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爪龍(葎草的別稱)

五爪龍(葎草的別稱)

五爪龍

又名:烏蘞(liǎn)草、五葉藤、五爪龍、母豬藤。是全草類。多年生攀援藤本,長達3米左右。生於低山灌木叢中。尖葉烏蘞莓(植物分類學報)(變種)本變種與原變種的區別在於,葉多為3小葉。花期5-8月,果期9-10月。產陝西、甘肅、江西、浙江、湖北、湖南、廣東、四川、貴州、雲南。生山地、溝谷林下,海拔300-1500米。模式標本采自四川城口。本變種在華中有些地區植物3小葉和5小葉均有,不易區別,其他無任何可靠特徵區別,作變種為宜。毛烏蘞莓(變種)本變種與原變種區別在於,葉下面滿被或僅脈上密被疏柔毛。花期5-7月,果期7月至翌年1月。產廣東、廣西、海南、貴州、雲南。生山谷林中或山坡灌叢,海拔300-2200米。印度也有分布。過去一些植物學者曾將我國雲南和海南的產的這一變種植物發表為若干變種,比較了廣東、廣西和貴州的標本後,發現僅只葉形或葉片下面被毛的顏色略有些變化,但劃分不開,實際上系種內一連續分布區的不同地區的變異。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五爪龍
  • 別稱:烏蘞(liǎn)草、五葉藤、五爪龍、母豬藤等
  • :植物界
  • 亞種:尖葉烏蘞莓,毛烏蘞莓
  • 分布區域:我國大部分地區有分布
別名,形態特徵,生境分布,栽培,化學成份,藥理作用,

別名

拉拉秧、拉拉藤、五爪龍、簕草、大葉五爪龍、拉狗蛋、割人藤、黑草、葛葎蔓、葛勒蔓、來莓草、葛葎草、葛勒子、澀蘿蔓、假苦瓜、苦瓜蘑、鋸鋸藤、牛跤跡、老虎藤、穿腸草、拉拉蔓、過溝龍、苦瓜藤

形態特徵

一年生或多年生蔓性草本。莖長達數米,淡綠色,有縱條棱,莖棱和葉柄上密生短倒向鉤刺。單葉對生;葉柄長5-20cm,稍有6條棱,有倒向短鉤刺;掌狀葉5-7深裂,直徑約5-15cm,裂片卵形或卵狀披針形,先端急尖或漸尖,邊緣有鋸齒,上面有粗剛毛,下面有細油點,脈上有硬毛。花單性,雌雄異株;雄花序為圓錐花序,雌花序為短穗狀花序;雄花小,具花被片5,黃綠色,雄蕊5,花絲絲狀,短小;雌花每2朵具1苞片,苞片卵狀披針形,被白色刺毛和黃色小腺點,花被片1 ,灰白色,緊包雌蕊,子房單一,上部突起,疏生細毛。果穗綠色,近球形;瘦果淡黃色,扁球形。花期6-10月,果期8-11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我國大部分地區有分布。
資源分布:生於路旁、溝邊濕地,村寨籬笆上或林緣灌叢。

栽培

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濕潤氣候,適應性較強以疏鬆沃、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或壤土栽培為宜。栽培技術 用種子繁殖。9~10月採收種子。4月間穴播,按株行距36cm×30cm開穴,種子與草木灰拌勻後播種,薄覆細土,澆水。
田間管理 苗高10~12cm時要間苗、補苗,每穴留苗2~3株,莖蔓長至1m時,要設立支架,使其纏繞生長。生長期間中耕除草3~4次。追肥在春、夏季施人畜糞為主,冬季施用廄肥堆肥或餅肥。
病蟲害防治 病害有鏽病、白粉病等。

化學成份

全草含木犀草素(luteolin),葡萄糖甙,膽鹼(choline),天冬醯胺(asparamide)及揮髮油等[1];揮髮油主要含β-葎草烯(β-humulene),丁香烯(caryophyllene),α- (王古)(王巴)烯(α-copaene),α-芹子烯(α-selinene),β-芹子烯(β-selinene)和γ-畢澄茄烯(γ-cadinene)等[2]。球果含葎草酮(humulone),蛇麻酮(lupulone)[1]。葉含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luteolin-7-glucoside),0.015%大波斯菊甙(cosmosiin),牡荊素(vitexin)[3]。

藥理作用

莖、葉的乙醇浸液在試管內對革蘭氏陽性菌有顯著抑制作用。葎草酮與蛇麻酮(參見啤酒花條)相似,也有抗菌作用;對革蘭氏陽性及陰性細菌、某些真菌、酵母菌的生長有抑制作用。也有報告對革蘭氏陰性細菌、酵母菌無效者。對革蘭氏陰性細菌的作用,葎草酮為蛇麻酮的 1/20,對結核桿菌的作用為蛇麻酮的1/10。大量注射尚可產生糖尿、血尿。對兔的作用遠較貓為差。 煎劑用試管稀釋法,1:8-1:2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肝菌、變形桿菌有抑制作用。
【毒性】葎草酮對貓有二硝基酚樣作用,靜脈注射3mg/kg後,可使氧耗量立即增加1倍,並出現呼吸急促,隨之體溫升高;並可因體溫過度升高(45℃)而致死,死亡迅速發生嚴重屍僵。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尿通淋。主肺熱咳嗽;肺癰;虛熱煩渴;熱淋;水腫;小便不利;濕熱瀉痢;熱毒瘡瘍;皮膚瘙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