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作者鄭集思。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 作者:鄭集思
- ISBN:9787545301557
中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作者鄭集思。
中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中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作者鄭集思。內容介紹
中山鹹水歌,又稱鹹水嘆、嘆哥兄、嘆姑妹,流行於廣東省中山市的民間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鹹水歌是家人自娛自樂的一種歌唱形式。自古以來,家人浮家泛宅,不斷從四面八方來到珠江口沿海一帶的沖積平原上,散居在中山、珠海...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由文化部確定並公布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為使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規範化,國務院發布《關於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並制定“國家 + 省 + 市 + 縣”共4級保護...
中山大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屬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上世紀50年代以來,我校老一輩學術權威王季思、董每戡創建了古代戲曲研究方向,培養了一批中青年研究骨幹,使該研究方向在全國一直處於領先地位。顧頡剛、鐘敬文等學術前輩...
第二條 本市行政區域範圍內歷史文化名城的規劃、保護及相關管理活動,適用本規定。在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範圍內涉及文物、古樹名木、非物質文化遺產和自然山體水系等保護的,執行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第三條 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對象包括...
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初見成效,完成了全市各鎮區30多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普查工作。建成了中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全面展示我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關文物和活態場景。我市共公布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出版了全市非...
《中山文化旅遊地圖》主要由“中山文化旅遊地圖”和“中山文化旅遊景點分布圖”兩幅地圖構成,這兩幅地圖都採用了圖片鑲嵌的方法,讓讀者可以更加直觀地了解旅遊景點的位置和情況。《中山文化旅遊地圖》的內容涵蓋有中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簡介...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中山市文化館獲得中山鹹水歌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 參考資料 1. 廣東省中山市文化館簡介 .中山市文化館[引用日期2012-08-12] 2. 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關於公布國家級...
2012年4月29日上午,由廣東省文化廳指導,中山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主辦,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中山大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協辦,中山市文化館、中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承辦的2012年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論壇...
中山餅製作技藝,無錫市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技藝類項目。歷史淵源 民國元年,孫中山先生來澄。事後,為紀念孫中山的江陰之行,將他親口嘗過且大加稱讚的“黃橋燒餅”改名為“中山餅”。從此,每年的秋冬季節,江...
三鄉茶果是很受當地人歡迎的一種食品,同時也是中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許多重要的日子,例如嫁娶、祝壽、滿月等,人們都喜歡用茶果待客。茶果包括蘿蔔糕、葉仔、香芋糕、菜角、豆撈、白水餃、三丫苦糕和鹼水糕等八款。旅遊景點 文昌閣...
楊殷、陸皓東紀念展示區包括孫中山領導的革命運動的重要追隨者,翠亨村中的楊殷故居、楊殷紀念展覽、陸皓東故居、陸皓東紀念展覽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區 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區利用翠亨村一部分舊民居展示本地列入國家和廣東省非遺保護目錄的...
“沙溪鶴舞”、隆都“四月八”大巡遊被列入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如今成為中山市大型慶典的必備節目之一。隆都話在珠三角區域獨樹一幟,語言的獨立性為沙溪文化的獨特性提供了豐富的內涵。獨特的隆都方言成為隆都文化的一個重要部分,...
4月29日上午,由廣東省文化廳指導,中山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主辦,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中山大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協辦,中山市文化館、中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承辦的2012年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論壇在市...
具有很高的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已於2008年被選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由於城市化的影響和外來文化衝擊,加上主要傳承人年事己高,中山醉龍也面臨著生存危機,應引起有關方面注意並採取保護措施。
推動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對外投資和貿易工作。指導文化和旅遊裝備技術提升。會同統計部門做好文化、旅遊產業統計工作。(七)文化遺產科。擬訂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政策和規劃並組織實施。組織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組織、指導非物質...
中山市人民政府 目錄 1 職責調整 2 主要職責 3 現任領導 4 內設機構 職責調整 編輯 (一)取消和調整已由市人民政府公布取消和調整的行政審批事項。 (二)增加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職責。主要...
2、加快文化、體育事業的建設。2009年3月,六坊村農家書屋正式落成並投入使用,農家書屋的開放,為村民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平台。同年11月,六坊雲龍成功申報成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正努力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此外,六坊村...
《龍舞在天:中山醉龍舞》內容簡介:為了進一步挖掘、搶救、保護和宣傳廣東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喚起全體社會成員對民族文化遺產的熱愛之情,增強廣大民眾的保護意識,使那些處於困境中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以延續並發揚光大,編者組織專家學者在對...
的包圍中,學界稱之為方言島。這些閩語方言島的居民以與周邊粵語居民交往中,受其影響變成了同時操村話和白話的雙方言區。近十幾年來,粵語對村話的影響越來越大,村話正處在不斷萎縮中。方言島已成為一種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劉曉春,男,1966年生,江西興國人。文學博士,中山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教授。1985年9月-1989年7月,贛南師範學院中文系,獲文學學士學位; 1991年9月-1994年7月,華中師範大學,獲文學碩士學位,導師劉守華教授; 1995年9月-...
中山市古鎮鎮宣傳文體服務中心 中山市古鎮鎮宣傳文體服務中心,獲得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的傳統舞蹈“龍舞(六坊雲龍舞)”項目的保護單位 資格。
2012年,五人飛艇被納入了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城鎮榮譽 國家衛生鎮 中國家電產業基地 全國文明先進的鎮 全國環境優美鎮 國家級生態鎮 廣東省文明示範鎮 廣東省教育強鎮 中山市工業強鎮 2018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2019年度全國...
黎國韜,男,1973年10月1日生於廣州,祖籍廣東省東莞市,1992年考入中山大學中文系,相繼取得文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其中博士畢業論文獲全國優秀博士論文獎提名;2005年,同校歷史學博士後出站;2006年,任中山大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兼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中山大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廣東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暨南大學漢語方言研究中心研究人員。2020年3月19日,被教育部、國家語委授予“中國語言資源保護獎”先進個人稱號。人物經歷 1987年畢業於龍溪...