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縣級行政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縣級行政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縣級行政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三級行政區,包括市轄區縣級市自治縣自治旗特區林區,由地級行政區直轄市管轄或由省級行政區(僅限於自治區)直接管轄。

中國總計2844個縣級行政區,包括977個市轄區、397個縣級市、1299個縣、117個自治縣、49個旗、3個自治旗、1個特區、1個林區。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起源,發展,現代,數量演變,區劃簡表,行政區劃,基本介紹,基本類型,省直轄縣級行政單位,

歷史沿革

起源

中國實行分封制,即全國最高統治者——國王除在王城附近保留一定數量的土地用於種植和採集,附屬的人民歸自己直接支配,全國其他土地和民眾都分封給天子的兒孫、親戚或獎賞大臣,這些領主在他們的領地範圍內形成一種統治集團,諸侯的領地叫國,卿大夫的領地叫采邑,具有絕對的王權,但每年要給天子納貢和服役。

發展

縣這個概念起源於春秋,形成於戰國,確立於秦朝秦始皇在全國設立郡縣,實行郡、縣兩級政區制度。
漢朝自漢武帝以後全國形成了、縣三級行政區。
魏晉南北朝基本延續了州、郡、縣三級行政區。
隋朝實行州(郡)、縣兩級制。唐朝實行道、州、縣三級政區。
宋實行“路”一級地方政區。
“省”一級政區始於元代,元明清實行行省制

現代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成立後,對行政區劃做了全面考慮,《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30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行政區域一般劃分為三個層級:省、縣、鄉。但在實際操作上是四級,即省級、地級、縣級和鄉級。

數量演變

年份
總計
市轄區
縣級市
自治縣
自治旗
特區
林區
現已全部被撤銷的縣級行政區
1949
2749
368
66
2067
0
58
0
3
0
11鎮、1管理局、8設治局、16設治區、3工礦區、6城關區、2中心區、2督辦區、1專區、7辦事處、1組訓處、2軍管會、26區公所、64宗、37谿
1950
2671
334
66
2058
4
58
0
2
0
13鎮、6設治局、12設治區、3工礦區、1礦區、2中心區、1鹽區、1軍管會、1管理處、2辦事處、2專區轄區、4盟轄區、64宗、37谿
1951
2761
414
74
2051
8
59
0
3
0
15鎮、4設治局、13設治區、1工礦區、2礦區、2中心區、2鹽區、1特別區、1專區轄區、4盟轄區、5辦事處、1行政委員會、64宗、37谿
1952
2774
444
74
2045
26
53
1
1
0
16鎮、1設治局、2礦區、2中心區、2鹽區、1特別區、2專區轄區、1盟轄區、2辦事處、64宗、37谿
1953
2778
467
74
2029
34
53
2
1
0
6鎮、3礦區、3中心區、1特別區、2專區轄區、1盟轄區、1辦事處、64宗、37谿
1954
2815
471
80
1997
48
54
1
1
0
5鎮、5礦區、2中心區、1特別區、1專區轄區、2辦事處、3行政委員會、12版納、79宗、52谿
1955
2785
421
78
2001
50
53
3
1
0
6鎮、4礦區、2中心區、1鹽區、1專區轄區、2辦事處、1管理局、2工作委員會、12版納、83宗、64谿
1956
2673
336
83
1973
51
53
1
0
0
5鎮、1管理局、2山區、2中心區、2辦事處、5工作委員會、12版納、83宗、64谿
1957
2664
336
81
1972
54
52
1
0
0
5鎮、1管理局、1山區、2中心區、2辦事處、5工作委員會、5版納、83宗、64谿
1958
2277
271
114
1622
58
48
3
0
0
1鎮、1管理局、1山區、5工作委員會、1公社、5版納、83宗、64谿
1959
2203
274
112
1560
55
48
3
0
0
1鎮、1管理局、1山區、5工作委員會、1公社、5版納、83宗、64谿
1960
2105
296
109
1589
51
48
3
0
0
2鎮、2管理局、1山區、3工作委員會、1聯社
1961
2404
312
126
1854
51
49
3
0
0
2鎮、3管理局、1山區、3工作委員會
1962
2515
322
111
1964
55
49
3
0
0
2鎮、3管理局、1山、3工作委員會、2辦事處
1963
2524
321
97
1981
61
50
3
0
0
2鎮、2管理局、3工作委員會、4辦事處
1964
2536
310
90
1992
62
50
3
0
0
2鎮、3管理局、4辦事處、1專區轄區、19特區轄區
1965
2552
302
90
2004
68
51
3
1
0
8鎮、1管理局、4辦事處、1專區轄區、19特區轄區
1966
2559
305
90
2005
66
52
3
6
0
8鎮、1管理局、4辦事處、1專區轄區、18特區轄區
1967
2561
322
90
2006
66
52
3
6
0
7鎮、1管理局、3辦事處、1專區轄區、4特區轄區
1968
2563
328
90
2004
66
52
3
4
0
7鎮、1管理局、3辦事處、1專區轄區、4特區轄區
1969
2567
331
93
2003
66
52
3
4
0
6鎮、3辦事處、6特區轄區
1970
2583
342
95
2000
66
53
3
5
1
6鎮、1辦事處、2特區轄區、8地區轄區、1礦區
1971
2594
349
96
2004
66
53
3
5
1
6鎮、1辦事處、9地區轄區、1礦區
1972
2604
358
97
2004
66
53
3
5
1
6鎮、1辦事處、9地區轄區、1礦區
1973
2607
360
95
2004
66
53
3
5
1
6鎮、3辦事處、10地區轄區、1礦區
1974
2617
372
91
2006
66
53
3
5
1
3鎮、5辦事處、11地區轄區、1礦區
1975
2617
380
86
2007
66
53
3
4
1
3鎮、5辦事處、8地區轄區、1礦區
1976
2629
388
89
2008
66
53
3
4
1
3鎮、5辦事處、8地區轄區、1礦區
1977
2639
396
90
2009
66
53
3
4
1
3鎮、4辦事處、9地區轄區、1礦區
1978
2653
408
92
2009
65
53
3
4
1
3鎮、3辦事處、9地區轄區、1礦區、2山
1979
2690
428
109
2000
70
53
3
4
1
3鎮、3辦事處、10地區轄區、1礦區、2山、3工農區
1980
2735
471
113
1998
72
54
3
5
1
1鎮、2辦事處、10地區轄區、1礦區、1山、3工農區
1981
2727
475
122
2001
69
51
3
4
1
1鎮、3辦事處、5地區轄區、3工農區
1982
2766
496
130
1998
69
54
3
4
1
1鎮、3辦事處、4地區轄區、3工農區
1983
2774
552
142
1942
75
51
3
4
1
1鎮、7辦事處、4地區轄區、工農區
1984
2813
595
149
1926
80
51
3
4
1
1鎮、3工農區
1985
2825
621
158
1893
93
51
3
4
1
1工農區
1986
2830
629
184
1856
101
51
3
4
1
1工農區
1987
2826
632
208
1817
110
51
3
3
1
1工農區
1988
2831
647
248
1765
112
51
3
3
1
1工農區
1989
2829
648
262
1741
119
51
3
3
1
1工農區
1990
2833
651
279
1723
121
51
3
3
1
1工農區
1991
2833
650
289
1714
121
51
3
3
1
1工農區
1992
2833
662
323
1668
121
51
3
3
1
1工農區
1993
2835
669
371
1617
120
51
3
3
1
1994
2845
697
413
1560
119
49
3
3
1
1995
2849
706
427
1542
118
49
3
3
1
1996
2858
717
445
1522
118
49
3
3
1
1997
2862
727
442
1520
117
49
3
3
1
1998
2863
737
437
1516
117
49
3
3
1
1999
2858
749
427
1510
117
49
3
2
1
2000
2861
787
400
1503
116
49
3
2
1
2001
2861
808
393
1489
116
49
3
2
1
2002
2860
830
381
1478
116
49
3
2
1
2003
2861
845
374
1470
117
49
3
2
1
2004
2862
852
374
1464
117
49
3
2
1
2005
2862
852
374
1464
117
49
3
2
1
2006
2860
856
369
1463
117
49
3
2
1
2007
2859
856
368
1463
117
49
3
2
1
2008
2859
856
368
1463
117
49
3
2
1
2009
2858
855
367
1464
117
49
3
2
1
2010
2856
853
370
1461
117
49
3
2
1
2011
2853
857
369
1456
117
49
3
2
1
2012
2852
860
368
1453
117
49
3
1
1
2013
2853
872
368
1442
117
49
3
1
1
2014
2854
897
361
1425
117
49
3
1
1
2015
2850
921
361
1397
117
49
3
1
1
2016
2851
954
360
1366
117
49
3
1
1
2017
2851
962
363
1355
117
49
3
1
1
2018
2851
970
375
1335
117
49
3
1
1
2019
2846
965
387
1323
117
49
3
1
1
2020
2844
973
388
1312
117
49
3
1
1
2021
2843
977
394
1301
117
49
3
1
1
2022
2843
977
394
1301
117
49
3
1
1
2023
2844
977
397
1299
117
49
3
1
1
資料信息來源:

區劃簡表

省級行政區
合計
市轄區
縣級市
自治縣
自治旗
特區
林區
全國合計
2844
977
397
1299
117
49
3
1
1
北京市
16
16
天津市
16
16
河北省
167
49
21
91
6
山西省
117
26
11
80
內蒙古自治區
103
23
11
17
49
3
遼寧省
100
59
16
17
8
吉林省
60
21
20
16
3
黑龍江省
121
54
21
45
1
上海市
16
16
江蘇省
95
55
21
19
浙江省
90
37
20
32
1
安徽省
104
45
9
50
福建省
84
31
11
42
江西省
100
27
12
61
山東省
136
58
26
52
河南省
157
54
21
82
湖北省
103
39
26
35
2
1
湖南省
122
36
19
60
7
廣東省
122
65
20
34
3
廣西壯族自治區
111
41
10
48
12
海南省
25
10
5
4
6
重慶市
38
26
8
4
四川省
183
55
19
105
4
貴州省
88
16
10
50
11
1
雲南省
129
17
18
65
29
西藏自治區
74
8
2
64
陝西省
107
31
7
69
甘肅省
86
17
5
57
7
青海省
44
7
5
25
7
寧夏回族自治區
22
9
2
11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107
13
29
60
6
香港特別行政區
澳門特別行政區
台灣省
資料信息來源:

行政區劃

基本介紹

縣級行政區是行政地位與“縣”相同的行政區劃總稱,其管轄鄉級行政區,為鄉、鎮等鄉級行政區的上一級行政區劃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縣級行政區
民政部《 2020年民政事業發展統計公報》
按照三級行政區劃體系區分,縣級行政區屬於第二級行政區,為直轄市(國家一級行政區)的行政分區;
按照四級行政區劃體系,縣級行政區屬於第三級行政區,為地級行政區的行政分區。
中國的縣形成於戰國,確立於秦朝,歷代行政區劃雖有變更,但變化不大。
和中國關於行政不同的是,美國縣級行政區是指州以下的行政區,管轄範圍較廣,縣下設市;而日本縣級行政區是和都道府平級的行政區,相當於中國的省和美國的州。

基本類型

按照中國現行的行政區劃,縣級行政區包括市轄區縣級市自治縣自治旗特區林區八種。
市轄區:城市化程度高,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發達的地區,地理上位於中心城市範圍內。
縣級市: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發展較快的地區,但地理上距離中心城市較遠,暫時無法連成一片。我國實行市帶縣的管理體制,縣級市一般由地級行政區直管或代管。1986年,國務院46號檔案批轉了國家民政部《關於調整設市標準和市領導縣條件的報告》,明確了設立縣級市的標準。
縣:農業和農村人口比重大的地區。作為中國基礎行政區域,始於春秋時代。秦統一六國後確立了郡縣制,已有兩千多年歷史。
自治縣:中國少數民族聚居地方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縣級行政區域。
旗:中國相當於縣一級的少數民族(主要是蒙古族)聚居的行政區域。旗原是蒙古族等少數民族的民族組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沿用。
自治旗: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內另一些少數民族聚居區實行區域自治的相當於自治縣的行政區域。
特區:工礦企業特別集中的縣一級行政區劃。
林區:縣一級行政區劃。

省直轄縣級行政單位

省直轄縣級行政單位是指直接接受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領導和管轄的縣級市、縣、自治縣、縣級林區、特區、旗、自治旗等縣級行政單位。省直轄縣級行政單位分為省直轄縣級市,省轄縣、自治縣和省轄林區。
省直轄縣級行政單位為直接接受省級政府管轄和領導的縣級市等縣級行政單位的簡稱,只有省、自治區直管市之說,除海南省和台灣省以外其他各省、自治區均普遍實行省、自治區直接管轄地級行政區,地級行政區管轄縣級行政區,各省直轄縣級行政單位僅設縣和縣級市二種縣級行政區劃類型,不設區。
名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