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嶽廟

西嶽廟

西嶽廟位於陝西省華陰市區東約1.5公里的岳鎮東端。西嶽廟供奉西嶽華山兵神金天王,是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西漢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建集靈宮於黃甫峪口,東漢時遷於現址,後改稱西嶽廟,為歷代帝王祭祀華山之神的要地。寺廟占地面積124000平方米。西嶽廟內碑刻極多,現存後周“華岳廟碑”,明重刻“唐玄宗御製華山碑銘”,明萬曆刻“華山臥圖”,圖首附王維、李白、杜甫、陳摶等唐宋名人有華山的題詩和華山圖,還有乾隆御書“岳蓮靈澍”石額。

1988年,西嶽廟入選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西嶽廟
  • 地理位置:陝西省華陰市
  • 氣候類型:溫帶大陸性氣候
  • 占地面積:124000平方米
  • 開放時間:8:00-18:00
  • 景點級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門票價格:20元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城市:陝西省華陰市
  • 建議遊玩時長:2-3小時
  • 適宜遊玩季節:4-10月
  • 修建年代:始建於漢代,東漢時遷於此地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景點美圖,歷史沿革,建築布局,主要建築,灝靈門,午門,欞星門,金城門,宗教活動,保護措施,價值意義,旅遊貼士,門票,交通,地理位置,

歷史沿革

漢代,漢武帝在華山腳下創建了祭祀西嶽神的第一座廟宇――集靈宮。後遷到靠近長安通往洛陽大路的今址。唐書《地理志》說遷於公元前134年――前132年(漢武帝元光初年);也有人說它遷建於202年(三國魏文帝黃初元年),還有的說它遷於454年(北魏文成帝興光年間)。
由於五胡亂華,西嶽廟遭到重創,北魏時重新進行了修建,但並非新建的。
開元十二年(724年)冬,唐玄宗李隆基召令全國,封華山神為“金天王”,西嶽廟改稱為“金天王神祠”。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宋太祖趙匡胤對西嶽廟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修建,在唐代舊基的基礎上進行了大規模擴建。從此每年祭祀遂成定製。
元世祖至元二年(1265年),規定每年祭祀華山的制度,並於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春正月加封西嶽神為“西嶽金天大利順聖帝”。
明太祖朱元璋時期,取消了西嶽神的帝號――被唐、宋、元諸朝皇帝所加的封號。當時是視華山神為萬能之神的。
明憲宗成化十八年(1482年),進行修建,此次修建從成化乙亥秋開始,至壬寅夏工程結束,歷時竟達到二十八年。
嘉靖二十年(1541年)前後,對傾頹的西嶽廟又進行了“葺故重新,起圯植傾”的修葺。修建後的西嶽廟“有正殿五楹,殿後寢室各二楹,前為欞星門,七座頭門,五座國朝碑樓,東西旱船各二座,外為樓楹,連以角樓,凡間二百有奇”,增加了玉壘神荼殿兩座――即今靈宮殿玉冥王殿,七座頭門則指欞星門有屋七個,與今欞星門形制相同。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又進行了一次大修,歷時兩年告成。修復後的西嶽廟有寢、殿、門、亭凡二百一十有二間。
清代對西嶽廟進行過兩次比較大的修建,一是在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因為“御製重修岳廟”碑無詳細記載,難知其詳。第二次大修是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因為西嶽神“近歲風調雨勻,屢昭靈應”,特別是陝西巡撫畢沅奏稱西嶽廟歲久傾頹,急需葺治,乾隆帝毫不猶豫便撥銀十二萬兩,讓畢沅酌情辦理,叮囑畢沅修西嶽廟“務俾工程堅固,廟貌鼎新。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國民黨駐軍馮玉祥部駐進西嶽廟,使其遭受嚴重破壞。
1979年,西嶽廟文物管理所正式成立,並開始收回了中軸線建築的管護權,對石雕、石刻、古建築採取了保護措施,蒐集、整理了一些歷史文化資料,徵集了一批珍貴的文物。到了八十年代先後修了金城門、欞星門及西城牆的部分塌陷段,拆除了廟門前棋盤街的17家單位36戶的居民住房。
1988年1月,西嶽廟被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6年4月18日,西嶽廟打開了塵封半個多世紀的正門——灝靈門,正式對外開放。
2014年1月1日,清乾隆皇帝御製的《重修西嶽華山廟碑記》碑復立揭碑。

建築布局

西嶽廟是明清建築風格的宮殿御苑式古建築群落,其軸線與華山主峰形成一線,布局為坐北向南長方形的重城式大廟,朝向華山主峰,主要建築沿著南北軸線左右對稱。四周城牆建於明代,高10米,南北長525米,東西寬225米,周長1825米。整個西嶽廟布局嚴謹,內城外廓,一條中軸線貫穿南北,形成重城式多單元的空間結構,亭、堂、樓、坊相錯其間。西嶽廟建築群前後分為六個空間,在由北至南的中軸線上依次排列著灝靈門、五鳳樓、欞星門、金城門、灝靈殿、寢宮、御書樓、萬壽閣。第一個空間為五鳳樓前即入口部分;第二個空間為五鳳樓後面的院落 ,曾被譽為陝西的小碑林;第三個空間即欞星門到金城門之間的院落;第四個空間的主要建築有灝靈殿(正殿)等;第五個空間的主要建築有御書房等;第六個空間的主要建築有萬壽閣游岳坊望河樓等。整個建築呈現前低後高的格局,這六個空間相互襯托,協調對比,形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西嶽廟遊覽示意圖西嶽廟遊覽示意圖

主要建築

灝靈門

西嶽廟的第一道大門名灝靈門,又稱連三門,是西嶽廟的主體建築,面闊九間,進深五間,為歷代皇帝或欽差大臣祭祀岳神的場所。整個大殿坐落在凸字形的須彌式月台之上,迴廊環繞,飛檐高聳,斗拱密布,高大宏偉,氣勢雄弘,金碧輝煌。大殿正中門楣上懸有“灝靈殿”金字匾額,殿內供奉“西嶽華山之神”牌位,懸掛有清同治皇帝御書“瑞凝仙掌”、慈禧太后御書“仙掌凌雲”和光緒皇帝御書“金天昭瑞”三塊龍紋圖案金字匾額。
灝靈門灝靈門

午門

午門是西嶽廟的第二道大門,由五個大門洞組成。在石砌磚券的午門之上建有面寬七間,進深三間的“五鳳樓”,為琉璃瓦單檐歇山頂,樓閣式建築。兩端有陪樓,其間穿廊相通。陪樓兩側有用條石築成的馬道,用以登城。五鳳樓是西嶽廟主城的南大門,其兩側有城角樓與之相對,使整個南城牆上布滿樓閣宮闕,宏偉壯觀,富麗堂皇。明李楷有詩讚曰:“寶殿周垣白帝宮,能收月色報高穹。蓮花青孕開環海,雲影寒生接大蒙。勿憶鹹陽滅楚火,曾無駟鐵騁秦風。姬贏世代樓台盡,疑是黃圖在此中。” 沿御道前行,院內西南是巨大的《五嶽石殘碑》、《唐玄宗御製華山銘碑》,院內東南有御香亭。院內東西兩側各代名碑林立,篆、隸、行、草,琳琅滿目,享有“小碑林”之美譽。
午門午門

欞星門

欞星門是西嶽廟的第三道大門,是一座七開間過街牌樓式的大門樓建築,其中三間為高大的門樓,而突出中間門樓最高,每間又隔一磚砌硬山夾壁屋作耳房,共四間。整體外觀如同一座雄偉壯麗的七樓八柱型牌樓。其精妙之處是斗拱密布,在較長的拱頭昂首上雕刻的九條龍頭,顯示出廟宇的等級之高。因此,欞星門有西嶽廟“九龍口”之稱。入欞星門,院內中心石牌坊聳立,為清式四柱三開間五層牌坊。其採用圓雕、透雕、浮雕、線雕等多種技法,刻繪了中國傳統文化中象徵吉祥富貴事物的諸多圖案。立柱北面刻制的楹聯,闡明了華山神所轄範圍和職司。整個牌坊造型優美,結構靈巧。牌坊東西兩側是兩座明代祭碑,高大雄偉,氣勢壯觀。東面的是明洪武三年的“昭示五嶽河瀆碑”,西面的是明萬曆年間的“華陰縣重修西嶽廟記碑”。
欞星門欞星門

金城門

金城門金城門
金城門,面闊5間,進深兩間,六櫞屋琉璃瓦單檐歇山頂帶迴廊的殿堂式建築,其名取“關中之固,金城千里”之意,是西嶽廟的第四道大門,位於灝靈殿之南,為正殿門。門前,花木扶疏,風景清幽。金城門內氣氛森嚴,莊嚴肅穆。金水橋又名望仙橋,由三拱橋組成,橋之欄板望柱上雕有形態各異的石獅和各種名貴花卉,雕工精緻細膩。橋下有水,名玉帶河,水源來自廟東南之醴泉,匯入廟後苑內放生池。

宗教活動

太昌元年(531年),魏孝武帝就有遣使祭華岳之舉。
太平二年(557年)8月,南朝梁敬帝車駕西徵到陝西時,也曾派宰臣杜曉祭華岳。而祭祀最頻繁的,則莫過於北周時期了。
保定三年(563年)大旱,武帝同州刺史達溪武祭西嶽;武帝天和二年又修廟立碑;萬紐於瑾還在此撰寫碑文,勒石紀念,頌揚西嶽神靈。
北周保定三年(563年)天下大旱,敕令達奚武西嶽神時,達溪武為了顯示自己對岳神的虔誠,不顧華山的險峻和自己年逾花甲的高齡,帶領幾個人披荊斬棘,攀藤援枝而上,因天晚又未得及時下山,在山上茅草中住了一夜,並且夢見了一個白衣老者握著他的手,稱讚他們的英勇無畏與對神靈的虔誠。這更使達武對岳神肅然起敬,悉心敬祭,祈求降雨,結果很快就下起了雨,解除了旱災,並受到了周武帝宇文邕的嘉獎。
大業十年(614年)12月,隋煬帝祭祀華岳並在岳廟旁築場的表示。
唐天寶十一年(752年)10月,玄宗親享西嶽。禮畢東行。出廟門,巫者奏曰:'金天王拜謝。'行數里,馬汗不可進,幾十易焉,至關而止,巫曰:'金天王辭回'”。
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5月,陝西大旱,即派遣專使祭祀西嶽廟,禳災祈雨。
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2月,宋真宗親自到西嶽廟祭謁華山神;5月,為了給西嶽神加封號,他又用“太牢三獻禮”,“親謁岳廟,群臣陪位。廟垣內外列黃麾杖,遣官分祭廟內諸神,加號岳神為‘順聖金天王’”。
太祖洪武十年(1377年)8月,派遣宋國公馮盛和道士何公溥祭西嶽,1403年(成祖永樂元年),,即位時派遣道士曾維新祭西嶽。1406年(明成祖永樂四年)7月,用兵,明成祖派鄧金禮祭西嶽,1407年(永樂五年),五嶽用兵安南,遣劉純祭西嶽;1473年(憲宗成化九年)用兵遣使祭西嶽。皇帝即位要祭――從明成祖、仁宗、宣宗英宗、代宗、憲宗、武宗到世宗、穆宗、懷宗等;遇自然災害更要祭祀――如明成祖九年(1411年)的疫癘,英宗正統六年(1441年)正月的邊境地震,十年(1445年)的陝西疫災,憲宗成化四年(1484年)的災荒、地震,以及孝宗、武宗、世宗、穆宗、神宗、思宗各朝的大小自然災害,都遣官前往祭祀。
滿清對於西嶽廟,與明代一樣,逢事必祭告。水旱之災要祭(如順治十四年,康熙三十二年,三十五年,雍正十三年,乾隆四十年等自然災害);蕩平疆域、平定叛亂要祭(如康熙二十一年以疆域蕩平,遣內閣學士翁英祭西嶽,三十六年因寇平遣御使張鵬翮)祭西嶽,乾隆二十年以平定準葛爾叛亂遣使祭西嶽,四十一年平定金川遣使祭西嶽);甚至皇帝的生日、皇后加封號等也要祭西嶽(如康熙四十二年以“萬壽五旬”遣翰林院學士余志真祭西嶽,五十二年以“萬壽六旬”遣內閣學士查弼納祭西嶽;乾隆十四年,因皇太后晉號,遣使祭西嶽。十五年皇太后正位遣內閣學士額登布祭西嶽,二十七及三十七年,皇后生日晉加徽號,正月遣使祭西嶽)。
2013年十一國慶,華山鼓樂社在西嶽廟灝靈殿舉行演出活動。演出內容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為仿唐祭祀樂曲演奏;第二部為仿秦王祭祀活動;第三部分為雜曲匯演,由老腔、時腔、碗碗腔、秦腔、迷糊等6個不同的腔調進行表演。
2015年10月21日10時(農曆九月九日),由渭南市文物旅遊局、華陰市人民政府、華山景區管委會共同主辦的“乙未年華山秋祭大典”在華山西嶽廟舉辦。海內外民眾,齊聚西嶽廟,頌念昊神恩德,祈求幸福祥和。在活動現場表演了華陰老腔,合陽提線木偶、上鑼鼓,蒲城古(竹)馬戲等民俗文化節目。

保護措施

1994年6月11日,時任國家文物局局長張德勤受國務院委託主持交接儀式,將西嶽廟正式由國防科工委移交陝西省人民政府。此後,華陰市政府制定了《關於對西嶽廟實行分級保護的通告》,開始維修東西城牆和內城,清理門前區影壁以北的棋盤街,發掘出下馬石鐵旗桿、牌樓基座等遺址,新植柏樹680餘棵,種植了大面積的草坪、灌木,廟宇環境大為改觀。
1998年起,陝西省財政拿出900萬元,陝西省文物局拿出1200萬元,用3年時間對西嶽廟進行大規模整修。
1999年,陝西省撥款1000萬元,用於西嶽廟廟前區的原貌恢復工程。
2014年1月1日,清乾隆皇帝御製的《重修西嶽華山廟碑記》碑復立揭碑儀式在西嶽廟舉行。《重修西嶽華山廟碑記》詳細記載了西嶽廟的歷史,是研究華山西嶽廟歷史的重要文獻。碑石由於歷史原因被毀,幸有拓片傳世,為了恢復廟內文化景點,再現該碑石昔日風采,經過有關專家多次討論論證,依照原拓片,歷經一年多時間,精雕細刻而成,並在原址成功復立。

價值意義

西嶽廟擁有長約1500米的磚砌城垣,城垣內檐牙高啄,楹柱迴廊金碧輝煌。灝靈殿,玲瓏透剔,疏密適度;御碑樓相互輝映,精雕細琢;石碑坊式樣古樸,欞星門飛檐彩棟,金水橋金葉浮護、玉帶飄香等名勝建築,工藝精湛、結構嚴謹,乃古典建築藝術佳作,中國文化遺產珍品。

旅遊貼士

門票

西嶽廟門票20元(2016年3月)。

交通

乘車至華山後再轉乘當地旅遊車;或在城東客運站乘車前往。

地理位置

陝西省渭南市華陰市城東2.5公里處,距華山8公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