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棉所16

中棉所16

中棉所16系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以中棉所10號選系中211×遼4086雜交育成的夏播短季棉品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棉所16
  • 品種名稱:中棉所16
  • 國家審定:GS08008—1990
  • 品種特性:早熟棉
  • 作物類別棉花品種
  • 育種者黃禎茂刁光中喻樹迅
基本信息,品種簡介,特徵特性,產量水平,栽培要點,

基本信息

省級審定:(豫)審證字第90001號,(1990)魯種審字第0113號,(92)冀品審字第1號,陝西1995編號294

品種簡介

1990—1992年通過河南山東河北省和全國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1993年獲農業部科技進步一等獎,並被列入國家科委、農業部重大科技成果推廣計畫。1995年獲國家科技進習項放淋步一等獎。

特徵特性

中棉所16生育期短,在黃淮地區夏播114天,在西北內陸棉套閥廈區生育期延續至130天左右,該地只能做一嘗汗格熟春棉使用。株高70—80厘米,植株筒形,莖稈較硬,主莖日光紅明顯。第一果全喇影枝著生於第五至第六節。葉片中等大小,缺刻深,淺綠色。鈴橢圓形有尖,鈴重5.0克,衣分36.8%,子指10.5克,短絨淺堡想詢寒灰褐色,霜前花率70%—80%,早熟不早衰。枯萎病病情指數7.3,黃萎病病情指數19.0。屬兼抗枯萎病、黃萎病類型。
纖維品質:1986—1989年經北京市纖維檢驗所測定結果,主體長度29.4毫米,單纖維強力4.02克,細度每克5994米,斷裂長度24.0千米,成熟係數1.58,紡18號紗品質指標2295分,綜合評定上等優級。

產量水平

1988—1989年參加河南省麥套棉區域試驗,平均霜前皮棉畝產70.9千克,比對照中棉所12增產28%,平均畝產小麥341千克。山東省區域試驗,霜前皮棉平均畝產59.7千克,比對照魯棉6號增產16.5%。河北省冀東棉區區探促域試驗,霜前皮棉平均畝產47.8千克,比對照冀棉16增產7.9%。全國麥套夏棉區域試驗,平均畝產皮棉63.5千克,霜前皮棉50.7千克,比對照中棉所10號增產22.2%。目前大面積生產田,一般畝產小麥250—400千克,皮棉55—70千克,高產田可達90千克左右。

栽培要點

中棉所16適於黃淮棉區作麥套夏棉種植和長江流域棉區麥(轎戲捆油)後移栽及特早熟棉區(包括新疆)作春棉種植。黃淮棉區麥田套種5月中下旬播種,特早熟棉區春播4月下旬播種。黃河流域棉區每畝密度6000—8000株,西北內陸棉區每畝12000株左右。早打頂,全程化學調控,苗期促早發,後期促早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