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廣場(山西省太原市五一廣場)

五一廣場(山西省太原市五一廣場)

五一廣場位於太原市迎澤大街東段,是一處設計別致、造型美麗的廣場園林。它分南北兩部分,占地面積8.8萬平方米,有花卉噴泉、國旗台、“晉泉之聲”噴泉雕塑、花壇、小噴泉和綠籬等。四周為幾何形對稱圖案的草坪,地面用花崗岩鋪裝。綠地周圍設供遊人息憩的座椅和造型美觀的庭院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一廣場
  • 地理位置:山西省太原市迎澤大街
  • 落成時間:1951年
  • 占地面積:88000餘平方米
簡介,歷史,變遷,現狀,

簡介

五一廣場旗壇設定在南廣場草坪中心地帶,旗桿高27米,象徵著太原市270萬人民“愛我中華,建我太原”的堅定信念;國旗旗座面積30平方米,象徵著山西省3000萬人民熱愛祖國,興晉富民的共同心愿;旗座周圍用紅磚鋪成的96平方米,象徵了960萬平方公里的神州大地。清晨,鮮艷的國旗冉冉升起,百羽和平鴿競相飛翔,一種莊嚴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引發人們無限的遐思。大型微電腦聲控噴泉雕塑在街的北面,東西長50米,南北寬20米,218個噴頭隨著音樂旋律的變換,噴出各種水姿、色彩。噴泉池中央平台上,雕塑一對少男少女,兩隻小鹿,名曰“晉泉之聲”。
五一廣場五一廣場
而南廣場中央新建的噴泉,猶如一朵盛開的鮮花,不時射出不同造型的彩色光柱,令觀者讚不絕口。廣場上,綠草、鮮花相映,遊人至此,一覽無餘。以通暢、豁亮、現代、美麗為特色的廣場,已成為省城人民接受愛國主義教育以及晨練、遊覽、休息的佳地。
山西太原五一廣場是太原283萬多人民心目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在88000多平方米的廣場四周,環聳著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賓館商店,輻射著四通八達的平坦大道,大道上車輛如織。廣場的南端是綠草茵茵、生機勃勃的大草坪,北端是橫臥半空、雄渾粗獷的大天橋;而中間則是令人神往的聲光控噴泉和高達十餘米的大型雕塑。就連它的地下,也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是商品繁多、琳琅滿目的地下商場。
太原市五一廣場

歷史

五一廣場的前身,是明太原府城的八座城門和關城之一的當時叫做“承恩門”的故址,它規模和形制僅次於迎澤門。城內晉王府的府門越過紅四牌樓與承恩門相對,皇帝的詔書聖旨就由承恩門傳入,而城中朱氏王族亦多由此門出入,迄今已有530年的歷史。據當地縣誌所載,承恩門門首有雄壯的城樓,大城外有月城,月城上建有箭樓。清代中葉來自東山的山洪順東南城牆而下沖毀承恩門關城及箭樓,政府重撥款新修此門,至此後承恩門別稱新南門。新建的城關和月城共有垛口902個,是太原城防的主要門戶之一。清道光年間,僅新南門並月城就備有“頭號威遠炮6位,二號威遠炮20位,三號威遠炮50位,虎尾炮3位,花瓶炮15位,鎮門炮2位,西瓜炸炮11位,共167位。彈鐵子950斤”,可真謂森嚴壁壘。
及至辛亥革命山西新軍兩營官兵在管帶姚以價的率領下,於九月初八拂曉三時,發難於新南門外十里舖狄村,並與新南門守軍,裡應外合,不費一彈,巧奪新南門,一舉拿下太原城。為紀念太原辛亥義舉,遂改新南門為“首義門”,新南關為首義關。
太原解放戰役中,守城閻軍作困獸斗,中國人民解放軍562團“猛虎連”,在強大炮火的掩護下,強攻首義門,使這座雄壯的古城樓重創於炮火。太原解放後,於1951年五一國際勞動節前,將難以修復的舊城垣並首義門、城樓及關城拆除,清除了城門內外的莽莽野草和垃圾,闢建了寬闊的廣場。由於完工於“五一”國際勞動節之前,為紀念五一節的到來,遂取名為“五一廣場”,寓勞動人民當家作主之意。不過,那時的五一廣場及其四周,還沒有高大的建築群和寬闊的交通網路,僅是一個開闊平坦的廣場,裡面新植了一些樹木而已。

變遷

太原五一廣場跨越了近半個世紀的滄桑巨變,折射出時代的變遷。 五一廣場的舊址可以追溯到時代修築的承恩門(原南門,又稱首義門)。1950年,太原城剛剛解放,百廢待興,太原人民在山西省委、省政府、太原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修建自己的政治、文化活動中心。1951年,廣場落成,取名“五一廣場”。五一廣場曾經幾次擴建與改造,從修建廣場觀禮台到假山、噴泉、雕塑廣場,直到90年代中期完工的一大一小、南北遙相呼應的現代化五一廣場。
五一廣場夜景五一廣場夜景
如今,人們徜徉在綠草如茵、羽鴿競翔的廣場,那花崗岩路面、不鏽鋼雕塑,讓多少休閒、娛樂的人們流連忘返;聽,京胡聲、晉劇腔,讓多少票友們過足了戲癮,使人們體味到大都市廣場的真正內涵。
垂暮時分,人們相約廣場——看燈、望泉、聽音樂。於是急匆匆的人流里,便流淌出一首首歡樂的歌。

現狀

50年代後期,幾經增建、擴建和修整,廣場的中心建起了坐北朝南的檢閱台和觀禮台。台前寬闊筆直的迎澤大街,直通汾河西畔;台後美麗的廣場街心花園噴芳吐翠,鵝卵石鋪設的曲徑,蓮花飛魚形噴泉,……從此,這裡成了省城人民舉行盛大的集會和活動休息的地方。每逢盛大的節日,全市人民集會於此,進行紀念活動。一年一度的國慶紀念就在這裡舉行。“文化大革命”期間,廣場街心公園的娛樂設施和園林建築,毀於一旦。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五一廣場跨入一個新的里程,充滿了新時代的活力和氣息。
五一廣場雕塑五一廣場雕塑
1995年,五一廣場重新改造,自此完全對外開放。每年,她以寬廣的胸懷接待著來自全國各地數以千萬計的遊客。據統計,11年來,五一廣場共接待遊客1.7億人次。
而今,這裡興建了用微電腦遙控的大型聲光噴泉和巨型城市雕塑“晉泉之聲”。體魄高大的兩具塑像,置於寬20米,長50米的噴泉池中的高台上,男塑縱情奏笛,神採風揚;女塑仰望長空,心曠神恰。他們的神態預示著渴望太原經濟騰飛的到來,預承著更加美好燦爛的明天。
其廣場西北隅純陽宮始建於元代,前有四柱三樓木牌坊,主體建築呂祖殿,殿後兩院,各以樓閣式建築組成,高低錯落,曲折迴旋,形式別致……在被政府和太原理工大學積極保護維修。可見這座城市對不同文化兼容並包和對人文古蹟的重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