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棉所64

中棉所64

中棉所64(原系號中825)是由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用品種sGK中27×中394系統選育而成的棉花品種。由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申報,2007年11月14日經第二屆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審定通過,審定編號為國審棉2007014。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棉所64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錦葵目
  • :錦葵科
  • :木槿族
  • :棉屬
  • 品種:中棉所64
  • 分布區域山東、河北、河南等
品種信息,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主要價值,栽培技術,產量表現,纖維品質,抗病蟲性,

品種信息

作物類別:棉花品種
品種特性:轉Bt基因早熟棉
國審棉:2007014
育種者:喻樹迅、范術麗、宋美珍、原日紅
2002至2003年參加所級短季棉品系比較試驗,2004至2005年參加國家黃河流域棉區夏播棉品種區域試驗,2006年參加國家黃河流域棉區夏播棉品種生產試驗,並獲得國家轉基因生物生產套用安全證書,證書號為是農基安證字(2006)第316號,2007年通過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形態特徵

出苗好,苗齊,子葉中小,深綠色,前期長勢旺,中期平穩。生育期104天,比對照中棉所30早熟2天,比魯棉研19早1天,霜前花率達92.6%,是截止2010年來,熟性最早的夏棉新品種。植株較矮,塔形,較緊湊,株高66cm,莖稈粗壯,青紫色,著生稀茸毛,抗倒性好。果枝始節5.7,葉片中等偏小,深綠色。開花結鈴集中,結鈴性強,上鈴快,單株有效鈴8.3個,鈴重5.32g,衣分38.64%,子指10.0g,吐絮潔白,品質較好。

分布範圍

適於黃河流域棉區的山東、河北、河南、安徽北部等地區作麥套夏棉種植,也適於晉北、遼寧甘肅等特早熟棉區作一熟春棉種植。

主要價值

平均纖維長度,比強度高,主要棉花指標明顯優於對照品種魯棉研19。可紡中支精梳棉紗,適於現在社會的棉業市場的需求。

栽培技術

1、播期。每年的5月20至25日,在小麥行間播種,或每年的5月10日前後育苗,麥收後6月中旬以前移栽。
2、苗期田間管理。麥田套種夏棉,麥收後要及時滅茬,灌提苗水,施提苗肥,以促苗早發。
3、密度。麥套種夏棉合理密度,每公頃7.5萬至10.5萬株,單株留果枝7至10個。
4、化控。初花期至花鈴期噴施縮節胺2至3次,每次每公頃用原粉7.5至37.5g。
5、肥水。兩熟田前茬小麥或油菜應施足基肥,苗期結合灌溉提苗水,追施尿素;盛花後期施尿素並及時灌水,以提高肥效;花鈴期施少量根際追施或根外追肥。
6、防治病蟲害。一般二代棉鈴蟲可以不防治,如遇蟲害嚴重的年份可噴施藥1至2次;其它害蟲如棉蚜、棉薊馬、盲蝽象紅蜘蛛、隆背花芯甲等應及時防治。

產量表現

據相關資料顯示,2004至2005年參加國家黃河流域棉區夏棉品種區域試驗,平均每公頃子棉產量2818.5kg,皮棉產量1089.0kg,霜前皮棉產量1008.0kg,分別較對照中棉所30增產19.2%、17.5%和17.9%,子棉產量居第二位,皮棉和霜前皮棉產量均居首位。2006年度國家黃河流域棉區夏棉品種生產試驗,平均每公頃子棉產量2929.5kg,皮棉1140.0kg,霜前皮棉1071.0kg,居第一位。

纖維品質

經農業部棉花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試(HVICC標準):平均纖維長度29.9mm,比強度29.2cN/tex,麥克隆值4.2,主要指標明顯優於對照品種魯棉研19。各項指標搭配合理,可紡中支精梳棉紗,適於現在社會的棉業市場的需求。

抗病蟲性

由國家黃河流域棉區夏棉品種區試供樣,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研究所廊坊試驗基地檢測。
1、抗蟲性。中棉所64的Bt蛋白含量在467至540μg/g之間,均達高抗性標準,抗蟲株率達到100%,抗蟲純度極高。由法定單位中棉所植保室統一鑑定抗蟲性,二代棉鈴蟲蕾鈴被害率1.58%至9.98%,減退率97.85%至79.46%,三代棉鈴蟲幼蟲校正死亡率達100%,綜合評定達抗蟲以上水平。
2、抗病性。枯萎病指8.0至12.4,為耐病水平,黃萎病指28至31.1,達耐病水平。綜合評價中棉所64為抗枯萎病,耐黃萎病品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