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陽(丹陽縣)

丹陽(江蘇南部縣級市)

丹陽縣一般指本詞條

丹陽,地處長江三角洲、上海經濟圈走廊,是南京都市圈成員縣級城市,位於江蘇省南部,屬太湖流域片區。東距上海200公里,西距省城南京68公里;東與常州武進區新北區相鄰,西與鎮江丹徒區句容市相連,南與常州金壇區接壤,北接鎮江新區,並與揚中市隔江相望。現為鎮江市行政代管。丹陽古稱曲阿,後取“丹鳳朝陽”之意而得名。丹陽市歷史悠久,為吳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建置始於戰國,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古城,是齊梁故里。丹陽文化屬吳越文化,丹陽人屬江浙民系使用吳語

丹陽境內河流縱橫交錯,水陸交通便利,122省道、312國道、滬寧高速公路鎮丹高速京滬鐵路京滬高鐵滬寧城際鐵路京杭大運河穿城而過。1987年經國務院批准撤縣建市,被列為沿海對外開放城市。丹陽是世界最大的鏡片生產基地,素有“中國眼鏡之鄉”美謄。

丹陽經濟實力在2013中國縣級市綜合競爭力排行榜第12位、2013全國縣級市成長競爭力排行榜第8位,綜合實力居江蘇省十強縣(市)第7位,是“全國衛生城市”、“全國環境綜合整治優秀城市”、“江蘇省文明城市”、“江蘇省社會治安安丹陽市”和“江蘇省黨建工作先進市”“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市”。2018年12月,入選全國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100強,2018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100強、中國最佳縣級城市30強。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地貌,氣象,自然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礦產資源,電力資源,人口,經濟發展,概況,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交通,民俗文化,方言,文物,飲食,特產,旅遊景點,名人,城市榮譽,

歷史沿革

新石器時代,丹陽境內就有人類活動。
丹陽建置始於戰國時期,初為雲陽邑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統天下,實行郡縣制,改雲陽邑置雲陽縣。不久又更名為曲阿縣
新莽始建國元年改曲阿縣為鳳美縣。
東漢初復名曲阿縣。吳嘉禾三年(234)改曲阿縣為雲陽縣。
晉太康二年(281)復名曲阿縣。
唐天寶元年(742)改潤州為丹陽郡,曲阿縣為丹陽縣,丹陽縣屬丹陽郡。乾元元年(758)改丹陽郡為潤州,丹陽縣屬潤州。後經歷朝,丹陽均屬鎮江。
民國元年(1912)丹陽縣直屬江蘇省
1949年4月丹陽全境解放,屬鎮江專區。
1958年9月改鎮江專區為常州專區,丹陽縣屬常州專區。
1959年9月又改常州專區為鎮江專區。
1983年實行市管縣後,丹陽縣屬鎮江市代管。
1987年12月,丹陽撤縣設市,為丹陽市,仍屬鎮江市代管。

行政區劃

截止到2014年丹陽市共有10個鎮、1個街道,1個開發區,練湖旅遊度假區。
城鎮
面積(平方公里)
城鎮
面積(平方公里)
91.73
73.84
80.54
80.56
115.43
23.71
64.45
67.89
83.71
163.4
72.2
168

地理環境

位置

丹陽市地處長江下游南岸,江蘇省南部,東經119°23′~119°54′,北緯31°44′~32°08′,南北長44公里,東西寬32.5公里。東鄰武進市,南毗金壇市,西北與丹徒區交界,東北與揚中市隔江相望。
丹陽市總面積1047.31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850.2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81.12%;水域面積196.8平方公里,占18.88%。

地貌

地貌丹陽市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有低山丘陵和平原,以平原為主。西部和北部是寧鎮丘陵余脈的低山丘陵崗地,其地形較為複雜,低山、丘陵、崗地、平原和窪地交替分布。低山群中最高峰為水晶山,主峰海拔166米。東部和南部屬太湖平原湖西部分,地形低平,一般在海拔7米左右。
丹陽市丹陽市

氣象

丹陽位於中緯度北亞熱帶,屬海洋性氣候。由於季風環流的影響,具有明顯的季風氣候特徵。春季和秋季為冬、夏季風轉換季節,冷暖氣團相互爭雄,旋進旋退,寒暑乾濕變化顯著;夏季受溫暖潮濕的海洋氣團控制,天氣炎熱多雨;冬季多受極地大陸氣團控制,以寒冷、少雨天氣為主。具有氣候濕潤、光照充足、雨量豐沛、無霜期長、四季分明的氣候特徵。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在丹陽市陸地面積中,平原6.12萬公頃,占陸地的72%;低山丘陵崗地2.38萬公頃,占28%。2002年底,丹陽市耕地面積5.69萬公頃,其中農田保護區5.38萬公頃。

水資源

(一)地表水。丹陽市共有河道96條,計長464公里,其中以京杭運河、鶴溪河、九曲河、丹金溧漕河為主脈,溝通丹陽市水系,形成丹陽市水系網路,為水資源的蓄、引、提、調、排發揮巨大作用。另有大小水庫9座,庫容688萬立方米;大小塘泊近萬個,蓄水1500萬立方米。
丹陽市丹陽市
(二)過境水。水資源豐富,北可引長江水,西南有句容丹徒的客水。可利用過境水主要是長江水,沿江有主要引排涵閘10餘座,引排流量500多立方米/秒,每年可引水5億立方米左右。
(三)地下水。一般在200米~300米深處,部分地下淺層在30米~100米處。地下水儲藏量約4億立方米,可供開採量約1.2億立方米/年。因地表水豐富,地下水極少利用。

礦產資源

主要集中在北部低山丘陵區。金屬礦種主要有鐵、錳、方鉛,但質低量少。非金屬礦種主要有石英、陶土、泥炭、煤炭、礫石、斧劈、奇石、白雲質灰岩和石灰岩,其中斧劈和奇石質量優良,蘊藏量達億萬噸。

電力資源

丹陽電力資源豐富,裝機容量分別為198萬KW和122KW的諫壁電廠和戚墅堰電廠均在30KM半徑之內,市區擁有協聯和龍源兩家熱電廠。

人口

截止到2010年丹陽全市常住人口為96.0418萬人。全市男性人口48.62萬,占50.62%;女性人口為47.42萬,占49.38%。丹陽市全市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人口為66873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人口為158050人;具有國中文化程度人口為431891人;具有國小文化程度人口為229151人。
地區
人口數(人)
地區
人口數(人)
司徒鎮
61668
訪仙鎮
51360
皇塘鎮
55481
導墅鎮
48982
延陵鎮
66576
界牌鎮
53561
陵口鎮
42408
呂城鎮
53206
珥陵鎮
45850
105600
189707
174671

經濟發展

概況

2017年,丹陽市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70.26億元,同比增長7.1%,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53.66億元,同比增長1.9%;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638.84億元,同比增長7.5%;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577.76億元,同比增長7.1%。

第一產業

2017年,丹陽市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87.54 億元,按可比價增長1 %;實現農業增加值 61.99 億元,可比增長1.7 %。糧食總產量49.68 萬噸,同比增長0.7%;油料總產量9043噸,同比增長6.6%。全年生豬出欄量 17.24萬頭,同比下降20 %;家禽出欄量 527.12萬隻,同比增長5.1%。

第二產業

2017年,丹陽市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201.26億元,同比增長14.7%;實現工業增加值516.56億元,按可比價增長7.6%;實現銷售收入2115.45億元,同比增長12.0%;實現利稅176.80億元,同比增長7.4%。全市實現工業應稅銷售1290.46億元,同比增長14.3%;全年工業用電62.1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1.6%。從企業規模看,規模型工業發展良好,大中型工業企業實現產值1623.49億元,同比增長17.7%。從輕重工業看,重工業發展較快,實現產值1718.99億元,增長16.0%,快於輕工業2個百分點。從企業類型看,股份制企業增長較快,實現總產值1583.54億元,增長17.1%,高於全市平均水平2.4個百分點。

第三產業

2017年,丹陽市實現服務業增加值577.76億元,同比增長7.1%;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45.5%,同比提高0.1個百分點;全市服務業實現開票收入675.32億元,同比增長9.5%,全市服務業實現稅收34.49億元,同比增長2.2%;服務業稅收占財政收入的比重為19.2%,較去年同期下降8.8個百分點,服務業稅收占全部稅收的比重為38.1%,較去年同期提高2.1個百分點。全年商品房銷售面積125.76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6.3%;商品房銷售額109.88億元,同比增長30.2%。

社會

科技:2013年丹陽市財政科技投入考核全省縣級市排名第一,實施國家“863”計畫3項、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2項。新增省級名牌6個,專利授權量1211件。新設省級工程技術中心2家,累計4人入選國家“千人計畫”、26人入選省“雙創計畫”。雲陽高新區被評為省“兩化融合”試驗區。2013年建成國內首家航空航天產業院士工作站、首個“軍民融合式發展示範區”、首條自主智慧財產權千噸級全自動碳纖維生產線。
教育:丹陽市2013年完成省級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示範區、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示範區、職業教育創新發展實驗區建設年度任務。校舍安全、正則國小遷建等工程有序推進。
醫療:丹陽市2013年完成基層醫療機構綜合改革任務,啟動公立醫療機構綜合改革試點工作。第二人民醫院改擴建項目有序推進。
體育:民眾體育運動蓬勃發展,全民健身中心主體工程竣工。
就業:丹陽市2013年新增城鎮就業1.9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45%以內
社會保障:2013年丹陽市新開工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1322套。
慈善:2013年丹陽市成立市慈善總會,募集善款6200萬元,累計發放各類社會救助資金近1000萬元。
衛生:2013年丹陽市通過國家藥品安全示範市創建省級考核。

交通

丹陽東距上海200公里,西距南京68公里,處於長三角黃金腹地,歷史上就是長江流域經濟重鎮、著名商埠;交通極為便利。
鐵路京滬鐵路橫貫市區,設丹陽站(南廣場),滬寧城際鐵路設丹陽站(北廣場),南北廣場將修隧道連結,已預留條件。京滬高速鐵路在丹陽境內設丹陽北站連淮揚鎮鐵路即將開工建設,由丹陽站接入滬寧城際鐵路通往上海方向;未來丹陽將成鐵路樞紐,鐵路成網狀密布。
公路滬寧高速公路(G42滬蓉高速)、312國道、122省道、338省道等是通過公路出入丹陽的主要幹道,泰州長江大橋的貫通使得位於丹陽東北的工業重鎮成為公路交通樞紐。
水運:京杭大運河縱貫丹陽,九曲河是向北通往長江的又一出口,丹金溧漕河曾是主要的漕運河道之一;對外開放的長江第三大港——大港港口離市區18公里。
航空:州奔牛機場坐落丹陽市境內,西距南京祿口國際機場80公里,東距上海虹橋機場、浦東國際機場2小時車程,班機直航世界各地。

民俗文化

方言

丹陽歷史悠久,為吳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古城。
丹陽(丹陽縣)
丹陽話屬於吳語-太湖片-毗陵小片。丹陽位於吳語邊界處,絕大多數地區屬於吳語太湖片-毗陵小片。丹陽話保留濁音入聲,保留了較多古漢語用字用語,有6個聲調,擁有當代吳語大部分特點。西北個別鎮的一些村落為江淮官話。其餘各地均為吳語。和常州話同屬毗陵小片。
丹陽(丹陽縣)
丹陽話在青少年中影響力下降,主要原因在於國語的過度推廣(學校教育從幼稚園起全面禁止方言),此外還有與鄰近地區交流日漸頻繁等。希望丹陽人重視、保護丹陽的吳語語言文化。

文物

丹陽境內的文物眾多。南朝齊梁陵墓石刻有11處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唐朝延陵季子墓碑及碑亭、江南第一梵鐘——唐中和銅鐘、吳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之一,總前委舊址等4處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宋朝玉乳泉井、明朝萬善塔等60處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其他還有古文化遺址多處,並從中發掘大量歷史文物,其中有良渚文化遺物——黑陶弧腹罐、新石器時代晚期遺物——黑陶寬把蓋杯、湖熟文化遺物——鬲、馬家浜文化遺物——腰沿釜、西周青銅鳳紋尊等。丹陽故有“江南文物之邦”之美稱。

飲食

家庭飲食
丹陽人以大米為主糧,通常是兩粥一飯,即早晚粥,中午飯。大米主要有粳米、秈米和糯米。早上粥一般是大麥粥加米粉米糰子,或米粥,也有人家吃泡飯的;晚上粥多為鹹粥、湯麵;中午飯均為大米飯。米飯有兩種,一種是煮(燜)飯,即將米加上適量水置於鍋內煮燜;另一種是撈飯,是將米加上較多的水煮沸後,用笊籬撈上置於飯籃內再蒸燒,水內留下少量米燒粥。
丹陽人以大米為主食,大米食品主要有三類,一類是米飯類,品種有粳米飯、秈米飯、糯米飯。米飯又分鹹菜飯和淡白飯。鹹菜飯又分青菜鹹飯、白菜鹹飯等;淡白飯又分純淡白飯、豆淡白飯、番瓜淡白飯等等。二類是米粥類,品種有淡米粥(即白粥)、鹹米粥、豆米粥、瓜米粥等。三類是米粉食品類,即將大米加工成米粉後而製作的食品,如粉米糰粉糕、冬粉、粉粥等。丹陽人很講究“吃飯”,以粳米和菜,加上豬油做的飯味美價廉;以秈米飯炒蛋又是一種吃法,入味可口、有營養;而以糯米飯撒上桂花、玫瑰、紅綠絲和豆沙,民稱是八寶飯,多用於招待賓客。
麵粉亦是丹陽人主食之一,僅次於大米。麵粉通常是指小麥面,而在丹陽還有元麥面、大麥面、蕎麥麵。丹陽小麥麵食品種類繁多,主要有麵條、饅首、包子、餛飩、面醬,以及油氽的油條、饊子,還有各種糕點等;元麥、大麥面的吃法則多與大米煮大麥粥。
丹陽人吃大麥粥很普遍,可說家家都吃,農村人更是一年吃到頭。“丹陽人大麥粥命”的說法就源於此。
點心
點心是糕餅之類的小食品,民間俗稱“茶食”。丹陽糕點東取蘇式糕點、北取揚式糕點之長,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丹陽糕點選用上等細糧、優質油脂、精製食糖和蛋晶作主料,以果仁、蜜餞、肉類、乳製品、芝麻等作配料,輔以桂花、玫瑰等天然香料,製成形態各異和口味不同的餅、糕、酥、片、卷、包、點等品種,具有甜、軟、糯、松、酥、香、脆的風味特色。丹陽糕點可分五大類:一是烘烤糕點類,俗稱爐貨製品,有各種酥餅、月餅、麵包、蛋糕和京江齊等;二是油炸糕點類,有大京果、小京果、開口笑、一口酥等;三是熟粉糕點類,又稱冷作製品,有薄荷丁、山楂糕、松子糕;四是水蒸糕點類,有雲片糕、雪片糕、壽桃糕等;五是工藝糕點類,如澆花蛋糕、喜慶糕桃等。糕點的製作城內以同泰福南貨店最有聲譽;鄉村以里莊著稱,其大糕選料考究,配方獨特,做工精細,味美質佳,具軟似酥、甜似蜜、香賽蘭、白如玉的特色。
丹陽糕點除常年品種外,不同節氣亦有不同品種上市,有春餅、夏糕、秋果、冬糖之說。即春有酒釀餅、杏仁酥、桃酥;夏有綠豆糕、水發糕;秋有中秋月餅、麻果、巧果仁子;冬有花生糖、寸金糖等。特別是“京江飠齊不受節氣限制,常年有之,且延續至今。
風味小吃
丹陽其主要品種有豆腐腦(花)、豆漿、回鹵乾、豆腐乾、香乾、油炸臭豆腐乾、麵條、餛飩、水餃、湯圓、酒釀元宵、包子、燒賣、燒餅、糍飯、油條、麻米糰、饊子、麻花、鍋貼、油炸糍粑、油餅子、春卷、粽子、粘糕、荸薺串、山楂串、山楂糕、涼粉、茶葉蛋、炕山芋、煮藕、糖(沙)炒板栗、糖粥藕、綠豆粥、赤豆粥、八寶粥、炒屑、牛肉湯、鴨餃湯、蓮子湯、羊肉湯、皮兒湯以及各種糕、餅、饅,各種風味的花生、蠶豆、瓜子等。其中以東鄉(埤城、後巷)的羊肉,延陵的鴨餃,城內的豆腐花、小餛饒和牛肉鍋貼最具特色。東鄉羊肉以油而不膩、肥嫩可口而聞名遐邇,延陵鴨餃以清淡、鮮美、嫩酥、補陰舒肺為特色。城內的小餛飩、豆腐花是人見人愛的風味小吃。
吃茶
丹陽茶客極為考究。老茶客不太愛喝“頭貨子”(第一次浸泡的茶水),而喜歡二貨子”或“三貨子”,俗稱“君子酒,僕僕煙,第二開茶可吃到天邊。”為了使頭貨茶就能泡出味來,沏茶時一般先用少數開水把茶葉浸泡一會,然後再沖開水。
吃酒
丹陽舊時,城鄉內外酒肆林立,民間飲酒成習。吃酒名目繁多,如團圓酒、中秋酒、重陽酒、端午酒、結婚酒、上樑酒、祝壽酒、接風酒、利市酒、開業酒、滿月酒、交周酒等等。丹陽酒俗以陳(白)酒為佳,因酒越陳越香醇。丹陽人喝酒又愛喝溫酒,忌喝冷酒。酒宴斟酒時按座次依次進行,酒壺嘴不能對著別人,否則稱為失禮。

特產

丹陽黃酒
丹陽黃酒,俗名陳酒,最先還有“百花老陳”,“曲阿酒”、“十里香”、“玉乳漿”、“官酒”和“狀元紅”等品名,此酒色澤黃橙透明,鮮甜香美,醇和爽口,灌壇封缸貯窖越經久,風味越佳。解放前,以新豐和里莊所產最好,新豐更勝一籌。——它以水質清冽甘甜,工藝精細,數百年來已冠冕不讓而名列前茅。
丹陽產糯米,色澤紅潤光潔,是制酒的上品,所以又有“酒米出三陽,丹陽為最好”的“酒米”之稱;歷代一直被列為貢品,所以又有“宮米”之名;糯米中以桂花香糯,猴突頭糯,小紅糯,黃殼糯和香珠糯為最佳,用它釀造出來的黃酒,清香醇和,透明如餳,獨具一格。
丹陽釀造業繼承和發揚了“古遺六法”的傳統工藝,並結合自身的條件,創造出了一套獨特的、傳統的釀酒方法,使它能在酒林中“出類拔萃”,獨樹一幟。
丹陽黃酒,以它的色、香、味,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中外顧客,是饋贈親朋好友的上好禮品,經全國品酒鑑定會鑑定,已列為省和全國優質名酒,不僅風靡海內,還暢銷東南亞和歐美等地。
該酒在歷史上已著名。據記載,北魏孝文帝南征前與劉藻將軍辭別,相約勝利會師時以“曲阿之酒”款待百姓。曲阿即今丹陽,故丹陽封缸酒古有“曲阿酒”之稱。以當地所產優質糯米為原料,粒大、均勻、潔白、性粘、味香,需取水質清甜、含多種無機鹽類礦物質的玉乳泉水,配以特製酒藥,經低溫糖化發酵,在釀造中,當糖分達到高峰時,兌加50度以上的小曲米酒後,立即嚴密封閉缸口,養醅一定時間後,抽出60%的精液,再進行壓榨,二者按比例勾配定量灌壇,再嚴密封口貯存2-3年即成。酒色棕紅、明亮,香氣濃郁,口味香鮮。酒度40度含糖分28%以上,總酸0.3%。
丹陽封缸酒素以“味輕花上露,色似洞中春”名聞內外。丹陽產封缸酒在南北朝時就已出名。以糯米為原料,用麥曲作糖化發酵劑。當醪糖分達高峰時,兌入五十度以上小曲米酒,立即密封缸口,過一段時間抽百分之六十的清液壓榨,工藝極為精湛。釀造成酒後色澤棕紅,醇香馥郁,酒味鮮甜,酒為十四度以上,為黃酒中上品。1984年榮獲國家銀質獎,在全國甜型黃酒中評比名列第一。
大麥粥
大麥粥絕對是丹陽的一大特色。在丹陽家家戶戶都有喝大麥粥的習慣,特別是夏天,來兩碗冷大麥粥,比喝其他飲料不知要強多少倍。這絕不是吹牛。丹陽是江蘇鎮江境內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大麥粥倒的確是當地的一大特色,幾乎每家每戶的早餐桌上都少不了。這大麥粥的熬制還頗為講究。大麥粉是用大麥或元麥磨成,熬粥時,取一碗清水,加入兩小勺大麥粉調勻,當白粥煮開時,一邊用勺攪拌,一邊緩緩注入。再用刀切少許食用鹼撒在粥中,用來提煉香味,當粥色微微泛黃時,便可食用了。開鍋後,那叫一個香啊,真是令人食慾大增。若是再配上當地香甜爽脆的蘿蔔乾,那可真是美得不行了!
丹陽(丹陽縣)
大麥粥做法:原料為大米若干、大麥粉、食用鹼;製作:將大米熬煮成粥,要稀一點,將大麥粉和食用鹼加水勾兌混合,然後將混合液倒入稀粥內,煮開即可。
延陵鴨餃
延陵鴨餃是丹陽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鴨餃,亦堪稱丹陽一絕。鴨餃並非是我們通常意義用鴨肉包的餃子,而是用一種特殊方法製作的美味鴨餚。延陵鴨餃創製於清代康熙年間,已有數百年的歷史。它的製作過程非常講究,要保證色、香、味俱全,幾道工序非得一絲不苟。首先精心選擇原料,採用以專門配製的素食飼料供養一年以上的雄鴨,宰殺過程中既要保證鴨子出血乾淨,又要掌握好燙鴨的水溫和時間,不能碰破鴨皮;退毛開膛要確保做到鴨身雪白光滑;取出內臟後,要反覆清洗乾淨,不能留一丁點污穢。口感清淡細膩,不肥不膩;肉質鬆軟,香氣誘人;滋補養胃,口口留香。金秋時節,正是品嘗正宗延陵鴨餃獨特風味的最佳季節。
丹陽(丹陽縣)

旅遊景點

丹陽市九里風景區:鎮江丹陽市九里風景區位於丹陽市延陵鎮,是一個以吳文化為背景,以季子廟為核心的祠廟建築群。景區整體以田園水鄉為基調,以古吳文化為主線,是一個集旅遊觀光、休閒、古吳文化體驗為一體的風景旅遊區。
天地石刻園:天地石刻園位於江蘇省丹陽市鳳凰湖北側半島之上,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景觀面積15萬平方米,護岸、植綠、種草、種竹80多萬株,綠化面積40多萬平方米。天地石刻園由北京土人景觀與建築規劃設計研究院規劃設計,中國美術學院和江蘇先達陳列展覽工程有限公司進行項目裝潢設計。整個建築形態以鳳凰為造型。設計最大的特點是打破了傳統的室內博物館的概念,以大地景觀為本,石刻藝術為魂,以歷史遺存文化為主題,構建成獨特的石刻藝術旅遊目的地。其先進的設計理念、高水準藝術設計、製作裝飾、最新科技裝飾材料的裝扮,一絲不苟的施工操作造就了現代建築藝術、美術繪畫藝術與古典石刻文化藝術的最佳結合。其中由中國美術學院設計、繪製的長148米天頂壁畫配合“石祈天福”館的宗教石刻,相映成趣,交相輝映,震撼心扉。該項目總投資預計5億人民幣。
萬善公園:萬善公園是萬善古塔為主題配以萬善城樓、浮屠勝境、御舫漣漪、鳳谷鳴琴四大仿古景區而建成的公園。萬善古塔始建於1627年,塔高47.76米,為磚木混砌結構,外內7層,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古蹟。萬善城樓長280米,高9米,門樓12米高,古樸神韻,登高懷古。
總前委舊址紀念館:丹陽市總前委舊址紀念館坐落在江蘇省丹陽市人民廣場北側,舊址建於1934年。現有二層樓房三間,建築面積254平方米,門樓一座,園內天井占地1344平方米,是鄧小平、陳毅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指揮解放、接管上海的前線總指揮部。
紀念館位於舊址西側,三層,建築面積490平方米,於1998年1月落成,2月正式對外開放。整個展出分為《總前委在淮海戰役期間》、《光輝的總前委》等四個部分,充分運用圖、文、聲、像等現代化手段,將總前委的光輝歷程完整地呈獻給觀眾。一樓展廳內陳列了一百多件珍貴的圖文資料和實物,二樓展廳懸掛著百餘幅將帥的題詞,是江蘇省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陣地。
新四軍江南指揮部舊址:新四軍江南指揮部舊址原系李氏宗祠,始建於明代。整個祠堂三進四廂房,裡面迴廊雕窗,斗拱畫梁,重修後恢復了歷史風貌。政治部戰地服務團等5處舊址,均系磚木結構民宅。該館占地面積6000平方米,建築面積2645平方米。
龍慶禪寺:位於江蘇省丹陽市後巷鎮嘉山旅遊風景區內,與南朝齊梁帝王后裔蕭氏宗祠相近。龍慶禪寺原名“嘉山寺”,俗稱龍慶寺。位於丹陽市東北部的後巷鎮,北枕嘉山,南瀕九曲河,始建於北宋紹聖年間,距今已有九百一十五年的悠久歷史,從古至今在丹陽百姓特別是廣大佛教徒中有著深刻的影響,曾與鎮江金山江天禪寺齊名,是江南佛教的重要名剎。

名人

帝王
名臣將相
名儒

城市榮譽

丹陽連續5年被評為全國科技進步工作先進縣(市)、科技進步綜合實力百強縣(市)、全國科普示範縣(市)。丹陽市2013年“兩基”水平榮獲全國先進縣(市)稱號,教育現代化工程。
丹陽市丹陽市
丹陽市2008年被批准為江蘇省首批“實施教育現代化工程先進市”,丹陽市中國小均通過省級教育現代化達標驗收。
2008年丹陽市在文化、衛生、體育、新聞、計畫生育、醫療保險、養老保險等各項社會事業先後獲得全國結核病防治工作先進集體、全國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市)、全國人口和計畫生育服務先進縣(市)、全國婦女兒童發展綱要示範縣(市)。
2014年全國農業工作會議上,我市被表彰為2014年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市。這是蘇南地區唯一一家連續第五次獲此殊榮的單位
2016年,丹陽市重新確認國家衛生城市(區)。
2017年,丹陽市入選為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2018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第15位。
2017年12月,丹陽市獲評2017年工業百強縣(市)。
2018年10月,入選2018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第15)。
2018年10月,入選2018年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市、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市、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縣市。
2018年11月,入選中國工業百強縣(市),入選中國縣級市全面小康指數前100名。
2018年12月,入選2018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100強、中國最佳縣級城市30強。
2019年7月19日,入選中國百強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