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五一廣場

福州市五一廣場

福州市五一廣場位於福州市最中心的于山南麓,占地7萬平方米。她是具有悠久歷史的英雄廣場,更是福州人民心目中神聖的廣場。五一廣場的前身是一片沼澤地,湖塘比鄰,蓮藕為多。唐末五代的時,閩王王審知便是以湖為壕,在於山腳下築起一座城牆的,稱"夾城",形同月芽,所以也稱"月城"。"月城"之南有蓮池、蓮宅、荷宅、半洋等地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福州市五一廣場
  • 外文名稱:Fuzhou Wuyi Square
  • 地理位置:福建省福州市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占地面積:7萬平方米
  • 開放時間:全天
  • 門票價格:免費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城市:福建省福州市
  • 適宜遊玩季節:四季皆宜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景區介紹,周邊介紹,格局,廣場西邊,廣場北側,光榮的傳統,曾是體育場,歷程,格局,人民的樂園,原型,娛樂生活,三座建築,廣場歷史,公交線路,

景區介紹

五一廣場的前身是一片沼澤地,湖塘比鄰,蓮藕為多。唐末五代的時,閩王王審知便是以湖為壕,在於山腳下築起一座城牆的,稱"夾城",形同月芽,所以也稱"月城"。"月城"之南有蓮池、蓮宅、荷宅、半洋等地方。
五一廣場五一廣場

周邊介紹

格局

宋之後湖塘逐漸淤積成良田,宋許敦仁詩:"負郭湖田插兩收"就是說這個地方的事。至明代駙馬都尉王恭修福州府城,基本依"月城"為格局,有7大城門,分別為:南門、北門、東門、西門、水部門、湯門、井樓門。于山腳下的城門稱"南門"。現在於山南麓還遺留一段明代的古城牆,被列為福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作為歷史的見證。南門的城外一片空闊地便是現在的五一廣場。
五一廣場五一廣場

廣場西邊

南門在廣場的西邊,又稱寧越門,城高2.4丈、厚1.9丈,左右皆有翼樓,城上有窩鋪、炮台、垛口、馬道,巍堞重關,雄偉壯麗。辛亥革命後拆去南門城樓建環城公路。並在原南門的中心建一座"國民革命軍將士陣亡紀念碑",作為紀念在福建戰役中犧牲的北伐戰士。1930年1月6日,發生"1.6"綁架六委員事件,有個遊方道士說:南門紀念碑正對著省政府,主凶。於是,把紀念碑移到南校場。在原地改種一棵榕樹。這棵榕樹很快長成,枝繁葉茂,冠蓋如雲,又在福州城區的中心,便成為福州"榕城"的象徵。"文革"初期,大榕樹卻被當作"四舊"被斬盡殺絕。福州人民的心裡在流血!好在不久有關部門體察民眾的強烈要求,又把聖廟路原閩縣孔廟(今福州警備區)里的一棵榕樹移植南門兜,果然也生機勃勃。

廣場北側

廣場的北側便是于山,相傳遠古時有六鰲從閩江口移山於此。山上有攬鰲亭、應鰲石、接鰲門、步鰲坡、聳鰲峰等勝跡。漢時有何氏九仙在此煉丹的故事,因也稱九仙山,為福州著名的"三山"之一。清郭雍《九日登于山》詩寫:"聊復登高去,仙台一放歌。夕煙天外淡,疏雨鳥邊多。秋色老如此,流年傷若何。蓬山不可接,江水落松蘿。"每年九月九日,福州人多在於山登高,所以又稱"九日山"。山上有平遠台等許多名勝古蹟,為旅遊勝地。不可多得的是,站在山上,五一廣場全收眼底,一覽無遺。
明代改良田為校場,"其廣四里",又說"面積在三十畝以上,地極窪下",供練兵演武之用。因其地在南門,所以稱"南校場"。環場一周達4華里,四面以河為界。東西建有轅門,門外立有揚威坊;中央有一座閱武堂,東北隅有旗纛廟,為出征祭旗的場所。至清代,建有演武廳、堂室、長廊、亭榭,很有一些規模。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福州郡守李拔還特別為其洋洋灑灑地寫了《南教場演武廳銘》,計楷書二百一十九個字,鄭重其事,刻石立碑。福州一年一度定期的軍事演習,自然都在這裡進行。屆時,總督、巡撫、將軍以下軍政要人都參加檢閱,為一時之盛事。

光榮的傳統

清林楓《榕城考古略》相關記載
清林楓《榕城考古略》說:"明嘉靖中,召客兵居此。萬曆初,東西建兵房,其外有舊教場。"舊教場即明初建成的"南校場","教"即"校"也,也有人稱"較場"。當時戚繼光的山東子弟兵稱為"客兵"。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戚繼光率領6000將士從浙江趕赴福建抗倭,在南校場安營紮寨,後在寧德橫嶼、福清牛田、莆田林墩打了三次大勝仗,班師回浙江。福州父老在於山平遠台設宴餞行,並刻紀功碑。碑文為福建都御史汪道昆所撰。文曰:"言官上言:日本毒閩且十年,劫眾聚徒且十餘萬,閩財力竭矣。當事者廩廩,莫敢誰何!今巡撫忠臣,獨兵食少,詎能求旦夕之效?閩故隸督府,督府尚書名震夷夏,所部多精兵,靖亟發督府兵;不然,閩且不保。上當言官議,下尚書。尚書胡公、巡撫游公,皆新安人。胡公發精兵八千人,以部將戚將軍為上將,閫將戴將軍佐之,按察王大夫則護軍往警。師畢,胡公進三人者,語曰:吾聞游公已定漳、泉,賊堅壁福清,與諸將相持不下。他夷部復入橫嶼,據絕島中,寧德日告急,不暇聞。公等第亟擊橫嶼;橫嶼破,乘勝而趨福清,直振槁矣。於是,引兵從間道入,不旬日破橫嶼,殲之。再旬入福清,大破賊牛田,殊死定興化。旬日而襲興化,又殲之,郡中悉平。戚將軍以全師入,諸大夫郊勞曰:天厭閩久,將軍至,乃始有閩,此百代之伐也。將軍避席曰:督府奉明詔,繼光待罪行間。乃今有尺寸功,上者朝廷,次者督府,次者諸大夫之烈,繼光何有?夫古人以軍功顯,務旌其伐,銘諸名山。將軍功高而不伐,故足述也。乃登平遠台,修飲至禮。道昆幸而在事,遂為之銘。"接下去還有一篇銘記。《銘》曰:"於昭明德,漸於出日。重譯來格,島夷不逞......"但凡五十四個句子,感情磅礴,激動人心。現在在於山還有紀念戚繼光的戚公祠、醉石等。清嘉慶十四年(1809年)閩浙水師大敗蔡牽,俘獲3000人,也在"南校場"舉行"獻俘禮"。留有一塊紀念碑。碑曰:"嘉慶十四年閩中紳耆頌歸安,張巡撫師誠殲海寇蔡牽事。"
清宣統三年
清宣統三年(1911年)10月10日,武昌辛亥革命首義成功,11月9日福州革命也在於山爆發,原清新軍統制孫道仁、新軍協統許崇智等率領起義軍從南校場蜂擁上山,占據于山制高點,在觀音閣設"前敵總指揮部",向清將軍衙門開炮。福建同盟會鄭祖蔭等人也率領學生軍、南台商團從南校場湧向于山增援,終於推翻清政府在福州的統治。下午,陳金魁、王嘉凱等起義軍先鋒隊督押清軍殘兵敗將到南校場,呈繳很多無機柄槍桿和子彈。十八星紅旗在廣場的上空高高地飄揚。更難能可貴的是1933年在南校場成立福建人民政府。當時南校場已經改為公共體育場。11月20日,體育場西端的主席台上面懸掛著"中國全國人民臨時代表大會"的橫幅,著名抗日將領蔡廷鍇、蔣光鼐、黃琪翔、李濟深、薩鎮冰等主持大會,黃琪翔為總主席,還有來自全國25個省市及華僑代表100餘人和福建省政府所屬各機關公務員、十九路軍駐福州部隊七十八師官兵、福州各界民眾幾萬人參加大會。大會由黃琪翔宣讀《中國人民臨時代表大會人民權利宣言》,通過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還通過抗日反蔣等政治主張。會後舉行聲勢浩大的示威遊行。這次行動也稱"福建事變"。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史稱"福建人民政府"。解放後,毛澤東主席接見蔡廷鍇時說:有你們的中華共和國,才有今天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對福建事變表示肯定。

曾是體育場

南校場也是福州省會的體育中心。1915年省會中等以上學校聯合運動會便在這裡召開。1921年又在這裡召開全省學校聯合運動會。福建督軍李厚基為運動會主任,主持開幕式,制訂有會歌曰:"天氣新霜,叢菊放黃,國旗正飄揚。十郡才良,蹌躋聚一堂。鼓聲揚,可使有勇,且知方角,技登場,相與較短長。"歌聲激揚,熱鬧非凡。

歷程

民國18年【1929年】南校場的北面建有一座混凝土的牌坊,上書:"福建省立福州公共體育場",場長林蔭南,體育場建有400米跑道;跑道內有足球場、籃球場等
民國20年【1931年】4月4日兒童節,在體育場舉辦"兒童運動會",華僑巨子胡文虎當場捐資2萬元建設"兒童遊樂園"及健身房、司令台等,梁新記公司以15400元承包工程,於1931年12月1日開工
1933年11月20日上午9時,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臨時政府在該體育場內召開全國人民革命臨時代表大會,大會宣告: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臨時政府成立了!李濟深為政府主席兼軍事委員會主席,陳友仁為外交部長,蔣光鼐為財政部長,何公敢為福建省長,黃琪翔為經濟委員會主席兼參謀團主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路軍改組為人民革命軍,蔡廷鍇任人民革命軍第一方面軍總司令,改民國22年為中華共和國元年,以西曆1933年為中華共和國元年
後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臨時政府被蔣介石“中央軍”部隊鎮壓
民國26年【1937年】底,福建省立福州體育場全部建設項目竣工。並增建2個籃球場和2個網球場
民國27年【1938年】11月福州公共體育場機關奉令遷往沙縣,福州原址改為"福建省立公共體育場福州分場",抗戰勝利後復原
新中國成立後改稱為"福建人民體育場",福建省和福州市的運動會幾乎都在這裡舉行

格局

"人民體育場"依"公共體育場"的格局:正門朝北、靠西,後門朝東、靠南;四周有矮牆圍繞。場內有400米跑道、足球場、籃球場、健身房、田徑運動場等。主席台仍然設在體育場的西側。"體育場"的門雖設而常開,實行"開放"式的管理,平時總是有許多人在這裡做健身運動,或是跑步,或是打球,或是跳高、跳遠。鍛鍊身體,保障健康,"體育場"培養有許許多多的運動健將,為體育事業做出最實實在在的貢獻。

人民的樂園

原型

早在"五四"運動期間,福州愛國學生就常在體育場集會,焚燒日貨,宣傳愛國思想,還在南門兜豎立"請用國貨"碑。"文革"期間,省市的運動會暫時被停止,於是體育場成了民眾集會的場所。1968年11月,撤除圍牆,並以10萬塊水泥方磚鋪地,計7萬平方米。如果每人占一塊方磚,可供10萬人集會。當時省市的重大慶祝會和大型團體操皆在這裡舉行。因在"五一"路西側,所以稱"五一"廣場。廣場北側原是鼓樓第二中心國小,被撤遷後,依山勢改建為東西兩組階梯"觀禮台",中間有毛主席的巨大漢白玉雕像,揮著巨手。後面建"",作為展覽館或領導會見賓客的地方。"觀禮台"是民眾集會的主席台,坐北朝南,居高臨下,視野廣闊。廣場的南側還建有一座體育館,算是保留有一定體育內容的含量。
于山堂于山堂

娛樂生活

但新建成"五一"廣場沒有樹木,沒有植被,夏天酷熱難當,影響附近居民的生活。1989年把"五一"廣場公園化的方案擺上了議事日程,於是把鋪地方磚撤走,然後堆上沃土,鋪植馬尼拉草坪2萬平方米。原"觀禮台"也被改為斜坡草壇。壇上壇下綠茵茵的一大片,其間有形態各異的模紋蒔花,相映成趣,有"孔雀開屏"、"熊貓獻花"、"歌舞昇平"等。草坪四周種植榕樹、假檳榔、茉莉、扶桑、迎春、觀音竹等樹木,怡情悅目,分外妖嬈。草坪上裝有20個旋轉噴嘴,開動時,水拋線凌空交錯,紛紛揚揚,煞是可觀,成為人民遊覽和休憩的大廣場。現在每天清晨,老少男女都喜歡在這裡翩翩起舞秋高氣爽,兒童在此嬉戲、追逐,放風箏,一派昇平、和諧、歡樂的氣氛在流漾。

三座建築

在綠茵茵的花樹草木中間,還留有一塊約6000平方米、用鋼磚鋪成的廣場,成為五一廣場的中軸線,在這條線上有三座建築,一是不鏽鋼的大型城雕《三山高聳,一水長流》,總高23.8米,為福州的市標。二是一座漢白玉的大型城雕《八閩茶女》,採茶撲蝶,翩翩起舞,周圍是大型的噴水池。音樂噴泉在噴水,曼歌妙曲;彩燈在變幻,色彩斑斕,令人深思遐想。三是一座漢白玉的旗壇,有二層平台。底層約17米見方,有6層台階,4個開口;上層約7米見方,有5層台階,2個開口,都鋪著紅色的地毯。紅白相映,十分醒目。平台四周圍著精雕細鑿漢白玉的柵欄,仿佛北京的天壇,肅穆高雅。更難得的是在高高聳立的不鏽鋼旗桿上,飄著紅彤彤的五星紅旗,萬人矚目,讓每一個人心裡都暖洋洋的感到舒服。
八閩茶女八閩茶女

廣場歷史

五代十國”時期,閩王王審知以湖為壕,在于山腳下築起一座城牆,稱“夾城”,形同月牙,也稱“月城”。
到了明朝,有人依“月城”的格局修築福州府城,建起了七大城門。于山腳下的城門稱“南門”,又名寧越門。南門城外的一片空闊地,即今五一廣場,但那時它還叫“南校場”。
辛亥革命後,南門城樓被拆,建起了環城公路。修路後,還在南門的中心建了一座“國民革命軍將士陣亡紀念碑”。之後,這個紀念碑又移到了南校場。而這時的南校場,也已改為公共體育場。
1968年12月改建為廣場,1970年“五一節”竣工。有人說因為它是“五一節”竣工的,所以叫“五一廣場”。也有人說,廣場因位於五一路西側而得名。

公交線路

乘坐103路、2路、64路、73路、79路到“五一廣場”站下車;乘坐2路、8路、16路、101路、103路、106路、122路、125路、133路、59路、62路、76路、80路、86路、97路、K3路到于山(協和醫院) 。
乘坐福州捷運1號線到“南門兜”站下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