。今天這個過去的大堤的陸地一端位於大廣場(Grand Square),過去這裡是“月門”。所有從這一點到今天的Ras et-Tin廣場之間的地方都是建造在漸漸堆積起來的。Ras et-Tin廣場是法洛斯島的唯一遺留物。過去燈塔的地方已經被海洋侵蝕了。大堤的東部本來是亞歷山大港的港口,今天是一個開闊的海灣。西邊是另一個港口,今天被擴大為現代的海港
斯屈波時(前1世紀下半頁)以下建築是市內的主要建築。號碼按人們從海上進入大港口時看到的建築物的順序排列:
●王宮位於城市的西北角,今天已經全部被海洋覆滅。
●大劇院,愷撒在亞歷山大港被市民圍攻時曾使用它作為堡壘。
波塞冬神廟,近大劇院。
●馬克·安東尼造的學院(Timonium)。
●市場(Emporium)。
●倉庫(Apostases)。
●碼頭(Navalia),位於學院以西,沿大堤面向大海。
●市場後是龐大的愷撒神廟,兩座後來被稱為克利奧帕特拉之針的方尖塔豎立在那裡。今天其中一座位於紐約,另一座在倫敦。這座廟後來成為宗主教的大教堂,一些遺蹟被發現,其它部分假如沒有被海水腐蝕的話應該埋在今天濱海房屋的下面。
●運動場和摔跤場位於內陸靠近今天的羅賽塔大街,城市的東部,它們的確切位置今天不知。
●薩敦神廟,位置不明。
亞歷山大托勒密王朝的墓,位於兩條大街交叉處附近。
●大學(Musaeum)及其著名的圖書館和劇院位於同一地區,但地址不明。
●阿匹斯神廟是亞歷山大港最著名的神廟。斯屈波稱它位於城市西部。
此外還有一些其它公共建築的名稱流傳下來了,但我們今天不知道它們的具體位置。
亞歷山大港燈塔位於法洛斯島的東端,它據報導有122米高。托勒密一世開始建造,二世完成,建築時間共12年。它是世界上所有燈塔的原型。燈塔的光由頂端的一個火爐產生,建築材料是石灰岩塊。燈塔毀於地震。
屋大維時亞歷山大港估計有30萬自由民,加上許多奴隸。城市的總人口數估計在50萬到100萬之間。

布局

本港分東、西港,港外有兩道防波堤和狹長的法羅斯島作屏障。西港為深水良港,全港面積達6平方公里以上。港區主要碼頭有60個,岸線長10143m。最大水深為10.6m。包括煤炭、糧食、木材及石油等專用碼頭。裝卸設備有各種岸吊、浮吊、抓鬥吊、貨櫃龍門吊、運輸車及拖船等,其中浮吊最大起重能力達200噸,拖船最大功率為880kW。港區倉庫的容量有3萬噸。碼頭最大可靠4萬載重噸的船舶。裝卸效率:鐵礦石每小時1000噸,煤炭每時900噸。大船錨地在外港區,最大水深達19.8m。本港自由工業區始建於1974年,面積達600萬平方公里。 1992年貨櫃吞吐量為23.6萬TEU,年貨物吞吐能力約3000萬噸。主要出口貨物為棉花、礦石、水果、糖漿、鹽、紡織品、糧谷、輪船、棉紗、粘土及農產品等,進日貨物主要有鋼鐵、汽車、茶葉、咖啡、木材、輕重型機械、菸草及工業品等。埃及每年有80%~90%的外貿貨物都經本港中轉。
亞歷山大著名的文化遺蹟有亞歷山大燈塔亞歷山大圖書館等。前者是世界七大奇蹟之一,但毀於地震。後者是托勒密王室的王家圖書館,克里奧帕特拉七世時期曾毀於大火,羅馬帝國時期重建。公元391年,羅馬帝國駐埃及的阿非羅主教下令燒毀亞歷山大圖書館的藏書。這標誌著埃及的古典文化時期結束,也是歐洲中世紀文化時期開始的標誌。
亞歷山大

訪問

中國海軍訪問
2010年7月26日上午上午9時(台北時間14時),中國海軍第五批護航編隊廣州號飛彈驅逐艦巢湖號飛彈護衛艦組成的出訪編隊,抵達埃及亞歷山大港,應邀對阿拉伯埃及共和國進行為期5天的正式友好訪問。這也是中國海軍護航編隊首次訪問埃及。威武雄壯的軍艦上懸掛滿旗,身著全白服裝的官兵在甲板一側整齊列隊。我駐埃及大使、駐亞歷山大總領事和使領館工作人員以及華僑華人代表等到碼頭迎接,並參觀了軍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