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預防保健服務

中醫預防保健服務

中醫預防保健服務是指在固定場所由專業人員在中醫理論指導下,運用相關技術、手法、產品及知識等,以滿足服務對象保養身心、改善體質、預防疾病、輔助治病和促進康復的需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醫預防保健服務
  • 外文名:Preventive health care servi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發展中醫預防保健服務的科技策略
我國政府在醫療衛生改革中,採取重大舉措,制定了《關於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要求“充分發揮中醫預防保健特色優勢,積極發展中醫預防保健服務”。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積極回響,形成了《關於積極發展中醫預防保健服務的實施意見》,提出了到2011年將初步形成中醫預防保健服務支持體系,到2015年將初步建立滿足人民民眾不同層次需求的中醫預防保健服務體系的發展目標。如何遵循中醫“治未病”的發展規律,藉助現代科技的力量,創新發展機制,實現中醫預防保健服務支持體系與服務體系構建的目標,給中醫藥科技界,以及整個科技領域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首先,科技界明確了構建中醫預防保健體系的科技關鍵點在於對人體“健康狀態”的把握。所以健康狀態檢測、評估的方法、技術,以及對“未病“干預的方法、產品,對干預效果評價以及“治未病”理論體系的完善與構建等就成為目前中醫預防保健體系構建中科技工作的重點。
圍繞科技的重點領域,在“十一五”國家多層次科技計畫中都進行了具體的部署,百餘項科研課題正在進行之中。如“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畫以“中醫‘治未病’及亞健康中醫干預研究” 為主題,部署了1、亞健康範疇與評價標準及方法的研究;2、亞健康狀態中醫辨識與分類研究;3、亞健康中醫干預效果評價及其方法學示範研究;4、亞健康基礎資料庫及其數據管理共性技術的研究;5、亞健康人群監測方法與監測網路的研究;6、健康保障與健康管理及其實施模式研究等;2007年、2008年中醫藥行業科研專項與2009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研立項都設立了“治未病”科研專項,分別圍繞治未病的基礎理論,研究中醫治未病的傳統理論內涵和現代闡釋;圍繞完善模式,深化研究全面防範疾病發生、經濟上可持續的中醫特色健康保障服務模式;圍繞健康文化,研究宣傳防範疾病發生、經濟上可持續的健康服務和健康保障理念,及其技術方法的傳播產品;圍繞健康管理,研究系統、全程、遞進的動態辨識、評估和干預個體人健康狀態的技術方法與產品等。目前有些研究已經有了初步的結果。如個體人健康狀態分類框架的研究,通過對20多種疾病的分析,構建了《KY3H個體人健康狀態辨識規範》,同時形成了針對個體人健康狀態干預的技術產品。形成了人(個體)的健康狀態動態辨識與分析評估的技術方法;創新了科技組織管理模式,將科研與推廣緊密結合。這些研究為全國範圍內中醫藥預防保健服務試點工作提供了技術和理論的支撐。從研究的內容和水平來看,有關“健康狀態”的研究,目前尚在起步階段。已經研發的技術、產品需要在實踐中進一步的熟化;初建的研發、推廣組織形式和機制還需要時間的考驗;中醫預防保健服務體系的基本科技問題尚沒有得到根本性的解決。
我們要充分認識預防保健理論與方法研究的艱巨性、超前性與原始的創新性;充分領悟中醫“治未病”理念與千百年來積累的豐富經驗;堅持邊實踐邊研究,走臨床科研一體化的道路;以實踐的效果為導向,以改善人民大眾健康狀態為目的,繼續抓住“健康狀態”把握這一關鍵問題,對傳統“治未病”理論體系進行系統的繼承與研究;運用系統科學原理結合中醫整體觀及先進科技手段,認知健康狀態及其測量與評估等關鍵科學問題:解決健康狀態信息的採集、存儲、整合與動態檢測、監測的技術方法與產品的關鍵技術;吸納臨床流行病學、循證醫學的理念與方法,構建適合於預防保健複雜干預的效果(有效性、安全性)評價方法,為預防保健服務實施模式及其對經濟、社會的貢獻等提供科學數據的支撐。同時要通過醫、產、學、研、用聯盟等方式,積極培育“治未病”科技成果轉化的機構。建議在“十二五”國家科技計畫(如支撐計畫、863計畫、973計畫以及國家自然基金等)、中醫藥行業科研專項中繼續設立“治未病”理論與技術產品的研究支持。同時,建議加大整合國際和多學科研究力量,利用各種科技資源,發揮“舉國體制”的優勢,以我國科技力量為主體,形成中醫預防保健服務體系理論與套用的大科學研究計畫,為全人類健康作出我們的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