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棉所2號

中棉所2號株高80—100厘米,主莖稍細而堅硬,株型較岱字棉略緊湊,第一果枝位於第六至七節,主幹及果枝節間上下均勻,葉量適中,鈴卵形略園,鈴重5克左右,絨長29—30毫米,衣分38%—39%,衣指6.3克,子指10.5克,種子略短,被灰褐色短絨。出苗及幼苗生長較緩慢,成熟較早,比岱字棉開花期至吐絮期少兩天,中後期結鈴性強,吐絮暢,僵瓣少,衣分高,適應性較廣,在常年產量穩定,增產潛力較大。

纖維品質:據紡織科學研究院1960—1962年測定結果,平均纖維主體長度29.74毫米,強度3.82克,細度5714米/克,斷裂長度21.75千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棉所2號
  • 作物類別棉花
  • 品種特性:中熟棉
  • 適應地區黃河流域棉區冀、魯、豫平原
基本信息,特徵特性,產量水平,纖維品質,適應地區,栽培要點,繁殖推廣情況,

基本信息

品種來源:從河北成安縣民眾岱字棉15號棉田中,用單株選擇法育成

特徵特性

株高80-100厘米,主莖稍細而堅硬,株型較岱字棉略緊湊,第一果枝位於第六至七節,主幹及果枝節間上下均勻,葉量適中,鈴卵形略園,鈴重5克左右,絨長29-30毫米,衣分38%-39%,衣指6.3克,子指10.5克,種子略短,被灰褐色短絨。出苗及幼苗生長較緩慢,成熟較早,比岱字棉開花期至吐絮期少兩天,中後期結鈴性強,吐絮暢,僵瓣少,衣分高,適應性較廣,在常年產量穩定,增產潛力較大。

產量水平

1957—1959年先後在選種圃、品系預備及比較試驗中比岱字棉15號原種分別增產皮棉9%、22.2%及8.2%。自1960年起參加全國棉花品種區域試驗,在黃河流域棉區1960—1962年56個點次中,增產51點次,減產5個點次,平均比岱字棉15號對照增產皮棉14.3%,增產霜前皮棉23.2%,分別居該3年供試品種的第一、二、三位。1961—1964年分別在安陽湯陰縣西華縣運城石家莊高密等地11個點次生產示範,比當地對照種岱字棉15號及徐州2O9平均增產皮棉18%。1963年經全國棉花品種區域試驗推薦為適於黃河流域種植的新良種。1965年在安陽、湯陰、西華等地種植40000畝。

纖維品質

據紡織科學研究院1960-1962年測定結果,平均纖維主體長度29.74毫米,強度3.82克,細度5714米/克,斷裂長度。

適應地區

黃河流域棉區冀、魯、豫平原。

栽培要點

中棉所2號適於中等以上地力及有排灌條件的地種植,土地要求耙耱精細,保墒好。適當的播種時間宜在穀雨節前後。種子要經過剝二道短絨及精細粒選,最好採用機器播種。播前要注意浸種、悶種1—2天,使子葉分層,種子萌動,到少數種子開始裂嘴時,為種子的適宜播種時間。種植密度同岱字棉,肥地一般每畝4000株,中等地5000—6000株,瘦地再適當增加株數。苗期要抓緊田間管理促使幼苗早發育,花期要注意適當增施追肥,以充分發揮中後期結鈴增產潛力。注意選留中噴大朵花作種用,靠霜所收子棉不宜留作種用。

繁殖推廣情況

1965年在安陽、湯陰、西華等地種植40000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