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嶽四瀆

五嶽四瀆

五嶽原為名山大川名,古代中國相學藉以指代面部器官或部位,據此測斷人的福壽休咎。金張行簡人倫大統賦》云:"五嶽必要穹與隆","四瀆宜深且闊。"薛延年注云:"五嶽者,額為南嶽衡山,鼻為中嶽嵩山,顏為北嶽恆山,左顴為東嶽泰山,右顴為西嶽華山"。"四瀆者,耳為江,口為淮,眼為河,鼻為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嶽四瀆
  • 原意:五座名山大川名
  • 相學:藉以指代面部器官或部位
地理五嶽四瀆,五嶽,四瀆,相學五嶽四瀆,封建五嶽四瀆,

地理五嶽四瀆

五嶽

東嶽泰山(現今山東)、西嶽華山(現今陝西)、南嶽衡山(現今湖南)、北嶽恆山(現今山西)和中嶽嵩山(現今河南)。
東嶽泰山
位於山東省泰安、濟南之間。古稱岱山,又名岱宗,春秋時改稱泰山。其地處我國東部,故有東嶽之稱。總面積400多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545米,山勢雄偉,號稱“東天一柱”。古蹟眾多,為我國名山之首,素有“五嶽獨尊”、“五嶽之長”的美譽。泰山自古就是帝王舉行封禪大典祭告天地的重要活動場所。相傳三代之前已有七十二位君主來此封禪,之後歷代君王或封禪或祭祀泰山。
五嶽真形圖》稱“東岱嶽泰山,乃天帝之孫”,“是群山之祖,五嶽之宗,天地之神,神靈之府”。長白、梁父二山為副。在三十六小洞天之中,稱為“第二蓬玄太空洞天”,是成興公真人得道處。其神尊東嶽天齊仁聖帝。“岱嶽者,主於世界人民官職及定生死之期,兼注貴賤之分,長短之事。”
岱廟駐地:山東省泰安市
位於陝西省華陰市。據《華山記》稱,因其山頂有池,池中生千葉蓮,服之羽化,故稱華山;又因其西有一少華山,亦名太華山。有東、南、西、北、中五座峰巒,其南峰最高,名落雁峰,登臨絕頂,人在其上,俯瞰群山,層巒疊嶂,氣勢磅薄。華山向來以奇險名聞天下,為五嶽之一。西嶽華山神自古即為人們崇拜的神靈,據《華山志》記載:“白帝少昊司之,百神之冢也。盤古死,委厥足巨靈掌以通河曲。軒轅氏蒞止,乃會神祇。”相傳堯、舜和周武王都曾巡狩過華山。
五嶽四瀆
五嶽真形圖》稱“是黃靈子真人得道之處。終南、太白二山為輔。”在三十六小洞天之中,稱為“第四太極總仙洞天”。道教尊其神為金天順聖帝。“西嶽者,主五金之陶鑄坑冶,兼羽禽飛鳥之事”。
西嶽廟駐地:陝西省華陰市
南嶽衡山
位於湖南省衡山區境內。相傳為盤古的左臂變成,因位於二十八宿
軫星之翼,能“度應璣衡”,“金德鈞物”,故稱衡山。衡山主峰為祝融峰,海峰1290米,盤垣數百里,中有大小峰巒七十二座,回雁為首,嶽麓為足,其中以祝融、芙蓉、紫蓋、石稟五峰最為著名。山中古木參天,四季常青,奇花異草,飄香溢彩,景色秀麗,氣候宜人。此山自古即為道教名山。晉代女道士魏華存曾於此山修煉,得《黃庭內景經》,後飛升。
五嶽四瀆
三十六小洞天之中,稱為“第三朱陵洞天”。《五嶽真形圖》稱“廬山、霍山為副。”其神尊為司天昭聖帝。“南嶽者,主世界星象分野,兼水族魚龍之事。”
南嶽廟駐地:湖南省衡陽市南嶽區
北嶽恆山
位於山西與河北兩省之間。又稱太恆山、元岳、常山北嶽。山體綿延數百里,橫亘塞上;主峰海拔2017米,在山西省渾源縣南,分東西兩峰,東為天峰嶺,西為翠屏山,兩峰對峙,渾水中流而過。峰上奇石怪松,古木參天,蒼松翠柏,蓊蓊蔥蔥,景色絕秀。道教茅山派祖師大茅君曾在此修煉。八仙之一的張果老也在此修煉過。
五嶽四瀆
三十六小洞天之中,稱為“第五太乙總玄洞天”。《五嶽真形圖》“是長桑公真人得道處”。其神尊為安天玄聖帝。“北嶽者,主世界江河湖海淮濟涇渭,兼虎豹走獸之類,虺蛇昆蟲之屬”。
北嶽廟:河北曲陽 山西渾源
位於河南省登封縣西北。分為太室山少室山,東西綿亘60公里。古稱外方,夏禹時稱嵩高、崇山,商湯時稱嵩高,西周時稱岳山,東周始定為中嶽,五代後稱中嶽嵩山。山有七十二峰,著名的有:峻極、太陽、少陽、明月、玉柱、萬歲、鳳凰、懸練、臥龍、玉境、青童、黃蓋諸峰,其中峻極峰為嵩山最高峰。道教興起甚早,著名的道士有王子晉鮑靚潘師正李筌等。
五嶽四瀆
三十六小洞天之中,稱為“第六上聖司真洞天”。《五嶽真形圖》稱“女幾、少室二山為副”。“中嶽者,主世界土地山川陵谷,山林樹木之屬”。 其神尊為中天崇聖帝。
中嶽廟駐地: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

四瀆

江、河、淮、濟,即長江、黃河、淮河、濟水
爾雅·釋水》載:“江、河、淮、濟為四瀆,四瀆者發源注海也。”按《水經注》:“自河入濟,自濟入淮,自淮達江,水徑周通。”故有四瀆之名。
長江
是中國第一大河,發源於青海省唐古拉山的沱沱河,曲折流向東南。上游稱為通天河。由通天河直達到四川省宜賓市間,稱為金沙江。從宜賓市到江蘇省揚州市之間,才正式稱為長江。揚州以下,又稱為揚子江。長江流經中國的西藏、四川、雲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等省市自治區,由上海吳淞口入海。道教信仰的長江之神,即四瀆水帝之一的“江瀆廣源王”(《太上助國救民總真秘要》卷10)。此外,長江的某一段亦由某江神主之,如奇相、湘君、湘夫人屈原等。
五嶽四瀆
江瀆廟駐地:湖北省秭歸縣
黃河
是中國第二大河,發源於青海巴顏喀拉山北麓,流經青海、西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北、山東等省市。人們信奉的河神通常稱為河伯,即四瀆水帝之一的“河瀆靈源王”(《太上助國救民總真秘要》卷10)。此外,道教信仰的河神還有河侯、河陰聖后等,神明有陳平、泰逢氏、金龍四大王等。
五嶽四瀆
河瀆廟駐地:河南省鄭州市鞏義市
淮河
古稱淮水,發源於河南省桐柏山,經安徽、江蘇入洪澤湖。其下游經淮陰、漣水入海。道教崇拜的淮水神有兩個,一是上古神話傳說中的淮水之神,神名無支祁;一是秦漢以後崇拜的四瀆水帝之一的“淮瀆長源王”(《太上助國救民總真秘要》卷10),又稱“長源廣濟王”,神名唐裴說。
五嶽四瀆
淮瀆廟駐地:河南省南陽市桐柏縣
又稱渡河、泅水,發源於河南省濟源市王屋山,其故道本過黃河而南,東流至山東,下游為黃河所並,與黃河一齊入海,只有河北發源處還存在。道教崇奉的濟神在秦時就被列入祀典,神名楚伍大夫,號“清源漢濟王”。(《太上助國救民總真秘要》卷1O稱其神名為“濟瀆清源王”)
五嶽四瀆
濟瀆廟駐地:河南省濟源市
禮記·王制》:“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嶽三公,四瀆視諸侯。”

相學五嶽四瀆

相書認為,"五嶽俱要豐隆有峻極之勢","四瀆須宜深闊崖岸,有川流之形,不欲汗漫破缺。"具體而言,五嶽中以中嶽鼻相最為重要,貴在隆聳,還須得東西二岳為之呼應方為吉善,不隆不峻,謂之無勢,為賤人,且無高壽。中嶽陷薄無勢則四岳無主,即使其餘四岳皆佳,亦無大貴,東西二岳,即兩顴,貴在挺直,若成傾斜之態便為無勢,屬惡毒無愛之相,主人中年破敗。南嶽,即額相,貴在廣平高闊,此為少年有成,若成凹陷之狀,即為貧夭之相。北嶽,即頦相,貴在豐闊,此為榮富之相,尖突則一事無成。四瀆清朗端直,明淨流暢便可增加財富。若混濁短淺則萬物不長,人之聰愚貴賤、福壽貧天亦可由此而斷。

封建五嶽四瀆

五嶽四瀆,在國人心中的地位不用多說。泰山長江、 黃河等似乎已深深的植入我們的記憶之中,紮根並影響著我們的思想。《禮記·祭法》曰:“山林川谷丘陵,能出雲,為風雨,見怪物,皆曰神。”中國地大物博,處處有巍峨壯觀、秀美幽深的山嶽,及綿延的江流,然而古時人們卻將其視為神的象徵。還有《山海經》所說:“崑崙之丘,是實惟帝之下都。這些都給五嶽四瀆抹上了神秘的色彩。其實這些只不過是封建統治者禁錮和統治人們思想的工具。封建文化中,道教思想深受統治者所喜愛,而山嶽文化為道教的重要組成部分,加之中國的文明起源於江流地區,這些地方在人們的地位中占重要位置。因而統治者對神的追求進而轉為對五嶽四瀆追崇,並轉化為統治的工具。歷代皇帝都喜歡宣揚天權神授的觀念,但是與其宣傳道教的神論,鼓吹天子的神聖地位,不如轉換為對山嶽和江流崇拜,這樣更貼近於人的思想,人們會更相信神一說,鞏固帝王無上的地位。也正是因為如此,對五嶽四瀆的祭祀也該更神秘化。本來封建統治下人就不可能平等,在神面前又怎么能宣傳平等呢?歷史上有明確記載的第一次封禪是秦始皇封禪泰山。秦始皇始稱皇帝,其一舉一動亦會對後世產生一定的影響。之後的各個帝王,皆會對五嶽四瀆進行祭祀,以宣告天地其功德,這都給祭祀抹上了更神秘的色彩。古時,皇權至上,在封建帝王的統治之下,對五嶽四瀆的祭祀一般的人又怎么能享有呢,五嶽四瀆似乎在象徵著帝王的權利,豈非一般人所擁有,因此祭神在封建制度之下,只能注定其的不平等性。這是封建統治的必然。秦始皇相信神的存在,相信道教的長生不死,於是經常派人尋求海外仙山,以求長生不死之藥,同時也封禪了泰山,進行祭祀,這一切無不都讓後世對於慢慢形成的五嶽四瀆產生了神秘感,而歷代君王的不斷祭祀鞏固了這種神秘,同時歷代君王也利用人們心中對神的敬畏宣揚自己無上的地位。封建文化中,這種地位是不容得侵犯的,對於五嶽四瀆的祭祀也成了君王的特有權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