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棉所56,是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用中9708×MR409作轉基因的棉花品種,2006年通過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豫審棉2006010。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棉所56
- 審定編號::豫審棉2006010
- 選育單位::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
- 品種來源::中9708×MR409
基本信息,特徵特性,產量表現,適宜區域,栽培技術要點,
基本信息
抗病鑑定:2002年中國農科院棉花研究所植保室抗病鑑定:枯萎病指7.3,黃萎病指19.9,為抗枯萎抗黃萎病型;2003年河南省農科院植保所抗病鑑定:枯萎病指1.0,黃萎病指28.7,為高抗枯萎耐黃萎病型。
抗蟲鑑定:2002年中國農科院棉花研究所植保室抗蟲鑑定:二代棉鈴蟲蕾鈴被害減退率84.1%,三代棉鈴蟲3齡以上幼蟲存活率6.7%,3齡以上幼蟲率26.7%,抗性級別為2級。
品質分析:2002、2003兩年農業部棉花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HVICC校準水平):平均纖維上半部長度31.7mm,比強度30.0cN/tex,麥克隆值4.7,整齊度85.2%,伸長率7.2%,紡紗均勻性指數148.3。
特徵特性
轉基因抗蟲雜交春棉品種,全生育期135天。植株塔型,稍鬆散,株高103.4cm;葉片掌狀,深綠色,中等大小,缺刻深;莖桿粗壯,青紫色,被有稀茸毛;花冠乳白色,花葯米黃色,花柱較長;果枝與主莖著生夾角小,果枝節間較短;結鈴性較強,鈴長卵圓型,長尖,鈴面較光滑,鈴柄較長;第一果枝節位7.5節,單株果枝數15.1個,單株結鈴20.7個,鈴重6.0g,衣分40.4%,籽指11.2g,霜前花率93.3%;開花結鈴集中,吐絮暢。
產量表現
2002年河南省雜交春棉品種區域試驗,7點匯總,平均畝產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分別為270.1kg、102.6kg和91.5kg,比對照中棉38增產15.3%、16.6%、17.9%,在該組14個參試品種中分居第1、2、2位;2003年續試,8點匯總,平均畝產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分別為145.3kg、53.1kg、42.2kg,比對照1中棉38增產10.7%、11.4%、10.0%,比對照2豫雜35增產9.6%、2.1%、2.0%,在雜交棉2組8個參試品種中分居第1、3、4位。
2003年河南省雜交春棉品種生產試驗,7點匯總,平均畝產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分別為145.0kg、54.9kg、40.1kg,比對照1中棉38分別增產12.6%、18.5%、25.4%,比對照2豫雜35分別增產7.5%、4.3%、3.0%,在雜交春棉2組6個參試品種中均居第2位;2004年續試,7點匯總,平均畝產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分別為168.1kg、 67.7kg、62.4kg,較對照豫雜35減產3.8%、7.6%、7.7%,在雜交棉2組5個參試品種中均居第5位;2005年續試,6點匯總,平均畝產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分別為224.4kg、90.8kg、 85.7kg,較對照豫雜35增產7.9%,4.9%,4.4%,在該組8個參試品種中均居第2位。
適宜區域
河南省各棉區春直播和麥棉套作種植。
栽培技術要點
1、播期和密度:4月中下旬,中上等地力,每畝留苗2000-2200株;中下等地力,每畝留苗2500株;單株留果枝13-15個,保鈴25-30個。
2、種植方式:春直播田90cm等行距或60-120cm寬窄行種植均可;麥套棉最好採用4-2式種植方式,並注意小麥預留棉行不能小於100cm,點種棉花時距小麥行不得少於30cm。
3、田間管理:適時化控;及時防治蟲害,二代棉鈴蟲一般不用防治,三、四代棉鈴蟲如遇嚴重發生年份應噴藥1-2次,注意棉蚜、棉葉蟎、盲蝽象等非鱗翅目害蟲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