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補湯

五補湯

五補者,補五臟諸虛不足也。腎為五臟之根,五味收攝右腎命門之相火,固蟄封藏不使精氣妄泄。胃為五臟之母,人參入胃,先補肺氣,肺氣旺則四髒之氣皆旺,故《本經》言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得麥冬,交通肺腎而通上下津液;得桂心,交通心腎而通上下氣化;得甘草,引入脾經而敷化精微;得小麥,滋培肝氣。且助以粳米而生髮清陽,又須枸杞根皮散三焦之虛熱,薤白、生薑泄胃中之滯氣,滯氣散而正氣安,五臟皆受蔭矣。

基本介紹

  • 藥品名稱:五補湯
  • 是否處方藥:非處方藥
  • 主要適用症:五臟虛竭,短氣,咳逆傷損,鬱悒不足
  • 運動員慎用:非慎用
  • 是否納入醫保:未納入
五補湯方,《千金》卷十九,方名,組成,功效,功能主治,用法用量,《醫方類聚》卷十二引《新效方》,方名,組成,功效,用法用量,製備方法,附註,《聖濟總錄》卷四十二,方名,組成,功效,主治,用法用量,《聖濟總錄》卷八十八,方名,組成,主治,用法用量,製備方法,

五補湯方

《千金》卷十九
《醫方類聚》卷十二引《新效方》
《聖濟總錄》卷四十二
《聖濟總錄》卷八十八

《千金》卷十九

方名

五補湯

組成

桂心2兩,甘草2兩,五味子2兩,人參2兩,麥門冬1升,小麥1升,枸杞根白皮1斤,薤白1斤,生薑8兩,粳米3合。

功效

下氣,通津液。

功能主治

五臟虛竭,短氣,咳逆傷損,鬱悒不足。

用法用量

以水1斗2升,煮取3升,每服1升,1日3次。口燥者,先煮竹葉1把,水減1升,去葉納諸藥煮之。

《醫方類聚》卷十二引《新效方》

方名

五補湯

組成

蓮子、枸杞子、山藥、鎖陽。

功效

補心肝脾肺腎。

用法用量

沸湯調服,加酥尤妙。

製備方法

上為末。

附註

方中諸藥用量原缺,《丹溪治法心要》用“各等分”。

《聖濟總錄》卷四十二

方名

五補湯

組成

黃耆3分,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人參半兩,檳榔半兩,白朮半兩,百合半兩,酸棗仁(微炒,研)半兩,白茯苓(去粗皮)半兩,麥門冬(湯浸,去心,焙乾)半兩,桂(去粗皮)半兩。

功效

補肝,去膽寒,和氣。

主治

肝虛膽寒,夜間少睡,睡即驚覺,心悸,神思不安,目昏心躁,肢節萎弱。

用法用量

每帖水兩盞,加生薑5片,同煎至1盞,去滓,空心溫服,1日2次。製備方法
上藥除酸棗仁外,銼細,分為10帖。

《聖濟總錄》卷八十八

方名

五補湯

組成

五味子1兩,黃耆(銼)1兩,白朮1兩,桂(去粗皮)半兩,人參半兩,厚朴(去粗皮,塗薑汁炙熟)半兩,白茯苓(去黑皮)半兩,當歸(切,焙)半兩,甘草(炙,銼)半兩,沉香(銼)半兩,熟乾地黃(焙)半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半夏(湯洗7遍,去滑)半兩。

主治

虛勞痰飲,脾胃不和,四肢乏力,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薑1小塊(拍破),大棗2枚,同煎至7分,食前去滓溫服。

製備方法

上為粗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