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建設背景
為了適應杭州市經濟發展、改善投資環境、適應現代化城市建設需要,切實解決南北向交通緊張狀況,提高交通通行能力,緩解城區交通壓力,杭州市政府決策建設中河、上塘、時代南北高架快速路工程,中河高架路為該體系的中段組成部分,亦是最早開工建設並投入使用的高架快速路,分為三期建設。
建設過程
1997年6月12日,中河高架路一期工程(慶春路以北至中河立交橋區間段)開工建設。同年12月,一期工程完成主體建設。
1998年1月,中河高架路一期工程建成通車。
1999年1月29日,中河高架路二期工程(在一期工程基礎上向南北兩個方向延伸,南面為慶春路至望江路區間段,北面為中河立交橋至文暉路區間段拓展,同步建設涌金立交橋)建成通車。
2002年3月28日,中河高架路三期工程(望江路至復興立交橋區間段)與復興立交橋、上塘高架路首通段同時建成通車。
2011年10月8日,中河高架路通行限速由開通初期通行限速為設計速度70千米/小時提升為80千米/小時。
2016年6月1日,杭州市政府對五條高架快速路進行正式命名批覆,確認其正式名稱為“中河高架路”。
2022年8月10日,因三年施工暫時封閉的中河立交橋的六條匝道恢復運行。
線路設計
線路走向
線路互通
節點 | 節點類型 | 連線線路 | 途經線路 | 所屬行政區 | 備註 |
---|
| | | | | | |
| | 快速路非全互通樞紐立交 無北轉東方向匝道 快速路報警坐標“中河-001”起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線路參數
中河高架路全長7.3千米,設計速度為70千米/小時,局部困難地段為60千米/小時,高架主體建設採用整體現澆的單箱多室截面箱梁 ,橋面寬19米,梁高1.5米,兩側懸臂達5.7米,橋墩為4.5米×1.1米的雙柱式的輕型墩。橋樑跨度為25~32米,每3~5跨一聯構成連續梁,以儘量減少橋面伸縮縫 ,提高行車質量,同時增加橋樑的整體性,交叉口採用 3跨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梁或鋼箱梁,高架橋寬度在標準段設計為雙向四車道,在有匝道相連的範圍內設計為局部雙向六車道,橋寬由19米漸變至36米,在一期工程中曾對截面高度、箱梁的截面形式、頂板、腹板、底板的尺寸進行了研究和比較。從結構設計、施工、外形美觀、經濟等綜合考慮,選取交叉口一期採用了三跨連續鋼箱梁,二期經分析,由於鋼箱梁造價高,變形不易控制等原因,而改用預應力混凝土連續箱梁;標準段根據地面道路實際情況進行選擇,採用雙柱墩或獨柱墩。
運營情況
票制票價
1998年1月,中河高架路首段投入通車運營,至2002年3月28日全線建成通車,高架快速路全段不實施收費制度,免費通行。
通行事項
2011年10月8日後,中河高架路快速路主線部分通行限速為80千米/小時,進通道限速為60千米/小時,出通道限速為40千米/小時。
配套設施
中河高架路於2020年3月初增設報警坐標,格式為“中河+數字”,起點坐標為“中河-001”,從復興立交自南向北設定於路燈桿上,間隔60米,為方便司機在遇到事故及緊急情況下,及時將事故位置告知交警從而使得就近警力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此外,交警部門還可以通過報警坐標,精確定位路段上的事故多發地帶,從而為交通組織方案調整與及時消除安全隱患做好鋪墊。
文化特色
高架花卉為中河高架路的一大文化特色。2009年起,杭州創全國之先在中河高架路、上塘高架路等高架快速路大力推廣月季種植,經過十餘年的發展,杭州各類月季品種已經達275萬株。
路橋集團負責養護綠植數量近10萬盆,其中月季為約32000盆,中河高架路上城區間段約有8000盆。月季開花季長,通常可從3月開放至11月,後進入休眠期,因此成為理想高架綠植花卉。
價值意義
中河-上塘高架路是杭州從“西湖時代”邁向“錢塘江時代”的標誌性工程,掀開了杭州由西湖時代邁向錢塘江時代的一頁;標誌著杭州市區道路兩年大會戰首戰告捷,也預示著杭州實施沿江跨江發展大都市戰略高潮的來臨;為兩年內市區基本形成“一環二縱二橫”,5年內形成“一環三縱三橫”的道路主骨架,實現半小時大都市快速交通圈,杭州提前基本實現現代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建設中河-上塘高架路具有里程碑意義也是杭州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
城市東擴、沿江開發、跨江發展是杭州構築大都市框架、由“西湖時代”邁向”錢塘江時代“的必然選擇,錢塘江南岸土地是杭州21世紀騰飛的希望所在,貫通南北的錢江四橋和中河-上塘快速路與復興立交像一雙巨手把錢塘大地緊緊地攥在一起。(《每日商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